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收发、中继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303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收发、中继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收发、中继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联网车车通信中,车辆之间的“应用数据”在空口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传输,为扩大车车通信距离,车联网车车通信采用了对“应用数据”进行多跳直接转发的方式。图1为现有车联网车车通信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源发送终端的车辆通过空口将“应用数据”传输给一跳范围内的车辆,一跳范围内的车辆再通过空口将“应用数据”传输给两跳范围内的车辆,以此类推。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现有车联网车车通信中,车辆的“应用数据”在空口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传输,因此可靠性较低;此外为扩大车车通信距离,车联网车车通信采用了对“应用数据”进行多跳直接转发的方式,不但可靠性低,而且在空口多跳传输在车辆密集的情况下可能造成D2D Link(D2D链路;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拥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中继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用以在采用多跳直接转发数据时,降低D2D Link的负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网络 侧设备分配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交通图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

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中继方法,包括:

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

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

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包括:

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

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上传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交通图信息发送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地图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中继装置,包括:

临时标识转发模块,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转发模块,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临时标识接收模块,用于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收发装置,包括: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下发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下发模块,用于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用于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向数据收发装置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数据收发装置分配的;

数据中继装置,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用于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数据收发装置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数据收发装置,用于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数据发送时,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同时还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这样,在数据接收时,只要接收到临时标识,既可以从D2D Link上获取业务数据,也可以从网络侧设备上获取;对于中继而言,临时标识与业务数据是分开转发的,而业务数据是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来确定是否转发的。

由于源发送终端仅在一跳范围内发送业务数据,之后的业务数据可以从网络侧设备获取,在D2D Link资源充分时中继才会转发,这样就保证了对时延要求极高业务可以以极短的时延被正确接收到,同时又不会引起多跳情况下D2D Link负载过重的问题。

由于源发送端可以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蜂窝边缘服务器功能进行保存,因此 一跳范围外终端只要检测出终端存在信息,就可以根据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信息获得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多跳情况下的通信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车联网车车通信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通信网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图信息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中继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收发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临时标识和业务数据在D2D Link上的传输和处理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查询源发送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注册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给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保存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触发蜂窝网多播广播服务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发现无通信功能物体并将其相关信息通知本地云服务器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地云服务器推送地理位置信息给终端的网络环 境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地云服务器推送地理位置信息给终端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图信息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中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收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数据发送功能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物体探测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中继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数据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数据存储、收发能力的云服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应用网络环境进行说明。

图2为交通通信网络示意图,如图所示,以图中示意的5G智能交通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该系统涉及未来智能交通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包括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路面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指示装置)、智能机器(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等,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Device)在具体设备形态上也就表现为智能手机、车载通信模块、集成通信功能的安全头盔、智能自行车、智能电动车、路面交通基础设施等多种机器类或可穿戴类设备形态。5G智能交通通信系统利用现有蜂窝网络中的点到点传输服务、广播组播 传输服务、终端间直接通信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终端间多跳通信(Multi-hop)、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obile Edge Computing)等5G新技术,为用户提供超低时延和超高可靠的通信服务。

5G智能交通通信系统依托于5G蜂窝网,也可以看成是5G蜂窝网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的特定逻辑网片(Logical Network Slice),5G蜂窝网本身在拓扑结构上是一个异构网络,包括为特定地理区域提供蜂窝覆盖的宏基站,提升系统容量的接入点集合,此外还包括各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除了支持端到端(Peer-to-Peer)通信功能外,还能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中继服务。此外5G蜂窝接入网边缘部署数据中心实体将提供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如图中所示的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

具体实施中,可以由以下网络实体来分别实施相应的方案,如:

在图中的源发送终端上实施数据发送方案,事实上,在具有数据发送能力、提供需要多跳直接转发“应用数据”的终端设备上,都可以实施数据发送方案,为了与其他终端设备区别开,申请中将实施数据发送的终端设备命名为源发送终端。另外,申请中,为了与现有技术进行区别,将现有终端进行多跳直接转发的数据称为“应用数据”,特别情况下加引号以示区别,而本申请中的“业务数据”中包含了“应用数据”所携带的、与业务有关的、其所需传输的信息内容部分,但二者的数据组织形式、数据收发方式并不相同;

在其多跳范围内、能为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上实施数据中继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数据中继的终端同时也可以实施数据接收方案,也即,同一终端设备上可以实现数据中继和/或数据接收功能;

在各个需要交通业务数据服务的终端设备上实施数据接收方案;

由宏基站等路面基础设施提供与蜂窝链路数据传输有关的支持,本申请中,蜂窝链路是指车辆等通信设备与路面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链路,例如基站即为典型的路面基础设施;

实施数据收发方案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则可以构筑在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基础上,由其提供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的一类与数据收发有关的应用集合。

对于上述实施中所提及的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与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从对智能交通通信支持的角度是一样的,加上“云”意味计算和存储使用的硬件实际上是可以多系统(例如交通,电力,农业等等)共享的,而该特性是与5G网络功能虚拟化特性对应。

在包括了以上功能设备的网络环境下,即可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显然并不仅限于上述这一种网络环境,事实上,只要一个网络具备有数据收发功能的终端设备、具有中继能力的设备、能提供蜂窝链路数据传输、能提供数据存储、查询的云服务的网络,即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对运用环境有所了解后,现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说明过程中,将先对在各设备实体上的实施进行说明,然后在通过具体实例来对各设备实体的配合实施进行说明。当然,这样的说明方式并不意味着各设备实体必须配合实施或者必须独立实施,实际上,当各设备实体分开实施时,其也各自解决在该设备实体上存在的问题,只是多设备实体结合使用时,会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图3为数据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301、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步骤302、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具体实施中,在源发送终端上实施时,源发送终端通过“D2D直接链路”在一跳范围内发送自身的临时标识信息,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的作用是将特定源发送终端与其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关联,为更好地理解,也可将其称为关联标识。临时标识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由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分配,下面还会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传输可靠性可以高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传输可靠性。

具体实施中,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在物理层可使用不同的传输方案和重传方案,包括使用相互独立的时间频率资源、编码调制方式、调频图案、或发射功率等,其目的是使“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的空口传输可靠性高于“业务数据部分”的空口传输可靠性。终端的临时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可采用类似D2D Discovery(D2D发现)方案进行传输。业务数据部分的数据长度一般是可变的。业务数据部分是与应用直接相关的数据,例如在车联网主动安全用例中可包括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驾驶员加速、或变向等对车辆的操作信息。也由此可见,在仅传输临时标识信息部分时,传输的承载负担要小很多,传输可靠性以及传输速度也容易得到保证。

实施中,可以通过选用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和/或,在业务数据中携带临时标识信息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具体实施中,为使接收终端(在执行数据中继方案的终端执行接收终端功能时,也可以包括该类“中继终端”)可以将独立发送的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部分关联起来,一种方式是根据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在空口占用资源与业务数据部分在空口占用资源的特定关系来关联,例如根据两者在时间上使用连续的资源物理层资源来确定它们二者具有关联关系。另一种方式是,可以在业务数据部分重复携带终端临时标识信息,该方式可以避免在通过物理层传输资源将两者关联起来时,带来的对物理层传输资源分配方面的限制。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跳数信息。

关于跳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数据中继方案以及实施例1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可以检测周围终端是否存在,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向网络侧设备 上传业务数据的周期。

关于确定上报周期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实施例4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可以通过蜂窝链路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

关于涉及蜂窝链路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各方案以及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根据网络侧广播的网络侧设备列表确定的。

关于网络侧设备列表的实施涉及到终端设备的注册、获得临时标记等的实施,因此,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数据收发方案以及实施例3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在发送业务数据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确定该业务数据已发送过时,停止发送该业务数据。

具体实施中,如果源发送终端判断出业务数据的业务相关数据内容和之前发送过的业务数据的业务相关数据内容完全一致,则源发送终端可以选择不对业务数据进行传输。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其位置;

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关于交通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主要在下面数据收发方案以及实施例6、7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图4为交通图信息发送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401、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

步骤402、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步骤403、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具体实施中,以配备了雷达设备的终端为例,该终端可以通过雷达技术对周边无通信模块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定位,本地云服务器则可以根据该终端采集上报的无通信能力物体,以及有通信能力终端的信息,形成关于本地物体与设备的地图信息。

进一步的,关于交通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主要在下面数据收发方案以及实施例6、7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图5为数据中继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501、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

步骤502、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具体实施中,本方案可以在具有中继服务能力的终端上实施,在多跳的情况下,该类终端在执行中继时,例如对于一跳范围内的中继终端,优先对接收到的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进行转发。如果一跳范围内的中继终端仅成功接收了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那么中继终端将对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进行转发。如果中继终端成功接收了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和业务数据部分,但是,如果发现D2D Link负载较高,中继终端则仅对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进行转发,从而降低了D2D Link的负载。

实施中,在临时标识信息中还携带有跳数信息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

和/或,在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后,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

具体实施中,成功接收临时标识传输的接收终端可以根据临时标识传输中 携带的跳数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在空口D2D Link上进行转发,例如系统允许最大转发跳数为3跳,则只要跳数信息小于3则进行转发。

和/或,从D2D链路成功接收到业务数据传输的接收终端可以根据业务数据传输携带的跳数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转发,其中业务数据最大转发跳数可以与临时标识传输的最大转发跳数不同(例如2跳)。此外,当D2D Link负载高于一定门限的情况下,接收即使没有超过最大跳数,接收终端也可以选择不对业务数据传输进行转发,从而降低D2D Link上的负载。

关于跳数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1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方式可以与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方式不同。

具体实施中,中继终端在对临时标识传输的转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与上一跳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减小重传次数,从而节省系统资源,例如采用可靠性达到99.9%的重传次数。

中继终端在对业务数据传输的转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与上一跳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采用高阶调制,从而节省系统资源,例如可靠性达到99%。

关于中继采用不同传输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1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图6为数据接收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601、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

步骤602、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实施中,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可以是通过蜂窝链路请求的。

具体实施中,接收终端可以通过蜂窝链路(即通过宏基站或小基站)向目 标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业务数据查询消息等消息,并在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采用这些消息便可以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关于涉及蜂窝链路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各方案以及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在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可以是根据临时标识信息确定需请求的网络侧设备的。

具体实施中,接收终端可以根据临时标识信息携带的临时标识项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标识部分确定目标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

关于向服务器功能实体请求下载业务消息的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2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过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来确定的关联关系,和/或,通过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信息来确定的关联关系。

具体实施中,接收终端可以将独立发送的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部分关联起来,一种方式是根据终端临时标识信息部分在空口占用资源与业务数据部分在空口占用资源的特定关系来关联,例如根据两者在时间上使用连续的资源物理层资源来确定它们二者具有关联关系。另一种方式是,可以在业务数据部分重复携带终端临时标识信息,该方式可以避免在通过物理层传输资源将两者关联起来时,带来的对物理层传输资源分配方面的限制。

图7为数据收发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701、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步骤702、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

步骤703、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 发该业务数据。

具体实施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可以通过分布式方式部署在特定基站上或接入网边缘的数据中心上,为局部区域(例如几十到几百个小区级别)蜂窝网络下终端提供服务。实施中,根据地理位置,网络可以为源发送终端选择一个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负责为源发送终端分配临时标识并保存源发送终端上下文信息。源发送终端通过蜂窝链路将业务数据部分发送给自己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将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部分保存在源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中,除了业务数据部分外,还可以保存终端的临时标识(或称为关联标识),和产生该业务数据部分的时间戳信息。

实施中,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是通过蜂窝链路上传的;和/或,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是通过蜂窝链路下发的。

关于涉及蜂窝链路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下面各方案以及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在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时,可以根据时间戳下发业务数据。

具体实施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可以使用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为索引查找终端上下文。根据时间戳信息确定最新“业务数据”内容,例如位置信息、速度信息、移动方向信息、告警信息等,这样即可将最新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接收终端。在智能交通应用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上可能保存了多个业务数据实例,对同业务实例对应于源发送终端在不同时间点上报的业务数据,各业务数据实例之间的时间戳信息不同。

关于时间戳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2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可以是在各终端注册时分配的。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广播网络侧设备列表供终端注册。

实施中,在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设置临时标识的有效时间。

具体实施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为终端建立临时上下文,并为终端分配临时标识。其中临时标识可以由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标识部分和终端标识部分共同组成,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还会为临时标识设置一个有效时间(例如1小时)。

关于注册及临时标识分配、有效时间设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3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携带同一临时标识信息的请求消息数量在设定时间内超过设定数值时,确定各个发送请求消息的终端的位置;

根据各个终端的位置确定多播广播服务区域;

在该区域通过蜂窝多播广播的方式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以及该临时标识。

具体实施中,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频繁地被多个接收终端要求查询,则本地服务功能实体可以根据发起查询的接收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多播广播服务区域,并在目标多播广播区域内通过蜂窝多播广播的方式下发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和源发送终端的标识。希望对源发送终端进行查询的终端可以通过接收蜂窝多播广播服务的方式获得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采用蜂窝多播广播服务的方式的目的是解决大量针对同一源发送终端查询的单播方式业务数据反馈导致的蜂窝链路业务量增加的问题。

关于多播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5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并形成实时交通图。

具体实施中,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有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上报的关于自身,或者其相邻的有通信能力或无通信能力的物体的地理位置以及运动状态信息,生成实时生成本地交通地图。例如配备了雷达设备的终端可以通过雷达技术对周边无通信模块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定位,本地云服务器根据终端采 集上报的无通信能力物体,以及有通信能力终端的信息,形成关于本地物体与设备的地图信息。

关于交通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6、7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实施中,可以根据终端的运动状态更新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具体实施中,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可以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邻区域参数设定,为特定终端生成实时交通地图信息,并在该终端与其相邻物体或终端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后,将更新后的实时交通地图信息通知该终端。

关于交通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会在实施例6、7中进行说明,本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中,在实现交通图的相关方案时,可以由云服务器功能实体来执行,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可以通过分布式方式动态配置在特定高能力基站上或接入网边缘的数据中心实体上,为局部地理区域(例如几十到几百个小区级别)蜂窝网络接入终端提供服务。

下面以实例来对各网络设备实体的配合实施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终端之间的临时标识和业务数据在D2D Link上的传输和处理过程。

图8为临时标识和业务数据在D2D Link上的传输和处理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源发送终端通过D2D Link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由本地服务功能实体分配),除了临时标识信息本身外,还可以携带“跳数信息”,“跳数信 息”用于供中继终端判断是否需要对该临时标识传输消息进行转发。

临时标识信息传输过程中携带的信息内容和消息大小固定,且消息长度极小,临时标识信息传输过程通过点到多点传输方式,物理层可以使用新型调制编码方式,物理层可以通过快速重传技术提高临时标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例如使一跳下可靠性达到99.999%。

步骤802:源发送终端通过D2D Link发送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包括业务相关数据、业务相关数据与用例直接相关数据,例如位置信息、速度信息、报警信息等,业务相关数据的内容和携带的信息项可变。除了业务相关数据外,还可携带跳数信息(用于中继终端判断是否需要转发)、时间戳信息(用于接收终端判断该消息的有效性)、临时标识信息(用于接收终端确定发送该消息的源发送终端)。应用层数据传输可靠性可以低于临时标识传输可靠性(例如一跳下可靠性达到99.99%),因此,在实施中应用层数据传输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和重传次数可以与步骤801传输过程不同。

此外,如果源发送终端判断出业务数据的业务相关数据内容和之前发送过的业务数据的业务相关数据内容完全一致,则源发送终端可以选择不对业务数据进行传输。

步骤803:一跳范围内接收终端尝试在D2D Link上对临时标识传输和业务数据传输进行接收,如果接收终端仅成功对临时标识传输进行了接收,但是没有对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进行接收,则接收终端可以根据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发起向本地服务功能实体的业务数据查询过程。此外接收终端需要对临时标识传输和业务数据传输进行配对确定关联关系,配对的方式可以是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传输和业务数据传输采用的预先定义的物理层传输资源图案(Pattern)进行配对关联,或根据业务数据传输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信息项进行配对关联。

步骤804:成功接收临时标识信息传输的接收终端可以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传输中携带的跳数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在空口D2D Link上进行转发,例如系统 允许最大转发跳数为3跳,则只要跳数信息小于3则进行转发。

从D2D链路成功接收到业务数据传输的接收终端可以根据业务数据传输携带的跳数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对业务数据传输进行转发,其中业务数据最大转发跳数可以与临时标识传输的最大转发跳数不同(例如设置为2跳,而不是前述临时标识信息的3跳)。此外,当D2D Link负载高于一定门限的情况下,即使没有超过最大跳数,接收终端也可以选择不对业务数据传输进行转发,从而降低D2D Link上的负载。

未能从D2D链路成功接收到业务数据传输的接收终端可以通过发起向本地服务功能实体的业务数据查询过程获得相应的业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也可以在D2D链路对业务数据进行转发。这样实施主要是从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例如一个第二条的终端没有正确收到业务数据的话,会导致在第三跳上会有很多终端需要发起查询过程造成蜂窝Link上Load的增加(这里假设的情况是,对D2D Link传输范围要求较大的情况,例如系统根据有效范围将D2D最大跳数设置为5),因此实施中还可以根据D2D的最大跳数去权衡是否需要这个功能,例如系统可以配置终端在第几条内没有正确收到业务数据,需要将从系统获得的业务数据继续进行转发。

步骤805:中继终端将临时标识信息传输中携带的跳数信息项加1,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并通过D2D Link进行转发。中继终端在对临时标识信息传输的转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与上一跳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减小重传次数,从而节省系统资源,例如采用可靠性达到99.9%的重传方案。

步骤806:中继终端将业务数据中携带的跳数信息项加1,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并通过D2D Link进行转发。中继终端在对业务数据传输的转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与上一跳不同的传输方案,例如采用高阶调制,从而节省系统资源,例如采用可靠性达到99%的高阶调制方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接收终端采用点到点方式通过蜂窝网络查询源发送终 端业务数据过程。

图9为查询源发送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0:如果接收终端在空口D2D Link上仅对临时标识信息进行了成功接收,而未能对与之对应的业务数据进行成功接收,则接收终端可以触发针对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的查询过程。

步骤901:接收终端根据临时标识信息带的临时标识项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标识部分确定目标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

步骤902:通过蜂窝链路(即通过宏基站或小基站)接收终端向目标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业务数据查询消息,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

步骤903: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使用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为索引查找终端上下文。根据时间戳信息确定最新业务数据内容(例如位置信息、速度信息、移动方向信息、告警信息等,并将最新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接收终端。

在智能交通应用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可能保存了多个业务数据实例,对同应用实例对应于源发送终端在不同时间点上报的业务数据,各业务数据实例之间的时间戳信息不同。

步骤904: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将业务数据信息通过查询响应消息发送给接收终端,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业务数据、时间戳等。

步骤905:接收终端保存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信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注册过程。

例中,当终端开机或者移动到一个新的地理区域后,终端将触发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的注册过程,在注册过程中,目标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为终端分配临时标识(或称为关联标识),并为终端建立上下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基站连接多个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时,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指示信息,或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负载信息为终端选 择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

图10为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注册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终端发起向本地服务功能实体注册前,首先要进行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的选择。

由于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是与终端的地理位置强相关的,因此采用基站或接入点通过系统广播的方式周期性发送当前地理位置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列表信息(例中假设一个地理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可提供服务),终端根据从系统广播中获得的列表信息,对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进行选择。

步骤1002:终端向目标本地服务功能实体发起注册过程,在注册请求中携带终端的固定标识信息、终端的身份验证信息,以及终端的类型信息(例如卡车、自行车、智能手机等)。

步骤1003: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终端固定标识和终端身份鉴权信息,对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通过身份验证后,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为终端建立临时上下文,并为终端分配临时标识。实施中,临时标识可以由本地服务器标识部分和终端标识部分共同组成,本地服务器会为临时标识设置一个有效时间,例如1小时。

步骤1004: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向终端发送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携带为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以及临时标识有效时间。

步骤1005:终端保存成功注册的本地服务功能实体标识信息,以及本地服务功能实体为终端分配的终端临时标识,和临时标识有效时间信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终端将自身业务数据通过蜂窝网络发送给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保存的过程。

终端触发对自身业务数据的上报本地服务器的周期可以根据周围是否检 测到其他“终端存在”进行动态调节,例如,如果终端通过D2D Link没有检测到周边有其他Device,则终端可以以一个较长的周期上报(例如每1s上报一次),如果终端检测到周围有其他终端的存在,则可以以一个较短的周期上报(例如每10ms上报一次)。

图11为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给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保存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0:终端根据周围是否存在相邻终端的信息,确定业务数据上报的周期,并在业务数据上报时刻进行上报。

步骤1101:终端向自身注册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业务数据上报消息,其中携带业务数据类型(例如运动状态信息、告警信息,或车辆操作行为信息等)。

其中,业务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类型相关,例如运动状态信息包括终端的速度、方向、地理位置等;告警信息包括一些警示性信息,例如发现有车辆抛锚,或发现路面有安全隐患等;车辆操作行为信息,例如车辆的加速、减速、转向等信息。时间戳信息是产生该业务数据的时刻信息。

步骤1102: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将收到的上述信息保存早终端的上下文中。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在收到同一类型的新的业务数据后,可以将终端上下文中保存相同类型的旧的业务数据删除。

步骤1103: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上报响应消息,终端收到该消息后确定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已成功保存了终端上报的业务数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触发蜂窝网多播广播服务过程。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频繁地被多个接收终端要求查询,则本地服务功能实体可以根据发起查询的接收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多播广播服务区域,并在目标多播广播区域内通过蜂窝多播广播的方式下发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和源发送终端的标识。希望对源发送终端进行查询的 终端可以通过接收蜂窝多播广播服务的方式获得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采用蜂窝多播广播服务方式的目的是解决大量针对同一源发送终端查询的单播方式业务数据反馈导致的蜂窝链路业务量增加的问题。

图12为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触发蜂窝网多播广播服务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通过蜂窝链路(即通过宏基站或小基站)接收终端1向源发送终端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业务数据查询消息,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和接收终端1的位置信息。

步骤1202:通过蜂窝链路(即通过宏基站或小基站)接收终端2向源发送终端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业务数据查询消息,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临时标识和接收终端2的位置信息。

步骤1203:由于接收终端1和接收终端2查询相同的源发送终端应用信息,此外端1和接受终端2处于相近的地理区域,因此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决定通过蜂窝网多播广播服务下发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

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从接收终端1和接收终端2收到的各自位置信息,确定蜂窝网多播广播服务下发的目标区域,根据目标区域部署的基站和接入点的部署情况,确定目标基站和接入点列表。如果本地服务中心保存多个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则本地服务器根据时间戳信息选择最新的业务数据进行下发。

步骤1204: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向目标基站和接入点列表内的所有节点发送多播广播会话建立消息,其中携带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

步骤1205:如果基站或接入点可以通过其蜂窝下行链路通过多播广播下发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则基站或接入点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多播广播会话建立完成消息。

步骤1206:基站或接入点通过其蜂窝下行链路通过多播广播下发源发送终 端的临时标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接收终端1和接收终端2通过各自蜂窝下行链路多播广播信道对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进行接收。

此外其它对于源发送终端业务数据感兴趣的接收终端如果也在目标区域,也可以通过蜂窝下行链路多播广播信道对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和对应的业务数据进行接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终端将通过雷达技术、摄像头等传感器发现无通信功能物体并将其相关信息通知本地云服务器过程。

图13为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发现无通信功能物体并将其相关信息通知本地云服务器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0:配备了雷达设备或摄像头设备的终端通过雷达技术对周边无通信模块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定位,并根据网络配置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和格式进行上报,本地云服务器根据终端采集上报的无通信能力物体,以及有通信能力终端的信息,形成关于本地物体与设备的地图信息。

步骤1301:终端将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发现的其周围的无通信能力的物体信息(包括物体属性,矢量地图,实时图像抓取),通过业务数据上报过程通知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其中业务数据类型是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发现消息,业务数据可以包括无通信能力物体的地理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例中假设终端可能无法识别无通信能力物体的属性,例如行人或是水泥柱),矢量地图,实时图像抓取,以及生成该发现消息的时间戳信息。

步骤1302:本地服务器将收到的业务数据类型、内容,以及产生业务数据的时间戳信息进行本地保存,并用于后续生成关于本地物体、智能终端等的实时交通地图。

步骤1303:本地服务器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上报响应消息,终端收到该消息后确定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已成功保存了终端上报的业务数据。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主要说明本地云服务器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将终端周围物体和终端设备信息推动给终端过程。

为了帮助例如车辆类型终端预先获得各种障碍物,以及其他相邻的车辆或行人信息,本地云服务器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即实时生成的交通地图,实时交通地图包括当前地理区域内的物体,以及终端设备的位置,运动状态以及属性信息),为其生成“相邻设备与物体”的列表,以及列表中包含的相邻设备与物体的地理位置与移动状态信息。并且,随着终端的不断移动,其“相邻设备与物体”的列表也将随之不断更新。

图14为本地云服务器推送地理位置信息给终端的网络环境示意图,图15为本地云服务器推送地理位置信息给终端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图14的网络环境中,在推送地理信息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01:如果终端希望从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获得实时交通地图服务,则终端向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送实时交通服务请求消息。

步骤1502:本地服务器判断是否可以向该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地图服务,如果本地服务器判断可以向终端提供实时本地交通地图服务,则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终端当前的地列位置信息,并结合本地服务器保存的当前地理区域实时交通地图信息,根据相邻区域的参数设定(例如周围200m),为该终端生成200米范围内的相邻物体与终端设备的实时交通信息列表,其中包括县物体与终端设备的地理位置,移动状态等信息。

步骤1503:如果终端处于移动状态,则终端根据本地服务器的预先配置,在地理位置移动超过一定门限后(例如1m,3m或5m),将更新后的地理位置信息通知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将根据更新后的终端位置信息,对本地实时交通地图服务信息进行更新。本地网络中物体与终端设备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网络拓扑变化,将会触发本地服务功能实体对所有开启实时交通服务的终端的实时交通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检查。

步骤1504: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对针对目标终端的实时交通地图信息检 查,如果针对特定终端的实时交通地图发生变化,则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将为该终端生成新的实时交通地图,并将更新后的实时交通地图信息发送给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一种交通图信息发送装置、一种数据中继装置、一种数据接收装置、一种数据收发装置、一种通信系统,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数据发送方法、一种交通图信息发送方法、一种数据中继方法、一种数据接收方法、一种数据收发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数据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1601,用于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上传模块1602,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实施中,发送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发送临时标识信息时采用的空口传输可靠性高于在发送业务数据时采用的空口传输可靠性。

实施中,发送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选用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和/或,在业务数据中携带临时标识信息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实施中,发送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跳数信息。

实施中,上传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检测周围终端是否存在,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的周期。

实施中,上传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蜂窝链路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

实施中,上传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网络侧广播的网络侧设备列表确定上传的所述网络侧设备。

实施中,发送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发送业务数据前,在确定该业务数 据已发送过时,停止发送该业务数据。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地图信息上传模块1603,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探测模块1604,用于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其位置;

地图信息上传模块进一步用于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图17为交通图信息发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探测模块1604,用于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地图信息上传模块1603,用于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图18为数据中继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临时标识转发模块1801,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转发模块1802,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实施中,临时标识转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临时标识信息中还携带有跳数信息时,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和/或,在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后,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

实施中,临时标识转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时,采用与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

和/或,业务数据转发模块进一步用于在转发所述业务数据时,采用与从D2D Link上接收业务数据传输方式不同的传输方式。

图19为数据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临时标识接收模块1901,用于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获取模块1902,用于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获取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蜂窝链路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获取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临时标识信息确定需请求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的网络侧设备。

实施中,业务数据获取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来确定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或,通过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信息来确定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图20为数据收发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2001,用于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下发请求接收模块200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

业务数据下发模块2003,用于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接收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通过蜂窝链路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和/或,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蜂窝链路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时间戳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

实施中,业务数据接收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各终端注册时给各终端分配临时标识。

实施中,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广播网络侧设备列表供终端注册。

实施中,业务数据接收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给各终端分配临时标识时,设置临时标识的有效时间。

实施中,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携带同一临时标识信息的请求消息数量在设定时间内超过设定数值时,确定各个发送请求消息的终端的位置;根据各个终端的位置确定多播广播服务区域;在该区域通过蜂窝多播广播的方式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以及该临时标识。

实施中,业务数据接收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接收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并形成实时交通图。

实施中,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实施中,业务数据下发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终端的运动状态更新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图21为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数据发送装置2101,用于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向数据收发装置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数据收发装置分配的;

数据中继装置2102,用于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2103,用于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根据临时标 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数据收发装置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数据收发装置2104,用于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实施中,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其位置;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数据收发装置;

和/或,进一步包括:

交通图信息发送装置2105,用于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该物体的位置;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数据收发装置。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图22为具有数据发送功能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2200,用于读取存储器22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向收发机提供数据处理支持;

收发机2210,用于在处理器22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在D2D Link上分别发送临时标识信息以及业务数据,其中,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的临时标识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的。

实施中,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传输可靠性高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传输可靠性。

实施中,通过选用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和/或,在业务数据中携带临时标识信息使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具有关联关系。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在临时标识信息中携带跳数信息。

实施中,根据检测周围终端是否存在,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的周期。

实施中,通过蜂窝链路向网络侧设备上传业务数据。

实施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是根据网络侧广播的网络侧设备列表确定的。

实施中,在发送业务数据前,进一步包括:在确定该业务数据已发送过时,停止发送该业务数据。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及确定其位置;

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其中,在图2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2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20可以存储处理器2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23为具有物体探测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2300,用于读取存储器23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发现无通信能力的物体,并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收发机2310,用于在处理器23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将该位置作为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其中,在图2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3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3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3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3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3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320可以存储处理器23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24为具有中继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2400,用于读取存储器24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D2D Link负载情况。

收发机2410,用于在处理器24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临时标识信息时,在D2D Link上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

当从D2D Link上接收到业务数据时,根据D2D Link负载情况转发所述业务数据。

实施中,在临时标识信息中还携带有跳数信息时,进一步包括:

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 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

和/或,在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后,根据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确定是否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在转发时,将跳数信息中携带的跳数更新为与中继次数匹配的跳数。

实施中,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方式与转发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数据时采用的传输方式不同。

其中,在图2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4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4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4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4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4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420可以存储处理器24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25为具有数据接收能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2500,用于读取存储器2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收发机2510,用于在处理器25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从D2D Link上接收临时标识信息;

根据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从D2D Link上接收到的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在从D2D Link上接收到 的业务数据中不能确定出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

实施中,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是通过蜂窝链路请求的。

实施中,在请求网络侧设备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业务数据时,是根据临时标识信息确定需请求的网络侧设备的。

实施中,所述临时标识信息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通过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的空口资源与发送业务数据的空口资源来确定的关联关系,和/或,通过业务数据中携带的临时标识信息来确定的关联关系。

其中,在图2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5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520可以存储处理器2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26为具有数据存储、收发能力的云服务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云服务器中包括:

处理器2600,用于读取存储器2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给各终端分配临时标识;

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

收发机2610,用于在处理器2600的控制下发送数据,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并根据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存储各终 端上传的业务数据;

接收终端发送的下发业务数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临时标识信息;

在根据临时标识确定存储的业务数据后,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该业务数据。

实施中,各个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是通过蜂窝链路上传的;和/或,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是通过蜂窝链路下发的。

实施中,在向请求下发的终端下发业务数据时,根据时间戳下发业务数据。

实施中,所述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是在各终端注册时分配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广播网络侧设备列表供终端注册。

实施中,在分配给各终端的临时标识时,进一步包括:设置临时标识的有效时间。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携带同一临时标识信息的请求消息数量在设定时间内超过设定数值时,确定各个发送请求消息的终端的位置;

根据各个终端的位置确定多播广播服务区域;

在该区域通过蜂窝多播广播的方式下发与所述临时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以及该临时标识。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接收与形成实时交通图相关的信息,并形成实时交通图。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实施中,根据终端的运动状态更新向终端提供实时交通图中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

其中,在图2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 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2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620可以存储处理器2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其中包括终端设备、基站、接入点集合,和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等,其中终端通过基站或接入点集合建立与本地服务功能实体间连接,终端设备间可以通过D2D直接链路相互通信,并能为其他终端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具体至少提供了如下方案:

源发送终端通过D2D Link在空口分别通过独立的传输方案,分别进行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传输,和业务数据传输。

中继终端可以仅对临时标识进行转发,或者,可以视D2D Link负载情况对临时标识和业务数据都进行转发。

接收终端根据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中携带的本地服务功能实体标识部分确定目标本地服务功能实体,接收终端便可以使用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作为索引,通过向源发送终端的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发起查询过程,获得源发送终端的业务数据。

本地服务中心在终端注册过程中对终端身份进行验证,并对终端分配临时标识,并为终端建立上下文。本地服务中心保存从源发送终端获得的业务数据。本地服务中心触发基站或接入点,通过多播广播方式在蜂窝下行链路上传输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以及本地服务功能实体根据接收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多播广播目标区域的方式。

源发送终端对业务数据内的业务相关数据部分进行内容重复检查功能,并可在发现业务内容部分重复情况下停止业务数据部分在D2D Link上的发送。

终端设备(例如车辆)通过自身雷达设备对周围无通信能力的物体进行发现与定位,并将无通信能力物体的位置以及运动状态信息发送给本地云服务 器。

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有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上报的关于自身,或者其相邻的有通信能力或无通信能力的物体的地理位置以及运动状态信息,生成实时生成本地交通地图。

本地服务器功能实体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邻区域参数设定,为特定终端生成实时交通地图信息,并在该终端与其相邻物体或终端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后,将更新后的实时交通地图信息通知该终端。

由上述方案可知,现有车联网车车通信中,车辆的“应用数据”在空口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传输,因此可靠性较低;此外为扩大车车通信距离,车联网车车通信采用了对“应用数据”进行多跳直接转发的方式,不但可靠性低,而且空口多跳传输在车辆密集的情况下可能造成D2D Link拥塞。在本申请中源发送终端可以仅在一跳范围为发送业务数据,这样既保证了对时延要求极高业务可以以极短的时延被正确接收到,同时又不会引起多跳情况下D2D Link负载过重的问题。对于一跳以外的范围,一方面在D2D Link负载较轻的情况下允许对业务数据在D2D Link上进行转发,同时为保证多跳范围内可靠性,发送端将业务数据发送至蜂窝边缘服务器功能实体进行保存,因此一跳范围外终端只要检测出终端存在信息,就可以根据源发送终端的临时标识信息作为索引,从蜂窝边缘服务器功能实体获得对应的业务数据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多跳情况下的通信可靠性,降低D2D Link负载。

此外传统车联网为保证有效覆盖,单跳的有效范围一般在300左右,而本申请中单跳的有效范围可以降低到几米到几十米,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终端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目的,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单位面积内可承载的终端设备容量,满足城市终端设备极端密集情况下的通信需求。

现有车联网中无论“应用数据”内容是否发生改变,车辆终端都将在空口对“应用数据”进行周期性发送,如果车辆节点周边的终端拓扑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应用数据”重复传输会造成D2D Link上资源的浪费和源发送终端能 量方面的浪费。采用本申请,如果业务数据中的业务数据部分不发生变化情况下,终端节点可以停止在D2D Link上周期性的发送重复的业务数据(在业务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源发送终端可仅周期性的发送临时标识信息,用于附近终端设备对源发送终端的存在性进行确认),从而大大降低的D2D Link上的负载。

另外,为实现5G无人驾驶,车辆类终端设备除了需要通过接收发现信号的方式对周围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进行发现外,还需要对无通信功能的物体进行发现(例如障碍物,野生动物等),因此配备高精度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功能的车辆类终端设备,在通过自身雷达或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发现无通信功能的物体后,可以将通过雷达技术测量到的无通信功能物体的地理位置,以及运动状态信息处理后生成例如雷达成像的图形栅格或矢量地图,以及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对障碍物的属性(例如行人,动物等),或者直接将实时抓取的图像信息(例如交通指示牌,实时周围环境图像)通过蜂窝通信方式发送给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本地云服务器功能实体对其管理的地理区域内的无通信功能的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进行实时保存,并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将无通信功能的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信息通知附近的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车辆,自行车,行人可穿戴设备)等。具体终端需要上报的信息类型(包括车辆传感器直接采集到的信息(例如实时视频图像抓取),或者是车辆对车载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业务数据(例如矢量地图)或事件消息(例如碰撞告警消息),本地云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车辆的安装的传感器和车载处理器处理能力做特定的配置)。

总之,本申请可以根据业务信息内容和D2D Link上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D2D Link上的负载,从而有效避免由于D2D Link上拥塞导致的传输延迟问题和传输可靠性问题,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通信可靠性。此外由于本申请同时支持对无通信能力物体和有通信能力的终端设备的发现,实时推送交通地图信息,因此可应用于5G车辆无人驾驶场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