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中框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98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中框料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中框料板。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中框结构一般由数控机床对料板加工而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应力会迫使料板结构薄弱或是应力集中的位置变形,最终导致加工出的中框结构变形,无法满足平面度要求,而降低良品率。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良品率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一种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包括:主板,包括直角部,所述直角部位于所述主板的角落处;以及边框,设于所述主板的四周,所述边框包括角落部,所述角落部与所述直角部对应设置,所述角落部上开设有第一应力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孔的形状与所述直角部的形状匹配;所述角落部设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边框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应力孔设有四个,一个所述角落部对应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应力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第二应力孔,所述第二应力孔为条形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板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板与两个所述第一板连接形成两个所述角落部,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第三应力孔,所述第三应力孔为条形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应力孔与所述第一应力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主板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与两个所述第一板连接形成另两个所述角落部,所述第三板上开设有第四应力孔,所述第一应力孔为条形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应力孔与所述第一应力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主板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应力孔与所述第一应力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主板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应力孔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二应力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主板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力孔为圆孔,所述圆孔设有多个,环绕所述主板设置,且各所述圆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圆孔的孔径。上述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在应力较为集中的边框的角落部设置了第一应力孔,从而在加工时,产生的加工应力会在第一应力孔处得以释放减弱,使得最终加工出的中框结构的变形减弱,进而提高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测量被测平面的平面度的示意图;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做进一步说明。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X方向与Y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包括主板100及边框200,其中,主板100包括直角部110,直角部100位于主板100的角落处,边框200设于主板100的四周,边框200包括与直角部110对应设置的角落部210,角落部210上开设有第一应力孔2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应力孔212的形状与直角部110的形状匹配,即,第一应力孔212为弧形孔,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孔214及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孔216,且第一孔214与第二孔216的连接处与直角部100一样,经过倒圆角处理。而且,角落部210设有四个,分别位于边框的四角处。对应的,第一应力孔212也设有四个,一个角落部210对应开设有一个第一应力孔2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为手机中框料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还可以是平板中框料板、笔记本中框料板等等。对于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来说,角落处的结构较为薄弱,受到的应力也较为集中,因此,设置在角落部210的第一应力孔212能够使加工应力得以释放减弱,使得最终加工出的中框结构的变形减弱,进而提高良品率。边框200还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板220,第一板220上开设有第二应力孔222,第二应力孔222为条形孔,且沿X方向延伸。第一板220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主板100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应力孔222与第一应力孔212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主板100的厚度。而且,第二应力孔222设有多个,沿X方向间隔排布,且各第二应力孔222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主板100的厚度,以保证在加工时,应力孔间的部分不会因加工应力而断裂。边框200还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板230,第二板230与两个第一板220连接形成两个角落部210。第二板230上开设有第三应力孔232,第三应力孔232为条形孔,且沿Y方向延伸。第三应力孔232与第一应力孔212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主板100的厚度。边框200还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三板240,第三板240与两个第一板220连接形成另两个角落部210。第三板240上开设有第四应力孔242,第一应力孔212为条形孔,且沿Y方向延伸。同样的,第四应力孔242与第一应力孔212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主板100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应力孔212的宽度为6mm,第二应力孔222的长度为36mm,宽度为6mm,第三应力孔232的长度为28mm,宽度为6mm,第四应力孔242的长度为18mm,宽度为6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应力孔的尺寸还可以为其他值,主要根据最终成品的形状以及强度进行确定。值得一提的是,最终成品主要由主板100加工而成,边框200主要起辅助加工和消除应力的作用,最终会被去除。另外,对于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而言,需要在其上面开设多少应力孔,以使得最终加工出的成品符合标准要求,可以按照第一应力孔212、第一应力孔212及第二应力孔222、第一应力孔212、第二应力孔222及第三应力孔232、第一应力孔212、第二应力孔222、第三应力孔232及第四应力孔242的顺序进行加工,且在每一次加工后用测量仪器,如高度规,对成品的平面度进行测量。平面度属于形位误差中的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对其理想平面的变动量。也就是说,平面度越小,被测实际表面越平整;平面度越大,被测实际表面变形越厉害。例如,在批次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中选取14个作为被测对象。将这14个被测对象分成四组,第一组包含2个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且料板上仅设有第一应力孔212。第二组包含3个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且料板上设有第一应力孔212及第二应力孔222。第三组包含4个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且料板上设有第一应力孔212、第二应力孔222及第三应力孔232。第四组包含5个移动终端中框料板,且料板上设有第一应力孔212、第二应力孔222、第三应力孔232及第四应力孔242。对这四组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加工完后,用高度规检测各组成品的平面度,看平面度是否满足要求。若四组的平面度均符合要求,则对于该批次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而言,仅需开设第一应力孔212。若前一组的平面度有不符合要求的,而后面所有组的平面度均符合要求,则对于该批次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而言,开设位于后面组的第一组的应力孔即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良品率,也能够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如图2所示,用高度规对成品进行平面度测量时,可以确定一基准面,该基准面与被测平面20平行,选取基准面内的一点为原点O,选取被测平面20上的较远点A1和较近点B1,计算较远点A1与原点O间连线的长度与较近点B1与原点O间的连线的长度之和L1。若L1的值小于等于标准值,或是小于利用传统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加工出的成品的平面度L2(与计算L1的方法相同,选取的基准面、原点、较远点与较近点也相同),则表明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加工出的成品内应力更小,变形更少。为避免结果的偶尔性,可以选取多组较远点和较近点,如A2、B2,A3、B3等,多次比较。下表中的测量数据即为利用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加工出的成品平面度的测量值L1以及利用传统移动终端中框料板加工出的成品平面度的测量值L2。显而易见,每组中L1的值均小于L2的值,且L1的值均小于等于标准值0.2mm。因此,利用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框料板10加工出的成品良品率更高。序号123456789L10.160.150.200.190.180.160.150.170.14L20.230.250.330.320.290.280.270.300.24进一步,如图3所示,除条形孔外,各应力孔还可以为圆孔250,环绕主板100设置,且各圆孔250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圆孔250的孔径。用圆孔250替代条形孔时,圆孔250的数目较多,因此,释放应力的能力更强,从而圆孔250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圆孔的孔径即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