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286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安装头上设有多个吸嘴的多吸嘴型电子器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利用照相机对被吸嘴吸附的电子器件进行照相识别,检测出该电子器件的吸附位置偏差(吸嘴的中心位置与被吸附的器件的中心位置的偏差)和吸附角度偏差(倾斜),在分别将这些偏差进行修正后,把电子器件安装到基板的规定的位置上。在这样的以往多吸嘴型电子器件安装装置中,用于电子器件的照相以及识别的结构例如有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至5中所记载的结构。
特开平4-74497号公报(权利要求1)[专利文献2]特开平3-7449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7-307598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落6、11)[专利文献4]特开平6-196546号公报(权利要求1)[专利文献5]特开昭62-179602号公报(图2、图3、图4)专利文献1的发明是设置了识别装置,其根据由照相机将被吸附在多个吸嘴上的多个器件同时拍摄的拍摄画面,来识别器件相对吸嘴的位置偏差。这种方式由于是同时对多个器件进行拍摄,尽管是把器件识别的照明条件分别不同的器件一次吸起,但是由于只能以一种照明条件进行照明,所以不能以最适合的照明条件进行识别,会导致识别错误的发生。因此,存在着对于照明条件不同的器件不能一次地进行吸附识别,不能以最佳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降低了基板生产效率的问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中,对每个器件安装头设置一台器件识别CCD照相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安装头的数量多,则需要设置与安装头数量同样多的照相机。因此,其缺点是安装头的尺寸大,需要使安装头的移动轴具有更长的行程,导致装置大型化。而且,由于设置了多个CCD照相机,所以必须对各个安装头与设置在各个安装头上的各个CCD照相机的位置关系进行识别,并且还必须具备作为修正值的装置修正参数,而且,必须对多个CCD照相机的每一台进行修正参数的取得和管理。并且,还存在着因设置了多个CCD照相机而导致的装置成本上升的问题。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装置是利用照相机对被吸附在吸嘴上的多个器件同时进行识别的装置,但是这种方式是在照相机的视野中心以外的外周部对器件进行拍摄。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在视野的周边部,由于镜头的失真等而产生直线变成曲线等的失真,以及周边部的亮度比中心部暗,不能进行正确的识别。另外,为了拍摄到被吸附在吸嘴上的全部器件,必须要具有大的视野,然而CCD照相机的像素是有限的,如果增大了视野则会产生分辨率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微小尺寸的器件进行识别时,将会发生因分辨率差而使得精度下降的问题。
专利文献4的结构是设置了具有多个保持电子器件的器件保持具的器件保持头;和被设置成能够相对该器件保持头而移动,通过被排列设置在与该相对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多个受光元件对电子器件进行线状拍摄的线状传感器。而且,通过在该线状传感器和所述器件保持头进行一次相对移动的期间,对由线状传感器在每个单位相对移动距离所获得的拍摄数据进行集合,可获得全部电子器件的二维图像数据。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是,由于在器件识别时是一边移动器件一边进行识别,所以当移动速度发生不均时,在器件移动方向上的图像的距离的尺寸将会不一致,导致不能进行正确的测定。由于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必须要输入使器件移动的轴的编码信号,根据该编码信号检测出速度的不均,并把其作为修正值,使用该值对取得的图像进行修正,所以存在着使结构和软件复杂化、高成本化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5是对于一个器件以多个视野进行识别的方式,即对器件的每一部分以不同的视野进行识别。但是这种方式在对多个器件进行识别时不能一次完成识别,因此存在着为了识别全部的器件而耗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电子器件进行高效且高精度的拍摄、识别,能够进行器件的正确安装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用于对被多个吸嘴吸附的电子器件进行拍摄、识别,并将各个电子器件安装到电路基板上,具有拍摄装置,能够在同一视野内对被吸嘴吸附的多个电子器件进行拍摄;切换单元,通过对光学系统的控制,对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进行多个光学组件的切换;控制单元,控制拍摄装置,使其对位于所述拍摄装置的同一视野内的各个电子器件的每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和识别单元,顺序地取得所述被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并实施处理,识别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另外,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将被吸嘴吸附的多个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被吸嘴吸附的其它的多个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2光学系统,并能够进行第1与第2光学系统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拍摄装置,使其通过第1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各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然后通过第2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各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所述识别单元还可以是顺序地取得通过第1和第2光学系统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而且,本发明还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将被吸嘴吸附的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被吸嘴吸附的其它的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2光学系统,并能够进行第1与第2光学系统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拍摄装置,使其通过第1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电子器件以最适合该电子器件的拍摄条件进行拍摄,然后通过第2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电子器件以最适合该电子器件的拍摄条件进行拍摄,所述识别单元还可以是,顺序地取得通过第1和第2光学系统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由于任意一种结构都能够顺序地进行对应被多个吸嘴吸附的器件数量的次数的拍摄,并能够以最适合当时的各个器件的照明条件进行拍摄,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正确且最佳的条件对各个器件进行拍摄,从而能够提高对各个器件的识别精度。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识别安装头以及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对被多个吸嘴吸起的器件进行识别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器件安装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器件识别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器件的拍摄时间及图像的传送时间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对大型器件进行识别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吸嘴及识别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利用图8的光学系统进行器件识别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光学单元内部结构的光学系统的配置图。
图中1-安装头;2-X轴移动梁;3-Y轴移动梁;4-电子器件安装装置;6A~6D-吸嘴;9A~9D-器件;20-控制器;21-X轴马达;22-Y轴马达;23-Z轴马达;24-θ轴马达;26-真空机构;27-图像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吸嘴型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概略结构。1是安装头,具有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分别将各个电子器件(以下简称器件)吸附保持的多个吸嘴和为了识别被该吸嘴吸附的器件而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拍摄装置由识别照相机构成,在图1中,被固定配置在位于光学组件5下方的安装装置的基座上,在图1中未被示出。
安装头1被设置成能够在X轴移动梁2上滑动,通过X轴移动机构的驱动能够在X轴移动梁2上沿着X轴方向移动。X轴移动梁2被可移动地配置在平行配置的2个Y轴移动梁3上,通过Y轴移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沿着Y轴移动梁3上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使安装头1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另外,在电子器件安装装置中,设置有向电路基板(以下简称基板)16供给将要安装的器件的电子器件供给装置4。
图2表示以等间隔设置在安装头1上的多个(4个)吸嘴6A~6D和将被吸附在各个吸嘴上的器件的影像导入识别照相机(拍摄装置)7的光学组件5。识别照相机7由具有拍摄镜头的隔行扫描式型照相机构成,光学组件5如下面详述的那样,内置有反射镜和半反射镜、照明光源等的光学元件。
图3表示光学组件5的详细结构,在光学组件5中,对应吸嘴6A~6D的配置间隔,形成开口的图像获取部5A、5B。在识别照相机7的光轴上配置无偏光的半反射镜5a,将拍摄光路分成垂直上方和水平左方向。
被分支为水平左方向的光路通过设置在光路上的反射镜5b将光路折向垂直上方。在反射镜5b上方的光学组件5的上部,设置有由对器件9A、器件9B进行照明的光源构成的左侧照明装置5C。被安装头1的左侧吸嘴6A和吸嘴6B吸附的器件9A、9B面对光学组件5的开口部5A,被照明装置5C照明,使2个器件9A、9B的影像通过反射镜5b、无偏光半反射镜5a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从而使2个器件9A、9B能够被收在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内,被识别照相机7拍摄。由照明装置5C、图像获取部5A、反射镜5b和半反射镜5a构成第1光学系统。
另外,在无偏光半反射镜5a被分支为垂直上方的光路通过设置在光路上的反射镜5c折向水平右方向,通过反射镜5d折向垂直上方。在反射镜5d上方的光学组件5的上部,设置有由照明器件9C、9D的光源构成的右侧照明装置5D,照明被安装头1的右侧吸嘴6C和吸嘴6D吸附的器件9C、9D。使2个器件9C、9D的影像通过反射镜5d、5c以及无偏光半反射镜5a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从而使2个器件9C、9D能够被收在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内,被识别照相机7拍摄。由照明装置5D、图像获取部5B、反射镜5d、5c和半反射镜5a构成第2光学系统。
此外,从各个器件9A~9D到识别照相机7的光路长度被设置成相等,在一个器件形成成像时,其它的器件也能形成清晰的影像。
图4表示电子器件安装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20表示控制装置全体的由微处理器(CPU)、以及RAM、ROM等构成的控制器,其与下面的机构21~31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X轴马达21是安装头1的X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使安装头1在X轴移动梁2上向X轴方向移动。另外,Y轴马达22是安装头1的Y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使X轴移动梁2在Y轴移动梁3上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使安装头1能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
Z轴马达23是使吸嘴升降的Z轴升降机构的驱动源,使吸嘴在Z轴方向上升降。另外,θ轴马达24是吸嘴的θ轴旋转机构的驱动源,使吸嘴以该吸嘴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此外,在图4中,关于Z轴马达23和θ轴马达24,虽然只图示了1个,但实际上是设置有相当于所安装的吸嘴数量的多个(在图2的例中为4个),在图4中,只图示了一个吸嘴(6A)和被其吸附的器件(9A)。
照明控制电路25用于控制光学组件5的照明装置5C、5D的各个照明光源的开或关以及发光光量。
真空机构26用于生成真空,通过未图示的真空开关向安装头1的各个吸嘴6A~6D提供真空负压。
图像识别装置(识别单元)27用于对被吸嘴吸附的被识别照相机7拍摄的器件9A~9D的图像进行识别,由A/D转换器27a、存储器27b以及CPU27c构成。图像识别装置27通过信号线27d顺序地取得由识别照相机拍摄的各个器件的图像信号,将各个图像信号通过A/D转换器27a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存储到存储器27b的规定的区域中。CPU27c根据顺序取得的各个器件的图像数据计算出被吸附的各个器件的吸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识别出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如后所述,对识别照相机7进行时序控制,使其在CPU27c(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27e的控制下,以如图5所示的顺序依次拍摄识别照相机7视野范围内的器件。
键盘28和鼠标29用于进行器件数据等数据的输入。
存储装置30由闪存存储器、硬盘等构成,用于存储通过键盘28和鼠标29输入的器件数据或者从未图示的主计算机提供来的器件数据等。
监视器(显示装置)31用于显示器件数据、运算数据以及由识别照相机7拍摄的器件图像等。
此外,图4为表示控制系统的构成的图,各个部分的配置不一定与实际的结构一致,例如,对于吸嘴和器件只图示了其中一个。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装置的从器件的吸附、图像识别、到向基板的配置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的动作是在控制器20的控制下进行的。
首先,通过X轴马达21和Y轴马达22的驱动,使安装头1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使其一直移动到电子器件供给装置4上规定的的器件供给位置上。然后,通过使Z轴马达23动作,使安装头1的吸嘴6A下降到电子器件供给装置4上的器件9A上,通过由真空机构26提供的负压,将其吸附保持。
然后,使安装头1移动到下一个器件吸附位置上,并使吸嘴6B同样地下降,吸起器件9B。然后以同样的方式使吸嘴6C、6D吸附器件9C、9D。这样,形成了在被配置在安装头1上的全部的吸嘴6A、6B、6C、6D上吸附了器件9A、9B、9C、9D的状态。
然后,通过驱动X轴马达21、Y轴马达22,使安装头1如图3所示地移动到使各个器件9A~9D能够被识别照相机7通过光学组件5内的光学元件拍摄到的位置上,然后开始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的器件识别动作。
首先,通过照明控制电路25控制位于器件9A、9B下侧的左侧照明装置5C,以达到适合器件9A的最佳拍摄条件,即,开启器件9A用的光源并控制其光量,以达到最佳照明条件(步骤S1)。以该照明条件照明的器件9A的图像被反射镜5b反射,然后被无偏光反射镜5a反射,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内,该照相机把其作为第1图像拍摄下来(步骤S2)。在CPU27c的控制下,以图6所示的拍摄时序进行如下所述的拍摄动作。
如图6所示,由于识别照相机7使用了隔行扫描式照相机,所以,分别以每16.5msec获得器件9A的奇数基数行和偶数行的图像,为了取得器件9A的全部的像素,需要33msec的拍摄时间。器件9A的奇数行和偶数行的图像分别被延迟16.5msec传送到图像识别装置27中,因此,奇数行和偶数行的全部像素的传送需要33msec的传送时间。
这样,器件9A的图像被传送到图像识别装置27中,在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被存储在存储器27b中。CPU27c把被存储在存储器27b中的器件9A及其周边部的图像取出,通过对该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器件9A相对吸嘴6A的吸附偏差(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步骤A3),把其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
另外,在图6的时序图中,在经过了器件9A的拍摄时间,结束了器件9A的拍摄之后的照明切换时间(10msec)中,通过照明控制电路25关闭器件9A用的照明光源(步骤S4),同时开启器件9B用的照明光源并控制其光量(步骤S11),将照明调整到适合器件9B的最佳照明条件。然后,与上述同样地通过识别照相机7把被以该照明条件照明的器件9B的影像作为第2图像拍摄下来(步骤S12)。该器件9B的拍摄时间以及其图像传送时间与器件9A的情况相同,其各个时间被图示在图6的右侧。这样,顺序拍摄位于识别照相机7的同一视野内的器件9A、9B的所需时间为33msec+33msec+16.5msec=82.5msec。
另外,器件9B的图像被传送到图像识别装置27中,并被存储在存储器27b中,然后该器件9B以及其周边部的图像被取出,该图像被进行图像处理,与器件9A同样,计算出器件9B相对吸嘴6B的吸附偏差(步骤S13),并把该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
然后,关闭器件9B用的照明光源(步骤S14),接下来,控制右侧照明装置5D,开启器件9C用的照明光源并控制其光量,获得适合器件9C的最佳照明条件(步骤S21)。以该条件被照明的器件9C的影像被反射镜5d、5c反射,通过无偏光半反射镜5a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被该照相机拍摄为第3图像(步骤S22)。图像识别装置27同样取得第3图像,对器件9C及其周边部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出器件9C相对吸嘴6C的吸附偏差(步骤S23),把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
然后,关闭器件9C用的照明光源(步骤S24),同时开启器件9D用的照明光源并控制其光量,获得适合器件9D的最佳照明条件(步骤S31)。器件9D的影像被该照相机拍摄为第4图像(步骤S32)。图像识别装置27取得第4图像,对器件9D及其周边部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出器件9D相对吸嘴6D的吸附偏差(步骤S33),把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在步骤S34中,关闭器件9D用的照明光源,到此完成对各个器件9A~9D的识别。
此外,器件9C、9D的拍摄时刻、图像传送时刻及其拍摄时间、传送时间以及照明切换时间与图6所示的对于器件9A、9B的时间相同,由图像识别装置27的CPU27c(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的时间。
在完成了对各个器件的拍摄时,通过驱动X轴马达21和Y轴马达22,使安装头1向基板16的方向移动。在该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在θ轴马达24的驱动下使吸嘴6A~6D沿着θ轴旋转,来修正吸附偏差中的角度偏差。然后在各个器件的安装位置分别修正各个器件的位置偏差,然后把各个器件安装到基板16上。在安装完各个器件后,安装头1再次向电子器件供给装置4移动,用各个吸嘴6A~6D吸起器件,然后重复上述的动作,把各个器件安装在基板上。
图7表示在识别比器件9A等大的大型器件50A、50C的情况的实例。在吸附大型器件50A、50C的情况下,使吸嘴6B、6D上升,由吸嘴6A、6C吸附器件50A、50C,使安装头1向识别照相机7的位置移动,以使得吸嘴6A、6C的轴心与识别照相机7的拍摄光轴达到基本一致。
首先,通过照明控制电路25控制左侧照明装置5C,开启器件50A用的照明光源并控制其光量,以获得最适合器件50A的最佳照明条件。以该照明条件照明的器件50A的影像被反射镜5b反射,再被无偏光半反射镜5a反射,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由该照相机拍摄图像,并把其作为第1图像。被拍摄的器件50A的图像被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27,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出器件50A相对吸嘴6A的吸附偏差,将其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
然后,关闭器件50A用的照明光源,控制右侧照明装置5D,开启器件50C用的照明光源并控制其光量,以获得最适合器件50C的最佳照明条件。以该照明条件照明的器件50C的影像被反射镜5d、5c反射,再透过无偏光半反射镜5a,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由该照相机拍摄图像,并把其作为第2图像。同样,被拍摄的器件50C的图像被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27,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出器件50C相对吸嘴6C的吸附偏差,将其偏差值存储在控制器20的RAM中。
这样,在完成器件识别后,吸附偏差的修正和向基板上的安装过程与上述的过程相同。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左侧照明装置5C和右侧照明装置5D分别将多个光源配置成环状,而且具有散光板和照明板等部件,由照明控制电路25控制各个光源的开启及其光量的调节、以及各个光源的关闭,以获得针对各个器件的最佳拍摄条件,即光量等的照明条件。通过键盘28、鼠标29等的输入装置(设定装置)来分别设定针对各个器件的照明条件,在拍摄时,通过按照针对各个器件而分别设定的拍摄条件,改变反射照明、透射照明以及侧光照明等的照明模式、照明光的颜色或照明亮度,实现分别适合各个器件9A~9D(或50A、50C)的最佳照明。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是使用了无偏光半反射镜5a,也可以使用红色反射型的设计入射角为45°的分色镜。在这种情况下,照明控制电路25采用红色作为左侧照明装置5C的照明色,采用兰色作为右侧照明装置5D的照明色。而且,在拍摄位于左侧视野范围内的器件时,使左侧照明装置5C进行红色照明。被用红色照明的器件的影像被反射镜5b反射,然后入射到分色镜。由于分色镜反射红色成分的光,所以该光被反射,使器件被识别照相机7拍摄成红色图像。在拍摄位于右侧视野范围内的器件时,使右侧照明装置5D进行兰色照明。被兰色照明光照明的器件的影像被反射镜5d、5c反射,入射到分色镜。由于分色镜透射兰色成分的光,所以器件被识别照相机7拍摄成兰色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使对每个视野(5A、5B)分别设置一个照明装置(5C、5D),但也可以采用使一个照明装置能够在各个视野之间移动的移动式结构,在进行识别时向识别的视野位置移动,并开启各个器件用的照明光源。
以上说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各个器件的识别时,无须使安装头移动便可顺序地进行对应器件数量的多次拍摄。在该情况下,通过对每个器件切换拍摄画面,能够以不同的画面进行拍摄,而且由于能够对每个器件将其拍摄条件(照明条件)设定成最适合该器件的最佳条件,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正确且最佳的条件对各个器件进行拍摄,由此可提高对各个器件的识别精度。
图8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所构成的光学组件40能够把被安装头1的各个吸嘴6A~6D所吸附的全部器件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范围内,而其它的结构由于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光学组件40中,形成有为了对被左侧的2个吸嘴6A、6B吸附的各个器件进行拍摄的识别窗口40A,并且,形成有为了对被左侧的2个吸嘴6C、6D吸附的各个器件进行拍摄的识别窗口40B。
如图9、图10所示,在光学组件40的内部,在识别窗口40A的下方配置有反射镜40a。而且,该反射镜40a使光路形成90度曲折,并且在反射镜40b使光路再形成90度曲折,之后,将光路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上侧视野7A内。由此,使得被吸嘴6A、6B吸附的器件9A、9B的影像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7A,能够由识别照相机7进行拍摄。
另外,在识别窗口40B的下方配置有反射镜40c。在反射镜40d使光路再形成90度曲折,并且,从反射镜40e~40h(由于复杂,在图9中用虚线方框表示)分别被依次曲折90度,之后,将光路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下侧视野7B内。由此,使得被吸嘴6C、6D吸附的器件9C、9D的影像被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7B,能够由识别照相机7进行拍摄。此外,将用于识别被左侧吸嘴6A、6B吸附得器件9A、9B的光路长度与用于识别被右侧吸嘴6C、6D吸附得器件9C、9D的光路长度设定为相同。
这样的结构,通过把排列成一直线状的吸嘴6A~6D的细长的识别范围进行分割并把其纵向重叠,能够将其收在识别照相机7的一个视野内进行拍摄。
关于被各个吸嘴6A~6D吸附的各个器件的识别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对各个器件进行识别时,分别以对应该器件数量的次数顺序改变拍摄画面,进行拍摄。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对每个器件将其拍摄条件(照明条件)设定为最适合该器件的最佳条件,所以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在短时间以正确且最佳的条件对各个器件进行拍摄,从而可提高对各个器件的识别精度。
此外,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虽然是对每个器件进行照明条件的切换,但也可以不切换照明条件而使其保持一定,通过在保持照明光源开启的状态下对图像进行连续地对应器件数量的次数的拍摄,来进行器件的识别。在该情况下,由于没有了照明切换时间,所以与需要切换照明的情况相比,可缩短安装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对各个器件进行识别时,不需要使各个吸嘴移动便可进行对应吸附器件数量的次数的拍摄,在该情况下,能够对每个器件切换拍摄画面,以不同的画面进行拍摄。另外,由于能够对每个器件,将拍摄条件设定为最适合该器件的最佳条件,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正确且最佳的条件进行拍摄,可提高对各个器件的识别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对各个器件进行识别时,由于不需要使吸嘴移动,所以不会产生因移动而造成的位置偏差及因移动而造成的动作节拍的增加。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改变识别照相机上的器件的位置能够在一个视野内对一个器件进行拍摄,所以可以对多个大型器件进行高精度的识别。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对被多个吸嘴吸附的电子器件进行拍摄、识别,并将各个电子器件安装到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拍摄装置,能够在同一视野内对被吸嘴吸附的多个电子器件进行拍摄;切换单元,通过对光学系统的控制,对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进行多个光学组件的切换;控制单元,控制拍摄装置,使其对位于所述拍摄装置的同一视野内的各个电子器件的每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和识别单元,顺序地取得所述被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通过实施处理,识别出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将被吸嘴吸附的多个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被吸嘴吸附的其它多个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2光学系统,并能够进行第1与第2光学系统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拍摄装置,使其通过第1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各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然后通过第2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各个电子器件顺序地进行拍摄,所述识别单元,顺序地取得通过第1和第2光学系统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光学系统把其它多个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拍摄装置的同一视野内的与通过第1光学系统被导入的电子器件的视野位置不同的视野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对于各个电子器件设定拍摄条件的设定单元,在对各个电子器件进行拍摄时,对各个电子器件分别设定拍摄条件,并且对各个电子器件以针对该电子器件而设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拍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将被吸嘴吸附的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被吸嘴吸附的其它的电子器件的影像导入所述拍摄装置的视野范围内的第2光学系统,并能够进行第1与第2光学系统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拍摄装置,使其通过第1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电子器件以最适合该电子器件的条件进行拍摄,然后通过第2光学系统,对其影像对被导入所述拍摄装置中的电子器件以最适合该电子器件的条件进行拍摄,所述识别单元,顺序地取得通过第1和第2光学系统拍摄的各个电子器件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出各个电子器件相对吸嘴的吸附偏差。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器件安装装置。通过第1光学系统(5b、5a)将被吸嘴(6A、6B)吸附的器件(9A、9B)的影像导入识别照相机(7)的视野范围内,由该照相机以最适合的照明条件进行拍摄。通过第2光学系统(5d、5c、5a)将被吸嘴(6C、6D)吸附的器件(9C、9D)的影像导入识别照相机的视野范围内,由该照相机以最适合的照明条件进行拍摄。通过顺序地取得通过各光学系统拍摄的器件的图像并进行处理,来识别各器件的吸附偏差。由于能顺序地进行对应器件数量的次数的拍摄,并能以最适合每个器件的照明条件进行拍摄,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条件进行拍摄。从而能够对多个电子器件进行高效率且高精度的拍摄和识别以及正确的安装。
文档编号H05K13/04GK1585599SQ200410058488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1日
发明者齐藤胜, 安西洋, 八幡直幸, 小仓丰, 师冈博明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