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盘的固定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223发布日期:2018-08-10 21:3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的固定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比不可少的电器产品,线圈盘接入市电后可以产生交变磁场,是电磁加热设备比不可少的器件,考虑到机体散热、受磁距离等因素,安装时线圈盘要与加热面板之间隔开一定距离,现有技术中,线圈盘主要通过螺栓等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安装,并使线圈盘与面板隔开一定距离,装配时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的固定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旨在解决电磁加热设备装配时,线圈盘安装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圈盘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

限距结构,用于限制线圈盘与设于所述线圈盘上方的面板的间距;

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固定装置卡设于所述线圈盘的固定孔中;以及

可与所述线圈盘的安装位配合的弹性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距结构、固定结构以及弹性支撑结构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限距结构、固定结构以及弹性支撑结构由金属材料弯折而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可贯穿所述固定孔的贯穿部,以及可在所述固定孔的两端形成卡钳配合的上限位结构与下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贯穿部与所述上限位结构、下限位结构构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固定孔,是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部分与所述固定孔的侧壁相对,凹槽结构的两侧分别沿所述固定孔的端面延伸,形成卡钳配合。

优选的,所述贯穿部还包括用于置入所述固定孔后调节与所述固定孔之间的张力的调节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槽底部相对设置,与所述槽底部具有一定间距的活动弹性端。

优选方,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为弹簧结构、簧片结构,或具有弹性的弯折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距结构的前端形成一具有锥度的弯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壳体、线圈盘、设于所述线圈盘上方的面板;以及

用于将所述线圈盘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限制所述线圈盘与所述面板的间距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如上任意一项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固定线圈盘时通过固定结构将该固定装置卡设在线圈盘的固定孔中,通过限距结构将线圈盘与线圈盘上方的面板隔开,避免二者接触,同时通过固定装置的弹性支撑结构可与线圈盘安装位的配合对线圈盘限位,还可将固定装置顶紧在面板上,进而将线圈盘固定,无需进行螺栓紧固,使线圈盘的固定安装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固定装置,通过固定结构直接卡接在线圈盘上,通过限距结构使线圈盘与面板之间形成一定间距,并通过支撑结构与安装位的配合将线圈定位安装。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

限距结构,用于限制线圈盘与设于线圈盘上方的面板(面板可以为微晶面板、陶瓷面板、塑胶面板等)的之间的间距;固定结构,用于将固定装置卡设于线圈盘的固定孔中;以及可与线圈盘的安装位配合的弹性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可将线圈盘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时通过固定结构将该固定装置卡设在线圈盘的固定孔中,通过限距结构将线圈盘与线圈盘上方的面板隔开,避免二者接触,同时通过固定装置的弹性支撑结构可与线圈盘安装位的配合对线圈盘限位,还可将固定装置顶紧在面板上,进而将线圈盘固定,无需进行螺栓紧固,使线圈盘的固定安装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理解的,线圈盘安装位设置在电磁炉等电磁解热设备内的相应位置,如设置在电磁炉的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限距结构、固定结构以及弹性支撑结构一体成型,其中限距结构与弹性支撑结构位于固定装置的两端部位,固定结构位于中间部位,一体成型可以是注塑一体成型、冲压一体成型等。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限距结构、固定结构以及弹性支撑结构由金属材料弯折而成。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图1为该固定装置在主视方向得到的投影,以下以此视图方向为基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该固定装置通过钢丝弯折制成,包括:依次弯折的钢丝段A至钢丝段G,其中钢丝段A至钢丝B的弯折方向、钢丝段B至钢丝段C的弯折方向、钢丝段C至钢丝段D的弯折方向均沿顺时针方向,钢丝段D至钢丝段E的弯折方向、钢丝段E至钢丝段F的弯折方向均沿逆时针方向,钢丝段G为螺旋状弯折结构,其螺旋弯折方向从钢丝段F至钢丝段A,再从钢丝段A至F,并依次循环。另外,钢丝段B与钢丝段C构成固定装置的限距结构,即钢丝段B的高度大于钢丝段A的高度,此时,钢丝段A与钢丝段B之间弯折后的角度α为钝角;钢丝段A与钢丝段D钢丝段E以及钢丝段F构成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钢丝段G构成固定装置的支撑结构。可以理解的,上述实现方式只是一种较优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现方式中,钢丝段的弯折方向、弯折角度等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此外,固定装置也可以用其他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可贯穿固定孔的贯穿部,以及可在固定孔的两端形成卡钳配合的上限位结构与下限位结构。即固定装置与线圈盘配合卡接后,线圈盘被卡在固定结构的上限位结构与下限位结构之间。

具体的,贯穿部与上限位结构、下限位结构构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贯穿固定孔,是凹槽结构的槽底部分与固定孔的侧壁相对,凹槽结构的两侧分别沿固定孔的端面延伸,形成卡钳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处要具有一定弹性,使上限为结构可以穿过线圈盘上的固定孔,并可在穿过固定孔后回复以将线圈盘卡在上限位结构与下限位结构之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的贯穿部包括钢丝段A与钢丝段E,上限位结构为钢丝段D,下限位结构为钢丝段F,凹槽结构由钢丝段D钢丝段E与钢丝段F组成,其中凹槽底部为钢丝段E,钢丝段E的长度与固定孔的宽度(即固定孔两端面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使线圈盘可以卡钳在凹槽内。

为了使固定效果更好,钢丝段D、钢丝段F分别与钢丝段E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现形成中,凹槽的个数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比如可以在钢丝段A上进行相应弯折,形成与钢丝段D、钢丝段F分别与钢丝段E相对的凹槽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贯穿部还包括用于置入固定孔后调节与固定孔之间的张力的调节部,通过调节部的调节作用可使贯穿部与固定孔孔壁紧密贴合,使线圈盘的固定更加稳固。进一步的,调节部与槽底部相对设置,与槽底部具有一定间距的活动弹性端。通过调节调节部与槽底部之间的间距便可调节贯穿部与固定孔之间的张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贯穿部包括用于与固定孔孔壁接触配合的钢丝段A与钢丝段E,其中槽底部为钢丝段E,调节部为钢丝段A,由于钢丝弯折后,形成的弯折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二者间的间距可调,进一步的,通过调节钢丝段A与钢丝段E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调节贯穿部与固定孔之间的配合张力。为了使贯穿部的卡紧效果更好,钢丝段A与钢丝段E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为弹簧结构、簧片结构,或具有弹性的弯折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部为采用弹簧结构设置的钢丝段G,线圈盘的安装位设有与弹簧结构内圈适配的限位柱,装配时,将弹簧结构套设在支撑柱上便可对卡设在固定装置的线圈盘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为了使限位效果更好,至少设置有两个可以相互配合的限位柱和固定装置。

可以理解的固定结构的组成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贯穿部包括钢丝段C’和钢丝段A’,上限位为钢丝段D’,槽底部以及调节部均为钢丝段A’,弹簧结构设置的钢丝段G’直接作为固定结构的下限位,另外,钢丝段B’与钢丝段C’构成限距结构,钢丝段A’和钢丝段D’可以看作是在上一实现方式中,将钢丝段A先水平向钢丝段E弯折,在平行钢丝段E向下弯折形成,钢丝段C’可以看作是上述实现方式中,将钢丝段C、D、E、F拉直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限距结构的前端形成一具有锥度的弯折结构,以方便限距结构穿过线圈盘的固定孔。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限距结构由钢丝弯折而成包括钢丝段B和钢丝段C,通过弯折可以增大支撑强度,安装时,由钢丝段B和钢丝段C连接组成的弯折结构穿过线圈盘的固定孔,然后将线圈盘固定在钢丝段D与钢丝段F之间的区域,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装配后,钢丝段B钢丝段C之间的弯折处顶紧在面板表面,此外,为了安装方便,钢丝段B与钢丝段C之间的夹角θ成锐角设置。进一步的,为了降低限距结构与面板接触处的应力,提高面板的寿命,应避免二者之间点接触,所以可在钢丝段B与钢丝段C之间设置一可与面板线接触的钢丝段,或者通过磨削方式,使钢丝段B与钢丝段C之间的弯折处形成一与面板接触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该电磁加热设备包括壳体、线圈盘、设于线圈盘上方的面板;以及用于将线圈盘固定于壳体上,并限制线圈盘与面板的间距的固定装置(优选的,该间距为10-11mm),该固定装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简化线圈盘的固定安装,提供线圈盘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的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