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1071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连续卷绕而成的线圈作为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定子线圈而容易地组装、并且能够提高在间隙面没有连接线的绕线作业性的轴向间隙型马达。一种轴向间隙型马达,具备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具有在周长方向上配置多个芯(21a~21i)和缠绕于所述芯的绕组线圈(U1+~W3+)而成的结构,其中,利用1根连续的导线将第1、第2和第3绕组线圈(U1+、U2?、U3+)分别缠绕于在周长方向上相邻地依次排列的第1、第2和第3芯(21a~21c),将缠绕于位于中央的第2芯(21b)的第2绕组线圈(U2?)的卷绕方向与缠绕于位于第2芯(21b)的两侧的第1和第3芯(21a、21c)的第1和第3绕组线圈(U1+、U3+)的卷绕方向设为相反方向。
【专利说明】
轴向间隙型马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轴向间隙型马达,特别涉及对于转子和定子的槽配合(slot combination)如8极9芯(槽)那样按芯(槽)数是9的倍数的方式构成的轴向间隙型马达来说 适合的绕线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地球温室化正在严重化,针对电气设备的节能化的要求提高。当前,通过 马达消耗了国内的年功耗量的约55%,所以针对马达的高效率化的关注度高。迄今为止,在 马达的高效率化中,采用了使用具有高的能积的稀土类磁铁的设计。但是,作为稀土类磁铁 的原料的钕、镝近年来价格急剧上涨。因此,不使用稀土类磁铁而仅通过铁素体磁铁就能够 实现马达的高效率化的轴向间隙型马达正受到关注。在轴向间隙型马达中,能够将磁铁面 积取得比径向间隙型马达宽,能够补偿由铁素体磁铁导致的保持力的降低。一般来说,轴向 间隙型马达构成为具备具有多个芯并且在该芯的周围缠绕绕组而构成的定子以及在其轴 向两面的2个转子。
[0003]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昭46-7928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公 报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缠绕于极片(pole piece)的绕组,将被设成流过交流的这些绕组缠 绕固定于以软磁性的铁素体材料而形成的极片(参照权利要求书)。另外,作为本技术领域 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12-50250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该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轴向间 隙型旋转电机,该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以组装旋转电机时的定子铁芯的高精度定位以及制 造工序的简化作为目的,包括:收容框体,在筒形形状的中心部具备第1空间,并且在从中心 起等距离的圆周上具备多个第2空间;旋转轴,在第1空间中能够旋转地设置;配置于第2空 间的芯和缠绕于芯的线圈;转子磁辄,固定于旋转轴并且在与芯对置的圆周方向位置配置 有多个磁铁;以及壳体,具有穿插有旋转轴的孔并且将收容框体和转子磁辄收容(参照摘 要)。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6-7928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0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按极片8个、转子的磁极数8极的方式构成的轴向间隙构造 的单相同步发电机。在该单相同步发电机中,由于极片与转子的磁极数相同,所以推测为与 转子的磁极(N极S极)对应地,正向、反向、正向、反向…地连续卷绕了绕组。在专利文献2中, 公开了芯数9个、转子的磁极数8极的轴向间隙旋转电机,但关于线圈绕组的星形联结、三角 形联结等绕线方法未进行公开。一般来说,在马达的制造工序中,有绕组的连接线、中性点 连接等布线作业。
[0010] 特别是,在轴向间隙型马达中,如果在定子芯与永磁铁的间隙面存在连接线等布 线,则需要考虑由转子的表面挠曲、异物混入等导致的布线的损伤。另外,如果考虑布线的 损伤而使定子芯与永磁铁的间隙长度增大,则马达的性能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布 线而使定子外径增大,则马达大型化。
[0011]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连续卷绕而成的线圈作为轴向间隙型 马达的定子线圈而容易地组装、并且能够提高在间隙面没有连接线的绕线作业性的轴向间 隙型马达。
[0012]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 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马达是例如如8极9槽(芯)的槽配合那样,按照槽(芯)数是9 的倍数的方式构成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中,3个一组地构成1相量的芯,并且,利用1根导线 连续地缠绕3个绕组线圈。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连续卷绕而成的绕组线圈而作为轴向间隙型 马达的定子线圈而容易地组装、并且在芯间配置连接线而在定子芯与永磁铁的间隙面没有 连接线的轴向间隙型马达,能够提高绕线作业性。
[0016] 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和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的概略的立体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0020]图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1相量的线圈组装次序的说明图,是示出其第一次 序的图。
[0021]图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1相量的线圈组装次序的说明图,是示出其第二次 序的图。
[0022]图4C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1相量的线圈组装次序的说明图,是示出其第三次 序的图。
[0023]图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的概略的立体图,是示出将线圈并联连接的例 子的图。
[0024]图5B是图5A所示的VB部的放大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是示出将线圈并联连接的例子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7] 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至图4C,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马达1的 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定子2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图4是本实 施例的1相量的线圈的组装次序的说明图,图4A是示出其第一次序的图,图4B是示出其第二 次序的图,图4C是示出其第三次序的图。
[0029] 该轴向间隙型马达1具备形成为偏平的圆筒形状的定子2以及在定子2的轴向两面 隔出规定的间隙(gap)而对置配置的一对永磁铁转子3、31。永磁铁转子3、31固定于输出旋 转驱动力的输出轴4。此外,定子2和永磁铁转子3、31收容在外壳5内。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铁转子3、31隔着定子2而配置于轴向两面,但也可以仅配置于 某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永磁铁转子的结构具备构成轴向间隙型马达1所需的功能即可。如 图2所示,在定子2中,将作为输出轴的旋转轴4作为中心轴而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芯21 (21a ~21i)。在芯 21(21&~211)的外周,缠绕了绕组线圈6〇]1 +、1]2-、1]3+、¥1 +、¥2-、¥3+、¥1 +、W2-、W3+)〇
[0031] 将绕组线圈U1+缠绕于芯21a,将绕组线圈U2-缠绕于芯21b,将绕组线圈U3+缠绕于 芯21c,将绕组线圈V1+缠绕于芯21d,将绕组线圈V2-缠绕于芯21e,将绕组线圈V3+缠绕于芯 21f,将绕组线圈W1+缠绕于芯21g,将绕组线圈W2-缠绕于芯21h,将绕组线圈W3+缠绕于芯 2Π 。即,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由9个芯构成的9槽的结构,绕组线圈在U、V和W的各相中各配设 3个。
[0032] 在定子2的中心部,配置一对轴承221、222。在该例子中,轴承221、222由滚珠轴承 构成,将其内轮插入到输出轴4,将外轮插入到轴承座24。在本实施例中,轴承221、222的结 构不限定于滚珠轴承,也可以采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滚珠轴承以外的轴承。另外,其个 数也不限定于2个。
[0033] 通过图1、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在轴向间隙型马达1的定子2的芯(槽) 21a~21i的外周,分别缠绕U相绕组(U1+、U2-、U3+)、V相绕组(V1 +、V2-、V3+)、W相绕组(W1+、 W2-、W3+),芯21a~21i在定子2的周长方向上排列。
[0034]图 2的9个绕组线圈 6〇]1 +、1]2-、1]3+、¥1 +、¥2-、¥3+、11 +、12-、13+)的连接法例如能 够设为图3所示的三角形联结。在汽车用的永磁铁旋转电机中,驱动电源是电池,所以低到 12V。因此,与星形联结相比,通过三角形联结,能够使绕组线圈6的端子电压增加到厂3倍。 由此,在同一输出下,能够使相电流减小,所以能够使绕组线圈6的直径减小。
[0035]在上述三角形联结的实施例中,能够简化绕线作业,能够提高芯间的绕组线圈6的 占空系数。由此,能够提供高效率的轴向间隙型马达1。
[0036] 针对 U 相绕组 〇]3+、1]2-、1]1 + )、¥相绕组(¥3+、¥2-、¥1 + )、1相绕组(13+、12-、11 + )的 每个相而进行缠绕,针对构成各相的3个绕组,利用1根线如图4A至图4C所示地连续进行缠 绕,从而实施构成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的定子的绕线作业。此处,作为轴向间隙型马达1的 引出线部的1> 3、1\11、1\13、1\1、1\3、1> 1如图所示地形成,并且能够容易地与外部连接。即,通过 压接等来连接作为引出线部的IV3和TuhTus和Tn、T V3和TW1,例如如3相无刷马达那样,作为U 相、V相、W相而向外部引出,能够用作与用于马达驱动的逆变器(未图示)进行连接的连接用 布线。
[0037] 根据以上的结构,所有的绕组线圈6的连接仅通过相邻的绕组间的连接就能实现, 所以能够使引出线缩短。另外,如果将各芯(21a~2Π )的绕组线圈6全部分开而连接,则每1 相有6处,在3相中有18处,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Tw3与Τυι间、Tu3与Τνι间、Tv3与Twi 间这共计3处的连接就能实现,能够大幅降低连接部位,能够大幅降低电工作业(绕组线圈 的连接作业)。
[0038] 这能够大幅降低由连接部引起的电阻损失而带来效率的提高。
[0039] 此处,关于各相绕组所示出的+和-的符号,在将-设为右卷绕时,+表示按与-绕向 相反的左卷绕方式缠绕导线。在将-设为左卷绕时,+表示按与-绕向相反的右卷绕方式缠绕 导线。以下,将+设为右卷绕、将-设为左卷绕来进行说明。此外,在将右卷绕设为正向卷绕的 情况下,左卷绕是反向卷绕,在将左卷绕设为正向卷绕的情况下,右卷绕是反向卷绕。-和+ 表示卷绕方向的正反的关系,也可以将-和+定义为正反任一方向。
[0040] 接下来,说明绕组线圈6的组装方法。在图2中,缠绕于芯21a~21c的U相绕组(U1+、 1]2-、1]3+)、缠绕于芯21(1~21抒勺¥相绕组(¥1+、¥2-、¥3+)和缠绕于芯218~21丨的1相绕组(¥1 +、W2-、W3+)是相同结构,所以此处,以缠绕于芯21a~21c的U相绕组(U1 +、U2-、U3+)为例进 行说明。
[0041 ] 在本实施例中的绕线方法中,针对缠绕于芯21a、21b、21c的U相绕组U1 +、U2-、U3+, 利用1根导线连续地进行缠绕。即,通过利用1根导线连续地在同一轴向且同一圆周方向上 缠绕U1+、U2-、U3+的绕组的绕线工具(未图示),按绕组U3-、U2-、U1-的顺序依次进行缠绕。 图4A示出从绕线工具拆卸了缠绕而成的绕组的状态。此外,在图4A上,按从正面(U1-侧)观 察时的卷绕方向来说明绕组的卷绕方向(左卷绕、右卷绕)。在该状态下,按绕组U1-、绕组 U2-、绕组U3-的顺序依次直线状地排列。在该状态下,绕组U1-、U2-和U3-均为左卷绕的状 态,卷绕方向相同。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卷绕方向。
[0042] 在本实施例中,绕组U1-、U2_和U3-均是在芯21a~21c的外周双重地缠绕。在双重 地缠绕绕组U3-时,通过从卷绕起点起沿着卷轴方向进行缠绕来缠绕内周侧的绕组,当结束 缠绕内周侧的绕组时,通过与沿着卷轴方向缠绕内周侧的绕组时反向地进行缠绕来缠绕外 周侧的绕组。在本实施例中,从图4A的里侧向近前侧卷绕内周侧的绕组,在近前侧折回而朝 向里侧地卷绕。当结束缠绕外周侧的绕组时,设置作为连接线6j的部分而与绕组U3-同样地 缠绕绕组U2-,接下来与绕组U3-同样地缠绕U1-。此时,以在绕组U1-与绕组U2-之间作为连 接线6j的部分和在绕组U2-与绕组U3-之间作为连接线6j的部分隔着绕组U1-、U2-和U3-而 分开地位于两侧(图4B的L面侧和R面侧)的方式进行缠绕。
[0043]为了如图2所示配置连接线6j,将绕组U1-、U2-和U3-设为偶数次的重叠卷绕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双重(两层)的重叠卷绕。
[0044] 接下来,如图4B和图4C所示,以正中的绕组U2-作为基准,使一方的绕组U1-以R面 为基准而反转180°,从而配置于绕组U2-的右侧面而设为绕组U1+。此时,将绕组U1的轴向上 的上下调换,绕组U1从左卷绕的绕组U1-变成右卷绕的绕组U1 +。接下来,以绕组U2-作为基 准,使另一方的绕组U3-以绕组U2-的L面为基准而反转180°,配置于绕组U2-的左侧面。此 时,将绕组U3的轴向上的上下调换,绕组U3从左卷绕的绕组U3-变成右卷绕的绕组U3+。由 此,如图4C所示,在同一平面上圆周状地配置U相绕组U1+、U2-、U3+。
[0045] 根据图4A、图4B和图4C中说明的绕线方法,第1绕组线圈即绕组U1+的一个绕组端 部作为引出线化:而被引出。绕组U1+的另一个绕组端部经由第1连接线6 j而成为第2绕组线 圈即绕组U2-的一个绕组端部。绕组U2-的另一个绕组端部经由第2连接线6j而成为第3绕组 线圈即绕组U3+的一个绕组端部。绕组U3+的另一个绕组端部作为引出线T U3而被引出。绕组 U1+的一个绕组端部和绕组U3+的另一个绕组端部位于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绕组U2-的一 个绕组端部和另一个绕组端部位于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并且相对于绕组U1+的一个绕组 端部和绕组U3+的另一个绕组端部而位于旋转轴方向的相反侧。
[0046] 接下来,其他相(V相和W相)也反复进行同样的行程,分别配置剩余的V相、W相的各 绕组线圈V1+、V2-、V3+和11+、12-、13+,将芯21 &~21丨插入到各绕组线圈〇]1+~13+),从而 完成具有被缠绕了绕组线圈6的芯21a~21i的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定子2。此外,上述绕组线 圈6和芯21a~21 i通过树脂模等而被一体化。
[004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同一轴向且同一圆周方向上缠绕绕组线圈6,绕组线圈6的 制作精度、作业性提高。进而,能够在各相的绕组线圈(U相绕组U1+、U2-、U3+与V相绕组V1+、 V2-、V3+、V相绕组V1+、V2-、V3+与W相绕组W1+、W2-、W3+以及W相绕组W1+、W2-、W3+与U相绕组 U1 +、U2-、U3+)之间配置连接线6j,所以能够在定子2的间隙面侧省去连接线。因此,能够消 除由转子的表面挠曲、异物混入等导致的连接线的损伤,能够做成可靠性高的马达。
[0048] 另外,在缠绕于相邻的2个芯的绕组线圈6彼此之间,在外周侧的线圈绕组6的弯曲 部形成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条状的槽6a(参照图2)。通过将连接线6j配置于该槽6a,也能 够抑制径向尺寸的扩大。
[0049] 实施例2
[0050]参照图5A、图5B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A是本实施例的定子的概略 的立体图,是示出将线圈并联连接的例子的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VB部(波状线部)的放大 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是示出将线圈并联连接的例子的图。
[0051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子3、31的旋转轴方向上层叠地配置两组绕组线圈6。在图1的 轴向间隙型马达的剖视图中,考虑为在输出轴4的轴心方向上一级(一层)地构成的绕组线 圈6构成为两级(两层)即可。
[005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将两组绕组线圈6并联连接。在图5A和图5B中,在轴向 上,例如2级地层叠上述绕组,并将各绕组线圈(U1+~W3+)的引出线的各端子部 TW3、TW23 ;TU3、TU23与Tvi、Tv21以及TV3、TV23与TVl、Tw22)连接,从而关于各相,都能够如图6的连接 图所示地将U相绕组U1+、U21+与W相绕组W3+、W23+、U相绕组U3+、U23+与V相绕组V1+、V21+以 及V相绕组V3+、V23+与W相绕组W1+、W21+分别简单地并联连接。在该情况下,以使第2级的绕 组线圈6的引出线的高度与第1级的引出线相同的方式将第2级的引出的长度拉长,能够在 定子2的一个间隙面侧进行连接即可。
[0053]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各相具有2个并联电路,所以能够使每1根的绕组线圈6的导 体直径降低(例如Φ2-Φ 1.4)。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绕线作业,并且能够提高绕组线 圈6的芯(21a~21i)之间的占空系数,做成更小型轻质且高效率的马达。
[0054]此处,说明多级地配置绕组线圈6而成的结构中的引出线长度。在多级地配置绕组 线圈6而成的结构中,在将第1级的引出线长度设为Lh、将一级的绕组线圈6的轴向长度设为 Lei时,将第η级的引出线长度Ln大致设为Ln = Lh+(n-l) XLci(其中,η是定子的级数且是正 整数)即可。
[0055]例如,如果将各级的引出线长度全部设为相同长度,则在绕组线圈间进行绕组线 圈(U相与V相、V相与W相、W相与U相)之间的三角形联结、引出线的布线,产生复杂的布线作 业、绝缘处理。另外,产生由于绕组线圈间的短路等导致的马达损伤的危险性升高。此外,在 本实施例中,将被缠绕第1级的绕组线圈6的芯与被缠绕第2级的绕组线圈6的芯设为一体, 但也可以针对每一级而对芯进行分割。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上式中使用的绕组线圈6的轴 向长度Lei设为一级的芯中的轴向长度Leo。
[005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第η级的引出线长度Ln,能够在一个间隙面侧 并且在绕组线圈6的外侧实施引出线的端子部(Tui~TW3和TU21~1>23)的布线。因此,能够消 除由绕组线圈(U相与V相、V相与W相、W相与U相)间的短路等导致的马达损伤,提供可靠性高 的马达。进而,隔着绝缘纸地层叠各级的定子线圈6即可。在该情况下,在模成型等时候,能 够针对层叠了的定子线圈6而提高轴向的成形压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占空系数。
[0057]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示出线圈数配置9个(9槽)、永磁铁转子的永磁铁磁极数设为8 极的例子,但即使将永磁铁磁极数设为10极也得到同样的效果。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通过芯 与永磁铁间的斥力引力而产生的齿槽转矩进一步降低,能够使马达和组装有马达的系统的 振动、噪音降低。
[0058] 另外,槽数不限于9槽,是具备9的倍数个槽的结构即可。
[0059]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扁线,但即使使用圆线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关于芯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未公开,但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电磁钢板、压粉磁芯、非晶形等马 达的规范等而任意地灵活使用。
[0060]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以容易理解 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详细说明了上述实施例,不一定限定于具备全部的结构。另外,针 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0061 ] 符号说明
[0062] 1…轴向间隙型马达,2…定子,21a~21 i···芯,221、222…轴承,3、31···永磁铁转 子,4…输出轴,5…外壳,6…绕组线圈,6a···条状的槽,6j···连接线,U(U1 +、U2-、U3+、U1-、 1]3-、1]21 +、1]22-、1]23+)~多个1]相绕组,¥(¥1+、¥2-、¥3+、¥21 +、¥22-、¥23+)~多个¥相绕组,¥ (¥1 +、¥2-、¥3+、¥21 +、¥22-、¥23+)~多个财目绕组、1'(1\11~!>3和1\121~1>23)~引出线的端子 部。
【主权项】
1. 一种轴向间隙型马达,具备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有在周 长方向上配置多个芯和缠绕于所述芯的绕组线圈而成的结构,所述轴向间隙型马达的特征 在于, 利用1根连续的导线将第1绕组线圈、第2绕组线圈和第3绕组线圈分别缠绕于在周长方 向上相邻地依次排列的第1芯、第2芯和第3芯,缠绕于位于中央的第2芯的第2绕组线圈的卷 绕方向与缠绕于位于所述第2芯的两侧的第1芯和第3芯的第1绕组线圈和第3绕组线圈的卷 绕方向是相反方向。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芯数是9的倍数个, 所述第1绕组线圈的一个绕组端部作为引出线而被引出, 所述第1绕组线圈的另一个绕组端部经由第1连接线而成为所述第2绕组线圈的一个绕 组端部, 所述第2绕组线圈的另一个绕组端部经由第2连接线而成为所述第3绕组线圈的一个绕 组端部, 所述第3绕组线圈的另一个绕组端部作为引出线而被引出, 所述第1绕组线圈的一个绕组端部与所述第3绕组线圈的另一个绕组端部位于旋转轴 方向的同一侧, 所述第2绕组线圈的一个绕组端部和另一个绕组端部位于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并且 位于所述第1绕组线圈的一个绕组端部和所述第3绕组线圈的另一个绕组端部的旋转轴方 向的相反侧。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线和所述第2连接线位于旋转轴方向上的绕组线圈的缠绕范围的内侧。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定子的芯设为9极,将构成转子的磁极数设为8极。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具备3组所述第1绕组线圈、所述第2绕组线圈和所述第3绕组线圈,各组构成U相、V相和 W相的各相。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9极相当量的所述芯和所述绕组线圈以在周长方向上配置的状态通过树脂模而一体 化。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定子的芯设为9极,将构成转子的磁极数设为10极。8. 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7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线圈进行三角形联结。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绕组线圈的轴向长度设为Lm、将芯的轴向长度设为Lco时,LmSLco。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上多级地配置所述定子,将各级的绕组线圈并联连接。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向间隙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将第1级的引出线长度设为Lh、将芯的轴向长度设为Lco时,将各级的引出线长度Ln 设为Ln = Lh+(n-l) XLco,其中,η是定子的级数且是正整数。
【文档编号】H02K21/24GK105900315SQ20148007281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人】川又昭, 川又昭一, 榎本裕治, 法月邦彦, 宝井健弥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