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3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电机的一种制动装置。
异步电机与制动器组合在一起的电机称为制动电机。目前,异步电机的制动器主要有锥形制动器、旁磁式制动器、附加交流电磁铁制动器、附加直流电磁铁制动器几种。锥形制动器直接影响到电机的定转子的制造困难,装配气隙均匀度难以达到要求,锥形摩擦面的加工很难实现理想的面接触,制动效果差;旁磁式制动器在电机转子端部加一个分磁铁,其分磁铁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成本很高,只适应微小型电机使用;附加交流电磁铁制动器体积大、功率损耗大、效率低,且噪声大;附加直流电磁铁制动器曾经在《中小型电机》杂志(1985年第4期)上有过设想,但未付诸实施,而且结构设计也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高效节能、噪声低、使用安全可靠的一种附加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本制动装置(见附图1)的原理是通过弹簧加载于摩擦平面,产生摩擦制动,直流磁铁通电产生磁拉力、压缩弹簧、解除制动。本制动装置由平面摩擦系统、电磁铁系统、弹簧压力系统和桥式整流器组成。摩擦系统由外制动片(6)、摩擦片(7)、端盖(4)组成、其摩擦片(7)包括摩擦片底板(8),花键套(9),用铆钉将摩擦片底板(8)、摩擦片(7)、花键套(9)连成一个整体的摩擦片(7)、外制动片(6)圆周上均布三个通孔,穿过螺栓(5),而三个螺栓(5)分别旋入端盖(4)圆周上均布的三个螺纹孔内,起导正、联接和固定作用。端盖(4)的外端面做成一个摩擦平面。电磁铁系统由电磁铁(11)、衔铁(10)和隔磁黄铜板(19)组成,且三者的圆周上都均布三个通孔,以穿过固定螺栓(5)。弹簧压力系统由中心弹簧(13)、调压螺母(14)、止动螺母(15)、弹簧座(12)组成,中心弹簧(13)安装在可自由活动的弹簧座(12)与调压螺母(14)之间,调压螺母(14)用螺纹联接,旋入电磁铁(11)中,用于调整弹簧压力,其外面旋有止动螺母(15)。摩擦系统、电磁铁系统、弹簧压力系统都安装于同一转轴(1)上,转轴(1)安装摩擦片(7)的部位加工成花键轴。桥式整流器如附图2,采用四个2-10A/400-900V的二极管、一个电阻和一个开关制成。本制动装置的能力大小随着电机功率变化而设计。
本实用新型经安装于y系列电机上使用,制动可靠,运行平稳,体积小,噪声低,效率高,节省能源。
图1,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1、电机转轴; 2、轴承内盖;3、轴承; 4、端盖;5、固定螺栓; 6、外制动片;7、摩擦片; 8、摩擦片底板;9、花键套; 10、衔铁;11、电磁铁; 12、弹簧座;13、压力弹簧; 14、调压螺母;15、止动螺母; 16、风叶;17、挡圈; 18、风罩;19、隔磁黄铜板;图2,桥式整流器线路图。
实施例按附图加工一种适用于y112M-4电机的制动装置,其制动片组数为两组,外制动片(6)的外径208毫米,厚度6毫米;摩擦片(7)的外径160毫米,衔铁、电磁铁及隔磁黄铜片的外径都是208毫米,衔铁的厚度15毫米,电磁铁厚度45毫米,弹簧外径48毫米,长度58毫米,钢丝直径7毫米,整流器采用2CZ-10A/400-900V,电阻采用50千欧(1瓦),经试用,制动可靠,符合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由平面制动系统,电磁铁系统、弹簧压力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有一个加载于摩擦平面的中心弹簧(13),隔磁黄铜板(19),外制动片(6),摩擦片(7),以及适应于电磁铁需要的桥式整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弹簧(13)安装在可自由活动的弹簧座(12)与调压螺母(14)之间,调压螺母(14)用螺纹联接旋入电磁铁(11)中,其外面旋有止动螺母(15)。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铆钉将摩擦片底板(8)、摩擦片(7)、花键套(9)连成一个整体的摩擦片(7),花键套(9)自由套在电机转轴(1)上的花键轴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四个2-10A/400-900V的二极管、一个电阻和一个开关组成桥式整流器。
专利摘要
交流电机直流电磁铁平面制动装置,属于一种异步电机的制动机构。其原理是通过弹簧加载于摩擦平面,产生摩擦制动,直流磁铁通电产生磁拉力压缩弹簧,解除制动。该装置由平面摩擦系统、电磁铁系统、弹簧压力系统和桥式整流器组成。它结构简单,体积小,高效节能,噪声低,运行平稳可靠,使用于Y系列电机制动,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H02P3/04GK86200749SQ86200749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21日
发明者李弘毅, 刘海云, 李竹吾 申请人:湖南省益阳市电机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