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26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输入端被供给来自第一触发电路5的输出,第二变换器62的输入端被供给来自第一变换器61的输出。第二变换器62的输出朝第一变换器61的输入端供给。
[0045]第二触发电路7由具有电容器71和电阻72的串联电路的CR电路构成。电容器71和电阻72在共通连接节点73连接。通过电容器71和电阻72,第二触发电路7的第二时间常数τ 2例如被设定为1 μ s。
[0046]复位电路8具有变换器81和NM0S晶体管82。在变换器8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触发电路7的共通连接节点73。在NM0S晶体管82的栅极电极连接变换器81的输出端,其源极电极连接于第二电源线4,其漏极电极连接于保持电路6的输入端。从漏极电极输出复位信号。
[0047]保持电路6的输出经由变换器110朝构成分流电路9的NM0S晶体管(以下称作NM0S分流晶体管)91的栅极电极供给。NM0S分流晶体管91的源极电极连接于第二电源线4,其漏极电极连接于第一电源线3。
[0048]本实施方式具备连接于第一电源线3与第二电源线4之间的偏压电路10。偏压电路10具有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的串联电路。由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电阻分压后的偏压,从共通连接节点103输出并朝电源线31供给。共通连接节点103的电压被用作为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保持电路6的变换器出1、62)以及变换器110的偏压。通过将由偏压电路10分压后的电源电压设为偏压,由此能够通过低耐压的电路元件来构成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保持电路6的变换器(61、62)以及变换器110。
[0049]使用图3对图2的实施方式的静电保护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㈧表示第一触发信号的输出。图3(B)表示保持电路6的输出。图3(C)表示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图3⑶表示复位电路8的输出。图3 (Ε)表示变换器110的输出。当施加ESD浪涌时,第一触发电路5进行响应而输出第一触发信号(图3(A))。在第一触发信号的信号电平超过保持电路6的变换器61的电路阈值Vt而上升的定时t0,保持电路6的变换器61的输出成为L电平(图3(B))。变换器61的输出由变换器62反转而朝变换器61的输入端供给。通过该动作,保持电路6的输入端侧成为Η电平,并成为从输出端输出L电平的信号的保持状态。因而,在第一触发信号的信号电平随着第一时间常数τ 1而超过变换器61的电路阈值Vt地降低的定时tl,保持电路6的输出的电平不变化。当保持电路6的输出成为L电平时,变换器110的输出信号(图3(E))的电平成为Η电平,NMOS分流晶体管91导通而对ESD浪涌进行放电。
[0050]第二触发电路7对ESD浪涌进行响应而输出第二触发信号(图3(C))。第二触发信号的信号电平随着第二时间常数τ 2而降低,在成为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的电路阈值Vt以下的定时t2,变换器81的输出信号成为Η电平(图3(D))。当变换器81的输出信号成为Η电平时,NM0S晶体管82导通,朝保持电路6的输入端供给L电平的信号,对保持电路6进行复位。由此,在定时t2保持电路6的输出成为Η电平(图3(B)),变换器110的输出成为L电平(图3(E))。S卩,变换器110的输出信号在定时t0成为Η电平,在定时t2成为L电平(图3(E))。在变换器110的输出信号为Η电平的期间,NM0S分流晶体管91导通而对ESD浪涌进行放电。
[0051]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触发电路5的第一时间常数τ 1来控制NM0S分流晶体管91的导通。S卩,能够通过第一时间常数τ?来限制分流电路9进行响应的电源电压的范围、即到具有何种程度的上升速度的电源电压的变动为止进行响应。通过将第一时间常数τ 1例如设定为在ESD试验规格的人体模型(ΗΒΜ)中被规定为浪涌的上升时间的2ns到10ns之间的值,能够构成为对ESD浪涌进行响应。由于对于比第一时间常数τ 1长的上升时间、即比ESD浪涌缓慢上升的电源电压的变动,第一触发电路5不响应,因此能够成为对于比ESD浪涌缓慢上升的电源电压的变动不进行动作的静电保护电路的构成。此外,能够通过第二触发电路7的时间常数、即第二时间常数τ 2来设定NM0S分流晶体管91的截止的定时t2。因此,通过将第二时间常数τ 2例如相对于ESD试验规格的时间常数150ns设定为6?7倍的值即1 μ s,由此能够构成为能够对ESD浪涌进行充分放电。另外,在对第一电源端子1施加相对于第二电源端子2为负的浪涌的情况下,NM0S分流晶体管91的寄生二极管(未图示)导通,对ESD浪涌进行放电。
[0052](第三实施方式)
[0053]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保护电路的构成的图。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仅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的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追加有对分流电路9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在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由N0R电路111构成。N0R电路111的第一输入端被供给保持电路6的输出信号,第二输入端被供给构成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的输出信号。N0R电路111通过偏压电路10而偏压。N0R电路111的输出信号朝NM0S分流晶体管91的栅极电极供给。
[0054]N0R电路111为,在来自保持电路6的输出信号和来自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的信号均为L电平时,输出Η电平的信号。S卩,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定时t0与定时t2之间的期间,N0R电路111输出Η电平的信号,使NM0S分流晶体管91导通。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第一触发电路5的时间常数τ 1和第二触发电路7的时间常数τ 2的设定,来控制NM0S分流晶体管91的导通/截止。能够通过第一时间常数τ 1来限制针对具有何种程度的上升时间的电源电压而动作,能够通过第二时间常数τ 2的设定来控制NM0S分流晶体管91导通的期间、即静电保护电路的放电时间。通过增大第二时间常数τ 2,能够构成为能够对ESD浪涌进行充分放电。即便增大第二时间常数τ2,由于能够通过第一时间常数τ1来限制静电保护电路进行响应的电源电压的范围,所以也能够构成为抑制误动作。
[0056]通过在NM0S分流晶体管91的前级设置多输入的逻辑电路,由此能够提高静电保护电路的控制性。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对于朝N0R电路111的输入,代替来自构成复位电路8的变换器81的信号,而供给另外设置的控制信号。例如,能够构成为将使NM0S分流晶体管91截止的控制信号朝N0R电路111供给。
[0057]NM0S分流晶体管91的导电型能够变更为PM0S晶体管。与分流晶体管的导电型的变更相配合,例如将N0R电路111变更为0R电路等。此外,也能够构成为,将构成第一触发电路5以及第二触发电路7的电容器(51、71)和电阻(52、72)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换。此夕卜,也能够将NM0S分流晶体管91变更为双极晶体管。在使用双极晶体管的情况下,根据偏压的关系,能够构成为代替NM0S晶体管而使用NPN晶体管。
[0058]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电源线; 第二电源线; 第一触发电路,具有第一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电路,具有大于上述第一时间常数的第二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保持电路,响应上述第一触发信号而成为保持状态; 复位电路,响应上述第二触发信号而对上述保持电路的保持状态进行复位;以及分流电路,连接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通过来自上述保持电路的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触发电路和上述第二触发电路由CR电路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时间常数是上述第一时间常数的6?7倍的值。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时间常数被设定为2ns到10ns之间的值。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时间常数被设定为2ns到10ns之间的值。6.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电源线; 第二电源线; 第一触发电路,具有第一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一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电路,具有大于上述第一时间常数的第二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闩锁电路,响应上述第一触发信号; 复位电路,响应上述第二触发信号而对上述闩锁电路进行复位; 控制电路,响应上述第二触发信号和上述闩锁电路的输出而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分流电路,连接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通过上述控制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具有:第一触发电路,具有第一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一触发信号;以及第二触发电路,具有大于上述第一时间常数的第二时间常数,响应施加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的电压而输出第二触发信号。具有响应上述第一触发信号而成为保持状态的保持电路。具有响应上述第二触发信号而对上述保持电路的保持状态进行复位的复位电路。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具备连接于上述第一电源线与上述第二电源线之间、通过来自上述保持电路的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的分流电路。
【IPC分类】H02H9/04
【公开号】CN105281312
【申请号】CN201510093826
【发明人】加藤一洋, 壱岐村岳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日
【公告号】US201600206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