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94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众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长途插头共运输巴士的配备更是越来越舒适。巴士上除了提供舒适宽敞的座位外,还附有视听娱乐的设备,如个人液晶屏幕。个人液晶屏幕一般设置于每个位置的前排座位的椅背,以令使用者方便观赏播放视频。此外,一般个人液晶屏幕上会设置有一耳机插孔,使用者可将耳机插设于耳机插孔, 以获得液晶屏幕上所播放内容的音频信号。如此一来,每个人可以选择享受个别喜好的视听娱乐节目,而不至于影响到座旁的其它乘客。当使用者要下车时而不需使用耳机时,使用者只需将耳机插头的插针由耳机插孔拔出,以将耳机交给服务人员进行回收即可。然而,当耳机插头插设于耳机插孔时,耳机插头突出于个人液晶屏幕的壳体的平面。若使用者于观赏途中或下车时需要离开座位时,很容易因起身离开座位而使得行李或是使用者自身身体碰撞至耳机插头。或者,使用者往往忘了将佩带至头部的耳机取下,就起身离座或是转身拿东西时,也同时拉扯到与耳机线相连的耳机插头。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耳机插头在遭受瞬间的强大外力作用下,造成插针的断裂而卡在耳机插孔内。或者,由于其它人为的因素,造成其它的异物(如纸屑)卡在耳机插孔内。由于耳机插孔内具有断裂插针或是异物,因此将造成下一位使用者无法再将新的耳机插入耳机插孔内,以致于耳机插孔无法再继续使用。并且,由于断裂插针或是异物并不容易由耳机插孔内取出,维修者需先将液晶屏幕设备的壳体拆卸后并使用工具将断裂的插针夹出或是挖出。如此一来,往往造成耳机插座因受维修过程中的外力的破坏而必须进行汰换,因而造成了庞大的维修费用并增加了额外的营运成本。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耳机插头的插针断裂于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孔内时,往往需要将电子设备的壳体拆卸后直接更换新的耳机插座,进而造成了庞大的维修费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适于供一插头连接器的一插针插入而与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电子装置包含一前壳体、一背壳体及一插座连接器。前壳体具有贯通的一插入孔,背壳体与前壳体相结合,背壳体具有贯通的、对应于插入孔的一排出孔。插座连接器设置于前壳体与背壳体之间,插座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多个接脚及多个电性接片。本体具有贯通的一信号连接孔,信号连接孔具有位于本体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插入孔连通第一开口,排出孔连通该第二开口,插针可由插入孔或排出孔进出信号连接孔。接脚设置于本体,电性接片设置于形成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壁面上,且电性接片电性连接于接脚。 电性接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分别朝向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的一法线向量与内壁面夹一锐角。[0008]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插座连接器,适于供一插头连接器的一插针插入。插座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多个接脚及多个电性接片。本体具有贯通的一信号连接孔,信号连接孔具有位于本体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插针可由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而插入或抽离出信号连接孔。接脚设置于本体,电性接片设置于形成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壁面上,且电性接片电性连接于接脚。电性接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分别朝向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的一法线向量与内壁面夹一锐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座连接器具有贯通的信号连接孔,且电子装置的前、背壳体分别具有连通信号连接孔相对两端的插入孔及排出孔。并且,信号连接孔内的电性接片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的设置,使插针能够平顺的由插入孔或排出孔进出信号连接孔而不会有干涉的现象发生。其中,该内壁面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处还具有一导角。其中,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的一孔径大于或等于该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径。其中,该信号连接孔的一轴心通过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其中,该信号连接孔、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为同一轴心。因此,当插针断裂于信号连接孔内时,使用者可经由另一插针由插入孔插入以推抵信号连接孔内的断裂插针,使断裂插针自动由排出孔排出电子装置外,以避免造成后续庞大的维修成本的发生。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与实作,配合附图在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图IA及图I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IC所示为根据图第IA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ID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结合示意图。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2B至图2D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断裂插针排出信号连接孔的操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插座连接器20电子装置210前壳体212插入孔220背壳体222排出孔30插头连接器[0029]31插针31'插针100本体102信号连接孔1021第一开口1022第二开口104内壁面106导角110接脚120电性接片1201第一斜面1202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A至图1D,图IA及图I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IC所示为根据图IA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ID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结合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适用于供一插头连接器30的一插针31插入,以令插头连接器30与插座连接器10达成电性连接的关系。在本实施例图IA至图ID中,其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30分别以耳机插座及耳机插头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插座连接器10也可以是麦克风插座、录音插座或是视频信号插座,而插头连接器30则可以是麦克风插头或是视频信号插头。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包含一本体100、多个接脚110以及多个电性接片120。 其中,本体100具有一信号连接孔102,信号连接孔102贯穿本体100的相对两侧,信号连接孔102于本体的相对两侧上对应形成一第一开口 1021及一第二开口 1022。并且,信号连接孔102的最小内径与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的开口孔径皆大于或等于插头连接器 30上的一插针31的最大外径。换句话说,插针31可经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 而插入信号连接孔102或由信号连接孔102内抽离出来。此外,多个接脚110设置于本体100的一侧,接脚110可用以与电子装置内的电路电性连接。多个电性接片120设置于形成信号连接孔102的一内壁面104上,且这些电性接片120分别电性连接这些接脚110。当插头连接器30的插针31插入信号连接孔102内时,插针31接触并压迫这些电性接片120,以使插针31与这些电性接片120达成电性连接的关系。需注意的是,接脚110与电性接片120的数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对接脚110与电性接片120的数量进行调整。并且,信号连接孔102的内壁面104位于第一开口 1021及第二开口 1022处,更可以具有导角106,导角106环绕于第一开口 1021及第二开口 1022。通过导角106的设置,可引导插针31顺利的插入信号连接孔102,以避免插针31于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 处与本体100相干涉而不易插入信号连接孔102。此外,电性接片12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1201及一第二斜面1202。其中,第一斜面1201朝向第一开口 1021,而第二斜面1202朝向第二开口 1022,且第一斜面1201的一法线向量Al及第二斜面1202的一法线向量A2与内壁面104夹一锐角。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斜面1201靠近第一开口 1021的一端以及第二斜面1202靠近第二开口 1022的一端位于内壁面104上,而第一斜面1201远离第一开口 1021的一端以及第二斜面1202远离第二开口 1022的一端则靠近信号连接孔102的轴心位置。通过上述电性接片120的第一斜面1201与第二斜面1202的设置,使插针31可平顺的于信号连接孔102内滑移,以避免电性接片120的端缘毛边直接与插针31相摩擦而造成插针31于信号连接孔102内滑移时的阻碍。需注意的是,本附图所示的电性接片120 的外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电性接片120只需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斜面1201与第二斜面 1202而以令插针31于信号连接孔102内可平顺的滑移的功效即可。由于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 1021及第二开口 1022,且信号连接孔102的最小内径与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的开口孔径皆大于或等于插头连接器30上的一插针31的最大外径,使得插针31可经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 而进出信号连接孔102。并且,由于第一斜面1201与第二斜面1202分别朝向第一开口 1021 及第二开口 1022,也使得插针31可平顺的经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而进出信号连接孔102。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提供了插针31双向的插入或拔出的功效。因此,若插针31断裂于信号连接孔102内时,维修者可通过一外物(如顶针或是另一插针)而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进入,以令外物推抵断裂的插针31,使断裂的插针31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脱出于外。如此一来,即可轻易的完成维修动作。至于上述维修动作的实施例,将于后续再做进一步描述。此外,若电性接片120的设置以及电路上的搭配若适当得宜,插头连接器30也可选择性的由第一开口 1021或第二开口 1022进入插座连接器10内,并皆能与插座连接器10 达成电性与信号连接的关系。请接着参照图2A至图2D,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2B至图2D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断裂插针排出信号连接孔的操作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适于供一插头连接器30的一插针31插入而与插头连接器30电性连接。其中,电子装置20包含一前壳体210、一背壳体220及一插座连接器10。 其中,图中所示的电子装置20以液晶显示器为例,且插座连接器10以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的音源插座为例,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20包含一前壳体210、一背壳体220及一插座连接器10。其中,插座连接器10的详细结构图即可为图IA至图IC所示,且插座连接器10的结构以于先前做详尽的描述,因此以下便不在多做赘述。本实施例的前壳体210具有贯通的一插入孔212,而背壳体220则与前壳体210相结合。背壳体220具有贯通的一排出孔222,排出孔222对应于插入孔212。插座连接器10 设置于前壳体210与背壳体220之间,插座连接器10的信号连接孔102的第一开口 1021 连通于插入孔212,信号连接孔102的第二开口 1022则连通于排出孔222。换句话说,插入孔212与排出孔222可通过信号连接孔102而相连通。此外,插入孔212及排出孔222的孔径需至少大于或等于信号连接孔102的内径。并且,信号连接孔102的一轴心D通过插入孔212及排出孔222,甚至信号连接孔102、插入孔212与排出孔222还可以是同一轴心D。换句话说,插针31可经由插入孔212或排出孔 222而进入信号连接孔102内或排出信号连接孔102外。而于正常使用情况下,插头连接器 30的插针31经由插入孔212而插入至插座连接器10的信号连接孔102,以使插头连接器 30与插座连接器10达成电性及信号连接的关系。接着请继续参照图2A至图2D。当前一位使用者因使用不当而使插针31 ‘断裂并卡在插座连接器10的信号连接孔102内时(如图2B所示),维修者并不需刻意对电子装置 20的壳体进行拆卸以维修插座连接器10。待下一位使用者欲使用另一插头连接器30(耳机插头)时,只需将插头连接器30的插针31照样由插入孔212插入插座连接器10 (耳机插座)内(如图2C所示)。此时,插针31推抵断裂的插针31'的一端。使用者只需继续将插针31完全插入至插座连接器10的信号连接孔102,断裂的插针31 ‘即会被插针31推抵而由排出孔222脱出(如图所示)。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前壳体210与背壳体220具有分别连通插座连接器10的信号连接孔102的第一开口 1021及第二开口 1022的插入孔212和排出孔 222,使得断裂的插针31'得以因受另一插针31的推抵而由排出孔222排出。由于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以及电子装置并无第二开口 1022与排出孔222的设计,因此当插针31'断裂于插座连接器10内时,往往需要专业维修人士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维修。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以及电子装置,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以及电子装置 20的设计,可避免插针31'断裂于插座连接器10内时所造成的后续庞大维修成本。需注意的是,上述断裂的插针31'排出信号连接孔102的操作模式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来说,维修者也可利用一顶针由排出孔222进入信号连接孔102内而推抵断裂的插针31',使断裂的插针31'由插入孔212排出。并且,若是其它异物卡在信号连接孔102内时,维修者同样也可利用顶针由排出孔222/或插入孔212进入,以将异物由插入孔212/或排出孔222推出而完成维修。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座连接器具有贯通的信号连接孔,且电子装置的前、背壳体分别具有连通信号连接孔相对两端的插入孔及排出孔。并且,信号连接孔内的电性接片具有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的设置,使插针能够平顺的由插入孔或排出孔进出信号连接孔而不会有干涉的现象发生。因此,当插针断裂于信号连接孔内时,使用者可经由另一插针由插入孔插入以推抵信号连接孔内的断裂插针,使断裂插针自动由排出孔排出电子装置外。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以及电子装置并无贯通的信号连接孔以及排出孔的设置,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以及电子装置的设计可避免插针或异物断裂于插座连接器内时所造成的后续庞大的维修成本。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适于供一插头连接器的一插针插入而与该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一前壳体,具有贯通的一插入孔;一背壳体,与该前壳体相结合,该背壳体具有贯通的、对应该插入孔的一排出孔;以及一插座连接器,设置于该前壳体与该背壳体之间,该插座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具有贯通的一信号连接孔,该信号连接孔具有位于该本体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插入孔连通该第一开口,该排出孔连通该第二开口,该插针能够由该插入孔或该排出孔进出该信号连接孔;多个接脚,设置于该本体;以及多个电性接片,设置于形成该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壁面上,且所述多个电性接片电性连接所述多个接脚,所述多个电性接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分别朝向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且该第一斜面或该第二斜面的一法线向量与该内壁面夹一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壁面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处还具有一导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的一孔径大于或等于该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连接孔的一轴心通过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连接孔、该插入孔及该排出孔为同一轴心。
6.一种插座连接器,适于供一插头连接器的一插针插入,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具有贯通的一信号连接孔,该信号连接孔具有位于该本体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插针能够由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而插入或抽离该信号连接孔;多个接脚,设置于该本体;以及多个电性接片,设置于形成该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壁面上,且所述多个电性接片电性连接所述多个接脚,所述多个电性接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分别朝向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且该第一斜面或该第二斜面的一法线向量与该内壁面夹一锐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壁面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处还具有一导角。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座连接器包含一本体、多个接脚及多个电性接片。本体具有贯通的一信号连接孔,信号连接孔具有位于本体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接脚设置于该本体,电性接片设置于形成信号连接孔的一内壁面上,且电性接片电性连接于接脚。电性接片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分别朝向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的一法线向量与内壁面夹一锐角。因此,使一插头连接器的一插针可顺畅地由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而插入或抽离出信号连接孔。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050088SQ20112017859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1日
发明者李明峰, 萧志宏 申请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