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装置和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01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装置和耳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和耳机。



背景技术:

绕线装置可将线收起,并可用于控制线抽出的长度。

现有的绕线装置通常包括滚轮、滚球和卷簧。其中,滚轮上设有用于滚球移动的轨道,线缠绕在滚轮上。卷簧设置在滚轮内,以使滚轮复位。

当将绕线装置内的线抽出时,滚轮旋转,停止抽出线后,滚球卡在轨道上,从而抽出的线被保持。

这种结构的绕线装置的滚球容易在轨道内松动,导致本应卡在轨道上的滚球卡位卡不住,导致抽出的线难以保持。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滚球的有效卡位的绕线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

该绕线装置包括滚轮、滚球和卷簧;

所述滚轮包括绕线固定部、卷簧放置部、抽收线轨道、第一连接轨道、第一卡位轨道和第二连接轨道,其中,所述绕线固定部被设置为用于卷线,所述卷簧放置部被设置为用于放置所述卷簧;

所述抽收线轨道被设置为在抽线或收线时用于所述滚球移动,所述第一连接轨道被设置为连接所述抽收线轨道和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始端,所述第二连接轨道被设置为连接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末端和所述抽收线轨道;

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始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轨道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抽收线轨道具有环形形状。

可选地,所述抽收线轨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轨道的深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轨道的深度;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轨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末端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始端至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末端的深度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卡位轨道的始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轨道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滚轮还包括第二卡位轨道;

所述第二卡位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轨道和所述第二连接轨道;

所述第一连接轨道和所述第二连接轨道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卡位轨道和所述第二卡位轨道中心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滚轮包括滚轮主体和滚轮盖,其中,所述滚轮主体与所述滚轮盖相连接;

所述绕线固定部和所述卷簧放置部位于所述滚轮主体上;

所述抽收线轨道、所述第一连接轨道、所述第一卡位轨道和所述第二连接轨道位于所述滚轮盖上。

可选地,所述卷簧放置部为所述滚轮主体上的凹槽;

所述滚轮盖与所述凹槽的开口相配合;

所述抽收线轨道、所述第一连接轨道、所述第一卡位轨道和所述第二连接轨道位于所述滚轮盖远离所述凹槽的端面上;

所述滚轮盖邻近所述凹槽的端面上设有凸筋,所述凸筋被设置为用于防止所述卷簧在卷动过程中翘起。

可选地,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支架组件;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转轴;

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滚轮内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孔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滚轮绕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主体和上支脚;

所述上支架主体与所述上支脚固定连接,所述上支脚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上支架主体上设有滚球限位槽;

所述滚球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所述滚球限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

该耳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确实存在滚球卡位卡不住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通过对第一卡位轨道深度的限制,避免滚球自第一卡位轨道进入第一连接轨道,从而实现滚球的有效卡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滚轮主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滚轮主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滚轮盖的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滚轮盖的另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滚轮主体-1,绕线固定部-11,卷簧放置部-12,转轴孔-13,滚轮盖-2,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第二连接轨道-24,第二卡位轨道-25,凸筋-26,滚球-3,卷簧-4,上支架主体-5,滚球限位槽-51,上支脚-6,下支架-7,转轴-8,卷簧固定槽-81,线-9。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滚球卡位卡不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

如图1至图9所示,该绕线装置包括滚轮、滚球3和卷簧4。

滚轮包括绕线固定部11、卷簧放置部12、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连接轨道24。

绕线固定部11被设置为用于卷线9,线9可收纳在绕线固定部11处。绕线固定部11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绕线固定部11为轴状结构,线9缠绕在该轴状结构上。或者,绕线固定部11为槽状结构,线9收纳于该槽状结构内。

卷簧放置部12被设置为用于放置卷簧4。卷簧4在卷簧放置部12内收紧或恢复。

抽收线轨道21被设置为在抽线或收线时用于滚球3移动,第一连接轨道22被设置为连接抽收线轨道21和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第二连接轨道24被设置为连接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和抽收线轨道21。滚球3可自抽收线轨道21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接着进入第一卡位轨道23,再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最后回到抽收线轨道21。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连接轨道24的位置可根据需求选择,例如,位于圆柱形的滚轮的底面或侧面上。

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是指第一卡位轨道23与第一连接轨道22相连接的端部。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是指第一卡位轨道23与第二连接轨道24相连接的端部。

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这样,当滚球3自第一连接轨道22进入第一卡位轨道23时,滚球3可被限制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而不会不受控地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具体实施时,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一连接轨道22的连接处可平滑过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在使用时,可分为抽线步骤和收线步骤。

在抽线步骤中:先抽拉线9,滚轮旋转,随着滚球3在抽收线轨道21内的移动,线9可持续地被抽出。当停止对线9施力(也即是松开线9)时,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滚轮反向旋转,使得滚球3自抽收线轨道21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通过第一连接轨道22进入第一卡位轨道23。此时,滚球3实现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的卡位,滚轮停止旋转,抽出的线9的长度被保持。在此,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滚球3卡位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滚球3不会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

在收线步骤中:先抽拉线9,滚轮旋转,滚球3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继续抽拉线9,滚轮继续旋转,滚球3自第二连接轨道24进入抽收线轨道21。当停止对线9施力(也即是松开线9)时,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滚轮反向旋转,随着滚球3在抽收线轨道21内的移动,线9被收回滚轮的绕线固定部11内。

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通过对第一卡位轨道23深度的限制,避免滚球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从而实现滚球3的有效卡位。

应当注意的是,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可根据滚球3的大小或者卷簧4的作用力大小等确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抽收线轨道21具有环形形状。滚球3可在环形形状的抽收线轨道21内循环移动,实现抽线功能或收线功能。

根据需求,抽收线轨道21的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和/或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和/或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

也即是,根据需求,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或者,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或者,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和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或者,可设置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或者,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以及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或者,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以及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或者,可设置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和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以及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

具体实施时,抽收线轨道21与第一连接轨道22和/或第二连接轨道24的连接处可平滑过渡设置。第二连接轨道24和第一卡位轨道23的连接处可平滑过渡设置。

抽收线轨道21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和/或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可使得在抽线步骤和收线步骤中,滚球3不会不受控地自抽收线轨道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和/或第二连接轨道24。

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大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可使得在收线步骤中,滚球3不会不受控地自第二连接轨道24进入第一卡位轨道23。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至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逐渐减小,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的深度大于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至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的深度逐渐减小,收线步骤中滚球3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移动顺畅。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的深度较大,滚球3可靠有效地卡位于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滚轮还包括第二卡位轨道25,第二卡位轨道2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轨道22和第二连接轨道24。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第一连接轨道22和第二连接轨道24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卡位轨道25中心对称设置。

当然,第二卡位轨道25的深度的限定可与第一卡位轨道23的深度的限定相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作进一步地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位轨道25具有始端和末端。第二卡位轨道25的始端是指第二卡位轨道25与第二连接轨道24相连接的端部。第二卡位轨道25的末端是指第二卡位轨道25与第一连接轨道22相连接的端部。

第二卡位轨道25的始端的深度可选地大于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这样,当滚球3自第二连接轨道22进入第二卡位轨道25时,滚球3可被限制在第二卡位轨道25内,而不会不受控地自第二卡位轨道25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装置的使用可分为抽线步骤和收线步骤。

在抽线步骤中:先抽拉线9,滚轮旋转,随着滚球3在抽收线轨道21内的移动,线9可持续地被抽出。当停止对线9施力(也即是松开线9)时,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滚轮反向旋转,使得滚球3自抽收线轨道21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通过第一连接轨道22进入第一卡位轨道23;或者,当停止对线9施力(也即是松开线9)时,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滚轮反向旋转,使得滚球3自抽收线轨道21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通过第二连接轨道24进入第二卡位轨道25。此时,滚球3实现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或第二卡位轨道25内的卡位,滚轮停止旋转,抽出的线9的长度被保持。在此,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的深度大于第一连接轨道22的深度,滚球3卡位在第一卡位轨道23内,滚球3不会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或者,第二卡位轨道25的始端的深度大于第二连接轨道24的深度,滚球3卡位在第二卡位轨道25内,滚球3不会自第二卡位轨道25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滚球3随机自抽收线轨道21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或第二连接轨道24,均能实现抽线功能。

在收线步骤中:先抽拉线9,滚轮旋转,滚球3自第一卡位轨道23进入第二连接轨道24;或者,滚球3自第二卡位轨道25进入第一连接轨道22。继续抽拉线9,滚轮继续旋转,滚球3自第二连接轨道24进入抽收线轨道21;或者,滚球3自第一连接轨道22进入抽收线轨道21。当停止对线9施力(也即是松开线9)时,在卷簧4的作用力下,滚轮反向旋转,随着滚球3在抽收线轨道21内的移动,线9被收回滚轮的绕线固定部11内。

此外,如图5中所示,第一卡位轨道23的始端可与第一连接轨道22的端部相连接,第一卡位轨道23的末端可与第二连接轨道24的中间部位相连接;第二卡位轨道25的始端可与第二连接轨道24的端部相连接,第二卡位轨道25的末端可与第一连接轨道22的中间部位相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滚球3更顺畅地在各轨道中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滚轮包括滚轮主体1和滚轮盖2。滚轮主体1与滚轮盖2相连接,滚轮主体1与滚轮盖2之间的连接可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更具体地,滚轮主体1与滚轮盖2可通过塑焊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滚轮主体1与滚轮盖2通过止口配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还可在滚轮主体1与滚轮盖2的接触部位点胶,以降低卷簧4的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固定部11和卷簧放置部12位于滚轮主体1上。具体实施时,绕线固定部11可为轴状结构,线9的一端固定在该轴状结构上,并且线9可缠绕在该轴状结构上。

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连接轨道24位于滚轮盖2上。同样,第二卡位轨道25也可位于滚轮盖2上。

进一步地,卷簧放置部12为滚轮主体1上的凹槽。滚轮盖2与凹槽的开口相配合,从而滚轮盖2封闭凹槽的开口,以防止卷簧4自该凹槽中脱离。

抽收线轨道21、第一连接轨道22、第一卡位轨道23和第二连接轨道24位于滚轮盖2远离凹槽的端面上。滚轮盖2邻近凹槽的端面上设有凸筋26,凸筋26被设置为用于防止卷簧4在卷动过程中翘起。凸筋26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如图6中所示,凸筋26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四个凸筋26呈十字状排布,从而可防止卷簧4在卷动过程中各方向上的翘起。

在本实用新型绕线装置的还一实施例中,绕线装置还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7和转轴8。

上支架和下支架7固定连接,转轴8和下支架7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

滚轮内设有转轴孔13,转轴8与转轴孔13相配合,以使得滚轮绕转轴8旋转。

卷簧4的一端与转轴8相连接,卷簧4的另一端与滚轮相连接。这样,卷簧4的两端分别定位在转轴8和滚轮上。卷簧4与转轴8之间的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卷簧4与滚轮之间的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特别地,当卷簧放置部12为滚轮主体1上的凹槽时,卷簧4的端部与该凹槽的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转轴8上设有卷簧固定槽81。卷簧4的端部与卷簧固定槽81相配合,以使得卷簧4与转轴8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主体5和上支脚6。上支架主体5与上支脚6固定连接,上支脚6与下支架7固定连接。上支架主体5与上支脚6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实现。上支脚6与下支架7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特别地,下支架7上设有与上支脚6的端部相配合的孔,上支脚6通过热熔固定的方式与下支架7固定连接。

上支脚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上支架主体5和下支架7均为矩形板形状,上支脚6具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上支架主体5的四个直角处。

上支架主体5上设有滚球限位槽51,滚球3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滚球限位槽51内。滚球限位槽51的设置有利于对滚球3限位,防止滚球3自各轨道中脱离。可选地,滚球3至少有1/3位于滚球限位槽51内,以实现滚球限位槽51对滚球3的有效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

需要抽拉耳机线的耳机均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可应用于蓝牙颈带耳机。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