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72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热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一次性怀炉等使用的发热叠层体,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覆盖发热体的覆盖片具有热传导率不同的部分的发热叠层体。
在日本特开平4-300542号公报中,揭示了一次性怀炉,在该一次性怀炉的发热体与覆盖该发热体的覆盖片之间夹设有热传导媒体。
上述公报揭示的一次性怀炉,在上面无纺布与下面无纺布之间夹设发热体,在上述发热体与上述下面无纺布之间夹有膜状热传导媒体,膜状热传导媒体的面积比发热体的面积大。
该一次性怀炉,利用上述膜状热传导体,把发热体发出的热传递到大范围,这样,扩大热源面积,同时可使怀炉本体薄型化。
但是,已往的用无纺布覆盖发热体的一次性怀炉,其缺点是不能高效地将发热体发出的热传递到使用者的肌肤。
另外,上述公报揭示的一次性怀炉,虽然能将发热体发出的热扩散到大范围,但是,扩散到大范围的热是隔着无纺布传递到使用者肌肤,所以,对于肌肤的热传递效率仍然不高,对使用者肌肤不能在大范围内给予高温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叠层体,该发热叠层体能提高从发热体传递给使用者肌肤的热传递效率,而且,能给予使用者肌肤适度的高温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具有发热体和覆盖该发热体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在覆盖片内划分配置着由热传导率低的原材料形成的低温部、和由热传导率高于低温部的原材料形成的高温部。
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中,从发热体发出的热通过由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的高温部高效地传递到使用者的肌肤。由于覆盖片具有低温部和高温部,在两部间保持着温度差,所以,不会对使用者肌肤供给过度的热,可给予适度的高温感。另外,由于热容易从高温部传递到肌肤,所以,可以温热使用者的大面积肌肤。
例如,上述覆盖片具有片状基材、和安装在该片状基材的若干部位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板或金属箔,由上述片状基材形成低温部,由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形成至少一种以上的高温部。
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可以用同一种金属形成,设在片状基材的若干部位;也可以把由不同金属形成的金属板或金属箔配置在片状基材上。通过设置热传导率不同的金属板或金属箔,可以用不同的温度加热各个高温部。这时,在肌肤的不同部位可得到多阶段不同的温度,可以在大范围内均匀地温热肌肤。
上述片状基材由无纺布或织成的布形成。
另外,上述覆盖片中,上述片状基材面对着发热体,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位于片状基材的外面上。或者也可以是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面对着发热体,例如在片状基材上形成孔,在该孔的部分配置金属板或金属箔。
这样,根据热传导率的高低,把金属板或金属箔配置在片状基材的外侧,或者配置在与发热体直接相接的位置,这样,可根据发热体的性质、金属板或金属箔的热传导率,最适当地向肌肤传递热。


图1是本发明发热叠层体实施形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中II-II线的断面图。
图3是是本发明发热叠层体第2实施形态的断面图。
图4是覆盖片其它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的立体图。图2是用II-II线切断图1所示的发热叠层体的断面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发热叠层体10是作为一次性怀炉等使用的物品,具有发热体4、覆盖发热体4表面侧的覆盖片1、覆盖发热体4背面侧的背面片5。
上述发热体4是用铁粉等的金属粉、氯化钠等的反应辅助剂、活性碳、水和保水剂等混合而成的。
在覆盖片1与背面片5之间内装着发热体4的状态下,上述覆盖片1的右侧边缘2a与背面片5的右侧边缘5a、上述覆盖片1的左侧边缘2b与背面片5的左侧边缘5b、上述覆盖片1的前边缘2c与背面片5的前边缘5c、上述覆盖片1的后边缘2d与背面片5的后边缘5d分别用热熔形粘接剂或热封等接合。
覆盖片1由片状基材2和热传导部件3构成。片状基材2是无纺布、织布或树脂片等。在用无纺布形成上述片状基材2时,可采用下列无纺布由聚丙烯纤维形成的纺粘型无纺布、或者是用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纤维形成的融吹型无纺布按照纺粘型无纺布/融吹型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的顺序叠置而成的叠层片、或者是射流喷网型无纺布,该射流喷网型无纺布是对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和人造丝纤维形成的纤维网施加高压水流,使纤维彼此交络而形成的。
上述热传导部件3是用热传导率比较高的金属形成的金属板或金属箔。上述金属可采用金、银、铜、铬、铝、镁、钼、锌、钨、镉、镍、铑、铁等中的任何一种、或者是上述2种金属以上的合金。
上述热传导部件3只要热传导率高于片状基材2即可。可采用在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撑硫化物等的耐热性树脂中混入了上述金属等填充物的片状部件。另外,也可以把由金属纤维和上述树脂形成的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或纺织布作为热传导部件3使用。
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形态中,热传导部件3是圆形的,该热传导部件3用厌气性粘接剂或其它具有耐热性的粘接剂粘接在片状基材2的表面。结果,在覆盖片1中,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部件3以将其占有区域划分了的状态存在于热传导率较低的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热传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地通过物体内部等温面的单位面积的热流与该方向中温度梯度的比。因此,热从发热体4以同一条件传递到覆盖片1上后,经过了一定时间后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温度比第1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高。
本实施形态中,片状基材2的表面是低温部,热传导部件3表面是高温部,在低温部与高温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另外,设在多个部位的热传导部件3可以全部是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例如位于中央的热传导部件与位于端部侧的热传导部件是用不同的材料形成。这样,用2种以上不同的材料形成热传导部件3时,热传导部件因其材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温度,这时,可形成2种以上的高温部。
另外,当形成低温部的片状基材2是具有透气性的无纺布时,空气可通过片状基材2供给发热体4,促进由发热体4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发热。
发热体4发热,该热被传递到覆盖片1时,片状基材2表面与热传导部件3表面的温度差在发热体4发热开始后经过60分钟后,最好在1至4℃的范围内。当上述温度差在1℃以上时,将覆盖片1例如作为发热器具的表面材与人体肌肤接触时,皮肤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可保持使用者的高温感。上述温度差不足4℃时,可防止皮肤被过度加热。
背面片5是用树脂片形成的。但是,为了使内部的发热体4容易产生氧化反应而发热,背面片5最好具有透气性。例如可采用这样形成的片材在聚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内混入无机填充物后,将其溶融挤出成形为薄膜,将该薄膜拉伸,使得在上述无机填充物存在的部分形成微细孔。或者,背面片5也可以用与片状基材2相同的无纺布形成。
另外,背面片5也可以与上述覆盖片1同样地由片状基材2和热传导部件3构成。
该发热叠层体20,在使用前,预先密闭在非透气性的薄膜包装体内部。打开该薄膜包装体后,空气通过片状基材2和背面片5供给到发热体4,发热体4产生氧化反应而发热。
在露出在表面的覆盖片1中,在覆盖片面中划分设置有片状基材2的表面低温部和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高温部,在上述低温部和高温部形成温度差。因此,即使覆盖片1长时间地接触肌肤,皮肤的温度感觉也明显,可给予使用者舒适的高温感。另外,由于热容易从上述高温部传递到肌肤,所以,使用者肌肤在大范围内被温热,可提高温热效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之发热叠层体的断面图。
在图3的实施形态中,在与图1及图2实施形态中相同的部分上注以相同标记,其详细说明从略。
图3所示发热叠层体110的覆盖片101这样形成在片状基材2上形成孔2e,上述热传导部件3覆盖该孔2e地粘接固定在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
在该发热叠层体110中,热传导部件3不是隔着片状基材2与发热体4相接,所以,从发热体4发出的热可高效地传递到热传导部件3。另外,也可以把热传导部件3粘接在片状基材2的背面侧,使从发热体4发出的热通过热传导部件3传递到片状基材2,设有热传导部件3的部分成为高温部。
如图4所示,也可采用覆盖片111,该覆盖片111是把带状的热传导部件3粘接在片状基材2的外面或内面上而形成的。这时,如图3所示,可以在带状热传导部件3之侧,在片状基材2上设置带状延伸的孔,或者也可以设置沿着热传导部件3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的孔。
即,在上述各发热叠层体10、110中,根据片状基材2的热传导率或发热体4的发热量,选择热传导部件3的材质、形状、大小,并选择是把热传导部件3设置在片状基材2的表面上还是设置在与发热体4相接的部分,这样,可以在各覆盖片1、101、111的外面上最适当地设定低温部与高温部的温度差。
片状基材2是采用把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尼龙纤维纺粘型无纺布与厚度60μm的非透湿性聚乙烯薄膜叠置而成的片材,总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18g/m2。
热传导部件3是采用把厚度12μm的PET薄膜/厚度12μm的铝箔/厚度30μm单轴延伸PP薄膜通过粘接剂层叠而成的部件,使用除了粘接剂层之外的总厚度为54μm的热传导性薄膜。该热传导性薄膜的直径是50mm。
背面片5是采用把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尼龙纤维纺粘型无纺布与厚度60μm的透湿性聚乙烯薄膜层叠而成的片材,总计单位面积重量为116g/m2。用JIS-K7129测定的透湿度是431ml/m2·day。
发热体4是采用ロツテ公司制的商品名为“ホカロン”发热体。
用温度测定器(タバイエスペツク社制,热记录器“RT-10”)测定发热叠层体10的表面温度。使上述温度测定器的测头接触片状基材2、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用折叠成四层的毛巾包住发热叠层体10,在以下的时间,测定片状基材2和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温度。测定环境是温度25℃、相对湿度65%。
在发热开始后经过60分钟、300分钟、600分钟的时刻,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48.7℃、49.8℃、43.7℃,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温度是50.1℃、51.8℃、48.5℃。
另外,采用与上述相同的原材料,形成图3所示发热叠层体110,测定其表面温度,在发热开始后经过60分钟、300分钟、600分钟的时刻,片状基材2的表面温度是48.7℃、49.8℃、43.7℃,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温度是51.5℃、53.0℃、49.7℃。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适合作为一次性怀炉等发热器具的表面材使用,这时,在片材表面产生温度差,可长时间对人体肌肤给予高温感,可保持舒适的使用感。
权利要求
1.发热叠层体,具有发热体和覆盖该发热体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在其片面内划分配置着由热传导率低的原材料形成的低温部、和由热传导率高于低温部的原材料形成的高温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具有片状基材、和安装在该片状基材的多个部位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板或金属箔,由上述片状基材形成上述低温部,由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形成至少一种以上的上述高温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基材是无纺布或织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覆盖片中,上述片状基材面对着上述发热体,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位于上述片状基材的外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面对着上述发热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片状基材上形成孔,在该孔部分配置着上述金属板或金属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热叠层体,例如作为一次性怀炉使用时,可长时间地给予使用者高温感。本发明的发热叠层体中,覆盖发热体(4)表面的覆盖片(1)是在片状基材(2)的表面接合热传导部件(3)而构成的。该热传导部件(3)由热传导率高于片状基材(2)的原材料构成。因此,当热传递到覆盖片(1)上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在片状基材(2)的表面与热传导部件(3)的表面间产生温度差,可对肌肤给予适度的高温感。
文档编号B32B3/10GK1435158SQ031023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1日
发明者竹内直人, 宫泽清, 山路美津子, 菅文美, 谷尾俊幸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