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36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市场规模已经很大。而随着人们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越来越高,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而言,电池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跟上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并没有得到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电装置应运而生。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装置大部分为移动电源,而移动电源的拥有方式大部分均为售卖后为个人所拥有,这样的移动电源虽然很大程度上给用户带来便利,但同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就目前而言,电池的容量基本与其体积成正比,移动电源做得小则不能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移动电源做得大则不便于携带,这造就了很多人出门都不愿意带移动电源,所以人们缺电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

于是,市面上出现一种移动电源自助租借设备,这种设备主要铺设在商圈、火车站、汽车站、景点等大人流场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缺电烦恼,但设备成本高、铺设成本高,租借的移动电源不配备充电线、借用需要押金等缺点还是会给设备的快速铺设、人们的使用推广带来阻碍。市面上出现有适用于小场景的共享充电装置,如餐厅、咖啡厅、酒吧等小场景。无论是何种场景,这些充电装置都必须要连接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统一控制,即充电装置需要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讯。要完成通讯,就要求设备能自主联网,目前市面上实现联网的方式基本都是在充电装置中安装2G、3G或4G上网模块,或是通过网卡与路由器配合实现。对于铺设不在同一场景的充电装置而言,通过这些方式去完成独立自主联网是必要的,但对于铺设在同一场景的多台充电装置而言,每台充电装置都安装这些上网模块就显得成本太过于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旨在解决对于铺设在同一场景的多台充电装置而言,每台充电装置都安装上网模块成本太过于昂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所述网络包括多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一上网主机,每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上网主机均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上网主机安装有上网模块,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上网主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并通过上网主机的上网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和容置于外壳内的主控电路板和充电电池,主控电路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主控电路板具有给共享充电装置充电的充电输入接口和给外部电子设备充电的至少一充电输出接口,共享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充电线和/或至少一无线充电线圈,每根充电线分别与一个充电输出接口电连接,外壳上具有供用户扫描识别所述共享充电装置信息并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标示层,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主控电路板上,主控电路板由云端服务器控制启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充电输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线圈供外部电子设备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包括多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一上网主机,每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上网主机均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上网主机安装有上网模块,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上网主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并通过上网主机的上网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因此不需要每台共享充电装置都安装上网模块,从而降低了充电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共享充电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共享充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共享充电装置的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共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包括多台共享充电装置21和一上网主机22,每台共享充电装置21和上网主机22均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上网主机22安装有上网模块,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上网主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并通过上网主机的上网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NFC模块等。上网模块可以是无线上网模块或与路由器连接的网卡。无线上网模块可以是2G、3G、4G上网模块等。

上网主机22可以是共享充电装置,也可以是用于连接网络的其他装置,例如电脑。

请参阅图2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共享充电装置包括外壳11和容置于外壳11内的主控电路板12和充电电池13,主控电路板12与充电电池13电连接,主控电路板12具有给共享充电装置充电的充电输入接口和给外部电子设备充电的至少一充电输出接口,共享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充电线14和/或至少一无线充电线圈15。每根充电线14分别与一个充电输出接口电连接。外壳11上具有供用户扫描识别所述共享充电装置信息并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标示层15。主控电路板12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主控电路板12由云端服务器控制启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充电输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线圈供外部电子设备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壳11包括上壳体111、与上壳体111配合的两个上盖112和与上壳体111配合的下壳体113。外壳也可以仅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配合的下壳体,即没有独立的两个上盖,这两个上盖是作为上壳体的一部份,与上壳体是一体成型的(图未示)。标示层15位于上壳体111或上盖112上,标示层15可以是具有二维码的标示层。充电线14的一端容置于外壳11内,从而使充电线不会被拿走,另一端位于外壳11外,从而方便供外部电子设备充电。充电线14容置于外壳11内的一端位于上盖112的下方,当充电线坏了时,方便商家打开上盖112更换充电线。上壳体111呈梯形,每个无线充电线圈15安置于上壳体111内的一个斜面,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共享充电装置的外壳斜面上,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外壳111可以设有可拆卸地固定在桌面上的配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标示层15可以是打印在外壳上的印刷层、贴在外壳上的贴纸、或者是安装在外壳上与主控电路板12电连接的显示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多根充电线14可以是分别适配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线。例如,适用苹果手机的Lightning Dock接口充电线、micro usb接口充电线、Type-C接口充电线等,可供用户自由选用。充电线与充电输出接口的电连接是可插拔式的电连接,当不需要充电线或充电线坏了而需要更换时,可以拆开外壳11即可以直接拔掉充电线或进行更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共享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用户需要充电时,移动终端通过扫描共享充电装置外壳上的具有供用户扫描识别所述共享充电装置信息并与云端服务器交互的标示层,获取通过共享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提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获取通过共享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提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共享充电装置的身份识别码;

云端服务器根据身份识别码判断对应的共享充电装置的状态,如果正常,则向移动终端发送所述通过共享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提示。

S102、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用户所选择的充电方式的指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用户所选择的充电方式可以是无线充电方式或者是通过充电线充电的方式,还可以包括所选择的充电线类型。

S103、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指令后,发送控制指令到上网主机的上网模块;

S104、上网主机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转发控制指令到共享充电装置;

S105、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上网主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通过主控电路板控制启用与控制指令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充电输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线圈供外部电子设备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根据控制指令通过主控电路板控制启用与控制指令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充电输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线圈供外部电子设备充电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共享充电装置用指示灯提示所启用的充电输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S1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共享充电装置完成充电后,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充电结束指令到上网主机;

上网主机通过上网模块发送充电结束信息到云端服务器;

云端服务器收到充电结束信息后,根据充电结束信息得到用户的充电数据;

云端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用户的充电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用户的充电数据可以包括充电成功、充电失败、或故障等,也可以包括充电的时长,租金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共享充电装置的网络包括多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一上网主机,每台共享充电装置和上网主机均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上网主机安装有上网模块,共享充电装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上网主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并通过上网主机的上网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因此不需要每台共享充电装置都安装上网模块,从而降低了充电装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