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374发布日期:2019-02-10 23:18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的说是指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感应加热器都是一组线盘输出,随着电磁感应加热器功率越大,线盘的线径及IGBT模块功率模块也越大,所以传统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就很难做到300KW 以上,因为受到了IGBT功率模块、线盘的线径及连接的铜条制做的限制。再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要求加热的功率密度比较集中,还有一些空间有限的场合,需要大功率的电磁感应加热器,传统的做法是用多台来协合工作,不过这样效果很不好,因为两组感应线圈之间存在干扰,所以相邻两组感应线圈的中间要有留10-20cm的距离来防止干扰,这样加热的空间就少了,还有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控制系统存在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的中部设有隔板,该箱体的前端设有前箱门,该箱体的后端设有后箱门,所述隔板的前端面设有多组左、右布置的线圈加热控制器、三相电源接线柱和零线接线柱,每组线圈加热控制器包括多个谐振电容组、多个模组以及桥堆,所述桥堆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接线柱连接,每个模组的输入端与桥堆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模组的输出端与对应的谐振电容组的输入端连接,该谐振电容组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所述隔板的后端面设有主控板,所述后箱门上设有仪表电路,所述三相电源接线柱的其中一根和零线接线柱与仪表电路连接,该仪表电路和主控板连接,每个模组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高频吸收板以及IGBT模块,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高频吸收板均与IGBT模块连接,所述多个控制电路的IGBT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多个控制电路的其中一个IGBT模块与对应的谐振电容组的输入端和主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加热控制器设有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谐振电容组设有两个,所述模组也对应地设有两个。

进一步的,每个模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均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与主控板连接的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散热孔,所述箱体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上的多个散热风扇位于隔板的前侧,所述主控板的上方也设有与其连接的散热风扇。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每个谐振电容组和每个模组组成一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多个谐振电容组和多个模组即可组成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而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同时受控于主控板,这确保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可以同时输出,且输出的频率一样,相邻两组感应线圈不存在磁场干扰的问题,两者之间也不用留有间隙,克服了电磁线圈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实际功率的大小选择每个模组的控制电路的个数,以此来满足不同功率的电磁感应加热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其中前箱门未画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其中后箱门为打开90°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分布式大功率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的中部设有隔板2,该箱体1的前端设有前箱门(图中未示出),该箱体1的后端设有后箱门3。所述隔板2的前端面设有两组左、右布置的线圈加热控制器4、三相电源接线柱5和零线接线柱6。每组线圈加热控制器4包括两个谐振电容组7、两个模组8以及桥堆9,所述桥堆9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接线柱5连接,每个模组8的输入端与桥堆9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模组8的输出端与对应的谐振电容组7的输入端连接,该谐振电容组7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连接。

参照图1至图3。所述隔板2的后端面设有主控板10,所述后箱门3上设有仪表电路11,所述三相电源接线柱5的其中一根和零线接线柱6与仪表电路11连接,该仪表电路11和主控板10连接,所述仪表电路11与电压表、电流表、报警灯及启动按钮等连接。每个模组8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控制电路12,每个控制电路12包括第一滤波电容121、第二滤波电容122、高频吸收板123以及IGBT模块124,所述第一滤波电容121、第二滤波电容122、高频吸收板123均与IGBT模块124连接,所述两个控制电路的IGBT模块124依次连接,所述多个控制电路12的其中一个IGBT模块124与对应的谐振电容组7的输入端和主控板10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箱体1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均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与主控板10连接的散热风扇13,所述箱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散热孔(图中未示出),每个散热风扇13对应一个散热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箱体1的左内侧壁和右内侧壁上的多个散热风扇13位于隔板2的前侧,所述主控板10的上方也设有与其连接的散热风扇13。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每个谐振电容组7和每个模组8组成一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多个谐振电容组7和多个模组8即可组成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而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同时受控于主控板10,这确保多个电磁线圈的控制系统可以同时输出,且输出的频率一样,相邻两组感应线圈不存在磁场干扰的问题,两者之间也不用留有间隙,克服了电磁线圈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再者,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实际功率的大小选择每个模组8的控制电路12的个数,以此来满足不同功率的电磁感应加热器使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