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319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热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一次性怀炉或其它发热体使用的发热叠层体,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任意设定片材表面温度的发热叠层体。
在日本特开昭64-034363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发热器具,该发热器具,在其覆盖发热体的表面材上具有特征。
上述公报揭示的发热器具,覆盖发热体的表膜具有透气性,在其表面上粘贴着若干片粘接带,该粘接带具有阻隔上述表皮透气性的功能。剥下上述粘接带,可以使具有透气性的表皮的露出面积变化,从而使有助于上述发热体氧化反应的空气的供给量变化,由此可调节温度。
但是,已往的用无纺布覆盖发热体的一次性怀炉,其缺点是不能高效地将发热体发出的热传导到使用者肌肤。
另外,上述公报揭示的发热器具,虽然由剥下粘接带调节表皮的透气区域,调节有助于发热氧化反应的空气的供给量,但是,实际上调节发热体的氧化反应来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是困难的。因此,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加热,或者加热过度,不容易设定最佳温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叠层体,该发热叠层体通过改变表面的覆盖片的状态可自由地调节肌肤感觉到的温度。
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具有发热体和覆盖该发热体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是将热传导率不同的至少2片片状基材叠层而成的,表面侧的片状基材可从位于其下侧的片状基材上剥离。
在该发热叠层体中,剥掉表侧的片状基材,使热传导率不同的片状基材露出到表面,这样,可改变肌肤感觉到的温度,可根据环境温度等的状况调节发热叠层体的表面温度。
另外,上述覆盖片,最好在面对发热体的一侧设置热传导率最大的片状基材,在外面侧露出热传导率最小的片状基材。
根据该构造,通过剥离掉片状基材,可渐渐加高发热叠层体的表面温度,可容易地进行渐渐加高表面温度的调整,容易选择表面温度。
另外,上述热传导率最大的片状基材最好是非透湿性的。
这样,可由从背面片导入的氧气产生的氧化反应使发热体发热。


图1是本发明发热叠层体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中的发热叠层体用II-II线切断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覆盖片构造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覆盖片构造其它实施形态的局部立体图。
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发明发热叠层体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中的发热叠层体用II-II线切断的断面图。图3是覆盖片构造的局部立体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发热叠层体10是作为一次性怀炉等使用的物品,具有发热体4、覆盖发热体4表面侧的覆盖片1、覆盖发热体4背面侧的背面片5。
上述发热体4是把铁粉等的金属粉、氯化钠等的反应辅助剂、活性碳、水和保水剂等混合而成的。
覆盖片1是在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层叠第2片状基材3而构成的,并且,第2片状基材3可剥离地接合在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1片状基材2形成为与发热叠层体10同样的大小,而第2片状基材3的面积稍稍小于第1片状基材2。这样,通过减小第2片状基材2的面积就可以容易地捏住该第2片状基材3的边缘部,从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剥离下来。
但是,上述覆盖片1中,也可以把第1片状基材2和第2片状基材3做成为同样的大小。
在发热叠层体10中,在覆盖片1的第片状基材2与背面片5之间内装着发热体4的状态下,第1片状基材2的右侧边缘2a与背面片5的右侧边缘5a、第1片状基材2的左侧边缘2b与背面片5的左侧边缘5b、第1片状基材2的前边缘2c与背面片5的前边缘5c、第1片状基材2的后边缘2d与背面片5的后边缘5d分别用热熔性粘接剂或热封等接合。
在覆盖片1中,第1片状基材2和第2片状基材3是热传导率不同的片状基材,第1片状基材2的热传导率最好大于第2片状基材3的热传导率。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热传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地通过物体内部的等温面单位面积的热流与该方向中温度梯度的比。因此,热从发热体4传递到覆盖片1上后,经过了一定时间后,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比第2片状基材3的表面温度高。
在发热体4发热了时,测定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和第2片状基材3的表面温度,在发热体4发热开始后经过了60分钟时,第1片状基材2与第2片状基材3的表面温度最好有1至4℃的差。该差在1℃以上时,剥掉第2片状基材3来用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热肌肤时,可明显地感觉到温度差。另外,如果温度差超过了4℃,则剥去第2片状基材3,用第1片状基材2接触肌肤时,会过度地将高热传给肌肤,产生刺激感。
热传导率大的第1片状基材2例如可采用下列片材金属箔与塑料薄膜叠合成的复合片材、或者是把金属膜蒸镀到塑料薄膜上的片材、或者是把热传导率高的金属粉混入塑料薄膜内的片材等。这时的塑料材料是聚丙烯或聚酯等。
上述金属是可形成金属箔、或者可进行蒸镀的金属,例如可采用金、银、铜、铬、铝等。混入塑料内的粉状物可采用镁、钼、锌、钨、镉、镍、铑、铁等。
热传导率小的上述第2片状基材3可采用下列片材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尼龙薄膜、聚酯薄膜、由聚丙烯纤维形成的纺粘型无纺布、或者是由上述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纤维形成的融吹型无纺布,按照纺粘型无纺布/融吹型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叠层布、或者是射流喷网型无纺布、或者是在由尼龙纤维形成的纺粘型无纺布上薄膜叠置聚乙烯薄膜而形成为一体的片材等,该射流喷网型无纺布是对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和人造丝纤维形成的纤维网喷射高压水流,使纤维交络而成。
第1片状基材2和第2片状基材3最好都是透气性的。即,采用树脂薄膜时,要采用多孔质薄膜,或者在薄膜上开透气孔薄膜。第1片状基材2和第3片状基材3具有透气性,可以向发热体4供给空气,产生氧化反应,促进发热。
将第2片状基材3可剥离地接合在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的方式,必须要能容易地将两片状基材剥离开,并且,不阻碍覆盖片1的透气性。例如,在若干部位呈点状地涂敷热融性粘接剂来将第1片状基材2与第2片状基材3粘接起来;或者,在若干部位设置点状的热封部来将第1片状基材2与第2片状基材3粘接起来。
或者,也可以在位于表面侧的第2片状基材3的背面周围部分上涂敷带状的压敏粘接剂层,可剥离地粘接在第1片状基材2上。
背面片5是用树脂片形成的。但是,为了使内部的发热体4容易产生氧化反应而发热,背面片5最好具有透气性。例如可采用这样形成的片材在聚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内混入无机填充物后,将其溶融挤出成形为薄膜,将该薄膜拉伸,使得在上述无机填充物存在的部分形成微细孔。或者,背面片5也可以用与第1片状基材2相同的无纺布形成。
该发热叠层体10,在使用前,预先密闭在非透气性的薄膜包装体内部。打开该薄膜包装体后,空气通过片状基材2和背面片5供给到发热体4,发热体4产生氧化反应而发热。
该热通过覆盖片1传递到使用者的肌肤,最初由于热传导率比较小的第2片状基材3露出在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所以,可将表面温度保持在比较低的程度。
然后,剥离开第2片状基材3后,由于热传导率较高的第1片状基材2露出到表面上,所以,传递到使用者肌肤的热量增多,可产生高温感。
使用者根据周围的气温、着装量、有无暖气等因素,使用时可选择是否剥离掉第2片状基材3,这样,可调节传递到肌肤的热。
图4是表示上述发热叠层体的覆盖片另一实施形态的局部立体图。
该覆盖片1A,覆盖在图1和图2所示发热叠层体4的表面,从发热体4侧起依次层叠着第1片状基材12、第2片状基材13、第3片状基材14。第3片状基材14可从第2片状基材13的表面剥离,第2片状基材13可从第1片状基材12的表面剥离。
上述片状基材12、13、14分别由热传导率不同的片材构成,它们的热传导率大小的关系是,片状基材12>片状基材13>片状基材14。
第1片状基材12和第2片状基材13例如由树脂材料和金属材料构成,通过改变金属的种类或金属的量,可以使第1片状基材12的热传导率高于第2片状基材13的热传导率。第3片状基材14由树脂薄膜或无纺布等形成。
采用该覆盖片1A的发热叠层体中,剥离了第3片状基材14时的表面温度高于设置着第3片状基材14时的表面温度。剥离了第2片状基材13后,可以更提高表面温度。
另外,如图3所示,用2片片状基材形成覆盖片时,也可以使位于外侧的第2片状基材3的热传导率高于靠近发热体4一侧的第1片状基材2的热传导率。这时也同样地,在保留着表面侧第2片状基材3的状态下使用时、以及剥掉第2片状基材3使第1片状基材2露出使用时,可使得发热叠层体的表面温度产生差。同样地,采用图4所示的3片片状基材时,也可以把热传导率设定为片状基材12<片状基材13<片状基材14,或者设定为片状基材13<片状基材12<片状基材14。
第1片状基材2是采用把厚度12μm的聚酯薄膜/厚度6μm的铝箔/厚度20μm的聚丙烯薄膜层叠而成的非透湿性复合薄膜。
第2片状基材3是采用在尼龙纤维形成的单位面积重量18g/m2的纺粘型无纺布上层叠厚度20μm的聚丙烯薄膜而成的一体型片材。
背面片5是采用把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尼龙纤维纺粘型无纺布与厚度60μm的透湿性聚乙烯薄膜层叠而成的片材,合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16g/m2。用JIS-K7129测定的透湿度是431ml/m2·day。
发热体4是采用ロツテ公司制的商品名为“ホカロン”的发热体。
用温度测定器(タバイエスペツク公司制,热记录器“RT-10”)测定发热叠层体10的表面温度。使上述温度测定器的测头接触片状基材2、3的表面,用折叠成四层的毛巾包住发热叠层体,在以下的每个时间,测定片状基材2、3的表面温度。测定环境是温度25℃、相对湿度65%。
结果,发热开始后经过60分钟时的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51.2℃,第2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52.3℃。经过300分钟时,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52.3℃,第2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49.2℃。经过600分钟时,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48.6℃,第2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43.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通过剥离表面材,就可以调节表面温度,可采取与环境温度相应的使用方法。
权利要求
1.发热叠层体,具有发热体和覆盖该发热体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是将热传导率不同的至少2片片状基材叠层而成的,表面侧的片状基材可从位于其下侧的片状基材上剥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在面对发热体的一侧设有热传导率最大的片状基材,在外面侧露出热传导率最小的片状基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传导率最大的片状基材是非透湿性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调节发热体发热时的表面温度的发热叠层体。覆盖发热体(4)表面的覆盖片(1)是在热传导率大的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可剥离地叠置比第1片状基材(2)热传导率小的第2片状基材(3)而构成的。当在设置着第2片状基材(3)的状态下使用时、以及剥离了第2片状基材(3)使用时,可改变发热叠层体(10)的表面温度。
文档编号H05B3/34GK1435159SQ0310233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1日
发明者竹内直人, 谷尾俊幸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