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547发布日期:2019-05-28 18:0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由侧壁围成的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贯穿所述侧壁设置并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泄漏结构及隔磁结构。

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通常在所述盆架上注塑隔磁片或者在所述侧壁插设隔磁片,从而形成隔磁结构,但这两种方式增加了所述盆架的注塑难度或者其自动化装配的难度,而且需要额外空间布置隔磁片,使得发声器件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低,从而限制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空间利用率高且隔磁效果优的发声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由侧壁围成的盆架、隔磁层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并与所述盆架共同围成密闭空间的磁路系统和的振动系统;所述隔磁层涂设于所述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隔磁层通过喷涂工艺形成于所述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隔磁层为镍粉导电漆形成的漆膜。

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壁的长度且共同围成所述盆架,所述隔磁层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包括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所述隔磁层涂设于所述外侧面或所述内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泄漏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隔磁层固定涂设于所述盆架上,使得所述发声器件的隔磁效果优;另外,所述隔磁层是通过喷涂工艺形成的,既降低了隔磁结构形成的难度,又节省了用于放置隔磁结构的额外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发声器件的生产效率高、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盆架1、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盖设于所述盆架的上盖4及隔磁层5。

所述盆架1、所述振动系统2和所述磁路系统3共同围成密闭空间,即用于产生低频声学性能的发声后腔。

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21和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发声的音圈22,所述振膜21夹设于所述上盖4与所述盆架1之间,所述上盖4对应所述振膜21的振动方向上开设有贯通其上的通孔(图未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21包括球顶212和环绕所述球顶212的环状折环211,所述球顶112贴设在所述折环211靠近所述上盖4的一端且正对于所述通孔,所述音圈22抵接于所述折环211靠近所述磁路系统3的一端。

所述磁路系统3产生磁场与所述振动系统2共同作用,通过所述磁路系统3驱动所述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壁11的磁碗31、收容固定于所述磁碗31的磁钢32及贴设于所述磁钢32靠近所述振动系统2的一端的磁极板33,所述磁钢32与所述磁碗31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未标号),所述音圈22插设并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在通电的情况下,所述音圈22在所述磁间隙内受到磁力的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膜21沿竖直方向振动并发出声音。

所述盆架1由侧壁11围成,所述隔磁层5固定涂设于所述侧壁11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磁层5通过喷涂工艺形成于所述侧壁11上,喷涂工艺降低了隔磁工艺的难度,从而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100的生产率;所述隔磁层5与所述盆架1形成一体结构,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空间利用率高,从而节省所述发声器件100在使用时所占用的横、纵向空间。

喷涂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作镍粉导电漆:将镍粉加到基料中(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并利用高速分散机进行分散,然后将与溶剂(甲苯,二甲苯等)混合制成的涂料。

第二阶段,上料:将盆架通过机械手置于定位载具,与经过造型设计的上固定件配合,只将待喷涂区域暴露在空气中。上固定件-盆架-载具随流道一起行至自动喷涂机(喷枪,储漆管,涂料输送装置和压力输送装置构成)工位。

第三阶段,涂料喷涂:涂料被压缩空气分散成雾状喷涂在盆架待喷涂区域。

第四阶段,形成漆膜:喷涂完成后的上固定件-盆架-载具流至红外加热区域,涂料中溶剂挥发,形成漆膜(或将喷涂好后的盆架统一取出,置于烘箱中烘烤,使得涂料中溶剂挥发,形成漆膜)。

由此可知,可以通过调整所述上固定件的结构来调整所述盆架1待喷涂区域,从而调整所述隔磁层5的喷涂位置、面积大小,通过控制所述自动喷涂机的喷涂功率来控制所述隔磁层5的厚度,因此所述隔磁层5可以满足多种的喷涂方案,根据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各种设计需求,可以在特定的设计位置上进行喷涂并形成所述隔磁层5,从而更好地改善其声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盆架1呈矩形结构,所述侧壁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1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共同围成所述盆架1,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长度,所述隔磁层5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上,即设置于所述盆架1的较短的侧壁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111包括靠近所述磁路系统3的内侧面(图未标)和与所述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图未标),所述隔磁层5涂设于所述外侧面或所述内侧面。优选的,所述隔磁层5设置在外侧壁上,降低所述隔磁层5的喷涂难度,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生产效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所述发声器件100的隔磁效果更优,所述隔磁层5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11上,使得更好地改善所述发声器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更优。当然,所述隔磁层5的设置位置及数量并不限于此,所述隔磁层5也可以只涂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12上,所述隔磁层5还可以分别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上,其上述两种所述隔磁层5的涂设方案的原理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磁层5只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上的原理一样。

更优的,所述隔磁层5为具有隔磁作用的涂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磁层5为镍粉导电漆形成的漆膜层,使得所述隔磁层5具有较强的隔磁能力,从而使得盆架1的隔磁能力强,有效地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100的漏磁现象,进而保证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所述发声器件100还包括贯穿所述盆架1设置的泄漏结构6,所述泄漏结构6贯穿所述侧壁11设置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用于平衡所述发声器件100内部与外部的声压平衡。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漏结构6包括两个且分别贯穿所述第二侧壁112设置,为了使声压平衡效果更稳定,使两个所述泄漏结构6正对设置,即正对设置于所述盆架1的较长的侧壁上。当然,所述泄漏结构6正对设置在第一侧壁111上也是可行的。

具体的,所述泄漏结构6包括贯穿所述第二侧壁112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泄漏孔112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112并完全盖设所述泄漏孔1121的透气隔离件61。所述泄漏孔1121的将密闭空间与外界连通,实现了所述密闭空间与外界的声压平衡,所述泄漏孔1121的形状不限;所述透气隔离件61用于通气流、阻隔物体,通过所述透气隔离件61的设置实现了对所述发声器件100的低频声学性能的改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100中,所述隔磁层5固定涂设于所述盆架1上,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隔磁效果优。另外,所述隔磁层5是通过喷涂工艺形成的,既降低了隔磁结构形成的难度,又节省了用于放置隔磁结构的额外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生产效率高、空间利用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