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943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布置在具有门页平面(26)的门扇(9)上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包括:枢转杆(14),枢转杆(14)在转动轴线(16)处可转动地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以及可运动的元件(18),可运动的元件(18)与枢转杆(14)以如下方式联接,可运动的元件(18)的平行于门页平面(26)实施的运动(S)使得:枢转杆(14)执行用以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联接的转动运动(D)以及借助水平运动(H)改变枢转杆(14)距门页平面(26)的间距。
【专利说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该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能够在电梯设备门系统中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相联接。

【背景技术】
[0002]这样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被用于将通过门驱动装置操作的轿厢门扇与竖井门扇相联接。电梯轿厢具有门驱动装置和轿厢门。轿厢门具有至少一个轿厢门扇和轿厢门槛。此外,各个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竖井门扇和竖井门槛的竖井门沿着电梯轿厢在其中能竖向移行的电梯竖井来布置。
[0003]轿厢门通常是关闭的。当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中相应定位在预先限定的停驻位置中时,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要穿过竖井门和轿厢门方可踏足。这需要在停驻位置中同步打开及关闭轿厢门扇和竖井门扇,这种同步的打开及关闭可以通过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来确保。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以固定在轿厢门扇上。
[0004]出于联接目的而能通过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被操作的联接装置因而在预先限定的停驻位置被布置在竖井门扇上。在此,在每个竖井门上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嵌入联接装置中的空间被预先限定而且非常受到界定。该空间通过轿厢门槛距竖井门槛沿着电梯轿厢的行驶路径投影的、呈缝隙形式的间距来表现。在出现动态容差(例如轿厢运动)时或出现静态容差(例如建筑物位移)的情况下,当电梯轿厢行驶时可能发生的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能与竖井门槛或与联接装置发生碰撞。
[0005]EP0829446示出可枢转地支承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该轿厢门_竖井门联接件包括两个枢转杆和两个带动凸轮。带动凸轮以如下方式彼此平行地支承在枢转杆上:带动凸轮在枢转杆进行转动运动时保持其取向并且改变彼此间距。间距的改变用于将轿厢门扇与竖井门扇相联接。枢转杆的转动运动借助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与门驱动装置的联接来实现。枢转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基板上,该基板可以借助附加的促动器从前面提到的缝隙中枢转出来。按照这种方式实现的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在电梯行驶期间被从所述缝隙中收回并且相应地防止:当发生建筑物移位或轿厢运动时,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能与竖井门槛或与联接装置发生碰撞。这种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缺点是:其结构是复杂的。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其具有简化的结构。
[0007]该目的通过被设置用于布置在门扇上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来实现,该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具有:枢转杆,该枢转杆在转动轴线处可转动地支承在载体元件上;可运动的元件,该可运动的元件与枢转杆以如下方式相联接,可运动的元件平行于门页平面实施的运动使得:枢转杆执行用以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联接的转动运动并且同时借助水平运动改变枢转杆距门页平面的间距。该目的也通过电梯设备的具有这样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门系统得以实现。
[0008]本发明基于如下认识:通过轿厢门槛距竖井门槛沿着电梯轿厢的行驶路径投影的间距来表现的缝隙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设定得非常窄。此外,在电梯轿厢运行期间缝隙的宽度并非保持稳定地存在。这种效应可能由于较高的电梯竖井以及由于在电梯竖井中较快运动的电梯轿厢而得以增强。现今为此设置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其联接构件在电梯行驶期间可以从所述缝隙中收回)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由于通过两个不同的驱动机构来操作而没必要地昂贵。
[0009]为了使花费最小化,尝试的是:将唯一的驱动机构的运动既用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构件运动进入缝隙中,又用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构件的联接运动。这以如下方式来实现:单个驱动机构的运动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与枢转杆的连接实现了枢转杆的转动运动,并且另一方面同时实现了枢转杆沿其转动轴线的纵向运动。由此,仅有的驱动机构的运动负责将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送入缝隙中的位置上,并且归属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枢转杆进行联接运动。于是也存在如下可行性方案,即:将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运行与用于推移门扇的门驱动装置分开。枢转杆的纵向运动以及转动运动的同时实施实现了轿厢门与竖井门尽可能最快的联接。
[0010]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改进方案中,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包括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朝向门页平面以如下方式倾斜:当可运动的元件进行平行于门页平面实施的运动时,第一滑动面在第二滑动面上执行滑动运动,该滑动运动使得枢转杆进行转动运动和水平运动。按照这种方式,可运动的元件的运动能够传递到枢转杆上。
[0011]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改进方案中,第一滑动面与第二滑动面互补地构造。按照这种方式,滑动运动的引导可以得到改善,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以更加稳定地实施。
[0012]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改进方案中,在枢转杆上支承有带动元件以及优选还有相对于带动元件平行地隔开间距的第二带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带动元件在各自的平行于转动轴线隔开间距的带动轴线处支承在枢转杆上。枢转杆的转动运动以这样的方式使带动元件可以撑开,其中,带动元件的取向同时可以得到保持。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带动件平行四边形的不同几何形状并且该装置可以匹配于门在现场的具体状况。
[0013]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改进方案中,第二枢转杆可转动地支承在载体元件上,带动元件以如下方式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枢转杆上:带动元件一直都保持其取向。
[0014]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改进方案中,可运动的元件在与转动轴线平行地隔开间距的支承轴线处与枢转杆联接。于是,实现如下可行性方案,元件的纵向运动转换为枢转杆的转动运动。
[0015]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第一实施变型中,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以包括引导装置,载体元件垂直于门页平面地在引导装置上引导,其中,引导装置被设置用于固定在门扇上。在该实施变型中,可行的是:滑动面一方面在载体元件上以及另一方面在可运动的元件上扩大地构造,并且由此降低了材料磨损。另外,枢转杆可以具有长孔并且可运动的元件可以具有销,其中,销嵌入长孔中。按照这种方式,可运动的元件与可转动的枢转杆以多种实施方式连接,从而可以传递运动。
[0016]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第二实施变型中,载体元件可以被设置为是门扇的部件或固定在门扇上。门扇可以包含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部件,由此,可以节约材料。同样可行的是,对门扇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区域内加以强化。载体元件在此可以具有第一滑动面并且枢转杆可以具有第二滑动面,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呈螺纹面的形式。枢转杆可以与能运动的元件借助支承件连接。按照这种方式,可运动的元件的运动能够被传递到可转动的枢转杆上。
[0017]在电梯设备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门系统包括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以及促动器,其中,促动器实施促动器运动,该促动器运动实现了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元件的运动以及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副元件基本上等同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元件的运动的副运动。这两个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于是可以同步地运行。促动器可以具有驱动马达。有利的是,借助唯一的驱动马达可以使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联接的装置运行。
[0018]在电梯设备门系统的改进方案中,门系统具有门扇,其中,门扇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缓冲元件的往复引导件容纳部;以及支承在往复引导件容纳部中的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载体元件相联接的浮动块,其中,浮动块沿平行于门页平面的水平方向在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缓冲元件在挡块上得以弹动,并且其中,往复引导件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往复引导限位器阻止了朝向如下方向的往复运动,该方向不是平行于门页平面的水平方向。于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在布置于有待联接的门上的联接元件之间的定中心可以在联接过程时实现,从而在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相对于配属给其的联接元件的取向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容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
[0020]图1示出具有依照现有技术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电梯设备;
[0021]图2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第一构造变型;
[0022]图3以侧视图示出具有依照图2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门系统;
[0023]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第二构造变型;
[0024]图5以剖视图示出用于将元件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枢转杆联接的支承件;
[0025]图6示出具有两个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门系统;
[0026]图7示出用于门系统的定中心装置的第一构造变型;
[0027]图8示出用于门系统的定中心装置的第二构造变型;以及
[0028]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第三构造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示出电梯设备I。电梯设备I包括电梯竖井2和可在电梯竖井2中运动的电梯轿厢6。电梯设备I具有门系统52。竖井门3和电梯轿厢6的轿厢门7是门系统52的一部分。门系统52包括依照现有技术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53。轿厢门7具有轿厢门槛13和轿厢门扇9。竖井门3具有竖井门槛4和竖井门扇15。轿厢门扇9平行于其门页的表面地构成门页平面26。竖井门扇15平行于轿厢门扇9地布置。
[0030]竖井门槛4距轿厢门槛13的间距表现为缝隙8,缝隙8的宽度主要通过法律规章加以规定。门系统52包括两个在图1中彼此挨着布置的联接元件17、17’,联接元件17、17’布置在竖井门一侧。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53布置在轿厢一侧并且具有两个带动元件30、30’。联接元件17、17’布置在缝隙8的内部。如果带动元件30、30’在电梯轿厢6行驶期间位于缝隙8内部的话,则可能使得带动元件30、30’例如触及竖井门槛4或联接元件17、17,。
[0031]在图2至图4以及图9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实施方式,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可以是电梯设备中的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联接的门系统12的一部分。门系统12可以替代图1中门系统52的位置来安置,其中,联接元件可以类似于图1中的情况来布置。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缝隙(如其例如在图1中提及的那样)中收回。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枢转杆14、可运动的元件18以及载体元件40。枢转杆14在转动轴线16处可转动地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载体元件40可被设置用于:成为门扇的一部分或者固定在门扇上。可运动的元件18在支承轴线20处与枢转杆14联接。带动元件30可以在带动轴线28处支承在枢转杆14上。带动轴线28平行于载体元件40的转动轴线16并且可以与该转动轴线16隔开间距。优选地,第二带动元件30’可以在同样平行于转动轴线16的第二带动轴线28’处支承在枢转杆14上。转动轴线16优选垂直于门页平面26地取向,门页平面26也可以投影到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载体元件40上。
[0032]在由未示出的、可以为门系统12的一部分的促动器驱动下,可运动的元件18可以执行平行于门页平面26取向的运动S。在此,无关紧要的是:是运动S平行于门页平面26实施,还是运动S的仅一个方向分量平行于门页平面26地取向。运动S也可以沿竖向在电梯设备门系统内部实施。可运动的元件18与枢转杆14的联接使得: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的枢转杆14执行转动运动D。
[0033]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 (图2至图4)具有第一滑动面22和第二滑动面24,第一滑动面22和第二滑动面24朝向门页平面26倾斜并且可以互补地布置。对于滑动面22、24互补的布置,应当表述为:滑动面22、24可以彼此滑开或者说沿着彼此滑动。同时,运动S使得:可分配给可运动的元件18的第一滑动面22在可分配给载体元件40的第二滑动面24上滑动或者说沿着该第二滑动面24以滑动运动G滑动。基于滑动面22、24的倾斜,枢转杆14因此也执行水平运动H,水平运动H垂直于门页平面26地进行。枢转杆14距门页平面26的间距相应于水平运动H地改变,也就是说,枢转杆14通过滑动运动G伸入轿厢门槛与竖井门槛之间的缝隙中去。也就是说,同时执行水平运动H和转动运动D。
[0034]图9中示出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替代在图2至图4中示出的滑动面22、24地具有改变的运动传递机构,该运动传递机构将可运动的元件18与载体元件40联接并且于是产生了载体元件40的水平运动H。枢转杆14同样如载体元件40那样实施水平运动H0
[0035]对于在图2至图4以及图9中示例性示出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功能无关紧要的是:是水平运动H垂直于门页平面26地或者说水平地实施,还是该水平运动H的仅一个方向分量垂直于门页平面26地或者说水平地实施,在此,只要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功能得以实现就行。附加于枢转杆14通过转动运动D伸入所述缝隙中的事实,枢转杆14的转动运动D用于将与枢转杆14相联接的带动元件30、30’送入其与联接装置的联接元件相联接的位置中。在具有这样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门系统中,转动运动D由此实现了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联接。
[0036]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可以具有第二枢转杆14’,至少一个带动元件30、30’支承在该第二枢转杆14’上。第二枢转杆14’可转动地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并且基于带动元件30、30’的运动而执行被动的转动运动D’。第二枢转杆14’的转动运动D’与枢转杆14的转动运动D相对应。按照这种方式,在联接及脱开联接过程中,电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带动元件30、30’的取向可以得到保持。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优选布置在轿厢门一侧,但也可以布置在竖井门一侧。因而,门系统12的联接元件布置在互补的侧上。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运动S、D、H的所介绍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的其他实施变型的门系统。为了使可运动的元件18的运动S可以转换为枢转杆14的转动运动D和水平运动H,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可以替代所提及的滑动面22、24(图2至图4)或运动传递杆100 (图9)地具有可替选的运动传递机构。
[0037]图2和图3示出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第一实施方式。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简要示出的引导装置42 (在图2中未示出),载体元件40支承在引导装置42上。引导装置42实现了载体元件40的水平运动H。引导装置42设置用于固定在门扇上。引导装置42例如为了如下目的而可以包括紧合弹簧,目的为:可以确保两个滑动面22、24相互接触并且进而一直确保载体元件40的水平运动H。但是载体元件40和枢转杆14不执行彼此水平指向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枢转杆14和载体元件40总是保持相同的间距。第一滑动面22布置在可运动的元件18上,第二滑动面24布置在载体元件40上。可运动的元件18具有销34。销34嵌入枢转杆14的长孔32中,以便将可运动的元件18的运动S转化为枢转杆14的转动运动D。为了实现能够相对于载体元件40实施运动的销34,载体元件可以设有长孔33。对此可替选地,销34可以与枢转杆14相联接,其中,销34弓丨导经过载体元件40。
[0038]图3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布置在轿厢门扇9上。所示出的是在针对图1的说明中阐述的缝隙的通过轿厢门槛限定的边界55。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根据附图因而并未伸入缝隙中。可运动的元件18朝向所示引导装置42的运动S—方面实现了载体元件40的运动进而还有至少一个枢转杆14、14’沿其转动轴线16远离轿厢门扇9的水平运动H。由此,带动元件30、30’越过边界55进入所述缝隙中。另一方面,基于枢转杆14、14’的由运动S引起的通过销34引发的转动运动D,这样的运动S使得带动元件30、30’撑开。可运动的元件18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远离所述引导装置42的运动S产生相应的相反情况。
[0039]图4示出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第二实施方式。可运动的元件18与枢转杆14借助支承件35连接。第一滑动面22布置在枢转杆14上,第二滑动面24布置在载体元件40上。滑动面22、24具有螺纹面的形式,滑动面22、24可以是互补的。
[0040]元件18根据图4向下指向的运动S —方面使得至少一个枢转杆14、14’沿其转动轴线16进行水平运动H。在此,至少一个枢转杆14、14’距所示门页平面26的间距扩大。由此,带动元件30、30’可以运动进入前面提到的缝隙中。另一方面,基于枢转杆14、14’的由运动S引起的转动运动D,这样的运动S使得带动元件30、30’撑开。因而轿厢门扇9可以与竖井门扇联接。元件18的根据图4向上指向的运动S实现了相应的相反情况。
[0041]图9示出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第三实施方式。图9中示出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与图3中所示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相区别地具有改变的运动传递机构,该运动传递机构将可运动的元件18与载体元件相联接,并且于是产生载体元件40的运动H。据此,图3中所示的滑动面22、24通过运动传递杆100来替换。运动传递杆100具有两个杆支承件102、104。运动传递杆在第一杆支承件102处可枢转地支承在可运动的元件18上。运动传递杆100在第二杆支承件104处可枢转地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可运动的元件18的运动S借助运动传递杆100的运动使得:载体元件40进而还有枢转杆14执行水平运动H,该水平运动H垂直于门页平面26地取向。替代依照图3所示的滑动运动G地,运动传递杆100的运动使得:载体元件40既而还有枢转杆14实施水平运动H。
[0042]图5示出依照图4的支承件35的剖视图。支承件35可以是门系统12的一部分。支承件可以例如具有能实施运动S的可运动元件18的一部分以及枢转杆14的一部分。枢转杆14自身根据图2至图4在转动轴线处可转动地支承。优选竖直指向的运动S使得:枢转杆14的一部分由于其可转动的支承而执行运动,该运动的分量是竖直指向的运动分量SK以及水平指向的运动分量H。
[0043]图6示出具有门系统12的电梯轿厢6。门系统12包括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门扇9、9’以及促动器50。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布置在电梯轿厢6的门扇9上。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布置在副门扇9’上。门扇9、9’以如下方式联接到门驱动装置60的驱动元件62上:门扇9、9’在门驱动装置60运行时实施用于打开/关闭门洞的门运动TB。
[0044]促动器50包括驱动马达54和传递连杆56。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可运动的元件18,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可运动的副元件18’。可运动的元件18、18’的功能行使方式在图2至图4中阐释。驱动马达54的运行实现了促动器50的促动器运动B。
[0045]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11’的可运动的元件18、18’以如下方式支承在传递连杆56上,即:可运动的元件18实施平行于门页平面26的运动S,并且副元件18’实施副运动S’。在此,副运动S’基本上与运动S相同。这里的运动S等同于在对图2至图4的说明中阐释的运动S。因而,促动器运动B实现了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联接。因而,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联接通过促动器运动B独立于门洞运动TB地实施。
[0046]图7和图8示出作为门扇9的一部分的定中心装置75、76的两个构造变型。这样的定中心装置75、76可以连同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与竖井门的联接件一起是电梯设备门系统的组成部分。定中心装置75、76包括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和浮动块80。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包括至少两个缓冲元件88、90以及至少一个往复引导限位器94、96。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例如可以固定在门扇的门页上并且因此具有门页平面26。在浮动块80上可以固定有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能被固定在门扇9上的部件。例如该部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图4中所介绍的构造变型的载体元件40或者图2或图3中所介绍的构造变形的引导装置42。浮动块80支承在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中。浮动块80的运动沿着往复弓I导限位器94、96通过往复弓I导件容纳部84的挡块91来限定边界。在此,定中心装置75、76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电梯设备的门页上:浮动块80的运动沿往复弓I导限位器在水平方向上走向。
[0047]定中心装置75的图7中示出的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包括四个作为往复引导限位器的销柱94,销柱94优选平行于门页平面26地延伸。浮动块80具有相应于销柱94的引导孔。按照这种方式,浮动块可以沿着销柱94平行于门页平面26地运动。四个缓冲元件呈弹簧88的形式地布置,弹簧88在挡块91与浮动块80之间沿着销柱84将其围绕。弹簧88实现了:浮动块80在挡块91之间进行弹动,进而,能固定在浮动块80上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当在门系统的联接元件之间进行联接过程时进行自定中心。
[0048]区别于图7中所示的定中心装置75地,定中心装置76的在图8中示出的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包括两个作为缓冲元件的弹性块90以及作为往复引导限位器的直线引导部96,优选为燕尾槽引导部。浮动块80设有相应于直线引导部96的槽。借助优选平行于门页平面26延伸的直线引导部96,浮动块80可以在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中在挡块91之间平行于门页平面26地运动。在浮动块80的两侧,在挡块91与浮动块80之间分别布置有一个弹性块90。弹性块90实现了:浮动块80在挡块91之间进行弹动,进而,可固定在浮动块80上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在门系统的联接元件之间进行自定中心。
【权利要求】
1.一种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用于布置在具有门页平面(26)的门扇(9)上,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具有: 枢转杆(14),所述枢转杆(14)以在转动轴线(16)处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载体元件(40)上, 能够运动的元件(18),所述能够运动的元件(18)以如下方式与所述枢转杆(14)联接: 所述能够运动的元件(18)的平行于所述门页平面(26)实施的运动⑶使得:所述枢转杆(14)执行用于将轿厢门与竖井门联接的转动运动(D)并且同时借助水平运动(H)改变所述枢转杆(14)距所述门页平面(26)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第一滑动面(22)和第二滑动面(24),所述第一滑动面(22)和所述第二滑动面(24)朝向所述门页平面(26)以如下方式倾斜:当所述能够运动的元件(18)平行于所述门页平面(26)实施运动(S)时,所述第一滑动面(22)在所述第二滑动面(24)上执行滑动运动(G),所述滑动运动(G)同时产生了所述枢转杆(14)的所述转动运动(D)和所述水平运动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面(22)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面(24)互补地构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在枢转杆(14)上支承有带动元件(30)以及优选还有相对于所述带动元件(30)平行地隔开间距的第二带动元件(30’),其中,至少一个带动元件(30、30’)在各自的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16)地隔开间距的带动轴线(28、28’ )处支承在所述枢转杆(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第二枢转杆(14’)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40)上,所述带动元件(30、30’ )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第二枢转杆(14’ )上,从而所述带动元件(30、30’ ) 一直保持其取向。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能运动的元件(18)在平行地与所述转动轴线(16)隔开间距的支承轴线(20)处与所述枢转杆(14)相联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枢转杆(14)与所述能运动的元件(18)借助支承件(3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载体元件(40)具有第一滑动面(22)并且所述枢转杆(14)具有第二滑动面(24),所述第一滑动面(22)和所述第二滑动面(24)呈螺纹面的形式。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载体元件(40)被设置为所述门扇(9)的一部分或者被设置固定在所述门扇(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包括引导装置(42),所述载体元件(40)垂直于所述门页平面(26)地在所述引导装置(42)上引导,并且所述引导装置(42)被设置用于固定在门扇(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其中,所述枢转杆(14)具有长孔(32),并且所述能运动的元件(18)具有销(34),其中,所述销(34)嵌入所述长孔(32) 中。
12.一种电梯设备门系统(12),其具有依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设备门系统(12),其中,所述门系统(12)具有门扇(9),其中,所述门扇(9)包括: 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具有至少两个缓冲元件(88、90)和至少一个往复引导限位器(94、96),以及 支承在所述往复引导件容纳部(84)中的、与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所述载体元件(40)相联接的浮动块(80),其中,浮动块(80)沿平行于所述门页平面(26)的水平方向在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缓冲元件(88、90)中的一个在止挡(91)上得以弹动,以及其中,所述往复引导限位器(94、96)阻止了朝向如下方向的往复运动,所述方向不是平行于所述门页平面(26)的水平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梯设备门系统(12),其中,所述门系统(12)包括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 )和促动器(50),其中,所述促动器实施促动器运动(B),所述促动器运动⑶实现了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的所述元件(18)的运动以及所述副轿厢门-竖井门联接件(11’ )的副元件(18’ )的基本上等同于所述运动(S)的副运动(S,)。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设备门系统(12),其中,所述促动器(50)具有驱动马达(54)。
【文档编号】B66B13/12GK104144870SQ20128006303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维利·沃克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