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095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井道内上升和下降的轿厢的电梯,特别是,涉及用 于将起重缆绳缠绕的绳轮牢固地固定在支撑轿厢的轿厢架上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不需要伸出到井道上方的机械室的无机房电梯需要更小的空间并且具 有很多优点,例如建筑更小地受到高度限制的影响。例如,在编号为
2004-189346的日本专利公布(KOKAI)公开的无机房电梯中,支撑轿厢的 轿厢架装备有一对绳轮。绳轮由轿厢架的上梁通过绳轮支撑梁支撑。在井 道中悬挂轿厢的缆绳缠绕绳轮。
绳轮支撑梁在相对于上梁的交叉的状态中固定在上梁的下表面上。托 架装接到绳轮支撑梁的一个纵向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上。托架由绳轮支撑梁 向上伸出。每个绳轮均由托架可旋转地支撑并且位于上梁的侧面上。
依照上面的结构,绳轮的旋转轴线设置在上梁的下表面的上方,并且 因此上梁可以设置成尽可能近地靠近轿厢的天花板。因此,当轿厢提升到 井道的最高部分时,井道的最高部分和轿厢的天花板之间的架空可以减小。
依照在上面的专利公布中公开的绳轮支承结构,支撑绳轮的托架仅仅 固定在绳轮支撑梁上的下端。换句话说,托架的上端是根本没有被约束的 自由端。因此,当绳轮被旋转而轿厢被升高或降低时,就会存在对于托架 紧密地支撑绳轮的限制。因此,绳轮相对于绳轮支撑梁的位置很容易就会 变得不稳定,并且绳轮不可避免地会沿推力方向振动。在轿厢的升高或降 低中发生的绳轮的振动会导致问题,例如促进从缆绳通过绳轮传递到轿厢 的振动并且会出现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获得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它可以牢固地支 撑缆绳缠绕的绳轮而不会扩大轿厢架的梁和轿厢之间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轿厢的轿厢架,该轿厢架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和
旋转地支撑一对缆绳缠绕的绳轮的绳轮支撑构件,该绳轮支撑构件装 接到梁上以在与轿厢架的梁相交叉的状态中沿水平方向延伸。
绳轮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和第二支撑梁在从 上方和下方将梁保持在其间的状态中固定到轿厢架的梁上。绳轮支撑在第 一支撑梁的各自端部和第二支撑梁的各自端部之间。
依照本发明,绳轮被牢固地支撑,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从缆绳通过绳轮 向轿厢传递的振动和噪音。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将在后面的描述中得到阐述,并且部分地由 说明而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可以利用特别是在下文中指出的手段和组合而实现和获得。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 连同上文给出的总的说明和下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用于解释本发明的 原理。
图l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绳轮、绳轮支撑构件和轿 厢架的上梁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显示了绳轮、绳轮支撑构件和轿 厢架的上梁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绳轮、绳轮支撑构件和轿 厢架的上梁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显示了绳轮支撑构件、轿厢架的 上梁、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显示了绳轮支撑构件、轿厢架的 上梁、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l和图2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参考数字l指示用于无机房电梯的轿厢。轿厢l具有矩 形箱形,矩形箱形具有天花板la。轿厢l设置在建筑(未显示)的井道中, 并且沿着井道中设置的一对导轨2a和2b在井道内上升和下降。
如图1中所示,支撑轿厢1的轿厢架3具有上梁4。上梁4具有矩形管形, 该矩形管形具有一对侧板4a和4b和底板4c。在上梁4的侧板4a和4b的每个上 边缘上形成了像弯边一样弯曲的增强部分4d。上梁4直接设置在轿厢1上, 并且沿着从左到右方向水平地延伸以在导轨2a和2b之间延伸。与导轨2a滑 动地接合的导块5a装接到上梁4的左端部上。以相同的方式,与导轨2b滑动 地接合的导块5b装接到上梁4的右端部上。
如图1中所示, 一对绳轮7a和7b布置在轿厢l的上部上。绳轮7a和7b沿 轿厢l的前后方向彼此远离布置,且上梁4插入其间。多根缆绳8缠绕(并悬 挂)在绳轮7a和7b上。轿厢1由缆绳8悬挂在井道中。
绳轮7a和7b由轿厢架3的上梁4通过绳轮支撑构件9支撑。绳轮支撑构件 9具有一对支承部分10a和10b、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
支承部分10a和10b均具有一对托架13a和13b。托架13a和13b具有平面 形状,并且彼此以间隔相对。绳轮7a插入支承部分10a的托架13a和13b之间, 并且由托架13a和13b通过支撑轴14a旋转地支撑。以相同的方式,绳轮7b插 入支承部分10b的托架13a和13b之间,并且由托架13a和13b通过支撑轴14b 旋转地支撑。
第一支撑梁ll沿水平方向在轿厢l的天花板la和上梁4之间延伸。另外, 第一支撑梁11在上梁4下方延伸并与之交叉。第一梁ll具有一对梁形成构件 lla和llb。每个梁形成构件lla和llb均由型钢构成,型钢具有槽形并且在 其上端和下端具有增强部分16a,增强部分16a像弯边一样弯曲。梁形成构 件lla和llb沿与上梁4交叉的方向以笔直的方式延伸。
每个梁形成构件lla和llb均具有第一端部17、第二端部18和中间部19。 每个第一端部17均设置在与一个绳轮7a相对应的位置中。每个第二端部18 均设置在与另一个绳轮7b相对应的位置中。每个中间部19均设置在相关的 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8之间。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第一端部17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分别固 定在支承部分10a的托架13a和13b的下端部上。以相同的方式,梁形成构件 11a和llb的第二端部18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支承部分 10b的托架13a和13b的下端部上。因此,梁形成构件lla和llb彼此远离地平
行布置。
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第一端部17在其中分别与托架13a和13b接触的 固定部分设置在支撑轴14a下面,而支撑轴14a用作绳轮7a的旋转中心。以 相同的方式,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第二端部18在其中分别与托架13a和 13b接触的固定部分设置在支撑轴14b下面,而支撑轴14b用作绳轮7b的旋转 中心。
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中间部19由扁平的连接板20连接到彼此之上。 连接板20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到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中间部 19上。
第二支撑梁12在上梁4上方延伸并与之交叉。第二支撑梁12具有一对梁 形成构件12a和12b。每个梁形成构件12a和12b均由型钢构成,型钢具有槽 形并且在其上端和下端具有增强部分22,增强部分22像弯边一样弯曲。梁 形成构件12a和12b沿与上梁4交叉的方向以笔直的方式延伸。
每个梁形成构件12a和12b均具有第一端部23、第二端部24和中间部25。 每个第一端部23均设置在与一个绳轮7a相对应的位置中。每个第二端部24 均设置在与另一个绳轮7b相对应的位置中。每个中间部25均设置在相关的 第一端部23和第二端部24之间。
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第一端部23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分别固 定在支承部分10a的托架13a和13b的上端部上。以相同的方式,梁形成构件 12a和12b的第二端部24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支承部分 10b的托架13a和13b的上端部上。因此,梁形成构件12a和12b彼此远离地平 行布置。
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第一端部23在其中分别与托架13a和13b接触的 固定部分设置在支撑轴14a上方,而支撑轴14a用作绳轮7a的旋转中心。以 相同的方式,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第二端部24在其中分别与托架13a和13b接触的固定部分设置在支撑轴14b上方,而支撑轴14b用作绳轮7b的旋转 中心。
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中间部25由扁平的连接板26连接到彼此之上。 连接板26由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到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中间部 25上。
因此,支撑一个绳轮7a的托架13a和13b支撑在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 第一端部17和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第一端部23之间。以相同的方式,支 撑另一个绳轮7b的托架13a和13b支撑在梁形成构件lla和llb的第二端部18 和梁形成构件12a和12b的第二端部24之间。因此,每个支承部分10a和10b 均由四个梁形成构件lla、 llb、 12a和12b支撑。
如1图中所示,在第一支撑梁11的连接板20和第二支撑梁12的连接板26 之间形成空间28。空间28设置在绳轮7a和7b之间。第一支撑梁ll的连接板 20界定了空间28的下端。第二支撑梁12的连接板26界定了空间28的上端。
第一支撑梁l 1的连接板20叠置在上梁4的底板4c上,并且由装置例如螺 栓或通过焯接固定在底板4c上。第二支撑梁12的连接板26叠置在位于上梁4 的上边缘的弯边形增强部分4d上,并且通过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 在增强部分4d上。
因此,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在其中从上方和下方将上梁4保持 在其中间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在上梁4之上。通过该固定,上梁4就置放在空 间28中,并且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9形成整体式结构。另外,绳轮7a和7b 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上梁4的高度范围内。
依照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绳轮7a和7b由在支承部分10a和10b 的下端部之间延伸的第一支撑梁ll和在支承部分10a和10b的上端部之间延 伸的第二支撑梁12支撑。另外,第一和第二支撑梁ll和12在其中在绳轮7a 和7b之间从上方和下方将上梁4保持在其中间的状态下固定到上梁4之上。
因此,绳轮7a和7b位于轿厢架3的上梁4的侧面上,并且不会从上梁4朝 轿厢l的天花板la很宽地伸出。因此,上梁4可以设置得接近轿厢1的天花板 la,并且可以消除上梁4和轿厢1之间不必要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少当轿 厢l提升到井道的最高部分时在井道的最高部分和轿厢l的天花板la之间生 成的架空。另外,第一支撑梁U固定到支撑绳轮7a和7b的支承部分10a和10b的下 端部上,并且第二支撑梁12固定到支撑绳轮7a和7b的支承部分10a和10b的 上端部上。因此,支承部分10a和10b支撑在两个位置,即,在其中保持支 撑轴14上端和下端,并且绳轮7a和7b可以牢固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梁ll和第 二支撑梁12之间。
因此,绳轮7a和7b沿推力方向的振动就会被限制,并且由缆绳8通过绳 轮7a和7b传递的振动和噪音就会被抑制。
另外,第一支撑梁ll由一对梁形成构件lla和llb构成,并且第二支撑 梁12由一对梁支撑构件12a和12b构成。这意味着,在第一实施例中,四个 梁形成构件lla、 llb、 12a和12b支撑着绳轮7a和7b。因此,各个梁形成构 件lla、 llb、 12a和12b的截面模数可以减小,并且每个梁形成构件lla、 llb、 12a和12b的高度可以减小。
因此,可以减小绳轮支撑构件9的高度,而绳轮7a和7b的振动可以通过 牢固地支撑绳轮7a和7b而被抑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而是可以使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体实施。
图3公开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于绳轮支撑构件30的结构,并且在其它构成元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因此,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的构成元件就以相同的各 自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了其解释。
如图3所示,绳轮支撑构件30具有一对支承部分31a和31b、第一支撑梁 32和第二支撑梁33。
每个支承部分31a和31b均具有一对托架34a和34b。每个托架34a和34b 均由具有槽形的型钢构成。每个托架34a和35b均具有第一增强部分35a和第 二增强部分35b。第一增强部分35a设置在托架34a和34b的下端中并且像弯 边一样从下端伸出。第二增强部分35b设置在托架34a和34b的上端中并且像 弯边一样从上端伸出。托架34a和34b彼此相对,且绳轮7a或7b插入其间。 绳轮7a和7b插入相关的托架34a和34b之间,并且由托架34a和34b通过支撑 轴36旋转地支撑。第一和第二支撑梁32和33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因此将在上梁4上方延 伸的第二支撑梁33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梁33具有平面 形状,该平面形状具有在托架34a和34b之间延伸的宽度,并且沿与上梁4交 叉的方向以笔直的方式延伸。弯边形增强部分37a形成在第二支撑梁33的一 个侧边上。弯边形增强部分37b形成在第二支撑梁33的另一个侧边上。增强 部分37a和37b与第二支撑梁33成直角弯曲。
第二支撑梁33具有第一端部39、第二端部40和中间部41。第一端部39 设置在与一个绳轮7a邻近的位置中。第二端部40设置在与另一个绳轮7b邻 近的位置中。中间部41设置在第一端部39和第二端部40之间。
第二支撑梁33的第一端部39通过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位于 支承部分31a的托架34a和34b的上端的第二增强部分35b上。以相同的方式, 第二支撑梁33的第二端部40通过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位于支承 部分31b的托架34a和34b的上端的第二增强部分35b上。
因此,第二支撑梁33在支承部分31a和31b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到支承 部分31a和31b的上端上。
第一支撑梁32布置在上梁4的底板4c和轿厢l的天花板la之间。第一支 撑梁32在支承部分31a和31b之间延伸,并且连接到支承部分31a和31b的下 端上。
如3图中所示,在第一支撑梁32的中间部41和第二支撑梁33的中间部41 之间形成空间42。空间42设置在绳轮7a和7b之间。第一支撑梁32的中间部 41界定了空间42的下端。第二支撑梁33的中间部41界定了空间42的上端。
第一支撑梁32的中间部41叠置在上梁4的底板4c上,并且由装置例如螺 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4c上。第二支撑梁33的中间部41叠置在位于上梁4 的上边缘的增强部分4d上,或通过装置例如螺栓或通过焊接固定在增强部 分4d上。
因此,第一支撑梁32和第二支撑梁33在其中从上方和下方将到上梁4保 持在其中间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到上梁4之上。通过该固定,上梁4就置放在 空间42中,并且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30形成整体式结构。另外,绳轮7a和 7b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上梁4的高度范围内。依照第二实施例,支撑绳轮7a和7b的每个托架34a和34b均有具有弯边 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增强部分35a和35b,因此可以充分地保证其强度。另外, 托架34a和34b的下端由第一支撑梁32连接,并且托架34a和34b的上端的第 二支撑梁33连接。因此,绳轮7a和7b可以更牢固地支撑在托架34a和34b之 间,并且能够可靠地抑制绳轮7a和7b的振动。
图4公开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是由第一实施例发展而成的,并且其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 9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图4是显示轿厢架3的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9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 图。因此,设置在第二支撑梁12下方的第一支撑梁11被第二支撑梁12从上 方罩盖并且未显示在图4中。
在图4中显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51横跨在第一和第二支撑 梁ll和12的第一端部17和23和上梁4的一个侧板4a之间。以相同的方式,第 二连接构件52横跨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和12的第二端部18和24与上梁4 的另一个侧板4b之间。
第一连接构件51的一个端部由装置例如螺栓或是通过焊接连接到第一 和第二支撑梁11和12上。第一连接构件51的另一个端部由装置例如螺栓或 通过焊接连接到上梁4的一个侧板4a上。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51 与上梁4垂直地连接到上梁4上。
第二连接构件52的一个端部由装置例如螺栓或是通过焊接连接到第一 或第二支撑梁11或12上。第二连接构件52的另一个端部由装置例如螺栓或 通过焊接连接到上梁4的另一个侧板4b上。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 52与上梁4垂直地连接到上梁4上。
依照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a可以 由第一连接构件51支撑。以相同的方式,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b可 以由第二连接构件52支撑。因此,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a和10b的自 由运动可以受到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51和52的抑制,并且因此绳轮7a和7b
可以被更牢固地支撑。
图5公开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是上面的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上梁4、绳轮支撑 构件9、第一连接构件51和第二连接构件52的基本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相 同。
图5是显示轿厢架3的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9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 图。因此,设置在第二支撑梁12下方的第一支撑梁11被第二支撑梁12从上 方罩盖并且未显示在图5中。
依照第四实施例,第一连接构件51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和12上 以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和12的第一端部17和23。以相同的方式,第 二连接构件52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和12上以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支撑 梁11和12的第二端部18和24。
因此,如图5所示,当以平面方式观察上梁4和绳轮支撑构件9时,第一 连接构件51沿着绳轮7a的旋转轴线A以笔直的方式延伸,并且第二连接构件 52沿着绳轮7b的旋转轴线B以笔直的方式延伸。因此,第一连接构件51沿绳 轮7a的轴向方向支撑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a。以相同的方式,第二 连接构件52沿绳轮7b的轴向方向支撑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b。
依照具有上述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分10a和10b 的自由运动受到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51和52的限制。另外,第一和第二连 接构件51和52以沿着绳轮7a和7b的旋转轴线A和B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梁4 和绳轮支撑构件9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51和52可以抑制绳轮7a 和7b沿推力方向的振动。因此,绳轮7a和7b可以被更牢固地支撑。
在执行本发明时,可以使用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51和 52和图5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51和52支撑绳轮支撑构件9的支承部 分10a和10b。因此,绳轮7a和7b可以被更牢固地支撑。
虽然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绳轮布置在轿厢的上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 此。例如,还可以对于其中绳轮布置在轿厢底部上的电梯以同样的方式执 行本发明。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绳轮支撑装置并不限于无机房电梯的应用,而且 还适用于其中机械室设置在井道上端类型的电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就会想到附加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 在其广义方面并不限于在此显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可以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的总的发明构思的精神或 范围而做出多种改进。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轿厢(1)的轿厢架(3),该轿厢架(3)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 梁(4);和旋转地支撑由缆绳(8)缠绕的一对绳轮(7a, 7b)的绳轮支撑构件(9, 30),该绳轮支撑构件(9, 30)装接到梁(4)上以在与轿厢架(3)的梁 (4)相交叉的状态中沿水平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绳轮支撑构件(9, 30)包括第一支撑梁(11, 32)和第 二支撑梁(12, 33),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 12, 32, 33)在从上方和 下方将梁(4)保持在其间的状态中固定到轿厢架(3)的梁(4)上,并且 绳轮(7a, 7b)支撑在第一支撑梁(11, 32)的各自端部和第二支撑梁(12, 33)的各自端部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绳轮(7a, 7b)通过支撑轴(14a, 14b, 36)旋转地支撑在一对托架 (13a, 13b, 34a, 34b)之间,并且第一支撑梁(11, 32)的端部和第二 支撑梁(12, 33)的端部固定到托架(13a, 13b, 34a, 34b)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均包括一对彼此平行布置且绳 轮(7a, 7b)插入其间的梁形成构件(lla, llb, 12a, 12b),第一支撑 梁(11)的梁形成构件(lla, lib)在绳轮(7a, 7b)的旋转中心下方固 定到托架(13a, 13b)上,并且第二支撑梁(12)的梁形成构件(12a, 12b) 在绳轮(7a, 7b)的旋转中心上方固定到托架(13a, 13b)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轴(14)设置在其中托架(13a, 13b)与第一支撑梁(11)接触 的固定部分与其中托架(13a, 13b)与第二支撑梁(12)接触的固定部分 之间。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绳轮(7a, 7b)通过支撑轴(36)旋转地支撑在均具有增强部分(35a, 35b)的一对托架(34a, 34b)之间,并且第一支撑梁(32)的端部和第二 支撑梁(32)的端部连接到托架(34a, 34b)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绳轮支撑构件(9)具有其中设置了一个绳轮(7a)的第一端部(17,23)和其中设置了另一个绳轮(7b)的第二端部(18, 24),绳轮支撑构 件(9)的第一端部(17, 23)由第一连接构件(51)连接到轿厢架(3) 的梁(4)上,并且绳轮支撑构件(9)的第二端部(18, 24)由第二连接 构件(52)连接到轿厢架(3)的梁(4)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构件(51)和第二连接构件(52)连接到轿厢架(3)的梁(4) 上以垂直于梁(4)。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构件(51)和第二连接构件(52)插入在绳轮支撑构件(9)和轿厢架(3)的梁(4)之间以沿着相关绳轮(7a, 7b)的旋转轴线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的绳轮支撑装置包括轿厢架(3)和绳轮支撑构件(9)。轿厢架(3)支撑轿厢(1),并且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4)。绳轮支撑构件(9)旋转地支撑一对缆绳(8)缠绕的绳轮(7a,7b),并且装接到梁(4)上以在与轿厢架(3)的梁(4)相交叉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延伸。绳轮支撑构件(9,30)包括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第一和第二支撑梁(11,12)在从上方和下方将梁(4)保持在其间的状态中固定到轿厢架(3)的梁(4)上。绳轮(7a,7b)支撑在第一支撑梁(11)的各自端部和第二支撑梁(12)的各自端部之间。
文档编号B66B7/00GK101311097SQ20081010053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三代努, 和泉一裕, 村尾洋辅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