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794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组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产品的不断发展,许多数码产品的壳体内都需要贴上无纺布,以起到防潮和防震的作用。尤其在音响的壳体内,大部分都贴有无纺布。然而,现在基本上采用人工使用双面胶将无纺布9粘合到的壳体8的内腔81内(如附图1和图13所示),人工贴合存在整形困难,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劳动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生产、质量标准化、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包括用于输送壳体的壳体送料装置、用于将无纺布贴紧于壳体内腔的贴布底模、用于将无纺布移送到贴布底模上的无纺布送料装置、用于对贴了无纺布的壳体进行加热的热压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贴布底模升降的底模升降驱动装置。

其中的,所述壳体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上方的壳体移送机构和用于将壳体移送机构送来的壳体夹紧固定于贴布底模上方的两个壳体夹持机构,两个所述壳体夹持机构分别设置于壳体送料机构的两侧。

其中的,所述无纺布送料装置包括设置于贴布底模上方的无纺布放置区和用于将无纺布从无纺布放置区下压到贴布底模上的无纺布下压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分别滑动设置于下压板两侧的两个侧压板、用于驱动下压板升降的下压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压板横移的下压横移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两个侧压板张开与收合的侧压驱动装置;所述下压板设有退料杆及用于将退料杆进行复位的弹性件。

其中的,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用于对壳体的上表面进行热压的第一热压机构和分别对壳体的两侧面进行热压的第二热压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压机构包括热压板及用于驱动热压板位移的热压板驱动装置。

其中的,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热压罩及用于驱动热压罩位移的热压罩驱动装置,所述热压罩设置于贴布底模的上方,所述热压罩设有与壳体相配合的凹腔。

其中的,还包括用于勾开壳体两侧边的两个壳体勾开机构,所述两个壳体勾开机构分别设置于贴布底模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勾开机构包括移动板、设置于移动板的转动轴、装设于转动轴的多个倒勾块、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移动板分别沿x轴和z轴移动的xz轴驱动机构。

其中的,还包括用于对贴布底模两侧的无纺布进行压紧的无纺布夹紧机构,所述无纺布夹紧机构包括升降板、至少两个分别滑动设置于升降板两侧的夹紧块、用于驱动夹紧块张开与收合的夹紧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夹紧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夹紧块分别设置于贴布底模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无纺布送料装置先将无纺布移送到贴布底模的外表面,接着壳体送料装置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的上方,底模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贴布底模上升,以使贴布底模带着无纺布进入壳体的内腔,从而使无纺布与壳体的内腔贴合,然后热压装置对壳体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使无纺布的固态热熔胶加热融化,热压装置停止加热后,使热熔胶冷却固化,从而使无纺布能够快速地与壳体粘合。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手动贴合,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高效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效率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示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壳体勾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无纺布下压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无纺布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无纺布夹紧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壳体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热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送料装置;11-壳体移送机构;111-送料板;112-送料驱动装置;12-壳体夹持机构;121-夹持支架;122-升降块;123-横移驱动装置;124-夹持板;1241-容置槽;125-升降驱动装置;2-无纺布送料装置;21-无纺布放置区;22-无纺布下压机构;221-下压板;2211-避让槽;222-侧压板;223-下压升降驱动装置;224-侧压驱动装置;23-下压位移驱动装置;24-退料杆;25-弹性件;3-底模升降驱动装置;4-热压装置;41-第一热压机构;411-热压板;412-热压板驱动装置;42-第二热压机构;43-热压罩;44-热压罩驱动装置;5-壳体勾开机构;51-移动板;52-转动轴;53-倒勾块;54-转动驱动机构;541-转动连接块;542-转动驱动装置;55-xz轴驱动机构;6-无纺布夹紧机构;61-升降板;62-夹紧块;63-夹紧驱动装置;64-夹紧升降驱动装置;7-贴布底模;8-壳体;81-内腔;9-无纺布;10-光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音响壳体自动装贴无纺布设备,包括用于输送壳体的壳体送料装置1、用于将无纺布贴紧于壳体内腔的贴布底模7、用于将无纺布移送到贴布底模7上的无纺布送料装置2、用于对贴了无纺布的壳体进行加热的热压装置4以及用于驱动贴布底模7升降的底模升降驱动装置3。

在实际应用中,无纺布送料装置2先将无纺布移送到贴布底模7的外表面,接着壳体送料装置1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7的上方,底模升降驱动装置3驱动贴布底模7上升,以使贴布底模7带着无纺布进入壳体的内腔,从而使无纺布与壳体的内腔贴合,然后热压装置4对壳体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使无纺布的固态热熔胶加热融化,热压装置4停止加热后,使热熔胶冷却固化,从而使无纺布能够快速地与壳体粘合。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完全代替手工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压合的效率,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7,所述壳体送料装置1包括用于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7上方的壳体移送机构11和用于用于将壳体移送机构11送来的壳体夹紧固定于贴布底模7上方的两个壳体夹持机构12,两个所述壳体夹持机构12分别设置于壳体送料机构的两侧。

在工作时,将壳体放置在壳体移送机构11上,壳体移送机构11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7的上方,接着两个壳体夹持机构12分别对壳体的两端进行夹持并移出壳体移送机构11,壳体移送机构11复位,使壳体夹持机构12将壳体固定于贴布底模7的上方,然后底模升降驱动装置3驱动贴布底模7上升,使贴布底模7带着无纺布进入壳体的内腔,此时壳体夹持机构12释放对壳体的夹持,底模升降驱动装置3驱动贴布底模7下降到指定位置,最后让热压装置4对壳体的外表面进行加热粘合,完成粘合后,壳体夹持机构12夹持壳体,贴布底模7移出壳体内腔,壳体移送机构11移到壳体的下方,壳体夹持机构12将壳体释放到壳体移送机构11上,壳体移送机构11复位便可将壳体取走。

具体的,参见图4、图7和图10,所述壳体移送机构11包括送料板111和用于驱动送料板111位移的送料驱动装置112,所述送料驱动装置112采用气缸配合滑块和滑轨来实现。在工作时,将壳体放置在送料板111上,送料驱动装置112可驱动送料板111移动,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7的上方;所述壳体夹持机构12包括夹持支架121、设置于该夹持支架121的升降块122、设置于升降块122顶端的横移驱动装置123、与横移驱动装置123驱动连接的夹持板124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块122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125,所述横移驱动装置123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25采用气缸配合滑块和滑轨来实现,当送料板111将壳体移送到贴布底模7的上方时,横移驱动装置123驱动夹持板124移动并与壳体的一端抵接,从而对壳体的两端进行夹持,接着升降驱动装置125驱动升降块122上升,带动夹持板124上升,使壳体移出送料板111,送料板111在送料驱动装置112的驱动下复位,以便于贴布底模7进入能够进入壳体的内腔。该结构移动精度高,控制灵敏和运行可靠稳定,从而提高本发明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夹持板124设有用于容置壳体的容置槽1241,在对壳体进行夹紧时,壳体的端部可以嵌入容置槽1241内,使壳体夹紧机构能够稳固地带动壳体移动,提高本发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7,所述无纺布送料装置2包括无纺布放置区21和用于将无纺布从无纺布放置区21下压到贴布底模7上的无纺布下压机构22。

在实际应用中,将无纺布放置在无纺布放置区21上,无纺布下压机构22下压将无纺布压合到贴布底模7的外表面,接着贴布底模7带动无纺布进入壳体的内腔,使无纺布与壳体的内腔贴合。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所述无纺布下压机构22包括下压板221、分别滑动设置于下压板221两侧的两个侧压板222、用于驱动下压板221升降的下压升降驱动装置223和用于驱动两个侧压板222张开与收合的侧压驱动装置224;所述下压板221设有退料杆24及用于将退料杆24进行复位的弹性件25。具体的,下压位移驱动装置225、下压升降驱动装置223和侧压驱动装置224均采用气缸配合滑轨和滑块来实现,该结构安装便捷,反应灵敏和成本较低;弹性件25为压缩弹簧,其响应快捷,成本较低和运行可靠。

在工作时,下压位移驱动装置225驱动下压板221横移到无纺布放置区21的上方,下压板221升降驱动装置125驱动下压板221下降,同时下压板221带动两个侧压板222下降,此时侧压板222将无纺布下压,下压到一定位置时,侧压驱动装置224驱动侧压板222往贴布底模7的方向移动,将无纺布贴合在贴布底模7的外表面上,接着侧压驱动装置224驱动侧压板222与贴布底模7分离,下压升降驱动装置223驱动下压板221上升,该动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侧压板222在上升过程中对无纺布产生摩擦损坏。同时,压缩弹簧的一端与下压板221抵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退料杆24抵接,当下压板221与贴布底模7分离时,退料杆24可以顶住无纺布,防止下压板221在上升过程造成无纺布产生偏移。该结构设计巧妙,能够使无纺布能够整齐地贴合在贴布底模7上,从而提高本发明的生产质量。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所述热压装置4包括用于对壳体的上表面进行热压的第一热压机构41和分别对壳体的两侧面进行热压的第二热压机构42。具体的,所述第一热压机构41包括热压板411及用于驱动热压板411位移的热压板驱动装置412。其中,第一热压机构41和第二热压机构4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热压板驱动装置412为气缸,该结构安装便捷,反应灵敏和成本较低。在工作中,预先将热压板411加热到100℃到140℃,贴布底模7进入壳体内部让无纺布与壳体的内部贴合后,热压板驱动装置412驱动热压板411下压到壳体的上表面进行加热,然后第二热烫机构的热压板411在热压板驱动装置412的驱动下压合到壳体的两侧进行5秒钟的加热,从而使无纺布的热熔胶能够快速溶化,让无纺布能够快速地与壳体粘合。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和图6,还包括用于勾开壳体两侧边的两个壳体勾开机构5,所述两个壳体勾开机构5分别设置于贴布底模7的两侧。由于有一些壳体的开口处设有凸边,该凸边会阻挡贴布底模7的进入,因此,壳体勾开机构5可以将壳体带有凸边的两侧边勾开,从而让贴布底模7能够避开凸边而顺畅地进入壳体内部。

具体的,所述壳体勾开机构5包括移动板51、设置于移动板51的转动轴52、装设于转动轴52的多个倒勾块53、用于驱动转动轴52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54和用于驱动移动板51可分别沿x轴和z轴移动的xz轴驱动机构55。其中,xz轴驱动机构55可以采用现有的两轴驱动机构,作为优选的,本发明x轴和z轴移动采用气缸配合滑轨和滑块来实现。该结构安装方便,响应动作快,控制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当壳体夹紧机构将壳体的两端夹紧悬在空中时,xz轴驱动机构55先驱动移动板51上升到一定位置,接着转动驱动机构54驱动转动轴52转动,带动倒勾块53从垂直的状态转动到水平位置,从而使倒勾块53的倒钩翻转到壳体的内侧,接着位于壳体两侧的xz轴驱动机构55分别驱动移动板51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此时倒勾块53的倒钩与壳体的凸边抵接,从而将壳体的两侧面拔开,使贴布底模7能够顺畅地进入壳体的内部,当贴布底模7进入壳体内部后,转动驱动机构54驱动转动轴52转动,使倒勾块53转动复位,此时壳体的两侧便在自身的弹力下复位,使贴膜底模能够嵌入壳体的内部;当热压装置4完成对壳体加热后,壳体勾开机构5重复上述步骤,使贴布底模7能够移出壳体。该结构简单紧凑,使壳体黏贴无纺布容易,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4包括与转动轴52连接的转动连接块541及用于驱动转动连接块541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542,所述转动驱动装置542设置于移动板51。具体的,转动驱动装置542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动连接快铰接,气缸的缸体与移动板51铰接。使用气缸驱动转动连接块54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52转动,采用铰接方式可以使气缸的驱动更加灵活,控制方便和运行稳定。该结构安装方便,响应动作快,控制方便。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8和图9,还包括用于对贴布底模7两侧的无纺布进行压紧的无纺布夹紧机构6,所述无纺布夹紧机构6设置于贴布底模7的下方;所述无纺布夹紧机构6包括升降板61、至少两个分别滑动设置于升降板61两侧的夹紧块62、用于驱动夹紧块62张开与收合的夹紧驱动装置63以及用于驱动升降板61升降的夹紧升降驱动装置64125,所述至少两个夹紧块62分别设置于贴布底模7的两侧。具体的,夹紧驱动装置63和夹紧升降装置均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该结构安装便捷,反应灵敏和成本较低。其中,所述侧压板222设有与夹紧块62相配合的避让槽2211,以便于侧压板222和夹紧块62同时往贴布底模7贴合时,夹紧块62能够收纳于避让槽2211内,实现将无纺布夹紧于贴布底模7的两侧面;该避让槽2211的设计可以对夹紧块62进行避让,避免侧压板222和夹紧块6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涉,从而提高本发明的工作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工作时,在无纺布下压机构22下降将无纺布贴合于贴布底模7的同时,夹紧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板61上升,使夹紧块62位于贴布底模7的两侧,接着侧压板222和夹紧块62同时往贴布底模7靠拢,将无纺布夹紧于贴布底模7的两侧,接着无纺布下压机构22离开贴布底模7,此时壳体勾开机构5将壳体的两侧边勾开,贴布底模7在底模升降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上升进入壳体的内部,在壳体勾开机构5释放对壳体勾拉前,夹紧驱动装置63驱动夹紧块62离开贴布底模7,然后夹紧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板61下降,从而带动夹紧块62下降移出壳体,最后壳体勾开机构5释放对壳体的勾拉,使壳体与贴布底模7完全贴合。该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和位移精度高。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壳体送料装置1的两侧分别设有光学检测器10。具体的,光学检测器10采用光栅检测器。当操作者在送料板111上放置壳体时,两个光学检测器10会检测到人手在操作而停止机器的运作,以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2,所述热压装置4包括热压罩43及用于驱动热压罩43位移的热压罩驱动装置44,所述热压罩43设置于贴布底模7的上方,所述热压罩43设有与壳体相配合的凹腔。在对壳体进行热压时,热压罩驱动装置44驱动热压罩43向壳体移动,使壳体嵌入热压罩43的凹腔内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