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8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或者接线块12)互相电连接(参见图1)。
[0048]导体23由铜、铜合金、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导体23可以具有由绞合的股线构成的导体结构或者截面是矩形或者圆形的杆状导体结构(例如,用作矩形单芯或者圆形单芯的导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本身也具有杆状)。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24通过挤出成型形成在前述的导体23的外表面上。
[0049]虽然第一实施例中,将已知的高压电线用作高压电路20,然而不限于此。即,通过在已知的汇流条上设置绝缘体而形成的高压电路等可以用作高压电路20。
[0050]屏蔽部件21是共同地覆盖两个高压电路20的电磁屏蔽部件(即,作为抵抗电磁波的措施的屏蔽部件)。由编制成筒状的大量股线构成的已知编织物被用作屏蔽部件21。屏蔽部件21形成为具有与两个高压电路20的总长大致相同的长度。屏蔽部件21的端部通过未示出的前述的高压侧连接部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参见图1)的屏蔽壳(未示出)等。
[0051]例如,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或者包括金属箔的部件可以用作屏蔽部件21,只要其能够采取措施抵抗电磁波。
[0052]通过将绝缘树脂材料挤出成型为给定的厚度,护套22形成在在屏蔽部件21的外侧上。护套22安置在与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最外层相对应的位置中。护套22在线束9的制造中经受末端处理,使得能够从屏蔽部件21的每个端部露出给定长度。已经经受末端处理的护套22比外部部件16稍长。
[0053]列出了稍后将通过参考图6描述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作为除了高压导电路径15之外的导电路径的另一个实例。另外,也可以列出已知的屏蔽电线等作为导电路径的另一实例。不特别限制导电路径的数量,然而其可以是至少一个导电路径。
[0054]图3中,外部部件16是用于容纳和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的管体状部件。外部部件I6具有柔性管部25、非柔性管部26和热反射部27。外部部件16由树脂模制,使得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整体能够形成为大致直线状。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外部部件16中的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由树脂制成,但是他们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由金属制成。
[0055]每个柔性管部25都被设置为在线束9的运输或者路径布置期间能够弯曲的部分。非柔性管部26接续到柔性管部25。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被设置为不能够弯曲(或者几乎不能够弯曲)的部分。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被安置和形成为使得它们的位置和长度能够适合于车辆的装接形状。柔性管部25和非柔性管部26形成为使得它们的截面形状能够互相一致。即,每个柔性管部25和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当柔性管部25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时,非柔性管部26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或者以如下方式形成:当柔性管部25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时,非柔性管部26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
[0056]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存在多个柔性管部25和多个非柔性管部26,但是不特别限制柔性管部25的非柔性管部26的数量。即,可以设置一个柔性管部25,同时形成分别接续到柔性管部25的相反侧的两个非柔性管部26。可选择地,可以设置一个非柔性管部26,同时形成分别接续到非柔性管部26的相反侧的两个柔性管部25。
[0057]热反射部27安置和形成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外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外侧)处。第一实施例中,在一些非柔性管部26中安置并形成了热反射部27。该构造仅是实例。非柔性管部26由其中具有热反射部27的各个非柔性管部26和其中不具有热反射部27的其他各个非柔性管部26构成。
[0058]如之后将描述的,热反射部27设置成用于分别在多个位置中如箭头P所表示地反射外部热量的部分。外部热量从例如热源28福射。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不出了一个热源28,但是热源28的数量不限于此。
[0059]图3中的热源28的实例包括发动机2(参见图1)、排气歧管等(或者可以包括发动机2、电动机单元3等,或者还可以包括排气管)。
[0060]将更加具体地描述外部部件16。
[0061]每个柔性管部25都形成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波纹管状,该凹部和凸部两者都周向地延伸并且交替地互相接续。柔性管部25的长度设定为与弯曲范围相对应。柔性管部25形成有弹性(或柔性)并且作为能够弯曲的部分。柔性管部25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已知的波纹管相同的部分。柔性管部25不限于波纹管状,只要其具有能弯曲的形状。
[0062]外部部件16具有与上述波纹管相同的形状部分。因此,外部部件16能够称为“波纹管”、“部分形成的波纹管”等。
[0063]每个非柔性管部26都具有非柔性管本体29。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在上述的运输或者路径布置期间不能够弯曲的部分。不能够弯曲的部分意味着并不主动地设置柔性的部分。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截面是圆形的直管状。非柔性管本体29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而可以是椭圆形、长圆形、大致矩形等。
[0064]非柔性管本体29形成为具有所需的下限强度的薄的厚度。除了热反射部27之外,在非柔性管本体29中还可形成提高刚度的部分、确保耐崩裂性能的部分等。
[0065]外部部件16形成为在其管轴方向上没有设置狭缝(或者无缝的)的形状。没有设置狭缝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刚度或者强度。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水侵入,从而提高防水性能。进一步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高压导电路径15在例如弯曲部中伸出。
[0066]外部部件16具有作为车辆下地板11 (参见图1)中的非柔性管部26而布置的地板非柔性管部30。由于地板非柔性管部30布置在车辆下地板11中(例如,布置成沿着精益管延伸),所以地板非柔性管部30形成为长的。
[0067]外部部件16由适当选择的树脂材料模制,该树脂材料能够容易地吸收从容纳在外部部件16中的高压导电路径15辐射的热量,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热量释放到外部。另外,也适当地选择外部部件16的颜色。
[0068]在图3和图4(a)至4(d)中,每个热反射部27都形成为反射外部热量的功能部分。为了反射外部热量,热反射部27安置并形成在期望的位置和范围中。热反射部27除了具有反射热量的功能之外,可以还具有不良的吸收热量的功能或者屏蔽热量的功能。
[0069]热反射部27形成为例如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分或者有光泽的部分。另外,作为另一个实例,热反射部27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下面将稍加具体地做出描述。
[0070]图4A示出了形成为涂覆部或者由气相沉积而形成的热反射部27a。另外,图4B示出形成为无涂覆部的热反射部27b。图4B中的参考标号31表示与前述的无涂覆部相配合的涂覆部。即,图4B中,热反射部27b形成为没有涂布被覆的部分。即,外部部件16的基体本身形成为热反射部27b。
[0071]另外,图4C示出了形成为后装接部件的热反射部27c。热反射部27c形成为待附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部件。例如,后装接部件是具有闪烁发亮的表面的铝箔带等(即,有光泽的表面)。热反射部27c由缠绕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部件形成。该缠绕方法不限于图4C中的缠绕方法。可选择地,可以将仅在存在热源的侧上贴附的后装接部件设定为热反射部27c。
[0072]另外,图4D中示出形成为后装接构件的热反射部27d。热反射部27d形成为将要附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例如,后装接构件可以是具有两剖分结构的反射镜构件等。在这种情况下,后装接构件被分割成两个分割部,并且外部部件16插置在分割部之间。从而,后装接构件与外部部件16 —体化。
[0073]除了反射镜构件之外,还可以是具有闪烁发亮的表面(S卩,光泽的表面)的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后装接构件。
[0074]例如,已知白色能够完全地反射光(例如,太阳光包括从红色到紫色的颜色连续的光)。即,由于白色表面几乎不吸收热量,所以白色后装接构件作为热反射部是有效的。
[0075]另外,例如,已知的保护器,已知的夹具等可以用作后装接构件。保护器或者夹具是本来就不具有用于反射外部热量的功能的构件。然而,只要保护器或者夹具的一部分安置在期望反射热量的部分中,充当热反射部的部分就可以形成在该部分中并且被使用。
[0076]另外,关于热反射部27,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颜色可以分成除了白色之外的亮色和通常的暗色,并且与亮色相对应的部分可以用作热反射部27。理所当然的是当以这样的状态形成热反射部27时,能够获得前述的效果。
[007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