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951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的制造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 与开发已成为我国重大热门课题,其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成为一个新生产业。生物质成型技术是指将各类生物质废弃物,如秸秆、稻壳、锯末、木屑等用机械加 压的方法使原来分散的,没有形状的原料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密度较大的成型燃料。目 前,秸杆压缩成型工艺可以分为加粘结剂和不加粘结剂的成型工艺。对于不加粘结剂成型 工艺可以分为常温成型(不加温),热压成型(成型过程中物料在挤压部位被加热)和炭化 成型(挤压后热解炭化或热解炭化后再成型)。现今,热压成型是国外普遍研究和应用的工 艺,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料粉碎一干燥一挤压成型。具体实现技术有活塞冲压成型技术、 螺旋挤压成型技术和压辊成型技术。活塞冲压成型技术有生物质成型质量高低反复,且工 作噪声较大,操作工作人员易疲劳,润滑油污染严重等缺点。螺旋挤压直接压制原料,使设 备磨损严重且成型效率较低,如果采用预先对物料进行电热软化(一般是用电加热)方式, 能耗较高,每吨成型原料能耗大约在45KW左右。普通压辊成型技术对设备磨损严重,压辊 压缩速度较慢,产量较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颗粒成型机噪声大、耗能高、产量低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热式 生物燃料颗粒成型设备。本发明包括主电机、电器控制系统、传动装置、成型机,所述成型机包括制粒系统、 绞龙、料斗,所述制粒系统的进料端与绞龙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料斗布置在所述绞龙的上 方,在所述料斗的上部连接有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粉碎机,在所述粉 碎机上设置进料口,所述粉碎机通过皮带与一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输料管道外设置循环 水加热套管,在所述绞龙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本发明运行时,生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切割机,切碎的生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 输料管道进入料斗,进入料斗的碎料在通过绞龙输送至压粒系统,压粒成型出料,在输送管 道和绞龙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在循环水加热套管通入热水,将生物质原料加热到50 60°C,生物料变得相对柔软,可以将成型机的生产效率提高30 40%。本发明在所述料斗的顶端设置端盖,这种设置是为了防止破碎的生物料飞溅。本发明的循环水加热套管通过管道连接热水加热装置,这种设置可以是的热介质 水不断循环,在输送管道外和螺旋绞龙外经过换热后的热介质水回到热水加热装置内的水 箱内,经再次加热后,进入循环,这样不但减少了加热水所需的能源,而且合理的解决了水 源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图。图中,1、主电机,2、传动装置,3、电器控制系统,4、成型机,5、制粒系统,6、料斗,7、 绞龙,8、输料管道,9、粉碎机,10、进料口,11、电机,12、端盖,13、热水加热装置,14、循环水 加热套管,15、循环水加热套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包括主电机1、电器控制系统3、传动装置2、成 型机4,所述成型机4包括制粒系统5、绞龙7、料斗6,制粒系统5的进料端与绞龙7的出料 端连接,料斗6布置在所述绞龙7的上方,在料斗7的上部连接有输料管道8,输料管道8的 另一端连接设置粉碎机9,在粉碎机9上设置进料口 10,粉碎机9通过皮带与一电机11传 动连接,在输料管道8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14,在绞龙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15,在料斗 的顶端设置端盖12,循环水加热套管14、15通过管道连接热水加热装置13。
权利要求
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包括主电机、电器控制系统、传动装置、成型机,所述成型机包括制粒系统、绞龙、料斗,所述制粒系统的进料端与绞龙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料斗布置在所述绞龙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斗的上部连接有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粉碎机,在所述粉碎机上设置进料口,所述粉碎机通过皮带与一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输料管道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在所述绞龙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斗的顶端设置端至 rm 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加热套管通过管道 连接热水加热装置。
全文摘要
一体式生物质成型机,涉及一种机械的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主电机、电器控制系统、传动装置、成型机,所述成型机包括制粒系统、绞龙、料斗,所述制粒系统的进料端与绞龙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料斗布置在所述绞龙的上方,在所述料斗的上部连接有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粉碎机,在所述粉碎机上设置进料口,所述粉碎机通过皮带与一电机传动连接,在所述输料管道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在所述绞龙外设置循环水加热套管。上述设置使得其生产效率提高约30~40%。
文档编号B30B11/24GK101844412SQ2010101759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彭岗, 曾科, 马骏 申请人:马骏;曾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