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449发布日期:2018-06-12 22:1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3在安装在移动终端上时,如图1所示,往往是在移动终端的中框1上制备一个卡勾2,通过移动终端中框1上的卡勾2直接扣合电路板3,在这种方式中,必须要求卡勾2能够变形。但是,当结构中框1是金属材料或者硬化材质时,直接扣合电路板3会造成电路板3挤压变形,严重情况会造成电路板3上周边器件应力失效,进而对电路板3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提高电路板安装时的安全,提高电路板装配时的成品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中框以及电路板,其中,

所述电路板包括板体以及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弹性卡勾,且所述至少两个弹性卡勾固定在所述板体上;

所述中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性卡勾配合的卡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与移动终端卡合的弹性卡勾,从而改善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配合时的关系,避免在移动终端固定在移动终端内时对移动终端造成的损害,提高移动终端在安装在移动终端内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弹性卡勾包括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外延到所述板体外侧的弹性钩体部。通过固定部与移动终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至少一个边沿具有折弯部,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折弯部配合的通孔。提高了固定部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板的两个相对的边沿分别具有所述折弯部。提高了固定部与移动终端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为一个U结构,且U形结构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另一个侧壁与所述弹性钩体部连接。提高了整个弹性卡勾的弹性形变量,进而提高了在安装时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板体粘接连接或焊接连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固定部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钩体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用于进行卡装的第一折弯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钩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折弯结构连接的第二折弯结构,且第二折弯结构远离所述连接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的一面为所述移动终端上未设置电路的一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卡勾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弹性卡勾两两对称位于所述板体上相对的两侧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卡勾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板体侧壁的限位凸起。从而限定弹性卡勾的形变量,提高整个弹性卡勾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弹性卡勾外延到所述板体的外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中框的侧壁上设置了与每个弹性卡勾配合的一个缺口。方便了弹性卡勾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移动终端装配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移动终端装配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路板与移动终端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并参考图2及图3,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10与移动终端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中框以及电路板;首先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1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10可以为印刷电路板1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已知电路板10,该电路板10包括一个板体11,以及用于将板体11固定在移动终端壳体上的至少两个弹性卡勾12,该弹性卡勾12与板体11固定连接,在具体安装时,如图3所示,中框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性卡勾12配合的卡槽21。电路板10通过弹性卡勾12与移动终端的中框20卡装,从而固定电路板10。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提供的电路板10与移动终端的中框20卡装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现有技术中采用卡装部件设置在中框上,电路板仅仅作为一个被卡住的部件,变成了卡装部件(即弹性卡勾12)设置在电路板10上,中框20作为被卡住的部件,在做出这样改变的同时,改变了在卡装时,受力的部件,即在本申请中,直接受到卡装时的力的两个部件为弹性卡勾12以及中框20,板体11不会直接受力,因此,在卡装时,不会对板体11造成损伤,并且在采用上述结构时,移动终端的中框即使采用材质较硬的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时,也不会在卡装时对板体11造成损害。从而提高了电路板10在装配时的安全性。

在具体设置弹性卡勾12时,该弹性卡勾12至少固定在板体11上相对的两侧。如图2所示,图2中示出了板体11一侧的弹性卡勾12,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板体11未示出的相对的另一侧,也设置有弹性卡勾,以从两侧将板体11进行卡装固定,从而保证电路板10在安装到中框后的稳定性。此外,每个弹性卡勾12在固定在板体11上时,弹性卡勾12外延到板体11的外侧,如图2所示,弹性卡勾12部分位于板体11的外侧,在具体使用时,如图3及图4所示,该弹性卡勾12外延到板体11外的部分与中框20进行卡装,从而使得弹性卡勾12有部分外凸到板体11外,该外凸的部分用于与中框20配合,以实现将板体11与中框20进行固定。此外,还可以采用弹性卡勾12不外凸到板体11的最外侧,此时,板体上对应设置缺口,弹性卡勾位于缺口内,并且对应的中框20应设置具有插入到该缺口内与弹性卡勾配合进行卡装的结构,其原理与如图2所示的弹性卡勾12外凸到板体11外侧的卡装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具体设置时,电路板10上的弹性卡勾12的个数可以设置不同的个数,如图2所示,在每个电路板10的边角设置一个弹性卡勾12,此时,弹性卡勾12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弹性卡勾12两两对称固定在板体11上相对的两侧。从而在弹性卡勾12与移动终端的中框上。

该弹性卡勾12可以为不同的弹性材料制备而成。较佳的,该弹性卡勾12为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如铜、钢等具有弹性性能的材料。针对每个弹性卡勾12,该弹性卡勾12包括与板体11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连接并外延到板体11外侧的弹性钩体部。其中固定部以及弹性钩体部可以是一体化部件,可以通过一个金属片折弯形成,从而保证整个弹性卡勾12的结构强度以及弹性性能。

在具体连接时,弹性卡勾12通过固定部与电路板10连接。其中,该固定部可以焊接在板体11上。该固定部在与板体11安装时,既可以固定在板体11的正面也可以固定在板体11的背面,其中,板体11的正面为板体11上设置有电路的一面,板体11的背面为与正面相对的一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弹性卡勾12与板体11固定连接的一面为板体11上未设置电路的一面。即弹性卡勾12设置在板体11的背面。并且固定板123与板体11可以采用粘接连接或焊接连接的方式实现稳定的连接。还可以采用现有的已知的其他的不同方式实现固定部与板体11的连接。

其中的固定部包括固定板123,且固定板123至少一个边沿具有折弯部121,即该固定部为一个板状的结构,并且在该板状结构的至少一侧进行折弯,如图2及图3所示,该固定部具有两个相对的折弯部121,固定板123的两个相对的边沿分别具有折弯部121。并且板体11上设置有与折弯部121配合的通孔112。在具体装配时,如图2所示,两个折弯部121插入到对应的通孔112内,此时,两个折弯部121起到卡爪的功能,增强了弹性卡爪固定在板体11上时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3所示,弹性钩体部包括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124,以及与连接部124连接并用于进行卡装的第一折弯结构122。其中,第一折弯结构122作为弹性卡勾12的卡勾部分,用于与移动终端的中框抵压接触并进行卡装。连接部124作为一个连接固定部与第一折弯结构第一折弯结构122的结构,并且连接部124用于发生弹性形变,以给第一折弯结构122提供抵压在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力,保证电路板10能够与中框能够稳定的连接。在具体设置时,该连接部124可以为一个弧形的连接部124,且连接部124的内凹的一侧背离中框,以使得弹性卡勾弹性卡勾12能够弯曲。或者连接部124为一个直板状,且连接部124与固定板123之间呈一定的夹角,以使得第一折弯结构122能够位于板体11的外侧。此外,为了方便电路板10的安装,弹性钩体部还包括与第一折弯结构122连接的第二折弯结构125,且第二折弯结构125远离连接部124。如图3所示,第一折弯结构122及第二折弯结构125形成一个L形的结构,使得该第二折弯结构125作为一个“把手”,在安装时该第二折弯结构125外露在中框的卡槽外,从而可以通过搬动该第二折弯结构125,使得弹性卡勾12与中框脱离卡合状态,方便了拆卸电路板10。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卡勾12上设置有朝向所述板体11侧壁的限位凸起126。该限位凸起126用于限定搬动弹性卡勾12的距离。以限定弹性卡勾发生弹性形变的量,从而避免弹性卡勾在使用时发生过量的弹性形变,从而影响弹性卡勾的使用寿命。在具体设置时,如图5及图6所示,该限位凸起126在具体设置时,设置在了连接部124上,并且该限位凸起126朝向板体11的侧壁。图5所示的限位凸起126采用与连接部124一体结构的形式,其为连接部124其中的一个边沿上外凸的一个凸起朝向板体11的侧壁进行折弯形成的折弯结构。在使用时,当电路板10进行拆卸时,推动弹性卡勾12的过程中,该限位凸起126作为回弹限位,在推到限位位置,限位凸起126抵压在板体11上,从而有效避免拆卸时弹性卡勾12过度变形而弹性失效;提高了整个电路板10的可靠性。同理在安装电路板10时,限位凸起126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限位凸起在具体设置时,不仅限于上述图5中所示的与连接部124一体的结构,还可以采用限位凸起与连接部分体的结构。此时,限位凸起可以为一个块状结构粘贴或者焊接在连接部朝向板体侧壁的一面,并且其设置位置,应该保证在弹性卡勾在发生靠近板体的弹性形变时,能够抵压在板体的侧壁。

为了提高弹性卡勾12在使用时的弹性变形的能力,如图3所示,该固定部为一个U结构,且U形结构的一个侧壁与板体11固定连接,另一个侧壁与弹性钩体部连接。即利用板体11下方的空间,做一个180°折弯,在有限空间下,可以增加整个弹性卡勾12的弹性臂长度从而增加弹性,从而增加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中,通过在电路板10上设置与移动终端卡合的弹性卡勾12,从而改善电路板10与移动终端配合时的关系,直接受到卡装时的力的两个部件为弹性卡勾12以及移动终端,电路板10不会直接受力,因此,在卡装时,不会对电路板10造成损伤,并且在采用上述结构时,移动终端的中框即使采用材质较硬的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时,也不会在卡装时对电路板10造成损害。从而提高了电路板10在装配时的安全性。

其中的中框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性卡勾12配合的卡槽21。具体的,可以参考图3及图6,其中,图3及图6示出了不同的弹性卡勾12与中框20配合的示意图,如图3及图6所示,在装配时,弹性卡勾12卡装在中框20侧壁上设置的卡槽内,并且由于弹性卡勾12设置在电路板10上,因此,中框20的侧壁上仅需挖出一个卡槽即可,对中框20侧壁的上表面没有任何影响,如图4所示。中框20的上表面可以有足够的面积用于粘合显示屏。相比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中框20的侧壁上形成一个能够进行弹性弯曲的卡勾来说,简化了中框20的结构,并且提高了中框20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显示屏的效果。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中框20的侧壁上设置了与每个弹性卡勾12配合的一个缺口,该第二折弯结构125部分外露在该缺口中,从而方便搬动第二折弯结构125,进而方便拆卸电路板10。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中,通过在电路板10上设置与移动终端卡合的弹性卡勾12,从而改善电路板10与移动终端配合时的关系,直接受到卡装时的力的两个部件为弹性卡勾12以及移动终端,电路板10不会直接受力,因此,在卡装时,不会对电路板10造成损伤,并且在采用上述结构时,移动终端的中框20即使采用材质较硬的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时,也不会在卡装时对电路板10造成损害。从而提高了电路板10在装配时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