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238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速度变更技术。尤其涉及在通信中变更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虽然传送线路环境与时间一起变动,但存在在这种传送线路环境下提高传送速度的技术之一的自适应调制方式。自适应调制方式根据传送线路环境来控制调制方式,例如,在判断为传送线路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高可靠性的调制方式来传送数据,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传送线路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多信息量的调制方式来传送数据。在无线通信系统所包含的基站装置和终端设备以T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方式进行通信时,通常规则地交互发送上行线路的时隙和下行线路的时隙。
另外,各时隙包括用于推断传送线路环境的前同步码(preamble)、表示用于发送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信息、信息符号(symbol)。在TDD方式中传送线路的可逆性成立的情况下,基站装置接收时隙,并从接收基带信号及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等的接收电平信息中检测出传送线路的C/N(载波噪声比)或延迟扩展等,从而推断下一传送定时的传送线路环境。再有,根据该推断结果,选择应该用于发送的调制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特许文献1)特开2002-290246号公报本发明者在该状况下,认识到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基站装置决定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调制方式的,并向终端设备指示或通知该变更。除此之外,为了变更基站装置和终端设备间的通信的调制方式,有时必须相互发送接收多个信号。例如,根据基站装置指示终端设备从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变为16QAM(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终端设备向基站装置发送多次16QAM的控制信号。基站装置继续通过QPSK来接收该控制信号,并在发生了所定次数的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识别到终端设备的调制方式的变更。再有,为了确立链接,也有时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设备间收发所定信号。
另外,若基站装置以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路复用多台终端设备,则虽然通常将一个帧内所包含的所定时隙分配给终端设备,但在应多路复用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比一个帧内所包含的时隙的数目多的情况下,分别向多台终端设备分配多个帧所包含的多个时隙。还有,在上述情况下,有时也在某一终端设备上,跨越多个连续帧分配时隙,而在其他终端设备上,跨越该多个连续帧不分配时隙,控制时隙分配,以便在经过了该多个连续帧之后,交换分配了时隙的终端设备。例如,在以100帧为单位,向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交互分配一个帧内所包含的一个时隙的情况下,在从1到100帧中,将时隙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在从101到200帧中,将时隙分配给第二终端设备,在从201到300帧中将时隙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
以上述有限的连续帧为单位将时隙分配给终端设备,且为了变更调制方式而收发多个信号的基站装置,在应分配时隙的连续帧的残留期间短的情况下,若变更调制方式,则通过收发调制方式的变更所需的多个信号,实质上进一步缩短可通信的帧的残留期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认识到上述状况,而作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传送效率来变更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本发明的某形态为基站装置。该装置包括通信部,以可变的传送速度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信道分配部,在所定期间内向终端设备分配信道;变更规划部,在分配了信道的期间内,规划应变更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和变更决定部,在分配了信道的期间内,从由变更规划部规划的传送速度的变更定时决定可否执行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变更。
所谓“信道”是指为了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设备等无线电装置间进行通信而设定的无线电通信线路。具体地讲,虽然在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情况下是指特定的频带,在TDMA的情况下是指特定的时隙(time slot)或间隙(slot),在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情况下是指特定的代码系列,但这里并不区分这些情况。
利用上述装置,由于根据分配了信道的期间和规划传送速度的变更的定时决定传送速度的变更,故不仅可以考虑信道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而且可以执行传送速度的变更,也可改善传送速度。
还包括导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变更决定部从分配完信道的期间长度和规划传送速度的变更定时中导出变更传送速度时的信道残留期间,并进一步根据所导出的信道残留期间决定执行变更为基于所导出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速度。
所谓“导出信道的残留期间”包含不执行新的计算,从分配了信道的期间长度和规划传送速度的变更定时中直接取得的情况。
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也可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来测量传送线路品质,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也可检测出与来自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传送线路品质相关的信息,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
“传送线路品质”包括信号强度和信号的误码率,也可以是表示传送信号的传送线路的品质的指标。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是传送速度变更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向终端设备分配完信道的期间内规划传送速度的变更的步骤;根据加上伴随执行该规划的传送效率的降低部分而规定的基准,利用运算处理来决定可否执行规划的步骤。
根据以上方法,由于考虑伴随传送速度的变更的传送速度降低部分,来决定传送速度的变更,故可以改善实质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是传送速度变更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定期间内向终端设备分配信道的步骤;在分配完信道的期间内,规划应变更对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的步骤;在所规划过的定时内,根据分配信道期间内所规划的定时判断是否变更传送速度的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由于在所规划过的定时内,根据分配过信道期间内所规划的定时来判断是否变更传送速度,故不仅可以考虑信道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而且可以执行传送速度的变更,也可改善传送速度。
还包括导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在所规划的定时内根据分配过信道的期间内所规划的定时来判断是否变更传送速度的步骤,从分配了信道的期间长度和由变更规划部规划的传送速度变更的定时中导出变更了传送速度时的信道的残留期间,并根据所导出的信道残留期间,决定执行基于所导出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速度的变更。
导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也可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测量传送线路品质,从而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导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也可检测出与来自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传送线路品质相关的信息,从而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是程序。该程序包括在所定的期间内向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分配信道的步骤;在分配完信道的期间内,规划应变更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的步骤;在所规划的定时内,根据分配完信道期间所规划的定时判断是否变更传送速度的步骤。
还包括导出对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在规划过的定时内根据分配完信道期间所规划的定时来判断是否变更传送速度的步骤,从分配了信道的期间长度和由变更规划部规划的传送速度变更的定时中导出变更了传送速度时的信道残留期间,并根据所导出的信道残留期间,决定执行基于所导出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速度的变更。
导出对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也可根据来自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测量传送线路品质,从而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导出对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步骤,也可检测出与来自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传送线路品质相关的信息,从而作为相对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
另外,可以在方法、装置、系统、记录介质、计算机程序等之间变换上述构成元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也是有效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存储部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帧格式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时隙控制部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时隙管理部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图1的通信开始处理的顺序图。
图8是图1的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变更处理的顺序图。
图9是图1的上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变更处理的顺序图。
图中10-终端设备,12-基站装置,14-处理部,16-调制解调部,18-RF部,20-调制方式决定部,22-品质测量部,24-控制部,26-终端用天线,28-基站用天线,30-RF部,32-调制解调部,34-调制方式控制部,36-品质导出部,38-控制部,40-存储部,42-时隙控制部,44-接口部,46-网络,50-时隙分配部,52-时隙管理部,54-分配期间检测部,56-计数器,58-残留期间计算部,100-通信系统,200-期间信息,202-时隙信息。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为了多路连接多台终端设备,而在所定的期间内向终端设备分配时隙(下面,将分配时隙的期间称为“时隙分配期间”),且在时隙分配期间内,分别对终端设备进行自适应调制的基站装置。在这里,由于基站装置针对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需要在其与终端设备间收发多个信号,故需要所定的期间(下面,将该期间称为“变更处理期间”)。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虽然从所接收到的信号中测量上行线路的传送线路品质,并从所测量的传送线路品质决定上行线路的调制方式,但也可从终端设备通知适于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并根据所通知的信息来决定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再有,从执行调制方式的变更的定时(下面,称为“预定定时”)和时隙分配期间导出变更了调制方式时的时隙分配期间的残留期间(下面,称为“残留期间”),并在残留期间为所定的阈值或其以上时,变更为决定过的调制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0、基站装置12、网络46。另外,终端设备10包括处理部14、调制解调部16、RF部18、调制方式决定部20、品质测量部22、控制部24和终端用天线26,基站装置12包括基站用天线28、RF部30、调制解调部32、调制方式控制部34、品质导出部36、控制部38、存储部40、时隙控制部42、接口部44。另外,作为信号,包括期间信息200和时隙信息202。
处理部14是从终端设备10的外部输入输出数据用的接口。另外,在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在错误时,执行重新发送处理。再有,在终端设备10具有纠错功能的情况下,执行应发送信息的编码和所接收信息的解码。
调制解调部16调制应发送的信息或解调所接收的信息。在这里,由调制解调部16处理的调制方式为BPSK(二进位相移键控)、π/4移位QPSK(四相相移键控)、16QAM(16正交振幅调制)的其中之一,此外,调制方式可自适应地变更。解调时虽然对16QAM进行同步检波,但对BPSK和π/4移位QPSK进行延迟检波。而且,由后述的基站装置12决定调制方式,调制解调部16根据来自基站装置12的所定指示信号,来进行对应于所决定的调制方式的处理。
品质测量部22适当地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的品质。虽然所接收的信号的品质可以任意,但在这里,从用调制解调部16解调过的信号或RSSI中测量所接收的希望信号的强度、所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强度、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比等。或者,也可测量用调制解调部16解调过的信号的误码率。
调制方式决定部20从用品质测量部22测量到的信号的品质中决定对应于该测量品质的调制方式,并生成用来向基站装置12通知所决定的调制方式的信号。例如,在令信号的品质为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之比时,预先规定第一基准值和第二基准值,以使第一基准值是比第二基准值还高的电平,并存储这些基准值,若所测量到的强度比为第一基准值或其以上,则决定调制方式为16QAM,若所测量的强度比小于第一基准值且为第二基准值或其以上,则决定调制方式为π/4移位QPSK,若所测量的强度比小于第二基准值,则决定调制方式为BPSK。
RF部18进行由调制解调部16处理的基带信号与无线电频率信号间的频率变换、放大、AD或DA变换。
终端用天线26收发无线电频率的信号。另外,终端用天线26可以是不定向天线、所定的定向天线、自适应天线阵的其中一种,也可以具有分集(diversity)功能。
控制部24执行终端设备10的定时处理、控制信号的处理等。
基站用天线28与终端用天线26一样,收发无线电频率的信号。另外,基站用天线28也可以是不定向天线、所定的定向天线、自适应天线阵的其中一种,也可以具有分集(diversity)功能。
RF部30进行由后述的调制解调部32处理的基带信号与无线电频率信号间的频率变换、放大、AD或DA变换。
调制解调部32调制应发送的信息或解调所接收的信息。调制方式适当地选择BPSK、π/4移位QPSK、16QAM的其中一种。在这里,虽然仅图示了一台终端设备10,但在连接有多台终端设备10时,也以终端设备10为单位执行调制和解调。
接口部44承担连接基站装置12与网络46的任务,执行由调制解调部32应调制的信息形式、由调制解调部32解调的信息形式及由网络46进行通信的信息形式之间的变换。网络46的一例是ISDN(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接口部44具有对应于ISDN的物理形状。
时隙控制部42在基站装置12与终端设备10连接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10分配时隙,再将分配过的时隙的指示包含在时隙信息202内,并向调制解调部32输出。而且,在与终端设备10的通信为分组通信,且连接一个帧内所包含的时隙数或其以上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虽然相对一台终端设备10的时隙分配在时隙分配期间内以连续的帧分配时隙,但在时隙分配期间经过后不进行分配,而在时隙分配期间以连续的帧再次分配时隙。另外,如后所述,计算残留时间。
品质导出部36适当地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的品质,作为上行线路的信号品质。作为所接收的信号的品质,与品质测量部22一样,从由调制解调部32解调的信号或RSSI中测量所接收的希望信号的强度、所接收的干扰信号的强度、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比等。另一方面,由从终端设备10接收的信号中检测出与用调制方式决定部20决定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作为下行线路的信号品质。或者,取代与用调制方式决定部20决定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可以是用品质测量部22测量到的信号的品质。而且,与时隙控制部42相同,以终端设备10为单位来执行上述处理。
调制方式控制部34分别针对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决定适于由品质导出部36测量的上行线路的信号品质和由品质导出部36检测出的下行线路的信号品质的调制方式。在信号的品质为希望信号与干涉信号的强度比时,调制方式控制部34将希望信号与干涉信号的强度比和预先存储在存储部40中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决定调制方式。图2表示存储部40的数据结构。在这里,与上述调制方式决定部20一样具有两个基准值,并分别将其设为“A”和“B”。若所测量的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比为“A”或其以上,则决定调制方式为16QAM,若所测量的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比小于“A”且为“B”或其以上,则决定调制方式为π/4移位QPSK,若所测量的希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强度比小于“B”,则决定调制方式为BPSK。
再有,调制方式控制部34,检测出在其与时隙控制部42之间输入输出的期间信息200所包含的残留期间相关的信息,虽然在残留期间为阈值或其以上时,决定从现在使用的调制方式变更为如上所述地决定了的调制方式,但在残留期间小于阈值时,不变更为所决定的调制方式,而决定继续使用现在所使用的调制方式。
控制部38执行基站装置12的定时处理、控制信号的处理等。
该结构,在硬件方面可以用任何计算机的CPU、存储器、其他LSI实现,在软件方面可以由存储器所装载的具有预定管理功能的程序等来实现,但这里描述了由这些的协作而实现的功能块。因此,本领域的人员应理解这些功能块可仅由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帧格式。在该帧格式中,连续配置有多个帧。在这里,虽然由“帧1”到“帧100”表示,但其前后也配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帧。另外,若设对所定终端设备10的时隙分配期间为100个帧,则从图示的“帧1”到“帧100”相当于一个时隙分配期间。另外,由8个时隙构成一个帧,从而形成与简易型移动电话系统相同的结构。在这里,由“时隙1”到“时隙8”来表示这些时隙。
进一步,将8个时隙中的4个时隙,即“时隙1”到“时隙4”用于下行线路,将剩下的四个信道,即“时隙5”到“时隙8”用于上行线路。调制方式控制部34分别独立地决定“时隙1”到“时隙8”的调制方式。虽然基站装置12向一台终端设备10分别分配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的至少一个时隙,但如图所示,将其设为“时隙2”和“时隙6”。
图4表示时隙控制部42的结构。时隙控制部42包括时隙分配部50、时隙管理部52、分配期间检测部52、计数器56和残留期间计算部58。
时隙分配部50分别向通信对象的多台终端设备10分配时隙。另外,借助时隙信息202,向调制解调部32进行分配完的时隙的指示,同时借助时隙信息202从调制解调部32中接受新时隙分配的请求。
时隙管理部52管理与由时隙分配部50分配的时隙相关的信息。所管理的信息包含分配给终端设备10的时隙的号码或现在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再有,在这里,也包含时隙分配期间。图5表示由时隙管理部52管理的分配完的时隙的数据结构。“用户ID”表示识别终端设备10用的标记。在这里,虽然如“AABBCCDD”那样,利用字母标记来识别终端设备10,但其也可以是数字,或在终端设备10中设定过的电话号码。“分配时隙”表示分配给一台终端设备10的时隙,例如“#2、#6”,是将“时隙2”分配给下行线路,将“时隙6”分配给上行线路。另外,也可将多个时隙分配给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
“时隙划分”表示时隙分配期间。在这里,为了简化处理,不设定以终端设备10为单位而独立的时隙分配期间,而将时隙分配期间分类为两个组“α”和“β”,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设定,以使时隙分配期间相互有效。例如,若将“α”的时隙分配期间设定为从“帧1”到“帧100”,则将“β”的时隙分配期间设定为从“帧101”到“帧200”,再将“α”的时隙分配期间设定为从“帧201”到“帧300”。“调制方式(上)”为针对上行线路目前正使用的调制方式,“调制方式(下)”是针对下行线路目前正使用的调制方式。
分配期间检测部54是从与时隙管理部52所管理的时隙相关的信息中检测出时隙分配期间,尤其是时隙分配期间的结束定时。如上所述,由于将时隙分配期间时隙划分为“α”或“β”,从而进行存储,故从“α”或“β”换算为该时隙划分结束的定时或时刻。例如,从“α”中导出在“帧100”结束和在“帧300”结束。
计数器56以帧为单位执行计数,并管理目前的定时和帧的号码。在这里,由于以自适应调制的动作定时为帧单位,故计数值相当于直接规划调制方式变更的定时,即上述的预定定时。
残留期间计算部58从时隙分配期间的结束定时和预定定时中计算出残留时间。例如,若时隙分配期间的结束定时为“帧300”,预定定时为“帧250”,则残留时间为“50”。残留时间计算部58将计算出的残留期间的结果包含在期间信息200内并输出。另外,期间信息200也用于图1的调制方式控制部34从时隙管理部52中抽出管理信息的情况。
图6是表示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如前所述,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以帧为单位来执行。时隙管理部52从与分配过的时隙相关的信息中确认时隙分配等待用户的存在。例如,在为于一个帧中将时隙分配给三个用户的终端设备10的基站装置12的情况下,若由时隙管理部52存储的终端设备10的数目为4台或其以上,则存在时隙分配等待用户。若存在时隙分配等待用户(S10的是),则分配期间检测部54从时隙管理部52中检测出时隙分配期间(S12)。计数器56检测出预定定时(S14)。残留期间计算部58从时隙分配期间和预定的定时中计算出残留期间(S16)。
调制方式控制部34比较残留期间与阈值,若残留期间为阈值或其以上(S18的是),则根据品质导出部36导出的传送线路品质而取得新的调制方式(S20)。另外,在时隙管理部52中,若得到没有时隙分配等待用户(S10的否)的结果,则调制方式控制部34取得新的调制方式。若之前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与新取得的调制方式不相同(S22的否),则执行调制方式变更处理(S24)。另一方面,若在调制方式控制部34中比较的残留期间不为阈值或其以上(S18的否),或之前使用的调制方式与新取得的调制方式相同(S22的是),则不变更调制方式(S26)。
图7是通信开始处理的顺序图。虽然该处理不执行自适应调制,但相当于自适应调制的前处理。终端设备10为了相对基站装置12确立新连接,输出LCH(链接信道)确立请求(S30)。基站装置12的时隙控制部42在向该终端设备10分配时隙时,即分配LCH时,向终端设备10输出LCH分配(S32)。终端设备10为了确立通信协议的更上层的同步,在分配完的时隙中,向基站装置12输出同步脉冲串(S34)。
另外,基站装置12向终端设备10输出同步脉冲串的响应(S36)。若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之间能交换所定的信息,则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执行包含能处理的调制方式的信息交换等处理的功能协商(S38)。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以初始确定的π/4移位QPSK进行通信(S40)。在该阶段,由于不执行与传送线路品质相关的处理,故也不执行自适应调制。
图8是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变更处理的顺序图。与图7的步骤40相同,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以π/4移位QPSK进行通信(S50)。终端设备10的品质测量部22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测量传送线路品质(S52)。调制方式控制部20从所测量的传送线路品质中将应向基站装置12请求的调制方式决定为16QAM(S54)。再有,从终端设备10向基站装置12发送包含应请求调制方式的信息的调制方式切换请求信号(S56)。基站装置12的时隙控制部42和调制方式控制部34判断调度(scheduling)条件(S58),即判断由时隙控制部42计算的残留期间是否为阈值或其以上。
调制方式控制部34决定将调制方式从π/4移位QPSK变更为16QAM(S60)。基站装置12为了指示终端设备10变更为所决定的调制方式,发送调制方式通知信号(S62)。为了在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之间切换调制方式,而执行包含再同步处理的调制方式切换处理(S64)。之后,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以16QAM进行通信(S66)。另外,若在步骤58中判断为残留时间不是阈值或其以上,则调制方式控制部34不执行调制方式的变更。结果,省略步骤62和步骤64的处理,由于即使在该处理所需要的期间内也可以进行数据的通信,故防止传送效率的劣化。
图9是上行线路的调制方式变更处理的顺序图。与图7的步骤40相同,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以π/4移位QPSK进行通信(S70)。基站装置12的品质导出部36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测量传送线路品质(S72)。时隙控制部42和调制方式控制部34判断调度条件(S74),即判断由时隙控制部42所计算的残留期间是否为阈值或其以上。调制方式控制部34从所测量的传送线路品质中决定将调制方式从π/4移位QPSK变更为16QAM(S76)。
基站装置12为了指示终端设备10变更为所决定的调制方式,发送调制方式通知信号(S78)。为了在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之间切换调制方式,从而执行包含再同步处理等的调制方式切换处理(S80)。之后,终端设备10与基站装置12以16QAM进行通信(S82)。另外,若在步骤74中判断为残留时间不是阈值或其以上,则与下行线路的情况相同,调制方式控制部34不执行调制方式的变更。结果,省略步骤78和步骤80的处理,由于即使在该处理所需要的期间内也可进行数据的通信,故防止传送效率的劣化。
对于应与上述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调制方式控制部34中残留期间进行比较的阈值,表示其一例。在这里,将“时隙分配期间”设为“100帧”,将图8的步骤64或图9的步骤80的“调制方式切换期间”设为“10帧”,将“能在调制方式为π/4移位QPSK时的一个时隙内发送的数据量”设为“160位”,将“能在调制方式为16QAM时的一个时隙内发送的数据量”设为“320位”。在信道分配期间内使用π/4移位QPSK时,能发送16000位。
另一方面,在信道分配期间中,在z帧中将调制方式从π/4移位QPSK变更为16QAM时,以π/4移位QPSK进行发送的数据数为160×z位,以16QAM进行发送的数据数为320×(90-z)位。若以π/4移位QPSK发送的数据数与以16QAM发送的数据数之和比全部以π/4移位QPSK发送的数据数大,则由于利用调制方式的变更而传送效率提高,故若计算z,则z可以比80小。结果,阈值为21。即,调制方式控制部34在残留期间为21帧或其以上时,将调制方式从π/4移位QPSK变更为16QAM。
说明利用上述构成的基站装置12的动作。时隙分配部50向通信对象的终端设备10分配时隙。另外,时隙管理部52管理所分配的时隙。分配期间检测部54从时隙管理部52中检测出针对该终端设备10的时隙分配期间,并从检测出的时隙分配期间中特定该时隙分配期间的结束定时。
计数器56执行计数,并向终端设备10输出执行自适应调制的预定定时。残留期间计算部58从时隙分配期间的结束定时和预定定时中计算出残留期间。调制方式控制部34在残留期间小于阈值时,决定不将调制方式从现在的方式进行变更。另一方面,在残留期间为阈值或其以上,从品质导出部36中分别取得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的传送线路品质,并从所取得的传送线路品质中决定新的应使用的调制方式。另外,将所决定的调制方式通知终端设备10。最终,调制解调部32利用所变更的调制方式,执行调制解调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装置导出分配给所定终端设备的时隙的残留期间,由于在比较所导出的时隙的残留期间和调制方式的变更处理所需要的期间后变更调制方式,故根据调制方式的变更,在数据的传送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不变更调制方式,可以防止数据的传送效率的劣化。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各构成要素和各处理过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本领域的人员应理解这些变形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100以简易型移动电话系统为对象。但并未限于此,也可以是采用TDMA方式的蜂窝型移动电话系统等。根据本变形例,可将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即,在向终端设备分配的信道中也可存在时间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传送速度的自适应变更处理,调制解调部32和调制方式控制部34将BPSK和16QAM等不同的调制方式作为处理对象。但并未限于此,例如,可将纠错的编码率作为处理对象,再有,也可以将调制方式和纠错编码率的组合作为处理对象。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更详细地设定传送速度。即,可以实现多种传送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品质导出部36和调制方式控制部34独立控制上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但并未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品质导出部36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测量上行线路的传送线路品质,调制方式控制部34从所测量的传送线路品质中决定上下行线路共用的调制方式。或者,也可从品质导出部36所测量的一个传送线路品质中,调制方式控制部34根据分别针对上下行线路设置的阈值,分别决定上下行线路的调制方式。根据本变形例,可减少决定调制方式所需要的处理。即,也可根据实际的传送线路品质来决定调制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残留期间计算部58从预定定时和信道分配期间计算出残留期间。但并未限于此,例如,也可取代由计数器56进行的计数,控制为从所定值中减去信道分配期间,该减法运算后的信道分配期间的值直接表示残留期间。根据本变形例,可以使处理更简单。即,也可根据所定准则来确认残留期间。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传送效率来变更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部,以可变的传送速度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信道分配部,在所定期间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信道;变更规划部,在分配了所述信道的期间中,规划应变更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和变更决定部,在分配了所述信道的期间内,从由所述变更规划部规划的传送速度的变更定时,决定可否执行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变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出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所述变更决定部从分配完所述信道的期间长度和规划所述传送速度的变更定时中导出变更传送速度时的信道残留期间,并进一步根据所述已导出的信道残留期间决定执行变更为基于所述已导出的传送线路品质的传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根据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来测量传送线路品质,作为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线路品质导出部检测出与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所包含的传送线路品质相关的信息,作为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线路品质。
5.一种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向终端设备分配完信道的期间内规划传送速度的变更的步骤;和根据加上伴随执行该规划的传送效率的降低部分而规定的基准,利用运算处理来决定可否执行所述规划的步骤。
6.一种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定期间内向终端设备分配信道的步骤;在分配完所述信道的期间内,规划应变更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的步骤;和在所规划过的定时内,根据分配完所述信道期间内所规划的定时判断是否变更所述传送速度的步骤。
7.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在所定的期间内向借助无线电网络的终端设备分配信道的步骤;在分配完所述信道的期间内,规划应变更相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传送速度的定时的步骤;和在所规划的定时内,根据分配完所述信道期间所规划的定时判断是否变更所述传送速度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因调制方式变更而引起的传送效率的劣化的传送速度变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调制解调部(32)调制应发送的信息或解调接收的信息。时隙控制部(42)在基站装置(12)与终端设备(10)连接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10)分配时隙。品质导出部(36)适当地导出传送线路的品质。调制方式控制部(34)分别针对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决定适于传送线路的品质的调制方式。再有,调制方式控制部(34)在时隙的残留期间为阈值或其以上时,决定从目前正使用的调制方式变更为如上所述地决定过的调制方式,在残留期间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不变更为所决定的调制方式,而决定继续使用目前正使用的调制方式。
文档编号H04L29/08GK1574988SQ200410042189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内田好纪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