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595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监视摄像机监视自动扶梯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若在建筑物上单独设置自动扶梯,则在移动扶手与天花板之间形成窄角部(三角部)。而且,在自动扶梯的设置结构中还有在上下层地板之间将上升扶梯和下降扶梯在其侧视中相交地进行附设的结构。在该设置结构的情况下,在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另一个自动扶梯的底部之间形成窄角部。一般而言,在这些窄角部设有用于防止乘客被夹住的保护体。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载客输送机的安全装置中,在作为保护体的防护板的前面从天花板悬挂筒状的检测体。该检测体的下端部通过弹性体与栏杆连接。上升自动扶梯的乘客在与保护体接触之前与检测体接触,从而在与保护体接触之前能够察觉到窄角部的接近。就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自动扶梯的监视装置而言,在下层地板侧与作为保护体的窄角部保护板对置的房屋的柱子上具备设置成能够摄影乘客状况的监视摄像机和检测窄角部保护板摇晃的传感器。而且,可以记录在传感器检测到窄角部保护板摇晃的时刻的前后规定时间内由监视摄像机摄影的影像。由此,能够保存在窄角部附近的乘客的跌倒、滚落或者被夹住的事故的状况。作为设置监视摄像机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 在设于上下层地板的各个乘梯区的引导栅栏上设有监视摄像机。该监视摄像机容纳在引导栅栏的支柱内,从设置于该支柱的监视窗窥视自动扶梯侧进行摄影。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1-1542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11447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06^3号公报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自动扶梯的监视装置中,在监视摄像机中,用电线连接检测防护板(保护体)的摇晃的传感器、和显示监视摄像机所摄影的影像的监视器、以及记录该影像的记录装置。对于电线的配线,为了抑制该电线的露出使用配线槽(配線*一>)。 该配线槽设于天花板、横梁、地板等上并覆盖电线。存在设于天花板、横梁、地板等上的配线槽损坏建筑物美观的问题。而且,还存在花费因房屋侧的配线施工所致的设置费用的问题。监视摄像机除了像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设在房屋的柱子上之外,还可以设置在房屋的天花板上,或者设置在房屋的墙壁上。这样若要在房屋的结构部设置监视摄像机的情况下,由于房屋为竖井(吹t抜K )结构、壁面为玻璃精加工、天花板为特殊精加工等, 因而产生监视摄像机的设置部位受到限制,或者无法设置监视摄像机的问题。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为了设置引导栅栏的支柱,存在需要房屋地板的挖掘、 支柱向地板的固定、配线通道向地板下面的埋设等增加房屋施工时间和费用的问题。而且, 由于在低于栏杆的引导栅栏的支柱上设置监视摄像机,因此恐怕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自动扶梯的乘客状况进行摄影的监视摄像机不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且上述监视摄像机能够设置在不妨碍乘客的位置上,还能够容易抑制与监视摄像机连接的电线的露出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设在建筑物上,该建筑物具有 窄角部,该窄角部形成于天花板与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或者形成于以相交的状态邻接的两个自动扶梯中的一个自动扶梯的底部与另一个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以及保护体,该保护体设于窄角部并用于防止在上述自动扶梯的上升运转时乘客被窄角部夹住,上述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监视摄像机,该监视摄像机对自动扶梯及乘客进行摄影;电线部件,该电线部件将监视摄像机与外部装置电连接;摄像机容纳筒,该摄像机容纳筒是在将自动扶梯的上升方向作为前方向的场合的保护体的后端侧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的筒体,上述摄像机容纳筒容纳监视摄像机;配线筒,该配线筒是在将自动扶梯的上升方向作为前方向的场合的保护体的后端侧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的筒体,上述配线筒容纳电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外盖板,该外盖板设于自动扶梯的栏杆的基部的外侧并容纳有电线部件的与上述一部分不同的另一部分,电线部件以从配线筒的下端出来并引导到外盖板的内侧的状态进行配线,在配线筒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切缝,使电线部件通过切缝。根据上述构成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监视摄像机容纳于在窄角部与保护体一同设置的摄像机容纳部内,由此,能够将监视摄像机设置在不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且不妨碍乘客的位置上。并且,电线部件通过在配线筒的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切缝, 并在配线筒和外盖板之间进行配线,所以不需要在天花板和横梁等或其周围的空间进行配线,可抑制配线的露出。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配线筒的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电线部件的宽度窄,并且配线筒的切缝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为电线部件的宽度以上。根据该构成,可防止电线部件在筒体内动作,因此能将电线部件可靠地定位在切缝内。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具有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的筒体,在筒体上具有切缝。根据该构成,可将监视摄像机和电线部件容纳在相同筒体内,因此配线长度缩短,可抑制配线的露出。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具有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的筒体,在筒体上具有切缝,在筒体内具备反射防止片,电线部件的位于切缝内的部分与反射防止片接合。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电线部件和反射防止片接合,从而使反射防止片和电线部件难以移动,难以产生两者的位置偏差,能可靠将这两者定位。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筒体的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电线部件的宽度窄,并且筒体的切缝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为电线部件的宽度以上,再有,筒体的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电线部件和反射防止片的连接部的宽度宽大。根据该构成,可在电线部件与反射防止片接合的状态下使电线部件容易地通过切缝,因此可容易地进行组装。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监视摄像机的位置不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且不妨碍乘客。并且,利用配线筒能够容易抑制与监视摄像机连接的电线的露出。


图1是具备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自动扶梯,是相交设置的多个自动扶梯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自动扶梯的设置结构中的情况下的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的筒体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筒体内的状态及筒体的悬挂结构的图,(a)是筒体的局部剖视图,(b)是用于筒体的悬挂的基座部件及环状部件的立体图,(c)表示第一电线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电线部件展开的状态的放大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电线部件的A-A剖面的图。图6是图3所示的图(a)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筒体的部分剖面的另一实例的图。图8是表示在设于可动警告体上的筒部中容纳摄像机和配线的实施方式的图。图9是表示使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成为分体的筒体的实施方式的图。图10是表示在上下层地板间设置的单独的自动扶梯上具备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图。图中IA-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B-第二上升自动扶梯,2A-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B-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a_底部,5-移动扶手,6-外盖板,7-窄角部,8-固定保护体(保护体),9_可动警告体(保护体),10-筒体(摄像机容纳筒)(配线筒),IOa-切缝(7 U 7卜),11-监视摄像机,20-电线部件,21-第一电线部件,21c-电缆,21d-反射防止片,22-第二电线部件,23-第三电线部件,50-上升自动扶梯,51-天花板,52-窄角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自动扶梯,是相交设置的多个自动扶梯的侧视图。在图1所示的三层楼的建筑物内,设在一层地板与二层地板之间的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和设在二层地板与三层地板之间的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附设成在侧视中形成折弯形状,而且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下梯区与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的乘梯区形成楼梯平台。与此同样,设在一层地板与二层地板之间的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和设在二层地板与三层地板之间的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附设成在侧视中形成与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和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的场合相反朝向的折弯形状,而且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乘梯区与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的下梯区形成楼梯平台。为有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第一上升自动扶梯 IA和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与此同样,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和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也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这样,由于设有第一上升自动扶梯1A、第二上升自动扶梯1B、第一下降自动扶梯 2A及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因此在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移动扶手5与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之间、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移动扶手5与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底部加之间、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移动扶手5与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的底部加之间、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移动扶手5与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的底部加之间、第二上升自动扶梯 IB的移动扶手5与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的底部加之间、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的移动扶手 5与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的底部加之间,分别形成窄角部7。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具备从一层地板架设到二层地板并构成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骨架的架3 ;以环形可移动地设在该架3上的多个台阶(未图示);隔着这些台阶之中运输乘客的台阶的轨道地对置的一对栏杆4 ;以及对一对栏杆4的各栏杆从其外侧即与台阶的轨道侧相反侧进行支撑的外盖板6。移动扶手5在栏杆4的周围以环形移动。虽然未图示,但在架3的内侧设有马达、将该马达的输出传递给台阶及移动扶手5的传动装置以及控制马达的控制盘等。架3被外盖板6等板部件覆盖,由此,形成密封上述马达、传动装置及控制盘等的密封部2。密封部2的下面为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底部加。第二上升自动扶梯1B、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及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也与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同样地构成。而且,在第二上升自动扶梯IB的底部加设有照亮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照明装置(未图示)。在第二下降自动扶梯2B的底部加设有照亮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照明装置(未图示)。对这些照明装置供电的电线部件(未图示)配置在设有该照明装置的自动扶梯的密封部2内。在图1中,在形成于互相相交的自动扶梯之间的窄角部7上设有用于防止乘客被夹住的保护体。例如,在由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移动扶手5和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形成的窄角部7上作为其保护体设有固定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的由梯形的板部件构成的固定保护体8。而且,在将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上升方向(箭头 U方向)作为前方向场合的固定保护体8的后侧设有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的由梯形的板部件的构成的可动警告体9。该可动警告体9也是一种保护体。固定保护体8及可动保护体9为彼此相同材质的部件,例如是透明丙稀酸制的部件。固定保护体 8及可动保护体9配置在外盖板6的上方。在可动警告体9的后端与可动警告体9上一体地设有在上下方向延长的透明丙稀酸制的筒部9a。该筒部9a是外径尺寸大于固定保护体8和可动警告体9的板厚尺寸的圆筒状。即,由于容易扩散乘客与可动警告体9接触时的冲击,从而提高乘客与可动警告体9 接触时的安全性。由于乘客在接触固定保护体8之前与可动警告体9接触,从而在接触固定保护体8之前能够察觉到窄角部7的接近。在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的后方配置有监视摄像机11,该监视摄像机11用于摄影第一上升自动扶梯IA的乘梯区Ia的周边及位于此处的乘客。该监视摄像机11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在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的后方配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体10。该筒体10以在其上部内容纳监视摄像机11的状态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换言之, 筒体10作为容纳监视摄像机11的摄像机容纳筒起作用。再有,筒体10的外径尺寸(图2所示的与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同样地设定为比固定保护体8和可动警告体9的板厚尺寸大的值。此外,筒体10的内径尺寸设定为可容纳监视摄像机11的值。如图2所示,在监视摄像机11上连接有电线部件20。该电线部件20是用于向监视摄像机11供电以及向监视摄像机11的外部传输影像数据等的电缆。电线部件20的一部分以容纳在筒体10内的状态进行配线。换言之,筒体10还作为容纳电线部件20的一部分的配线筒起作用。监视摄像机11的电源以及作为传输监视摄像机11的影像数据的外部装置的影像记录装置M设在密封部2内。电线部件20在密封部2内与这些电源及影像记录装置M 连接。而且,影像记录装置对还有设在建筑物的管理室内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电线部件20 借助于从管理室拉至密封部2的电线部件与影像记录装置M连接。电线部件20具有将第一电线部件21、第二电线部件22及第三电线部件23接合成一条而构成的部分。第一电线部件21的一端具有与监视摄像机11连接的连接器21a,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包含连接端子的阴型连接器21b。第二电线部件22在其两端分别具有包含连接端子的阳型连接器22b、22c。第三电线部件23在其一端具有包含连接端子的阴型连接器 23c,其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影像记录装置M连接。第一电线部件21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与第二电线部件22的一端的连接端子通过阴型连接器21b与阳型连接器22b的结合来连接。第二电线部件22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与第三电线部件23的一端的连接端子通过阳型连接器22c与阴型连接器23c的结合来连接。阴型连接器21b、阳型连接器22b、阳型连接器22c及阴型连接器23c的各个壳体是绝缘材料(合成树脂)的成形物。在阴型连接器21b与阳型连接器22b结合后的状态中,第一电线部件21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及第二电线部件22的一端的连接端子被阴型连接器21b的壳体和阳型连接器 22b的壳体覆盖而成为与外部电绝缘的状态。在阳型连接器22c与阴型连接器23c结合后的状态中,第二电线部件22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及第三电线部件23的一端的连接端子被阳型连接器22c的壳体和阴型连接器23c的壳体覆盖而成为与外部电绝缘的状态。如上所述,电线部件20的一部分容纳在筒体10中,但其一部分主要是第一电线部件21。第三电线部件23配置成在阴型连接器23c从外盖板6露出的状态下剩余的部分位于密封部2内。另外,如图1所示,固定保护体8的下边缘、可动警告体9的下边缘、筒部9a的下端及筒体10的下端全部位于比移动扶手5靠下方的位置。尤其是,筒部9a的下端及简体 10的下端位于比移动扶手5靠下方200mm以上的位置。如图2、图3所示,监视摄像机11具有圆筒状的外壳11a、从该外壳Ila突出设置的透镜(未图示)以及覆盖该透镜的圆顶型的罩lib。该监视摄像机11以外壳Ila位于上侧且罩lib位于下侧的方式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监视摄像机11的透镜的视场角α设定成作为摄影范围包含一层地板的乘梯区Ia周边及窄角部7 (参照图 1)。在监视摄像机11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Α的底部加上的状态中,在外壳Ila 的上面具有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第一电线部件21的连接器21a与该连接器连接。而且,在外壳Ila的上面设有向上方突出并沿着外壳Ila的径向排列的吊挂部12、13。在这些吊挂部12、13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沿外壳Ila的径向贯通的吊挂孔12a、13a。吊挂孔12a的位置和吊挂孔13a的位置为与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的倾斜角度对应而高度不同。 在这些吊挂孔12a、13a的各个中分别插通环状部件14、15。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螺纹固定有板状的基座部件16。在该基座部件16上形成有环状支撑部16a、16b。在这些环状支撑部16a、16b的各个中也分别插通有环状部件14、15。也就是,监视摄像机11借助于吊挂部12、13、环状部件14、15及基座部件16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这样,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的监视摄像机11容纳在筒体10 内。该筒体10在其上端部利用螺钉17与吊挂部12紧固连接。对于吊挂部13也利用螺钉 18与之紧固连接。也就是,筒体10借助于吊挂部12、13、环状部件14、15及基座部件16悬挂在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上。此外,在筒体10的下端部和外盖板6之间,作为抑制筒体10相对于第一下降自动扶梯2A的底部加的振摆的防振部件拉设有防振钢丝30。在筒体10的下端部设有沿径向架设在筒体10内的第一安装棒31 ;以及在该第一安装棒31的上方以与该第一安装棒31 十字状相交的状态沿径向架设在筒体10内的第二安装棒(未图示)。在第一安装棒31的一端从筒体10的外周侧螺纹配合有螺钉32。在第一安装棒31的另一端也从筒体10的外周侧螺纹配合有螺钉33。利用螺钉32、33的各自的头部的双方限制第一安装棒31相对于筒体10的径向的移动,第一安装棒31相对于筒体10防脱。与此同样,第二安装棒也相对于筒体10防脱。附图标记34是用于第二安装棒防脱的一个螺钉。通过成为在设于防振钢丝30的筒体10侧的端部上的环状部中插通第一安装棒31 和第二安装棒这双方的状态,从而防振钢丝30的一端被保持在第一安装棒31与第二安装棒的相交部35上。在位于筒体10下方的外盖板6的部分设有安装部件36。在该安装部件 36上设有通孔36a。在防振钢丝30的外盖板6侧的端部设有插通到通孔36a的环状部,从而与外盖板6结合。另外,防振部件也可以是链而不是钢丝。第二电线部件22之中位于筒体10的下端与外盖板6之间的部分利用扎线40、41 固定在防振钢丝30上。第一电线部件21具有在反射防止片21d上配置的电缆21c ;以及分别设在电缆 21c的两端的上述摄像机连接用的连接器21a ;和阴型连接器21b。在电缆21c中,其阻抗设定成与第二电线部件22的特性阻抗一致。如图2所示,从筒体10的下端向内部入射建筑物的照明的光C。若光C的入射角 β为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则产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C反复在筒体10的内壁面的反射的同时向监视摄像机11的方向前进,进入监视摄像机11的视场角α内。其结果,产生光 C进入影像的现象、所谓映入(写>9込tr )。作为该映入的对策,如图3所示,反射防止片21d设定成作为覆盖筒体10的内壁面来减少无用光C向监视摄像机11入射的机构发挥作用的尺寸、形状。就该反射防止片 21d而言,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比从监视摄像机11的外壳Ila的上端到筒体10的下端的长度尺寸稍短的长度尺寸La。反射防止片21d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筒体10的内周的大致半周部分相同的尺寸。
而且,第一电线部件21还具有蒙眼部21e。该蒙眼部21e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能够遮盖位于筒体10内的吊挂部12、13的部分全体的长度尺寸Lb。第一电线部件 2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L设定为反射防止片21d的长度尺寸La与蒙眼部21e的长度尺寸Lb的总和的尺寸。蒙眼部21e的宽度尺寸W设定为与筒体10的内周大致相同的尺寸。在反射防止片21d的宽度方向上,蒙眼部21e与反射防止片21d的结合部设定在偏于电线的筋21cl侧的位置,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电线部件21的形状形成L字形。再有, 反射防止片21d与蒙眼部21e的结合部在宽度方向上设在蒙眼部21e的中央,形成T字形也可以。第一电线部件21以蒙眼部21e侧的边缘的高度位置与筒体10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的状态容纳在筒体10内。反射防止片21d在容纳于筒体10内的状态下,在位于监视摄像机11的视场角α外的筒体10的内壁面之中与视场角α侧相反侧,并以沿着内壁面呈半圆筒状的状态覆盖筒体10的大致半周范围的区域。作为半圆筒的内周面的反射防止片21d的一个面为亮度低的颜色,例如黑色。对反射防止片21d的黑色的着色可以通过在片部件上粘贴黑色的片状的密封件来实现,也可以涂敷黑色的涂料来实现。在反射防止片21d的另一个面上通过印刷或密封件的粘贴设有“摄像机工作中及唤起乘客注意不向窄角部7探出”的语句、图解以及标记中的至少一种。不仅仅是这些语句、图解及标记等,也可以仅施加花样。如图4所示,在第一电线部件21的蒙眼部21e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1f以及第二固定孔21g。容纳在筒体10内的蒙眼部21e的状态是一端侧和其相反侧的另一端侧抵接形成圆筒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固定孔21f与第二固定孔21g在径向上对置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孔21f上插通有将筒体10紧固连接在吊挂部12上的螺钉17。与此同样,在相对地设置的第二固定孔21g上插通有将筒体10紧固连接在吊挂部13上的螺钉18。而且,在图3中,省略第一固定孔21f及第二固定孔21g的图示。其次,如图5所示,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由覆盖材料21h接合在反射防止片21d上。即,第一电线部件21的剖面做成电缆21c相对于反射防止片21d凸起的凸型, 并且,与反射防止片21d的连接部的宽度Dl比电缆剖面直径CtDe小。再有,在图2、3、4中省略覆盖材料21h的图示。如图6所示,筒体10具有切缝10a。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通过狭缝10a, 位于该狭缝IOa内。因此,第一电线部件21的位于狭缝IOa内的部分与反射防止片21d接合。切缝IOa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o要比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i宽大。此外,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i比电缆21c和反射防止片21d的连接部的宽度Dl (参照图5)宽大,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o为电缆剖面直径参照图5)以上。S卩,筒体10的切缝IOa和第一电线部件21的尺寸关系如下式(1)。Dso 彡 Dc > Dsi > Dl(1)再有,虽然安装有电缆21c的反射防止片21d配置在筒体10的内表面,但是电缆 21c通过切缝IOa沿着筒体10的外侧配置。再有,筒体10的切缝IOa的尺寸不限于图6所示的尺寸,如图7所示,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o和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i还可以大致相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主要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中,监视摄像机11位于在作为保护体的固定保护体8及可动警告体9的后端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体10内。由此,监视摄像机11 的位置不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且也不妨碍乘客。并且,将与监视摄像机11连接的电线部件20所包含的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以通过筒体10的切缝IOa 并沿着筒体10的方式进行配线,从而能够容易抑制配线的露出。再有,可不在天花板或横梁等上进行配线,即使不使用配线槽也可抑制配线的露出。此外,配线露出的部位成为筒体 10的下方端部和外盖间的短距离内,因此可抑制在筒体10的空间内配线回绕这样的成为空中配线的情况。再有,电线部件20所包含的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与反射防止片21d接合, 因此通过使电缆21c通过切缝10a,从而可边导引反射防止片21d边将其插入筒体10内。 因此,在筒体10内的反射防止片21d的定位是容易的,并且可防止在筒体10内的反射防止片21d的位置偏移。此外,由于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与反射防止片21d接合,因此反射防止片21d成为阻碍,可防止将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从切缝IOa向筒体10的外侧脱离,因而能使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可靠地位于切缝21a内。此外,通过将筒体10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o、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Dsi、电缆 21c和反射防止片21d的连接部的宽度Dl (参照图5)、电缆剖面直径c^DC(参照图5)如上述式(1)那样地设定(Dso彡Dc > Dsi > Dl),从而可在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接合了反射防止片21d的状态下使该电缆21c容易地通过切缝10a,因此组装变得容易。另外, 由于如上述式(1)那样地设定成Dso ^Dc > Dsi > D1,所以可防止电缆21c从筒体10内突出或脱离。因此,在筒体10内的反射防止片21d的定位以及在切缝IOa内的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的定位变得更可靠。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还可得到以下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中,作为摄像机容纳筒的筒体10与可动警告体9并排设置,所以难以产生为设置监视摄像机11而特别设置之类的不协调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10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包含第一电线部件 21等的电线部件20从筒体10的下端向外盖板6的内侧、即密封部2内进行配线。由此,电线部件20的配线不在底部加、建筑物的柱子、天花板等上进行配线便可完成。也就是,连接监视摄像机11与影像记录装置M的电线部件20的配线不使用配线槽就能实现,而且,无需在电线部件20的配线作业中组装脚手架。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设置,而且,还能够减少设置所需的费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部件20具有将第一电线部件21、第二电线部件22及第三电线部件23接合成一条而成的部分,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电线部件20的配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防止片21d减少向监视摄像机11的无用光C的入射。 由此,能够减少光向由监视摄像机11摄影的影像的映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线部件21与反射防止片21d接合并被一体化。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线部件21通过使电缆21c通过设于筒体10的切缝 IOa从而可将反射防止片21d容易地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此外,可防止反射防止片21d从筒体10的内表面浮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10作为配线筒起作用,其上端位于上方的自动扶梯的底部加的附近,其下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移动扶手5与外盖板6之间。由此,能够由筒体10来覆盖位于底部加与移动扶手5之间的电线部件20的部分的整体或大致整体,而且,能够在从筒体10的下端出来的电线部件30的部分与乘客之间隔开栏杆4。其结果,能够保护电线部件20免受恶作剧所致的切断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电线部件21与第二电线部件22的连接、第二电线部件22与第三电线部件23的连接使用了可将连接端子彼此连接、分离的连接器,即阴型连接器21b、阳型连接器22b、阳型连接器22c及阴型连接器23c,所以能够容易进行这些连接,能够提高监视摄像机11和电源及影像记录装置M等的与监视摄像机11的设置有关的配线作业的效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得到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体10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这双方,但是,如图 8所示,也可以不设置筒体10,而是由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这双方。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不设置筒体10和可动警告体9,而是在固定保护体8 上设在筒部,该筒部兼作摄像机容纳筒和配线筒这双方。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筒体 10作为摄像机容纳筒起作用,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作为配线筒起作用。该情况下,反射防止片21d设置在筒体10上,使电线部件20所包含的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通过的切缝设置在可动警告体9的筒部9a上。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电线部件21与第二电线部件22的连接、第二电线部件22与第三电线部件23的连接分别使用了阴型连接器21b及阳型连接器22b、阳型连接器22c及阴型连接器23c,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这些连接上使用连接器的情况,也可以利用螺钉或焊锡进行连接从而确保与外部的电绝缘。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互相相交的自动扶梯间形成的窄角部7设置自动扶梯监视装置,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在天花板51和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5之间形成的窄角部52设置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在图10中,在建筑物内,单独设有从一层地板向二层地板输送乘客的上升自动扶梯50。在该上升自动扶梯50的移动扶手5与一层的天花板51之间形成有窄角部52。在该窄角部52容纳固定保护体8、可动警告体9及监视摄像机11,设有保持上述电线部件20所包含的第一电线部件21的电缆21c的筒体10。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设在建筑物上,该建筑物具有窄角部,该窄角部形成于天花板与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或者形成于以相交的状态邻接的两个自动扶梯中的一个自动扶梯的底部与另一个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以及保护体,该保护体设于上述窄角部并用于防止在上述自动扶梯的上升运转时乘客被上述窄角部夹住,上述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监视摄像机,该监视摄像机对上述自动扶梯及乘客进行摄影; 电线部件,该电线部件将上述监视摄像机与外部装置电连接; 摄像机容纳筒,该摄像机容纳筒是在将上述自动扶梯的上升方向作为前方向的场合的上述保护体的后端侧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的筒体,上述摄像机容纳筒容纳上述监视摄像机;配线筒,该配线筒是在将上述自动扶梯的上升方向作为前方向的场合的上述保护体的后端侧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设置的筒体,上述配线筒容纳上述电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外盖板,该外盖板设于上述自动扶梯的栏杆的基部的外侧并容纳有上述电线部件的与上述一部分不同的另一部分,上述电线部件以从上述配线筒的下端出来并引导到上述外盖板的内侧的状态进行配线,在上述配线筒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切缝,使上述电线部件通过上述切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配线筒的上述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上述电线部件的宽度窄,并且上述配线筒的上述切缝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为上述电线部件的宽度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兼作上述摄像机容纳筒和上述配线筒的筒体,在上述筒体上具有上述切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兼作上述摄像机容纳筒和上述配线筒的筒体,在上述筒体上具有上述切缝,在上述筒体内具备反射防止片,上述电线部件的位于上述切缝内的部分与上述反射防止片接I=I O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筒体的上述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上述电线部件的宽度窄,并且上述筒体的上述切缝的外表面侧的切缝宽度为上述电线部件的宽度以上,再有,上述筒体的上述切缝的内表面侧的切缝宽度比上述电线部件和上述反射防止片的连接部的宽度宽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视摄像机不会给乘客带来从下方窥视之类的不信任感,且上述监视摄像机能够设置在不妨碍乘客的位置上,还能够容易抑制与监视摄像机连接的电线的露出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天花板与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的窄角部,或者形成于以相交的状态邻接的两个自动扶梯中的一个自动扶梯的底部与另一个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之间的窄角部,设置防止夹住用的固定保护体和可动警告体、筒体,在筒体内容纳监视摄像机、和与该监视摄像机连接的电线部件所包含的第一电线部件,第一电线部件的电缆通过在筒体的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切缝地延伸设置,包含该第一电线部件的电线部件配置在筒体和外盖板之间。
文档编号B66B29/00GK102234059SQ201110109209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主税雅裕, 桑野利行, 郡司智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