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4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尤指一种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因交流电场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造成的组件震动杂音的减震消音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无机电激发光组件(EL组件)呈薄片状,在市场应用上以作为背光组件为主,通常作为PDA、手机等的背光使用。图5所示为目前常用的EL组件结构示意图,该EL组件由一透明基材层81、一正面电极层82、一发光层83、一诱电层84、一背面电极层85及一绝缘层86依序叠置而成。由驱动电路为正面电极层82及背面电极层85加一交流电压,使发光层83产生发光的效果。
由于该EL组件是以交流电压来驱动发光层83发光,而当交流电场作用在诱电层84时,会因为电磁干扰(EMI)效应使得电荷在诱电层84上累积并产生表面储能作用,而表面储能作用会使诱电层84上的电荷分布不均,进而产生压电效应,诱电层84上所产生的压电效应会造成EL组件的震动并产生杂音,进而影响EL组件的使用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干扰LCD模块的驱动显示。
为解决上述EL组件因交流电场作用而产生震动及杂音的问题,现有技术常采用护背方式来增加EL组件本体的厚度以减少震动与杂音,或将EL组件紧贴在电路板上来减少震动与杂音的发生。但由于使用在手机等小体积的电子产品上的EL组件,其在机构设计上会有厚度规格的限制,因此护背方式会有超过厚度规格的问题,而将EL组件紧贴在电路板上,虽可减少60%以上的杂音发生,但却会造成模块组装作业的困难,并增加了紧贴粘合成本的额外支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传导层将诱电层上累积的电荷传导至接地位置,以减少甚至消除因交流电场产生的震动及杂音的无机电激发光组件(EL组件)减震消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一透明基板上依序叠设有一正面电极层、一发光层及一用来封装的绝缘层,该发光层上叠设有一诱电层和至少一传导层,该诱电层上叠设有一背面电极层,该传导层叠设在发光层上不影响发光区域发光的位置,且传导层同时叠设在发光层与诱电层间的至少一侧边,并与背面电极层相联通;正面电极层与背面电极层与一驱动电路连接,背面电极层连接至驱动电路的接地极,通过传导层可将累积于诱电层的电荷导通至接地极。
所述传导层由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包括无机金属、有机导电材料与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
所述传导层叠设于发光层上诱电层的一侧边,不会影响发光层发光区域的发光,同时叠设在诱电层与背面电极层间的同侧边,与背面电极层相接触导通,与正面电极层不接触。
所述正面电极层与背面电极层分别向外延伸有一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导电端子。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故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可将诱电层上累积的电荷用传导层传导至接地位置,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了因交流电场产生的震动及杂音。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EL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EL组件俯视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5为目前常用的EL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机电激发光组件(EL)减震消音结构,是在一透明基板11上依序叠设有一透明的正面电极层12(本实施例以ITO导电层为例)、一由数量众多的发光粒子131组成的发光层13、一诱电层14、一背面电极层15以及一用来封装EL组件的绝缘层16,该正面电极层12与该背面电极层15分别向外延伸有一导电端子121和151,用来与一驱动电路2相连接;在发光层13上的不影响发光区域发光的位置上叠设有一传导层17,该传导层17与正面电极层12不接触,且该传导层17同时叠设在发光层13与诱电层14间的周围,并与背面电极层15相联通,以导通诱电层14与背面电极层15,且背面电极层15连接至驱动电路2的接地极,由传导层17疏导累积于诱电层14上的电荷。
本实施例以设置一个传导层17为例,该传导层17叠设于发光层13上诱电层14的一侧边,从而不会影响发光层13的发光区域的发光,并且传导层17同时叠设在诱电层14与背面电极层15间的同侧边,并与背面电极层15相接触导通,该传导层17由包括银胶、碳胶与金属等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材料所制成。
由于EL组件可视为一电容薄片,因此,当驱动电路对正面电极层12与背面电极层15间通以交流电压驱动发光层13发光时,诱电层14会因为电磁干扰(EMI)效应使得电荷在诱电层14上累积并产生表面储能作用,而表面储能作用会使诱电层14上的电荷分布不均,进而产生压电效应,在诱电层14上所产生的压电效应会造成EL组件的震动并产生杂音。
由于本发明的传导层17由包括银胶、碳胶与金属等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材料所制成,具有导引电荷的功能,并且与传导层17导通的背面电极15与驱动电路2的接地极相连接,因此,累积于诱电层14上的电荷能被快速地导引至接地极,从而减弱前述因电荷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压电效应,以减少甚至消除震动与杂音。
依据本发明的实测数据显示,目前通用的不具有传导层的EL组件其EMI值为1.23V,人的听觉可听到所发生的杂音。而本发明的EL组件,其EMI值为0.99V,与目前通用的EL组件相比较,本发明的EL组件的EMI值减少了约20%,人类的听觉已听不到本发明的EL组件所发出的杂音,其消除杂音的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传导层将累积于诱电层的电荷快速导通至接地极,从而能达到减少甚至消除震动与杂音的功效。
本发明仍存在许多实施例,仅细节上稍有变化。如图3与图4所示,传导层的设置位置除了如实施例一中设于发光层13与诱电层14间的一侧边外,也可如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二将传导层37延伸至接触发光层13与诱电层14间的两个相邻侧边;或者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传导层47包覆并接触发光层13与诱电层14间的三个侧边,这些不同的传导层设置方式都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一透明基板上依序叠设有一正面电极层、一发光层及一用来封装的绝缘层,该发光层上叠设有一诱电层和至少一传导层,该诱电层上叠设有一背面电极层,该传导层叠设在发光层上不影响发光区域发光的位置,且传导层同时叠设在发光层与诱电层间的至少一侧边,并与背面电极层相联通;正面电极层与背面电极层与一驱动电路连接,背面电极层连接至驱动电路的接地极,通过传导层可将累积于诱电层的电荷导通至接地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由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包括无机金属、有机导电材料与有机无机复合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叠设于发光层上诱电层的一侧边,不会影响发光层发光区域的发光,同时叠设在诱电层与背面电极层间的同侧边,与背面电极层相接触导通,与正面电极层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极层与背面电极层分别向外延伸有一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导电端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电激发光组件减震消音结构,其结构是在一透明基板上依序叠设有一正面电极层及一发光层,并于发光层上叠设有一诱电层与至少一传导层,诱电层上叠设有一背面电极层,而传导层叠设在发光层上不影响发光区域发光的位置,且传导层同时叠设在发光层与诱电层间的至少一侧边,并与背面电极层相联通,以导通诱电层与背面电极层,且背面电极层连接至驱动电路的接地极,通过传导层快速移除累积于诱电层上的电荷,以减少甚至消除EL组件的震动与杂音。
文档编号H05B33/02GK1620204SQ20031011534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
发明者王志源, 林彦嘉, 张恒毅, 许雅菱, 黄雅慧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