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213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轿厢与平衡配重的主缆由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驱动的电梯装置。


图16~图18是表示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8年第139321号公报所揭示的现有的电梯装置的示图,图16是示意表示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8是图16的卷扬机的纵剖视图。图中,1是升降道,2是沿升降道1内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3是沿升降道1内的另一规定路径升降的平衡配重,4是卷扬机,通过设在升降道1上部的支承用构件5而配置在天花板下面,并设有通过铅垂轴线枢装的驱动绳轮6。
7是设在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是设在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是设在平衡配重3上部的平衡配重滑轮,10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配置在轿厢第二滑轮8对应位置处的轿厢侧滑轮,11是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1上部、配置在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位置处的平衡配重侧滑轮。
12是主缆,一端通过与轿厢第一滑轮7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1绳索止动件13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并下降,然后绕挂在轿厢第一滑轮7及轿厢第二滑轮8上并上升,而绕挂在轿厢侧滑轮10上并向水平方向张挂,再绕挂在驱动绳轮6上并绕挂在平衡配重侧滑轮11上,下降后绕挂在平衡配重滑轮9上并上升,另一端通过与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上的第二绳索止动件14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
15是卷扬机4的框架,16是枢装在框架15上并铅垂状配置的轴,17是旋转体,它在下侧外周上形成驱动绳轮6、在与驱动绳轮6对应的向下的凹部内周形成制动面18、在与驱动绳轮6相反侧的外周形成电枢19,20是设在框架15上、与电枢19对应配置的定子绕组,21是支承在框架15上、制动件22与制动面18相对配置的制动器。
现有的电梯装置如上述构成,对卷扬机4施力而使驱动绳轮6旋转,通过主缆12使轿厢2及平衡配重3互相向相反方向升降。另外,卷扬机4配置在升降道1内的上部,省却独立设置的机械室,从而节省建筑物的电梯装置用的空间。
在上述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卷扬机4的框架15内,在驱动绳轮6的外周侧配置支承在框架15上的制动器21。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从驱动绳轮6上飞散的主缆12的绳索润滑油会附着在制动器21上,且制动器21接近驱动绳轮6配置而难以对制动器21进行检查,影响制动器21功能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维持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稳定的制动作用的电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包括在一侧形成开放面的呈碗状的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横穿所述基体的开放面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开放面的缘部上的支承板;竖立设在该基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轴;旋转体,其做成一侧开放的碗状,底面侧枢装在所述轴上,在该底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驱动绳轮,在所述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与所述电枢相反侧的内周面上形成制动面;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做成隔离的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是,在所述卷扬机中,在所述旋转体的底面侧与开放侧之间延伸的部分将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隔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支承板包括设在基体一侧缘部上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枢装一方的端部、另一方的端部装拆自如地紧固在所述基体另一侧缘部上的转动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是将所述卷扬机的旋转体做成具有设在开口缘部端面上的挡油槽。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是,所述卷扬机由与驱动绳轮的轮缘面对应配置、具有朝向沿所述驱动绳轮的轮缘周面的方向互相离开而贯通设置多个检查孔的基体所构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具有框体;设在所述框体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竖立设在所述框体内的轴;旋转体,其支承在所述轴上,在上方侧的外周面形成驱动绳轮,在下方侧具有凸缘部,在该凸缘部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所述凸缘部的内周面形成制动面;支承在所述框体上、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支承在所述轴上、设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之间并将两者隔离的隔离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电梯装置具有在一侧的侧面设有出入口、沿升降道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配置在所述升降道的内壁与所述轿厢之间的空隙中的平衡配重;转向滑轮,它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分别与所述轿厢及平衡配重对应设置;卷扬机,它设在与离开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侧面相对应的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且将向铅垂方向配置有枢装轴线的驱动绳轮配置在上侧;主缆,其一侧悬吊所述轿厢、另一侧悬吊所述平衡配重而配置在所述升降道内,且绕挂在所述转向滑轮上,并从靠近所述轿厢侧及靠近平衡配重侧的铅垂方向转向水平方向挂设而绕挂在所述驱动绳轮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电梯装置是,在所述电梯装置中,卷扬机配置成与平衡配重对应的卷扬机基体的缘部向下方倾斜,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倾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电梯装置,具有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4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卷扬机的制动器的俯视图;图8是去掉图1的卷扬机的制动器而表示的另一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图8的主缆脱离防止件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卷扬机的仰视图,相当于前述的图6。
图12是表示设置图11的卷扬机并使制动器处开放后状况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示意主视图,相当于前述的图1。
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6是表示现有电梯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8是图16的卷扬机的纵剖视图。
实施形态1图1~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一例子的示图,图1是示意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4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卷扬机的制动器的俯视图,图8是去掉图1的卷扬机的制动器而表示的另一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图1的卷扬机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图8的主缆脱离防止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中,1是升降道,2是沿升降道1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其设有出入口23及上梁24,且天花板上面形成有从上梁24上面下降的引退面25。3是配置在水平投影面上升降道1的内壁与轿厢2之间的空隙内的平衡配重。
26是卷扬机,详细如后所述,安装在离开出入口23的轿厢2侧面的上方对应位置,即配置在与轿厢2的引退面25对应的位置并安装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位置处,通过沿铅垂线的轴线而枢装的驱动绳轮27设在上侧。
7是设在轿厢2下部一侧的轿厢第一滑轮,8是设在轿厢2下部另一侧的轿厢第二滑轮。9是设在平衡配重3上部的平衡配重滑轮,10是轿厢侧转向滑轮,在水平投影面上配置在升降道1的内壁与轿厢2之间的空隙内,并通过水平轴线枢装在升降道1的上部上且配置在轿厢第二滑轮8对应位置处。11是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在水平投影面上配置在升降道1的内壁与轿厢2之间的空隙内,通过水平轴线枢装在升降道1的上部并配置在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位置处。28是设在升降道1的底面上、分别与轿厢2及平衡配重3对应配置的缓冲器。
12是主缆,一端通过与轿厢第一滑轮7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的上部上的第1绳索止动件13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并下降,然后绕挂在轿厢第一滑轮7及轿厢第二滑轮8上并上升,而绕挂在轿厢侧转向滑轮10上并向水平方向张挂,再绕挂在驱动绳轮27上并绕挂在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11上,下降后绕挂在平衡配重滑轮9上并上升,另一端通过与平衡配重滑轮9对应配置在升降道1上部上的第二绳索止动件14而与升降道1的上部连接。
29是一侧形成开放面并呈碗状的卷扬机26的基体,且设有开口缘部290、底面30、主缆12的引出口48。31是轴,从基体29的底面30通过轴31的凸缘部49而竖立设在基体29内。32是支承板,长度横穿基体29的开放面设置,并且两端部分别配置在开口缘部290上,利用贯通开口缘部290并旋入支承板32中的螺栓所构成的紧固件33而紧固在基体29上。
34是设在基体29开口缘部290侧的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35是旋转体,其一侧呈开放的碗状且底面侧枢装在轴31上,在该底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前述的驱动绳轮27,在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定子绕组34相对的电枢36,在与电枢36相对的内周面上形成制动面37。
38是设在支承板32上并由配置在旋转体35内的电磁制动器构成的制动器,它包括一端利用支承销39而枢装在支承板32上的制动器臂40;两端分别与支承板32及制动器臂40的转动端连接的制动器弹簧41;由配置在靠近制动器臂40的支承销39并与制动面37相对的制动块构成的制动片42;以贯通于制动器臂40的螺钉棒为主要构件构成、通过球面座43而将制动片42保持在制动器臂40上的保持件44;以及设在支承板32上、利用连接销45而与制动器臂40的长度中间连接的电磁铁机构46。
47是紧固件,由紧固支承板32与轴31的螺母构成。
另外,制动器38包括制动器臂40、制动器弹簧41、制动片42、电磁铁46等,其以轴31为中心而分别配置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处。
50是设在旋转体35的开口缘部端面上的挡油槽,51是贯通设置在基体29上的检查孔,与驱动绳轮27的轮缘面相对配置,并向沿着驱动绳轮27的轮缘周面的方向互相离开地配置多个。
52是嵌合在检查孔51内的主缆脱离防止件,其一侧形成紧固部53并利用安装螺钉54而紧固在检查孔51的缘部上,另一侧形成相对面55,从而在与绕挂在驱动绳轮27上的主缆12之间形成稍许空隙而相对配置。
56是隔离体,兼用旋转体35的一部分而形成,相对形成于旋转体35的底面侧的外周面的驱动绳轮27,而将配置在旋转体35内的制动器38及形成于旋转体35的开放侧的内周面的制动面37隔离。
在如上构成的电梯装置中,对卷扬机26施力而使驱动绳轮27旋转,通过主缆12而使轿厢2及平衡配重3互相朝相反方向升降。另外,在升降道1的上端部安装卷扬机26,且驱动绳轮27配置在轿厢侧转向滑轮10、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11的相对位置处。
另外,卷扬机26设在离开出入口23的轿厢2的侧面的上方对应位置、即与轿厢2的引退面25对应的位置处。此外,轿厢侧转向滑轮10及平衡配重侧转向滑轮11被配置在轿厢2的缘部与升降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
如此,在卷扬机26的上侧设置驱动绳轮27,并且靠近驱动绳轮27的主缆12水平方向地挂设在驱动绳轮27上。因此,在轿厢2的上梁24上方配置主缆12的情况下,可将卷扬机26的下面接近轿厢2的引退面25配置。从而可容易地在相当建筑物的最上层(未图示)的层高的高度而形成的升降道1上安装卷扬机26,并可容易地挂设主缆12。
因此,不必将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设置得比建筑物的最上层的层高还高,从而可节省电梯装置的设置空间所需的建筑费。另外,由于在该作用的同时可降低建筑物的高度,故可消除影响近邻日照权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旋转体35的开口缘部的端面设置挡油槽50。并利用兼用旋转体35的一部分而形成的隔离体56,使配置在旋转体35内的制动器38及形成在旋转体35的开放侧的内周面上的制动面37相对形成于旋转体35的底面侧的外周面的驱动绳轮27隔离。
因此,可防止主缆12的绳索润滑油飞散而从驱动绳轮27附着在设在旋转体35内侧的制动器38、制动面37上的不良情况。由此,不会影响制动器38的功能并可容易地维持稳定的制动作用。
另外,由于设置贯通基体29的检查孔51,故可从检查孔51容易地检查绕挂在驱动绳轮27上的主缆12的情况。因此,可容易地对付主缆12的不良情况,并可提高电梯安装、保养等作业的效率。
实施形态2图11及图12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一例子,图11是卷扬机的仰视图,相当于前述的图6,图12是表示设有图11卷扬机并使制动器处开放后状况的侧视图。图11及图12的其他部分与前述的图1~图10的实施形态相同,构成电梯装置。图中,与前述的图1~图10相同符号表示相当部分。
57是支承板,由固定部58及转动部59构成,固定部58形成长度一侧并配置在基体29的开口缘部290上,利用贯通于开口缘部290且旋入支承板57的螺栓构成的紧固件33而固定地紧固在基体29上。
另外,转动部59形成支承板57的长度另一侧并横穿基体29的开放面设置,且一端由铰链60枢装在固定部58上,另一端配置在开口缘部290上,并利用贯通于开口缘部290且旋入支承板57的螺栓构成的紧固件33而装拆自如地紧固在基体29上。
在如上构成的电梯用卷扬机中,在卷扬机26的上侧还设有驱动绳轮27。另外,利用兼用旋转体35的一部分形成的隔离体56,相对形成于旋转体35的底面侧的外周面上的驱动绳轮27,而使配置在旋转体35内的制动器38及形成于旋转体35的开放侧的内周面上的制动面37隔离。因此,虽然详细说明被省略,但在图11及图12的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图1~图10的实施形态同样的作用。
另外,在图11及图12的实施形态中,安装有制动器38的支承板57的转动部59,在基体29的开口缘部290的对应位置,利用铰链60而枢装在固定部58上。在该结构中,当解除紧固件33、紧固件47与基体29的紧固,如图12所示那样使转动部59转动时,则可根据较短的上下方向移动距离,并根据以制动器38为主要部分的较轻量构件的上下方向移动,而可容易地将制动器38开放,在该状态下,可对制动器38等进行保养、检查作业。因此,可容易地对制动器38等进行保养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实施形态3图13及图14都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的一例子,图13是示意表示的相当前述图1的图,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图13及图14其他部分与前述的图1~图10的实施形态相同,构成电梯装置。图中,与前述的图1~图10相同符合表示相当部分。
26是卷扬机,配置在离开出入口23的轿厢2侧面的上方对应位置处,即配置在与轿厢2的引退面25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安装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位置上。并且,驱动绳轮27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倾斜,与平衡配重3相对应的卷扬机26的基体29的缘部向下方倾斜配置。
在如上述构成的电梯用卷扬机中,在卷扬机26的上侧设置驱动绳轮27。另外,利用兼用旋转体35的一部分形成的隔离体56,相对形成于旋转体35的底面侧的外周面上的驱动绳轮27,而使配置在旋转体35内的制动器38及形成于旋转体35的开放侧的内周面上的制动面37隔离。因此,虽然详细说明被省略,但在图13及图14的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图1~图10的实施形态同样的作用。
另外,在图13及图14的实施形态中,卷扬机26的与平衡配重3相对应的缘部相对水平位置向下方倾斜配置。由此,当在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的平衡配重3的正上方位置突出图13所示的建筑梁1a时,可避免建筑梁1a而容易设置卷扬机26。因此,不必将升降道1的天花板下面做高,从而可节省电梯装置的设置空间所需的建筑费。
实施形态4图1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一例子的示图,是卷扬机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5的其他部分与前述的图1~图10的实施形态相同,构成电梯装置。图中,与前述的图1~图10相同符合表示相当部分。
61是卷扬机,形成有框架62;在枢装在框架62上并铅垂状配置的轴63,在上侧的外周形成驱动绳轮27、形成在与驱动绳轮27相对应的向上凹部的内周上的制动面37;在与驱动绳轮27相反侧的外周上形成电枢36的旋转体64;设在框架62内、与电枢36对应配置的定子绕组34;设在框架62上、制动件65与制动面37相对配置的制动器66;以及设在靠近旋转体64上侧、配置在驱动绳轮27与制动器66之间而遮住制动器66的隔离体67。
在如上构成的电梯用卷扬机中,在卷扬机61的上侧设置驱动绳轮27。另外,由隔离体67将形成于旋转体64的上侧外周面的驱动绳轮27和配置在旋转体64内的制动器66以及形成于旋转体64的内周面的制动面37隔开。因此,虽然详细说明被省略,但在图15的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图1~图10的实施形态同样的作用。
本发明如上所述,设置的卷扬机包括在一侧形成开放面的呈碗状的基体;从该基体的底面竖立设在基体内的轴;横穿基体的开放面设置并安装在开放面的缘部上的支承板;设在该支承板上并相对轴的中心向外侧方向动作的制动器;形成在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旋转体,其做成一侧开放的碗状,底面侧枢装在所述轴上,在该底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驱动绳轮,并在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与电枢相对的内周面上形成与制动器对应的制动面,驱动绳轮与制动器做成隔离的结构。
由此,可将形成于旋转体的底面侧的外周面的驱动绳轮和配置在旋转体内的制动器及形成于旋转体的开放侧的内周面的制动面隔离。因此,可防止主缆的绳索润滑油飞散而从驱动绳轮附着在设在旋转体内侧的制动器、制动面上的不良情况,不会影响制动器的功能而具有容易地维持卷扬机的稳定的制动作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在做成碗状的旋转体的底面侧与开放侧之间,利用旋转体自身而形成隔离体。
由此,可利用旋转体自身形成的隔离体将形成于旋转体的底面侧的外周面的驱动绳轮和配置在旋转体内的制动器及形成于旋转体的开放侧的内周面的制动面隔开。因此,可防止主缆的绳索润滑油飞散而从驱动绳轮附着在设在旋转体内侧的制动器、制动面上的不良情况,不会影响制动器的功能而具有可容易地维持卷扬机的稳定的制动作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设置的隔离体结构是,它与旋转体分开构成并安装在旋转体上,且设在设于旋转体一侧的驱动绳轮和在旋转体的驱动绳轮侧与驱动绳轮对应配置的制动器的两者间,而将所述两者隔离。
由此,可利用做成与旋转体分开的隔离体将设在旋转体一侧的驱动绳轮和在旋转体的驱动绳轮侧与驱动绳轮对应配置的制动器隔离。因此,可防止主缆的绳索润滑油飞散而从驱动绳轮附着在设在旋转体内侧的制动器、制动面上的不良情况,不会影响制动器的功能而具有可容易地维持卷扬机的稳定的制动作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设有在一侧的侧面设有出入口并沿升降道的规定的路径升降的轿厢;配置在升降道的内壁与轿厢间的空隙内的平衡配重;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升降道的上端部上并分别与平衡配重相对应设置的转向滑轮;一侧悬吊轿厢、另一侧悬吊平衡配重而配置在升降道内、绕挂在转向滑轮上并从靠近轿厢侧及靠近平衡配重侧的铅垂方向转向成水平方向而挂设的主缆,卷扬机安装在与离开轿厢出入口的侧面相对应的升降道的上端部上并且枢装轴线被配置成铅垂方向的驱动绳轮配置在上侧。并且,转向滑轮的相互间的主缆绕挂在驱动绳轮上。
由此,可将形成于旋转体的底面侧的外周面的驱动绳轮和配置在旋转体内的制动器及形成于旋转体的开放侧的内周面的制动面隔离。因此,可防止主缆的绳索润滑油飞散而从驱动绳轮附着在设在旋转体内侧的制动器、制动面上的不良情况,不会影响制动器的功能而具有可容易地维持卷扬机的稳定的制动作用的效果。
另外,由于将驱动绳轮设在上侧地安装卷扬机,故在将主缆配置在轿厢的上梁上方上的情况下,可将卷扬机的下面接近轿厢的引退面配置。因此,可容易地在相当建筑物的最上层的层高的高度而形成的升降道上安装卷扬机,并可容易地挂设主缆。因此,具有节省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设置空间所需的建筑费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卷扬机配置成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倾斜,与卷扬机的基体的平衡配重相对应的缘部向下方倾斜。
由此,当在升降道的天花板下面的平衡配重的正上方位置突出建筑梁时,可避免建筑梁而容易设置卷扬机。因此,不必将升降道的天花板下面做高,从而可节省电梯装置的设置空间所需的建筑费。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卷扬机的支承板包括设在基体一侧缘部上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枢装一方端部、另一方端部装拆自如地被紧固在基体另一侧缘部上的转动部。
由此,可解除基体与转动部的紧固而使转动部转动,且根据较短的上下方向移动距离,并根据以制动器为主要部分的较轻量构件的上下方向移动,而可容易地将制动器开放。并且,在该状态下,由于可对制动器等进行保养、检查作业,故可容易地对制动器等进行保养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在卷扬机的旋转体的开口缘部端面设有挡油槽。
由此,可利用旋转体的驱动绳轮与制动器及制动面被隔离体隔离和旋转体的开口缘部端面的挡油槽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主缆的绳索润滑油飞散、从驱动绳轮附着在制动器等上的不良情况,具有不会影响制动器功能而容易维持卷扬机的稳定的制动作用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如上所述,卷扬机由与驱动绳轮的轮缘面相对配置、具有向沿着驱动绳轮的轮缘周面的方向互相离开而贯通设置多个检查孔的基体所构成。
由此,可利用检查孔而容易地检查绕挂在驱动绳轮上的主缆的状况,并可容易地对付主缆的不良情况。因而具有可提高电梯安装、保养等作业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侧形成开放面的呈碗状的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横穿所述基体的开放面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开放面的缘部上的支承板;竖立设在该基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轴;旋转体,其做成一侧开放的碗状,底面侧枢装在所述轴上,在该底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驱动绳轮,在所述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与所述电枢相反侧的内周面上形成制动面;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做成隔离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的底面侧与开放侧之间延伸的部分将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隔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的支承板包括设在基体一侧缘部上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枢装一方的端部、另一方的端部装拆自如地紧固在所述基体另一侧缘部上的转动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卷扬机的旋转体做成具有设在开口缘部端面上的挡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由与驱动绳轮的轮缘面相对配置、具有朝向沿所述驱动绳轮的轮缘周面的方向互相离开而贯通设置多个检查孔的基体所构成。
6.一种电梯装置的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设在所述框体内周面上的定子绕组;竖立设在所述框体内的轴;旋转体,其支承在所述轴上,在上方侧的外周面形成驱动绳轮,在下方侧具有凸缘部,在该凸缘部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定子绕组相对的电枢,在所述凸缘部的内周面形成制动面;支承在所述框体上、相对所述制动面而动作的制动器;支承在所述轴上、设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制动器之间并将两者隔离的隔离体。
7.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侧的侧面设有出入口、沿升降道的规定路径升降的轿厢;配置在所述升降道的内壁与所述轿厢之间的空隙中的平衡配重;转向滑轮,它通过水平轴线而枢装在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分别与所述轿厢及平衡配重对应设置;卷扬机,它设在与离开所述轿厢的出入口的侧面相对应的所述升降道的上端部上,且将向铅垂方向配置有枢装轴线的驱动绳轮配置在上侧;主缆,其一侧悬吊所述轿厢、另一侧悬吊所述平衡配重而配置在所述升降道内,且绕挂在所述转向滑轮上,并从靠近所述轿厢侧及靠近平衡配重侧的铅垂方向转向水平方向挂设而绕挂在所述驱动绳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卷扬机配置成与平衡配重对应的卷扬机基体的缘部向下方倾斜,驱动绳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倾斜。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扬机作为电梯装置的卷扬机。
全文摘要
一种电梯装置,设有支承板,它从一侧开放的碗状的基体底面将轴竖立设在基体内,并横穿基体的开放面,在支承板上设置制动器,在基体的开放面侧的内周面上设置定子绕组,在轴上枢装碗状的旋转体,在底面侧的外周面上设置驱动绳轮,并在旋转体的开放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电枢,在与电枢相对的内周面上形成与制动器对应的制动面,将设在升降道内的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与制动器隔离。该结构可防止从驱动绳轮上飞散的绳索润滑油附着在制动面、制动器上的不良情况,并容易维持制动器的稳定的制动作用。
文档编号B66B11/04GK1286210SQ0012279
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6日
发明者石井敏昭, 桥口直树, 加藤久仁夫, 吉川和弘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