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及电子器件风冷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386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及电子器件风冷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电源或电子仪器用的强制风冷外壳。
背景技术
任何依靠传导式冷却方式的电子功率装置,最终都有一个将热量从壳体介质(如铝合金型材)向空气介质转移的过程。传统作法是最大限度地增大壳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即加大壳体肋片的高度和密度,已经公开的专利号“93227223.1”名称为“逆变式集成一体化电源器件”专利即是这种结构,该换热方式是靠自然对流,热交换效率低,冷却速度慢;而对于大功率的电子装置,则需在上述基础上附加专用风扇实施强制风冷。这种传统方法不但占用空间大,热交换效率低,冷却不均,结构松散,安装方便,导致电子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对传统电源器件壳体的改进,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接驳方便,能大大提高热交换率及装置的稳定、可靠性能的器件风冷壳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隧道式强制风冷外壳,即器件壳体的截面壁开有贯通隧道,由该隧道壁连接构成元器件及线路布装内腔,并经由一体化实体灌封处理,在器件壳体的一侧端与隧道相通装有引风装置,为出风口,器件的另一侧端为进风口,并装有接线端子。引风装置由引风机和集风罩构成,当引风机工作时,可将隧道内的热空气引出,而冷空气自然从另一端补充进入呈负压状态的隧道中,如此连续工作,达到快速冷却器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器件壳体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热交换效率高,由于冷却速率提高,使得器件带动负载的能力大大增加,经计算比设计能力提高1/3倍;
2、占用空间小,结构布置紧凑,接驳方便,最终达到提高功率电子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一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器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参见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引风装置1器件壳体2和接线端子3,在器件壳体2的截面壁开有贯通隧道4,并由该隧道壁连接构成元器件及线路布装内腔,隧道形状为矩形;在器件壳体2的一侧端面与隧道相通装有引风装置1,引风装置由引风机以及装在外部的集风罩组成,引风机与器件共用同一电源,见图3、图4,在器件壳体2的另一侧端装有输入输出接线端子3,在器件壳体的底部为凸出底板5结构,底板上开有马蹄孔6,用来将大功率器件壳体固定在基座上。
权利要求1.电源及电子器件风冷壳体,包括引风装置[1]、器件壳体[2]和接线端子[3],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器件壳体[2]的截面壁开有贯通隧道[4],由该隧道壁连接构成元器件及线路布装内腔;b)在器件壳体[2]的一侧端与隧道相通装有引风装置,另一侧端装有接线端子[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4]为矩形。
专利摘要电源及电子器件风冷壳体,包括引风装置、器件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说的器件壳体的截面壁开有贯通隧道,由该隧道壁构成元器件及线路布装内腔,隧道形状为矩形;在器件壳体的一侧端与隧道相通装有引风装置,另一侧端装有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热交换效率高,使器件带动负载的能力比设计能力提高1/3倍,占用空间小,结构布置紧凑,接驳方便,最终达到提高功率电子装置的稳定、可靠性之目的。
文档编号H05K7/20GK2712055SQ20042003169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4日
发明者王刚 申请人:王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