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04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枢接装置、盖体及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座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而将所述第一面覆盖,此外,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开盖装置,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依次联动的压接部、滑块及弹性件,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弹性件可变形的固定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座体之间且为所述滑块提供使所述滑块压接在所述压接部上的作用力,所述压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滑块可在所述盖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给所述压接部施加驱动所述盖体转动至开盖位置或合盖位置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开盖与合盖操作便利性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壳体组件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装置大多设有壳体,以给位于壳体内的零部件提供保护功能。根据电子装置对壳体的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将壳体划分为两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即封闭结构和具有开盖功能的结构。对于具有开盖功能的壳体,受到使用空间的限制,其盖体与座体之间一般通过一铰接轴转动连接,在开盖的过程中,需要在人工辅助下将盖体转动至开盖位置;同理,在合盖的过程中,亦需要在人工辅助下将盖体转动至合盖位置。由此,这种开盖和合盖方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能提供回馈力。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壳体开盖操作便利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枢接装置、盖体及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座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而将所述第一面覆盖,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开盖装置,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依次联动的压接部、滑块及弹性件,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弹性件可变形的固定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座体之间且为所述滑块提供使所述滑块压接在所述压接部上的作用力,所述压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滑块可在所述盖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给所述压接部施加驱动所述盖体转动至开盖位置或合盖位置的作用力。
[0006]优选地,所述枢接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枢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呈相对设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而将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压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枢接部的末端往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所述压接部。
[0007]优选地,所述压接部呈楔形体,所述压接部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斜面,其中一个斜面面向所述盖体的内侧,另一个斜面面向所述盖体的外侧。
[0008]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顶部及环绕所述顶部的周边设置的侧部,所述顶部与所述侧部共同围合形成一盖体腔,所述侧部向外延伸形成有截面形状呈V形的手持施力部,所述手持施力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呈相对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侧部面对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手持施力部位于同一侧。
[0010]优选地,所述缓冲件为软胶件,所述侧部面对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缓冲件嵌设在所述凹槽内,且凸出于所述凹槽。
[0011]优选地,所述座体开设有与所述压接部的位置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一台阶面;所述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滑接部、止挡部及连接部,所述滑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止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止挡部凸出于所述滑接部的侧壁,所述滑接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所述止挡部和所述连接部装设在所述第二孔段内,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台阶面抵接适配而限制所述止挡部从所述第二孔段内脱出;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通孔的位置相对应而将所述安装通孔的一端封堵;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底座上。
[0012]优选地,所述底座面对所述第二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弹性件的端部的凹槽,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0013]优选地,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压接部滑动接触的滑动面,垂直于所述滑动面的平面为参考面,所述盖体的转动轴线及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滑动面的接触点共同形成的平面为转动平面,当所述盖体处于合盖位置时,所述转动平面与所述参考面的夹角为Θ,且15。彡 Θ 彡 45°。
[00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元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元件本体上的开关,此外,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上述壳体组件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座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元件本体上,并且,所述座体开设有与所述开关的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关从所述开口中显露出。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通过在盖体与座体之间设置有开盖装置,该开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接部、滑块及弹性件,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从而经由滑块给压接部施加一定大小的作用力;当盖体处于合盖位置时,该作用力具有驱使盖体作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以使盖体保持在合盖位置;在打开盖体的过程中,当盖体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该作用力驱使盖体作顺时针转动,直至开盖位置;在闭合盖体的过程中,当盖体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该作用力驱使盖体作逆时针转动,直至合盖位置。由此可知,在开盖装置的作用下,一方面,盖体可在开启至一定角度后自动完成开启动作?’另一方面,盖体在闭合至一定角度后自动完成合盖动作并使盖体保持在合盖位置。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开盖与合盖操作便利性高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所示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所示的座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2中所示的座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处于合盖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处于自动开盖临界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处于开盖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处于合盖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参见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包括枢接装置、盖体100及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SI和第二面S2的座体200,图示壳体组件的外观形状呈立方体,但是,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外观形状并不限于立方体。盖体100通过枢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座体200上,因此可通过转动盖体100,使盖体100在合盖与开盖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例如,参见图6和图8),在合盖位置时盖体100覆盖在第一面SI上,在开盖位置时盖体100与第一面SI分离。此外,为了实现半自动开盖及合盖,该壳体组件还包括开盖装置,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依次联动的压接部132(对应参见图3)、滑块400及弹性件500,滑块400可滑动地装设在座体200内,弹性件500固定在座体200上且为滑块400提供使滑块400压接在压接部132上的作用力,在具体装配时,弹性件50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与滑块400连接,另一个连接端与座体200连接,并且壳体组件正常使用时,该弹性件500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以给滑块400施加一定大小的作用力,并且该作用力的方向与滑块400运动的方向大致平行,从而提高滑块400的运动平稳性。压接部132设置在盖体100上,滑块400可在盖体100转动至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开盖装置的具体位置确定,比如15°或者30° )时给压接部132施加驱动盖体100转动至开盖位置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在开盖过程中,当盖体100在外力的作用下从合盖位置起转过预设角度时,盖体100即可在开盖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转动至开盖位置,从而实现半自动开盖。
[002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开盖装置还具有半自动合盖功能,为了方面说明该开盖装置的工作原理,结合图示壳体组件的示意结构,在开盖过程中,定义盖体100顺时针转动为开盖;在合盖过程中,定义盖体100逆时针转动为合盖。在合盖过程中,当盖体100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比如15°、30°等)时,滑块400施加在压接部132上的作用力驱使盖体100持续作逆时针转动,直至合盖位置,同时使盖体100保持在合盖位置。
[0029]综上所述,在开盖装置的作用下,一方面,盖体100可在开启至一定角度后自动完成开启动作;另一方面,盖体100在闭合至一定角度后自动完成合盖动作,并使盖体100保持在合盖位置。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开盖与合盖操作便利性闻等优点。
[0030]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枢接装置具有多种实现结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枢接装置包括转轴300、第一枢接部130及第二枢接部210,其中第一枢接部130设置在盖体100的侧壁上,第二枢接部210设置在第一面SI上,并且第一枢接部130与第二枢接部210呈相对设置,第一枢接部130上开设有与转轴300相适配的通孔131,第二枢接部210上开设有与转轴300相适配的通孔211,转轴300穿过第一枢接部130和所述第二枢接部210而将第一枢接部130和第二枢接部210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盖体100与座体200之间的枢接装置还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比如第一枢接部130上一体成型有转轴,第二枢接部210上开设有与该转轴相适配的通孔,通过将第一枢接部130上的转轴插装在第二枢接部210上的通孔即可,或者将第一枢接部130上的转轴与第二枢接部210上的通孔对调。于较佳实施方式中,盖体100上设有两个相对于盖体100中的对称平面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枢接部130,相应地,座体200上设有两个相对于座体200中的对称平面呈对称分布的第二枢接部210,在具体装配时,第一枢接部130位于两个第二枢接部210之间,两对相互相对应的第一枢接部130和第二枢接部210均通过同一个较长的转轴300枢接在一起,从而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当然,转轴300也可由独立的两部分组成。由此,可将盖体100牢靠地枢接在座体200上,保证盖体100在转动过程中的运动平稳性。
[0031]为了简化盖体100的结构设计,第一枢接部130与压接部132为一体结构,即第一枢接部130的末端往第一面SI延伸形成该压接部132。特别地,在开盖和合盖的过程中,为了减小压接部132与滑块400之间的滑动摩擦,以提高盖体100的运动平稳性,压接部132的端面为外凸的弧形面,并且压接部132呈楔形设置,压接部132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斜面,其中一个斜面面向盖体100的内侧,另一个斜面面向盖体100的外侧,在开盖及合盖过程中,通过面向盖体100的外侧的斜面可以使压接部132更加平缓地在滑块400上滑动,操作过程更加平顺,此外,这种结构形式的压接部132还减小了其与滑块400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开盖及合盖操作的阻力。
[0032]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盖体100包括顶部110及环绕该顶部110的周边设置的侧部120,并且顶部110与侧部120共同围合形成一盖体腔。较佳地,顶部110设置有透明视窗,从而在盖体100处于合盖位置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观测壳体组件内部的便利,该透明视窗可由玻璃、PC板等透明材质的板材形成。侧部120向外延伸形成有截面形状呈V形的手持施力部140,并且该手持施力部140与弟一枢接部130呈相对设直,弟一枢接部130由侧部120的一侧壁镂空形成,盖体100在合盖位置时,手持施力部140与第一面SI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使得开盖操作更加容易。由此,提高了开盖及合盖操作的便利性,不需要侧部120或者座体200的外侧面开设缺口,保证了壳体组件外观的完整性,使得壳体组件更加美观。
[0033]在自动合盖过程中,由于在惯性及开盖装置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因此盖体100会以相对于座体200的较高转速覆盖在第一面SI上,盖体100与座体200之间难免产生较大的冲击,不仅容易对壳体组件的结构造成损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合盖噪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侧部120面对第一面SI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件700 (对应参见图6、图7及图8),且该缓冲件700与手持施力部140位于同一侧,从而使得缓冲件700相对于盖体100的转动轴线位于较远处,以提高缓冲件700的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缓冲件700应当由具有一定弹性能力且质软的材料形成,比如海绵、橡胶等。于较佳实施方式中,该缓冲件700为软胶件,比如由硅胶形成,侧部120面对第一面SI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121,该凹槽121的形状与缓冲件700的形状相适配,缓冲件700嵌设在该凹槽121内,且凸出于凹槽121。缓冲件700可通过双面胶、胶水等胶粘原料牢靠地紧固在凹槽121内,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等特点。
[0034]本实施例中,座体200开设有与压接部132的位置对应的安装通孔220,该安装通孔220为阶梯孔,其包括第一孔段221和第二孔段222,第一孔段221与第二孔段222之间形成有一台阶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孔段22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二孔段22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矩形的至少一边边长小于第二孔段222的孔径,应当理解,第一孔段221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矩形,同理,第二孔段222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孔段221和第二孔段22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其他任意适用的形状,比如第一孔段221和第二孔段22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方形等;滑块400包括依次连接的滑接部410、止挡部420及连接部430,其中滑接部410的形状与第一孔段221形状相适配,即滑接部410为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柱体,止挡部420和连接部430均为圆柱体,止挡部420的外径大于连接部430的外径;滑接部410装设在第一孔段221内,止挡部420和连接部430装设在第二孔段222内,装配时,滑块400从第二面S2的一侧装入安装通孔220内,且滑块400与安装通孔220之间为间隙配合;此外,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面S2上的底座600,底座600与安装通孔220的位置相对应而将安装通孔220的一端封堵;弹性件500为压簧,弹性件500的一端套设在连接部430上,另一端抵接在底座600上,由此更加便于安装弹性件500。由于受到第一孔段221与第二孔段222之间形成的台阶面的限制,因此可防止滑块400在弹性件50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从安装通孔220中脱出,便于安装操作。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开盖装置的半自动开盖及合盖功能的前提下,还可进一步简化开盖装置的实现结构,比如,图示安装通孔220由盲孔替代,从而不需要设置有用于将安装通孔220的一端封堵的底座600,比如该盲孔为圆形直孔,相应地,滑块400为圆柱体,一种实施方式下,弹性件500装设在盲孔内,滑块400的一端压接在弹性件500上;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滑块400由不同直径大小的两段组成,弹性件500套设在其中一段上,所形成的连接结构与上述连接部430的相同。再者,弹性件500还可以由板簧弯折形成,比如呈V形,其一端抵接在盲孔的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滑块400的端面上。
[003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弹性件500的安装,同时限制弹性件500的运动,底座600面对第二面S2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置弹性件500的端部的凹槽610,当开盖装置完成装配时,弹性件500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底座600通过螺钉紧固在座体200上,比如,第二面S2上设置有若干带内螺纹的螺柱230,底座600设置有与每一个螺柱230的位置对应的通孔620,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通孔620并旋入对应的螺柱230中而将底座600牢靠地锁紧在座体200上。
[0037]结合图6-图9所示,滑块400具有与压接部132滑动接触的滑动面S3 (即滑块400面对盖体100的端面),优选该滑动面S3为平面,当然也可以是V面,这样类V型的压接部132与V型的滑动面S3适配,有利于力的稳定的传递。定义垂直于该滑动面S3的平面为参考面S4,盖体100的转动轴线及压接部132与滑动面S3的接触点共同形成的平面为转动平面S5,其中转动平面S5与参考面S4之间具有特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即,当盖体100处于合盖位置时,转动平面S5与参考面S4的夹角为Θ,且15°彡Θ彡45°。根据结构力学的相关原理可知,图9所示参考面S4为死点位置,在开盖过程中,当转动平面S5与参考面S4重合时,滑块400对压接部132的有效转动力矩为零,也即如图8所示盖体100所处位置,由此可知,需要通过外力的作用以将盖体100转过角度Θ,而后在滑块400的驱动力作用下,盖体100自动转动至开盖位置,例如图8所示开盖位置,盖体100垂直于第一面SI,即盖体100相对第一面SI转过90° ;而在合盖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外力的作用以将盖体100转过角度(90° - Θ ),从而使盖体100越过死点位置,然后在滑块400的驱动力作用下,自动转动至合盖位置。由此可知,在开盖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力驱动盖体100转过的第一角度和在合盖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力驱动盖体100转过的第二角度互为余角,容易知道,在开盖过程中,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要比转动一个较大的角度容易,操作也较为方便,因此优选15°彡Θ彡45°,在实际应用时,Θ可取值为15°、30°及45°等,提高了开盖操作的便利性,同时不会对合盖操作造成影响。
[00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包括元件本体和设置在该元件本体上的开关(未给出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元件本体可以理解成任意适用的电子组件,比如电源设备、工控机等,开关可以是按钮开关、拨动开关等,此外,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的座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元件本体上,并且,座体开设有与开关的位置相对应的开口,当壳体组件安装到位后,开关从该开口中显露出,从而给操作开关提供便利。通过在元件本体上安装有壳体组件,当不需要操作开关时,盖体将开关罩住,从而为开关提供防护,避免了误操作。座体可通过螺钉与元件本体相连,比如,根据上述壳体组件实施例中的座体200,座体200开设有供开关显露出的开口 240,座体200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呈相对的凸耳250,凸耳250开设有通孔,相应地,元件本体上设置有与该两个凸耳250的位置对应的螺纹孔,螺钉穿过凸耳250的通孔并旋入对应的螺纹孔中而将座体200锁件在元件本体上。当然,座体200与元件本体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卡接结构为本领域常用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且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0039]本电子装置实施例包括上述壳体组件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组件,包括枢接装置、盖体及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座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而将所述第一面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开盖装置,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依次联动的压接部、滑块及弹性件,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弹性件可变形的固定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座体之间且为所述滑块提供使所述滑块压接在所述压接部上的作用力,所述压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滑块可在所述盖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给所述压接部施加驱动所述盖体转动至开盖位置或合盖位置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枢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呈相对设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而将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压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枢接部的末端往所述第一面延伸形成所述压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呈楔形体,所述压接部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斜面,其中一个斜面面向所述盖体的内侧,另一个斜面面向所述盖体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顶部及环绕所述顶部的周边设置的侧部,所述顶部与所述侧部共同围合形成一盖体腔,所述侧部向外延伸形成有截面形状呈V形的手持施力部,所述手持施力部与所述第一枢接部呈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面对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手持施力部位于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软胶件,所述侧部面对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缓冲件嵌设在所述凹槽内,且凸出于所述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开设有与所述压接部的位置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有一台阶面;所述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滑接部、止挡部及连接部,所述滑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止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止挡部凸出于所述滑接部的侧壁,所述滑接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所述止挡部和所述连接部装设在所述第二孔段内,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台阶面抵接适配而限制所述止挡部从所述第二孔段内脱出;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通孔的位置相对应而将所述安装通孔的一端封堵;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面对所述第二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弹性件的端部的凹槽,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压接部滑动接触的滑动面,垂直于所述滑动面的平面为参考面,所述盖体的转动轴线及所述压接部与所述滑动面的接触点共同形成的平面为转动平面,当所述盖体处于合盖位置时,所述转动平面与所述参考面的夹角为Θ,且15°彡Θ彡45°。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元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元件本体上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座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元件本体上,并且,所述座体开设有与所述开关的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关从所述开口中显露出。
【文档编号】H05K5/02GK204090354SQ20142038774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张显志 申请人: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