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88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着,将基于前述的构造和结构来描述用于制造线束9的方法。
[0078]将高压导电路径15、外部部件16和低压导电路径18提前制造为直的并且具有各自的预定的长度。然后,执行如下步骤:将高压导电路径15和低压导电路径18分别或者一起插入到外部部件16中。执行如下步骤: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中设置屏蔽连接器17,并且在低压导电路径18的末端中设置连接器19。从而,完成了线束9的制造。
[0079]两个高压电路20的被屏蔽部件21的屏蔽末端部覆盖的电路末端部从外部部件16的末端引出。另外,与高压导电路径15分开地,低压导电路径18也从外部部件16的末端引出。
[0080]如以上参考图1至图4(d)所述,线束9具有分别在外部部件16的外侧的多个位置中的热反射部27。因此,外部热量能够利用该热反射部27而反射。从而,能够获得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高压导电路径15的影响的效果。
[0081]〈第二实施例〉
[0082]下面将通过参考图5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构件基本相同的构件将分别并且对应地利用相同的标号参考,并且将省略其具体描述。
[0083]图5中,线束9包括:高压导电路径15 ;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导电路径15以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 ;以及屏蔽连接器17,该屏蔽连接器17设置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处(参见图3)。外部部件16形成为不具有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圆形截面,而是具有能够适应于高压导电路径15的外部形状的椭圆形状的截面(可以是长圆形)。热反射部27 (参见图3)分别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多个位置中。
[0084]由于外部部件I6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所以能够使得外部部件16的高度比第一实施例中的低。因此,存在如下优势:当外部部件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 (参见图1)时,能够增加地面与外部部件16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外部部件16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所以能够增加高压导电路径15在外部部件16的内部空间中的占有率。从而,存在如下优势:高压导电路径15的热量能够容易地转移到外部部件16。外部热量能够由热反射部27反射,从而不影响高压导电路径15。
[0085]<第三实施例>
[0086]下面将通过参考图6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与前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构件基本相同的构件分别并且对应地利用相同的标号参考,并且将省略其具体的描述。
[0087]图6中,线束9包括: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其充当高压导电路径;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以保护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 ;以及未示出的屏蔽连接器,该屏蔽连接器设置在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末端处。热反射部27分别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多个位置中。
[0088]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自身包含正电路和负电路两者。即,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被构造成具有双系统的电路。具体地,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具有:第一导电路径33,该第一导电路径33具有圆形截面并且位于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中心;第一绝缘体34,该第一绝缘体34以给定的厚度覆盖第一导电路径33的外周;第二导电路径35,该第二导电路径35设置在第一绝缘体34的外侧上;第二绝缘体36,该第二绝缘体36以给定的厚度覆盖第二导电路径35的外周;以及筒状屏蔽部件37,该筒状屏蔽部件37紧密地接触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还可以包括以预定厚度覆盖屏蔽部件37的外周的护套。
[0089]屏蔽部件37由已知的编织物、金属箔等制成。虽然屏蔽部件37布置成被包括在上述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构造中,但是也可以如下布置屏蔽部件37。S卩,屏蔽部件37可以布置成略松弛地配合到第二绝缘体36。屏蔽部件37可以形成为筒状并且然后与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进行紧密接触。或者,带状或者板状的屏蔽部件可以作为屏蔽部件37缠绕在第二绝缘体36的外表面上并且与该第二绝缘体36紧密接触。
[0090]除了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之外,导电路径的实例还包括已知的屏蔽电线等。导电路径的数量是至少一个。
[0091]第三实施例中的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具有双系统。然而,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不限于此,而可以具有三系统或者多系统、η系统。如果向外增加电路以保持作为单线同轴路径的构造,则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能够具有η系统。
[0092]理所当然的是第三实施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S卩,线束9具有热反射部27,该热反射部27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外侧的多个位置中。因此,能够利用热反射部27反射外部热量,使得能够获得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的影响的效果。
[0093]另外,明显的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改变来实现本发明。
[0094]如下总结了根据实施例的线束。
[0095](I)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是这样的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高压导电路径5或者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32);以及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导电路径以保护导电路径。外部部件16具有反射部27 (27a至27d),该反射部27设置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0096](2)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外部部件16可以形成为具有管状本体。
[0097](3)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外部部件16可以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的部分。
[0098](4)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 (27a、27b)可以形成为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
[0099](5)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27c、27d)可以形成为增加到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
[0100](6)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每个热反射部27 (27a)都由气相沉积而形成。
[0101](7)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可以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
[0102](8)在根据实施例的线束9中,热反射部27可以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
[0103]本发明基于2012年9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198580,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104]工业实用性
[0105]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在以下点中是有益的。即,能够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影响。
【主权项】
1.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和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 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被构造成具有管状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附加到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利用气相沉积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
【专利摘要】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用于反射来自外部的热量的热反射部(27)。
【IPC分类】B60R16-02, H02G3-04
【公开号】CN104604061
【申请号】CN201380046894
【发明人】稻尾伸一, 足立英臣, 小久江健, 雄鹿达也, 胜吕和晃, 尾崎佳昭, 吉田博之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9月9日
【公告号】EP2894741A1, US20150175098, WO2014038696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