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0703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房,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钻机电控房内电控柜的冷却多是通过空调直接从房内中间吹出冷空气来实现的,这样的实现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点一是风道易被其他大件物品挡住, 且风压要足够大才能使冷空气到达房内各个角落,能耗高但对电控柜的冷却效果却并不理想;二是冷空气直接吹向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存在的能耗高、冷却效果不理想且不利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包括电控房,该电控房内设置有电控柜和带空调的空调室,所述电控柜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暖风出风口,空调室设置有冷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所述电控房顶部设置有连接冷风出风口和冷风进风口的冷空气风道,以及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的暖空气风道。这样使得空调产生的冷空气能沿着冷空气风道到达远端的电控柜处,直接对电控柜内的电器设备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避免了冷空气直接吹向工作人员,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电控柜内的空气在进行了热交换之后将通过暖空气风道送回至空调室内,从而防止热空气存留于电控房内,影响制冷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其方案如下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包括电控房,该电控房内设置有电控柜和带空调的空调室,所述电控柜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暖风出风口,空调室设置有冷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所述电控房顶部设置有天花板,该天花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且其上方设置有一端连接所述冷风出风口、另一端带有至少一个排风孔的冷空气风道,以及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的暖空气风道。在本方案中,冷空气风道不直接与电控柜上的冷风进风口连通,而是通过天花板上的通风孔将冷风送入电控柜所在的区域内,然后冷空气在从冷风进风口进入电控柜,实现制冷。在上述两种方案中,所述冷风出风口设置于空调室的上端,暖风进风口设置于空调室的下端,且在冷风出风口与冷空气风道之间设有喇叭口。喇叭口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大冷空气进入冷空气风道时的入口面积,提高冷空气进入冷空气风道的效率。所述暖风出风口设置于电控柜的上端,冷风进风口设置于电控柜的下端,且在冷风进风口处设有风扇。风扇的设置,加快了冷空气进入电控柜内的速度,提高了制冷效率。所述空调的数量至少为一台,其冷空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空调室上端的冷风出风口连接。空调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地增大了制冷效率。当然,作为暖空气回流的通道,其数量也可以按照实际需要确定,即所述暖空气风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使用方便,有利于推广及应用;2.本实用新型中空调产生的冷空气得到了充分利用,保证了其冷却效果,既节约了能源,又节约了成本;3.本实用新型将冷风出风口设置于空调室的上端,空调产生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风道进入到电控室内,工作人员不再直接面对冷空气,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舒服性,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系统,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与电控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柜与电控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房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广4所示,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主要包括电控房、空调室和电控柜三部分。在上述设施中,电控房顶部设置有冷空气风道和暖空气风道;而空调室的上端设置有冷风出风口、下端设置有暖风进风口,且冷风出风口与冷空气风道的一端连接,暖风进风口与暖空气风道的一端连接。在冷风出风口与冷空气风道连接处还设有口径逐渐减小的喇叭口,该喇叭口口径较大的一端与冷风出风口连接、口径较小的一端与冷空气风道连接。 为了保证一般电控房的需求,空调室内空调的数量优先选择两台,且选用上出风、下进风的型号。当然,空调的数量可以有所增减,具体的数量视实际的情况而定。电控柜的上端设置有暖风出风口、下端设置有冷风进风口,且在冷风进风口处设有风扇,冷风进风口与冷空气风道的另一端连接,暖风出风口与暖空气风道的另一端连接。 风扇的设置,加快了冷空气进入电控柜内的速度,提高了冷热空气的交换效率。在普通的电控房内,电控柜的数量一般为多个,为了方便管理并节约电控房内的空间,节约风道的铺设材料及成本,本实施例将电控柜分为相互平行的两组,且这两组电控柜分别设置于与空调室所在侧壁相垂直的两个侧壁。暖空气风道和冷空气风道的设置形式与电控柜相同,并位于电控柜正上方。由于冷风出风口和冷风进风口分别与冷空气风道的两端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分别与暖空气风道的两端连接,而冷风进风口与暖风出风口位于同一个电控柜上, 相互连通,因此,便形成了一个冷热空气交换的循环系统。如此,既实现了对电控柜内电器设备的冷却,又避免了热空气对制冷效果的影响。本实施例的制冷过程如下[0025]首先,空调产生冷空气,并从冷风出风口通过喇叭口进入到冷空气风道内,然后在冷空气风道内向前流动,直到到达冷风进风口 ;当冷空气进入冷风进风口后,在风扇的加速作用下,快速进入电控柜内,并从电控柜的下端向上流动,同时与电控柜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冷空气到达电控柜的上端时,由于冷热交换的作用,冷空气吸热变成了热空气,进而从暖风出风口进入到暖空气风道中,并沿着暖空气风道回到空调室内。如此冷热循环,便实现了电控柜的制冷。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电控柜和空调室的基本结构以及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点在于,电控房内冷空气风道和暖空气风道的结构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电控柜和空调室与冷空气风道和暖空气风道的连接关系也不同。本实施例中,电控房顶部设置有天花板,冷空气风道和暖空气风道均设置于天花板上方。其中,冷空气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风出风口连接,在其封闭端设置有多个排风孔,天花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利用排风孔与通风孔,可以使冷空气风道内的冷风顺利进入天花板下方的电控柜所在的区域;暖空气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其功能在于将电控柜内进行冷热交换之后的热空气送回空调室。本实施例中,电控柜分为两组,冷空气风道只设置一个,而暖空气风道的数量设置两个,且这两个暖空气风道位于冷空气风道的两侧并位于两组电控柜的上方。本实施例的制冷过程如下首先,空调产生冷空气,并从冷风出风口通过喇叭口进入到冷空气风道内,然后在冷空气风道内向前流动,依次通过排风孔和通风孔后,到达天花板下方电控柜所在的区域; 当冷空气进入电控柜所在的区域后,在风扇的加速作用下,快速进入电控柜内,并从电控柜的下端向上流动,同时与电控柜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冷空气到达电控柜的上端时,由于冷热交换的作用,冷空气吸热变成了热空气,进而从暖风出风口进入到暖空气风道中,并沿着暖空气风道回到空调室内。如此冷热循环,便实现了电控柜的制冷。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包括电控房,该电控房内设置有电控柜和带空调的空调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暖风出风口,空调室设置有冷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所述电控房顶部设置有连接冷风出风口和冷风进风口的冷空气风道,以及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的暖空气风道。
2.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包括电控房,该电控房内设置有电控柜和带空调的空调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暖风出风口,空调室设置有冷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所述电控房顶部设置有天花板,该天花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且其上方设置有一端连接所述冷风出风口、另一端带有至少一个排风孔的冷空气风道,以及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的暖空气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出风口设置于空调室的上端,暖风进风口设置于空调室的下端,且在冷风出风口与冷空气风道之间设有喇叭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出风口设置于电控柜的上端,冷风进风口设置于电控柜的下端,且在冷风进风口处设有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数量至少为一台,其冷空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空调室上端的冷风出风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空气风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属于电控房制冷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存在的能耗高、冷却效果不理想且不利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问题。该带冷却系统的电控房,包括电控房,该电控房内设置有电控柜和带空调的空调室,所述电控柜上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暖风出风口,空调室设置有冷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所述电控房顶部设置有连接冷风出风口和冷风进风口的冷空气风道,以及连接暖风出风口和暖风进风口的暖空气风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实现了对电控柜内部电器设备的冷却,又避免了热空气对制冷效果的影响,还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文档编号H05K7/20GK202077331SQ20112021772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刘小明, 刘永国, 刘育生, 孙铭, 练国春, 贺伟, 陈克利 申请人:四川中曼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