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循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140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液循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液气相变原理达到散热效果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为了散热需要,常会加设散热元件,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1279256号专利,即公开一种喷雾型散热装置。该喷雾型散热装置包括一储液槽、一喷雾舱、一雾化器、一冷凝器及一输送管路。该储液槽储存冷却液;该喷雾舱与热源相接;该雾化器设于该喷雾舱上方,并将冷却液喷入喷雾舱中产生微液滴状的喷雾,喷雾吸收热量而汽化。已汽化的冷却液通过冷凝器而还原为液态,并通过输送管路而循环使用。上述喷雾型散热装置通过液体转为气体的相变过程的吸热现象,即能带走热源产生的热量,且冷却液能不断通过相变转换而循环使用。但此种常见的喷雾型散热装置,需装设额外的冷凝器与输送管路以回收冷却液,且其雾化器需装设压电片以产生喷雾,整体构造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化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本发明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热源散热,该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包含一壳体及一喷孔片,其中:该壳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的空间,及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且连通于该空间的回流通道,而该底壁用以接触该热源;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壳体中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该喷孔片将该空间区隔为一位于该喷孔片上方的冷凝室与一位于该喷孔片下方的蒸发室,该喷孔片具有多个连通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的微孔,且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通过该回流通道连通。较佳地,该壳体还包括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并位于该喷孔片上方的分隔壁。该分隔壁对应该喷孔片处形成一冷却液入口 ;该分隔壁对应该回流通道处形成一上蒸气出口,且该分隔壁具有一围绕该上蒸气出口并往该顶壁凸伸的隔液壁部。较佳地,该壳体还包含一外壁及一内壁。该外壁具有一上外壁部及一下外壁部,该上外壁部连接该顶壁与该分隔壁,且该下外壁部连接该底壁与该分隔壁;该内壁连接该底壁与该分隔壁并对应该冷却液入口位置。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内壁上,且该内壁、该喷孔片及该底壁相互配合界定出该蒸发室,而该内壁、该下外壁部、该底壁及该分隔壁相互配合界定出该回流通道。该内壁邻近该底壁处形成一下蒸气出口,该蒸发室通过该下蒸气出口连通于该回流通道,且该回流通道通过该上蒸气出口而连通于该冷凝室。较佳地,该上蒸气出口的口径大于该冷却液入口与该下蒸气出口的口径,且该冷却液入口及该下蒸气出口的口径大于该微孔的孔径。较佳地,该喷孔片厚度介于20至300微米之间,所述微孔的孔径尺寸介于5至1000微米之间,且每两相邻微孔之间的距离在5至2000微米之间。
较佳地,该气液循环散热装置还包含一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装设于该壳体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散热的冷却液在该壳体内即可产生气液循环过程而不需额外的回收装置,且通过该喷孔片的微孔即可将冷却液转变为微滴状喷雾,构造相对简单。


图1是说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2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气液循环路径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发明,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阅图1与图2,图中不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100。气液循环散热装置100用以对一热源9散热,并包含一壳体1、一喷孔片2及一散热组件3。壳体I包括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介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的空间16,及二个介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且连通于空间16的回流通道17,而底壁12用以接触热源9。喷孔片2设置于壳体I中介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该喷孔片2将空间16区隔为一位于喷孔片2上方的冷凝室161与一位于喷孔片2下方的蒸发室162,且冷凝室161与蒸发室162通过回流通道17连通。喷孔片2是利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铸工艺、激光加工工艺、热压工艺或射出成形等方式制成,其厚度介于20 300微米之间,并具有多个连通冷凝室161与蒸发室162的微孔21。这些微孔21的孔径尺寸介于5 1000微米之间,且每两相邻微孔21之间的距离在5 2000微米之间。进一步来说,壳体I还包括一介于顶壁11与底壁12之间并位于喷孔片2上方的分隔壁13、一外壁14及一内壁15。分隔壁13对应喷孔片2处形成一冷却液入口 131,该分隔壁13对应这些回流通道17处形成二个上蒸气出口 132,且该分隔壁13具有一围绕上蒸气出口 132并往朝向顶壁11的方向凸伸的隔液壁部133。外壁14具有一上外壁部141及一下外壁部142,上外壁部141连接顶壁11与分隔壁13,而下外壁部142连接底壁12与该分隔壁13。内壁15连接底壁12与分隔壁13并对应冷却液入口 131位置。喷孔片2被内壁15围绕,且内壁15、喷孔片2及底壁12相互配合界定出蒸发室162,而内壁15、下外壁部142、底壁12及分隔壁13相互配合界定出这些回流通道17。内壁15邻近底壁12处形成二下蒸气出口 151,蒸发室162通过这些下蒸气出口 151连通于这些回流通道17,且这些回流通道17通过这些上蒸气出口 132而连通于冷凝室161。本实施例由于分隔壁13、隔液壁部133与内壁15的结构,冷凝室161于隔液壁部133的高度以下,喷孔片2以上形成一空间。其中,分隔壁13形成冷却液入口 131的位置,由于下方还设有位置较低的喷孔片2,其可供储存液体的深度较深,而分隔壁13连接上外壁部141的外围区域,可供储存液体的深度较浅,但整体而言,储存于冷凝室161的液体,以不超过隔液壁部133的高度较佳。在本实施例,微孔21各具有一入液端211与一喷液端212。各该微孔21的孔径由邻近分隔壁13的入液端211的较大孔径渐缩至邻近底壁12的喷液端212的较小孔径。容置于冷凝室161的冷却液4通过喷孔片2的多个微孔21而进入蒸发室162,并形成多个极细的液柱或微小液滴喷雾。液柱或喷雾在蒸发室162底部吸收热源9产生的热量而蒸发成为蒸气,并容易在底壁12内表面产生气泡(图未不)而将蒸气蓄积。持续滴入的液柱或喷雾可打破气泡并使蒸气经下蒸气出口 151散出,提高蒸气流动效率。气化的冷却液蒸气从蒸发室162经由回流通道17流动至冷凝室161中,冷却液蒸气通过自然冷凝或接触到温度较低的顶壁11、上外壁部141而冷凝为液态,并流进未喷入蒸发室162的冷却液4中而循环使用。而未冷凝的冷却液蒸气在冷凝室161中形成蒸气压使冷凝室161相对于蒸发室162产生压差,促使冷却液4通过微孔21而产生液柱或喷雾。如上述的过程,冷却液4在壳体I内形成连续不断的气液转换循环。此外,为确保冷却液4进行正常的气液循环过程,前述的上蒸气出口 132的孔径尺寸大于下蒸气出口 151及冷却液入口 131,且下蒸气出口 151及冷却液入口 131的孔径尺寸大于微孔21。而隔液壁部133的高度高于冷却液4的液面高度,令冷却液4无法通过上蒸气出口 132而流入回流通道17中。散热组件3装设于壳体I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31,有助于降低壳体I的温度。散热鳍片31可如图1与图2所示设于顶壁11并由顶壁11向上延伸,此外,设于顶壁11的散热鳍片31的固定端也可由顶壁11往分隔壁13凸伸,以增加热交换面积。另一方面,散热鳍片31可以是中空状并连通于冷凝室161,冷却液蒸气进入中空的散热鳍片31后,因散热面积的增加而提高冷凝效率。综上所述,冷却液4在壳体I内即可完成气液循环过程并达到散热效果而不需额外的回收装置,且通过该喷孔片2的微孔21即可将冷却液4转变为液柱或微滴状喷雾,构造相对简单,所以本发明气液循环散热装置100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液循环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热源散热,该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包含一壳体及一喷孔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的空间,及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且连通于该空间的回流通道,而该底壁用以接触该热源;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壳体中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该喷孔片将该空间区隔为一位于该喷孔片上方的冷凝室与一位于该喷孔片下方的蒸发室,该喷孔片具有多个连通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的微孔,且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通过该回流通道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并位于该喷孔片上方的分隔壁,该分隔壁对应该喷孔片处形成一冷却液入口,该分隔壁对应该回流通道处形成一上蒸气出口,且该分隔壁具有一围绕该上蒸气出口并往该顶壁凸伸的隔液壁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含一外壁及一内壁,该外壁具有一上外壁部及一下外壁部,该上外壁部连接该顶壁与该分隔壁,该下外壁部连接该底壁与该分隔壁;该内壁连接该底壁与该分隔壁并对应该冷却液入口位置,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内壁上,且该内壁、该喷孔片及该底壁相互配合界定出该蒸发室,而该内壁、该下外壁部、该底壁及该分隔壁相互配合界定出该回流通道,该内壁邻近该底壁处形成一下蒸气出口,该蒸发室通过该下蒸气出口连通于该回流通道,且该回流通道通过该上蒸气出口而连通于该冷凝室。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蒸气出口的口径大于该冷却液入口与该下蒸气出口的口径,且该冷却液入口及该下蒸气出口的口径大于该微孔的孔径。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喷孔片厚度介于20至300微米之间,所述微孔的孔径尺寸介于5至1000微米之间,且每两相邻微孔之间的距离在5至2000微米之间。
6.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液循环散热装置还包含一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装设于该壳体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
全文摘要
一种气液循环散热装置,包含一壳体及一喷孔片。该壳体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间的空间,及一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间且连通于该空间的回流通道,而该底壁用以接触热源。该喷孔片设置于该壳体中介于该顶壁与该底壁间,该喷孔片将该空间区隔为一位于该喷孔片上方的冷凝室与一位于该喷孔片下方的蒸发室。该喷孔片具有多个连通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的微孔,且该冷凝室与该蒸发室通过该回流通道连通。该壳体容装的冷却液可直接在该壳体中完成气液循环,且该喷孔片可将冷却液转为喷雾或液柱而加速汽化以吸收该热源的热量。
文档编号H05K7/20GK103096687SQ2011103489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郑凯安, 蓝海, 古志强, 廖哲伟, 孟宪钰 申请人: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