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81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转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台式计算机、服务器、便携式电脑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都采用风扇冷却、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在工作中都大量发热,散热处理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及其寿命。各种照明灯具在照明过程中也存在大量发热,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严重影响产品寿命,并造成能源浪费。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工作中都有大量发热,热量不带走将严重影响设备性能。在一些电脑、计算机中,一些爱好者自己动手采用水冷却,但存在使用水管管路、接头出现漏水,塑料管线在高温水中易老化等问题,并且这种水冷却是水箱、水泵、风扇分开布局,占用大量空间,所以未能大量被工业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计算机、服务器、灯具等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在使用中大量发热,造成产品使用性能降低、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储液室、第二储液室、至少一条用于散热的第一液体通道、用于紧贴热源设备的第二液体通道、至少一条用于散热的第三液体通道和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第一储液室、第二储液室、第一液体通道、第二液体通道、第三液体通道和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设于外壳内;第一储液室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连通第二液体通道,第二液体通道通过第三液体通道连通第二储液室,第一储液室和第二储液室相互独立且通过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连接,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实现将第二储液室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储液室。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液体通道的结构相同;第一液体通道包括管道和用于散热的散热片,散热片设于管道外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液体通道平行设置;第一液体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液室,第一液体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液体通道;所述第三液体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室,第三液体通道的下端连通第二液体通道。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且用于散热的风扇,风扇设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液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进一步,所述外壳采用利于散热的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液体通道的截面成椭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包括7个所述第一液体通道4和6个所述第三液体通道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采用第一储液室、第二储液室、第一液体通道、第二液体通道、第三液体通道和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设于外壳内的结构,全部零部件内置一体化封装,结构简单,节省外接管线,节省空间,制造精度要求低、安装要求低,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尺寸较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核心部件发热器件的冷却,保证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全部零部件内置一体化封装后,减少了管线接头,也就降低了漏水的风险,提高了冷却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是一种制造精度要求及安装要求低的、操作方便、安全的冷却用装置。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可以使用各类适合散热的金属作为产品外壳,使用更扁平化的液体通道能让冷却液体更高效的接触散热片,从而极大的提升整体散热效果。冷却液体在完全密封密闭的空间内用液体输送驱动循环装置单向循环流动,热量由液体通道内带动循环。产品完全密封所以不用再担心将来需要添加液体或者发生液体泄漏的事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实施例的剖面主视示意图,图中箭头示意液体流向;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储液室;3-第二储液室;4-第一液体通道;41-管道;42-用于散热的散热片;5-第二液体通道;6-第三液体通道;7-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8-风扇;9-热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液体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储液室2、第二储液室3、至少一条用于散热的第一液体通道4、用于紧贴热源设备9的第二液体通道5、至少一条用于散热的第三液体通道6和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第一储液室、第二储液室3、第一液体通道4、第二液体通道5、第三液体通道6和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设于外壳1内。第一储液室2通过第一液体通道4连通第二液体通道5,第二液体通道5通过第三液体通道6连通第二储液室3,第一储液室2和第二储液室3相互独立且通过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连接,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实现将第二储液室3的液体输送到第一储液室2。

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三液体通道6的结构相同。第一液体通道4包括管道41和用于散热的散热片42,散热片42设于管道外壁。本实施例包括7个第一液体通道4和6个第三液体通道6。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三液体通道6平行设置;第一液体通道4的上端连通第一储液室2,第一液体通道4的下端连通第二液体通道5;第三液体通道6的上端连通第二储液室3,第三液体通道6的下端连通第二液体通道5。

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外壳1上且用于散热的风扇8,风扇8设于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三液体通道6的一侧或两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通过风扇8的旋转带动空气加速流动,使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三液体通道6的散热片表面的热能被空气带走。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外壳1采用利于散热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二液体通道5的截面成椭圆形、方形或其它扁平结构,能让液体更高效的接触散热片。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现说明利用本实施例的液体冷却方法,包括:第一储液室2、第一液体通道4、第二液体通道5、第三液体通道6和第二储液室3在整个外壳1内部形成完整的液体流路,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通过动力驱动液体从第二储液室3进入第一储液室2;通过液体输送驱动循环结构7对液体的驱动,液体在外壳1内部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第二液体通道5内的液体和热源设备9实现热传递,液体带走热源设备9的热量,液体流经第一液体通道4和第三液体通道6时,液体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分布于第一液体通道4的散热片和第三液体通道6的散热片表面实现散热;同时风扇的旋转带动空气加速流动,使散热片表面的热能被空气带走。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