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228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较佳可扰性的电路板。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等特点,其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中。而尺寸较大的产品在其模组的制作工艺中,由于FPC数量较多,绑定(bonding)FPC和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设备压头均为长条(long bar)型,即所有的FPC同时bonding在PCB板上,虽然bonding效率提高了,但冷却后FPC在PCB板的带动下发生收缩褶皱。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有的FPC13同时bonding在PCB板12上,bonding时的温度300℃以上,bonding完成后冷却过程中PCB板12的收缩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方向所示,PCB板12的收缩会带动FPC13发生褶皱。目前在模组的制作工艺中,即便将PCB板1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做了预缩,但因为FPC13相对于PCB板12可塑性强,柔软可变形,在bonding完成后冷却过程中FPC13仍然会逐渐发生褶皱,尤其严重的是第一颗FPC13,如图中最左侧的FPC13,以及最后一颗FPC13,如图中最右侧的FPC13。

如图1所示,褶皱后的FPC13对PCB板12产生拉力作用,在PCB板12内部就产生内应力,内应力导致PCB板12倾斜,PCB板12安装在背板(图中未示出)上时,PCB板12有一定的对位基准,倾斜的PCB板12在受拉拽位置难于与对位基准对齐,为了使其准确对位,需要人为拉拽PCB板12,进而产生的问题是,不易变形的PCB板12将这个拉拽力转给FPC13,FPC13弯折宽度不一致,FPC13再对显示面板(Panel)11产生拉拽力,显示面板11发生形变,进而发生比较严重的漏光不良。

为了减轻FPC褶皱问题,现有技术通过调整设备压头温度减轻FPC褶皱,但是由于实际bonding温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实际只能降低几摄氏度,对于300℃以上的原温度,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仍然存在较严重的FPC褶皱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用以降低柔性电路板褶皱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走线区和绑定区,其中,所述走线区包括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走线区包括的相邻两条走线之间。

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由于柔性电路板在走线区包括的相邻两条走线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的设置能够抵制部分作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绑定后冷却过程中由于印制电路板的收缩作用到柔性电路板上的作用力可以通过设置的通孔进行抵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褶皱问题。

较佳地,部分所述走线为信号线,其余部分所述走线为功率线;

所述通孔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和/或,所述通孔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功率线之间。

较佳地,所述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中心对称轴一侧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所述中心对称轴另一侧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相等。

较佳地,各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相等;各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相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相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呈对角对称分布。

较佳地,所述通孔为椭圆形孔,或为圆形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柔性电路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走线区和绑定区;

在所述柔性基底上制作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走线区中相邻的两条走线之间。

较佳地,所述在所述柔性基底上制作若干通孔,包括:

在所述走线区待形成信号线的区域制作若干通孔,使得所述通孔位于相邻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和/或,

在所述走线区待形成信号线和功率线之间的区域制作若干通孔,使得所述通孔位于相邻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功率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电路板绑定在印制电路板完成后冷却过程中印制电路板的收缩方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用以降低柔性电路板褶皱问题。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走线区21和绑定区22,其中,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走线区21包括若干通孔210,通孔210设置在走线区21包括的相邻两条走线211之间。优选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通孔210为椭圆形孔,或为圆形孔。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走线区21包括的部分走线211为信号线311,其余部分走线为功率线312,功率线312较粗,功率线312上承载约95%的功耗;信号线311较细,信号线311上仅承载5%或更少的功耗。通孔210设置在相邻两条信号线311之间。

如图4所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通孔210还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信号线311和功率线312之间;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通孔210设置在相邻两条信号线311之间,另一部分通孔210设置在相邻的信号线311和功率线312之间。

当柔性电路板的走线区增加通孔210时,走线区中的走线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紧密排布,所以需要将走线的线宽变细,根据电阻公式:R=ρL/S,其中:ρ为电阻率,是一个仅与走线的材料有关的常量;L为走线的长度,S为走线的截面积。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走线区增加通孔210后,除了将走线区中的走线线宽变细外,还需要将通孔210附近的走线设置为折线状,即走线区中的走线的长度变长,根据上面的电阻公式可知,此时通孔210附近的走线的电阻增大,进而导致通孔210附近的走线的功耗增大。

在实际生产设计中,为了减少走线上的功耗,优选对功耗影响较小的信号线进行改变;若信号线上功耗仍变大较多,可以将功率线适当加粗,即在功率线长度不变的提前下将其截面积变大,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通孔210包括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中心对称轴30一侧的第一通孔和设置在中心对称轴30另一侧的第二通孔,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以中心对称轴30左侧的通孔210为例,第二通孔以中心对称轴30右侧的通孔210为例。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个数与第二通孔的个数相等,图3中示出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个数均为四个。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各第一通孔的尺寸相等,各第二通孔的尺寸相等;第一通孔的尺寸与第二通孔的尺寸相等。这样,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更加均匀的降低柔性电路板褶皱问题。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对角对称分布,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功率线31两侧保持对角对称分布,如:图3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左下和右上的位置,当然,在实际设计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左上和右下的位置。这样,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抵制柔性电路板的对角扭曲。

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将第一通孔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左下和左上的位置,将第二通孔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右上和右下的位置,这种设置方式虽然能够更好的抵制柔性电路板的变形,但这时柔性电路板的走线区中的走线设计较困难。

下面结合图1和图3详细介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设计方式能够很好的降低褶皱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在柔性电路板走线区的通孔以椭圆形孔为例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PCB板12冷却时对FPC13施加横向拉力,FPC13内部产生横向剪切应力,而由于FPC13在bonding到PCB板12之前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一定,bonding到PCB板12之后,冷却时FPC13收缩至发生褶皱的过程中,虽然FPC13在竖直方向上的实际宽度不变,但其目视宽度变小,即:FPC13在竖直方向上的正投影宽度变小,因此,FPC13在横向变形的同时,FPC13内部还产生了竖直方向上的拉应力,这时拉伸与剪切之间形成耦合效应,FPC13发生扭曲变形。

由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在走线区中设置了椭圆形的通孔,如图3所示,这时的拉伸与剪切之间形成的耦合效应作用到了椭圆形孔上,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椭圆形对外力的承载能力可知,椭圆形孔能够抵制这种耦合效应,从而可以避免FPC13因为在bonding过程压头温度较高,bonding完成冷却至室温时发生收缩褶皱现象,进而能够减轻FPC13对显示面板11的拉拽力。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通孔不限于椭圆形孔,还可以是其它能够对外力实现承载能力的孔,如:圆形孔。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椭圆形孔相当于加强筋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空间的大小,调整椭圆形孔的长轴与短轴的比例,即可以将椭圆形孔调整为矮胖型的椭圆形孔或瘦长型的椭圆形孔;也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空间的大小,调整椭圆形孔的数量,如:柔性电路板的尺寸较大时,可以增加椭圆形孔的个数。

另外,为了更好的抵制产生在柔性电路板中的耦合效应,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的位置调整椭圆形孔的倾斜方向,如图1和图3所示,如:当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为图1中最右侧的柔性电路板,则椭圆形孔的倾斜方向为由竖直方向向左侧倾斜,如图3所示;当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为图1中最左侧的柔性电路板,则椭圆形孔的倾斜方向为由竖直方向向右侧倾斜。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柔性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的设计能够降低褶皱问题,因此能够减轻显示模组的漏光类不良,进而能够提高产品良率,提高经济效益。

如图5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S501、提供一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走线区和绑定区;

S502、在所述柔性基底上制作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走线区中相邻的两条走线之间。

具体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在柔性基底上制作若干通孔,包括:

在走线区待形成信号线的区域制作若干通孔,使得通孔位于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如图3所示;和/或,

在走线区待形成信号线和功率线之间的区域制作若干通孔,使得通孔位于相邻的信号线和功率线之间,如图4所示。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常用的打孔机台在柔性电路板上进行打孔,之后再在柔性基底的走线区进行信号线和功率线的布线。信号线和功率线的具体布线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具体实施时,将通孔附近的信号线布设成折线状,如图3和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走线区和绑定区,其中,走线区包括若干通孔,通孔设置在走线区包括的相邻两条走线之间。由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在走线区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设置能够抵制部分作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绑定后冷却过程中由于印制电路板的收缩作用到柔性电路板上的作用力可以通过设置的通孔进行抵制,因此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褶皱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