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膜、及使用其的粘合片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6287发布日期:2021-04-09 20:4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脱模膜。详细而言,涉及适合于粘合片层叠体的脱模膜。



背景技术:

粘合片所使用的脱模膜通常使用剥离性优异的有机硅系脱模剂。但是,有机硅系脱模剂所包含的有机硅化合物有时会给硬盘驱动器装置这样的电子设备带来腐蚀、误动作等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硬盘驱动器装置这样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粘合片而言,为了防止有机硅污染,提出了含有聚乙烯的脱模层隔着底涂层、底衬层而层压于聚酯膜、聚烯烃膜等基材上而得到的脱模膜(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50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06092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在聚酯膜、聚烯烃膜等基材上设置含有聚乙烯的脱模层而成的脱模膜而言,基材与脱模层的密合性不充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材(支承层)与脱模层的密合性良好的脱模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由以下的方案实现。

[1]脱模膜,其至少具有支承层和脱模层,上述脱模层含有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a),上述支承层含有:选自由聚丙烯(b)及密度为0.941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和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d)。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支承层与脱模层的密合性良好的脱模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脱模膜至少具有支承层和脱模层。脱模层含有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a)。通过使用这样的脱模层,可得到较良好的剥离性。

支承层含有:选自由聚丙烯(b)及密度为0.941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和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d)。通过将这样的支承层与上述脱模层层叠,脱模层与支承层的密合性提高。另外,通过使支承层含有选自由聚丙烯(b)及密度为0.941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可提高脱模膜的刚性(变得强韧),脱模膜的操作性、剥离作业性提高。

[脱模层]

本发明中的脱模层含有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a)。从提高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上述低密度聚乙烯(a)的密度优选为0.935g/cm3以下,更优选为0.930g/cm3以下,特别优选为0.928g/cm3以下。另外,上述密度优选为0.850g/cm3以上,更优选为0.860g/cm3以上,特别优选为0.870g/cm3以上。

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a)称为“低密度聚乙烯(a)”。

低密度聚乙烯包括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通常,若提到低密度聚乙烯,是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本发明中的脱模层可以使用任意。从进一步提高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这样的观点考虑,脱模层中的低密度聚乙烯(a)优选至少包含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更优选至少包含密度为0.850~0.940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是以乙烯单体为主成分、并使α-烯烃与其共聚而成的物质。此处,主成分是指以构成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单体成分整体的50摩尔%以上的量被包含的成分。

作为α-烯烃,优选碳原子数为3~12的α-烯烃,更优选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具体而言,可举出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α-烯烃中,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4~8的α-烯烃,特别地,从聚合生产率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1-丁烯、1-己烯、1-辛烯。

从提高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这样的观点考虑,相对于脱模层的固态成分总量100质量%而言,脱模层中的低密度聚乙烯(a)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尤其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上限为100质量%。

脱模层中,可以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并用来作为低密度聚乙烯(a)。在该情况下,优选相对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100质量份,含有1~50质量份的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更优选含有3~40质量份,特别优选含有5~30质量份。

另外,脱模层优选含有密度为0.900g/cm3以上且0.940g/cm3以下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密度为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00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密度为0.850~0.940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由此,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密度为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00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有时被称为“直链状超低密度聚乙烯”。

以下,有时将密度为0.900g/cm3以上0.940g/cm3以下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称为“lldpe”,有时将密度为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00g/cm3的直链状超低密度聚乙烯称为“vldpe”。

lldpe及vldpe为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α-烯烃的含量变多时,有密度变小的倾向。lldpe中的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单体成分整体的0.5~15摩尔%,更优选为1~10摩尔%,特别优选为2~7摩尔%。vldpe中的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单体成分整体的4~30摩尔%,更优选为7~25摩尔%,特别优选为10~20摩尔%。

lldpe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12的α-烯烃的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特别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8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上述的碳原子数为4~8的α-烯烃中,优选1-丁烯、1-己烯、1-辛烯。

lldpe的密度优选为0.910g/cm3以上,更优选为0.915g/cm3以上,特别优选为0.917g/cm3以上。另外,上述密度为0.940g/cm3以下,优选为0.935g/cm3以下,更优选为0.930g/cm3以下,特别优选为0.928g/cm3以下。

vldpe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3~12的α-烯烃的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特别优选为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8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上述的碳原子数为4~8的α-烯烃中,优选1-丁烯、1-己烯、1-辛烯。通过在脱模层含有这样的vldpe,容易抑制加热后的剥离力的上升。特别是在vldpe为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加热后的剥离力上升的抑制效果变大。

vldpe的密度优选小于0.895g/cm3,更优选小于0.890g/cm3,特别优选小于0.885g/m3。另外,上述密度优选为0.855g/cm3以上,更优选为0.860g/cm3以上,特别优选为0.865g/cm3以上。

作为lldpe与vldpe的含有比率,从进一步提高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这样的观点考虑,脱模层优选相对于lldpe100质量份而言含有2~30质量份的vldpe,更优选含有4~20质量份,特别优选含有6~15质量份。

另外,脱模层可以含有除低密度聚乙烯(a)以外的聚烯烃(以下,有时称为“其他聚烯烃”)。作为其他聚烯烃,例如,可举出聚丙烯、聚丁烯、聚(4-甲基-1-戊烯)、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与除α-烯烃以外的成分的共聚物等。

作为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α-烯烃,可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等。

作为上述乙烯与除α-烯烃以外的成分的共聚物,例如,可举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等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离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等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等等。

上述的其他聚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脱模层含有其他聚烯烃时的其他聚烯烃的含量相对于低密度聚乙烯(a)100质量份而言为1~30质量份是适当的。

从进一步提高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这样的观点考虑,脱模层的表面粗糙度优选较大。具体而言,脱模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若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过度变大,则有时脱模层的凹凸形状会转印至粘合片,粘合片与硬盘驱动器等被粘接物的密合性降低,因此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7.0μm以下。

上述的脱模层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通过在脱模层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来控制。

作为脱模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相同凹凸图案规则或不规则地排列而成的形状、不同的凹凸图案规则或不规则地排列而成的形状等。作为凹凸图案,例如,可举出格子状图案、绸纹状图案、梨皮状图案、点状图案等。

另外,在脱模层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的情况下,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1.0μm以上。上述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上限为50μm左右。通过使脱模层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5.0μm以上、优选为10.0μm以上,容易抑制加热后的与粘合片的剥离力的上升。

作为在脱模层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压花处理、喷砂处理、化学处理、或者在脱模层的制膜工序中将实施了凹凸雕刻的成型辊压靠至熔融状态的脱模层的方法。

上述的凹凸形成方法中,优选压花处理。作为压花处理,例如,优选将经加热的压花辊压靠至脱模膜的脱模层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压花辊的加热温度、加压压力来控制形成于脱模层的凹凸形状。作为压花辊的加热温度,优选为80℃~160℃,更优选为100℃~140℃。

[支承层]

本发明中的支承层含有:选自由聚丙烯(b)及密度为0.941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和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d)。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密度为0.941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c)称为“高密度聚乙烯(c)”,另外,有时将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d)称为“低密度聚乙烯(d)”。

作为支承层中可含有的聚丙烯(b),可举出丙烯均聚物、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中的其他α-烯烃,可举出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等。作为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可以使用无规共聚物及嵌段共聚物中的任意。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中的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若α-烯烃的含量超过20质量%,则有时结晶度降低。

从提高脱模膜的刚性(变得强韧)这样的观点考虑,聚丙烯(b)的结晶度越高越优选。具体而言,支承层中含有的聚丙烯(b)的结晶度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60%以上。结晶度的上限为100%。

聚丙烯的结晶度可以通过在支承层的基于熔融挤出的制膜工序中对熔融挤出后的冷却温度、冷却速度进行控制来调节。例如,通过使冷却速度变慢来提高聚丙烯的结晶度。另外,也可以通过并用结晶成核剂来提高结晶度。

上述结晶成核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滑石等无机物、羧酸金属盐、磷酸金属盐、山梨糖醇系衍生物、松香的金属盐等。

作为支承层中可含有的高密度聚乙烯(c),优选密度为0.941~0.980g/cm3的聚乙烯,更优选密度为0.945~0.975g/cm3的聚乙烯,特别优选密度为0.950~0.970g/cm3的聚乙烯。

支承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聚丙烯(b)和高密度聚乙烯(c),也可以并用聚丙烯(b)和高密度聚乙烯(c)。并用聚丙烯(b)和高密度聚乙烯(c)时的含有比率(b:c)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98:2~2:98,更优选为95:5~5:95。

作为支承层中含有的低密度聚乙烯(d),密度优选为0.935g/cm3以下,更优选为0.930g/cm3以下,特别优选为0.928g/cm3以下。另外,上述密度优选为0.870g/cm3以上,更优选为0.890g/cm3以上,特别优选为0.900g/cm3以上。

低密度聚乙烯(d)可以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也可以为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另外,可以并用上述2种。

低密度聚乙烯(d)可以使用与前述的脱模层中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a)同种或不同种的物质,从密合性及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同种。此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为不同种,密度差为0.005g/cm3以上的情况下为不同种,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为同种。

从提高脱模膜的刚性这样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支承层的固态成分总量100质量%而言,支承层中的聚丙烯(b)与高密度聚乙烯(c)的总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若聚丙烯(b)与高密度聚乙烯(c)的总含量过多,则有时与脱模层的密合性降低,因此上述总含量优选为9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

从提高脱模层与支承层的密合性这样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支承层的固态成分总量100质量%而言,支承层中的低密度聚乙烯(d)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若低密度聚乙烯(d)的含量过多,则有时脱模膜的刚性降低,因此上述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以下。

支承层中,聚丙烯(b)和高密度聚乙烯(c)的合计(b+c)与低密度聚乙烯(d)的含有比率{(b+c):(d)}以质量比计优选为97:3~60:40,更优选为95:5~70:30,特别优选为93:7~75:25。通过以上述比率含有,能够在确保脱模膜的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密合性。

支承层可以含有着色颜料、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脱模膜]

本发明的脱模膜至少具有支承层和脱模层。脱模层可以直接或隔着其他层而配置于支承层,从脱模层与支承层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脱模层直接层叠于支承层。

就本发明的脱模膜而言,可以利用有机硅系脱模剂或有机硅系脱模剂以外的脱模剂、例如长链烷基脱模剂、醇酸树脂脱模剂、氟系脱模剂等对脱模层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但是,若考虑到与粘合片的剥离性较良好、及脱模剂向粘合片的转移等,优选不对本发明的脱模膜实施基于上述的脱模剂的表面处理。

另外,就本发明的脱模膜而言,可以在支承层的与设置有脱模层的面相反的一面设置背面层。该背面层可以以与脱模层同种或不同种的组成而构成。关于背面层,详细情况如后文所述。

脱模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150μm,更优选为40~120μm,特别优选为50~100μm。

支承层的厚度优选为20~130μm,更优选为30~120μm,进一步优选为40~100μm,特别优选为50~80μm。

脱模层的厚度优选为5~40μm,更优选为10~35μm,特别优选为15~30μm。

从与粘合片的剥离性及脱模膜的刚性的观点考虑,脱模层的厚度(rt)相对于支承层的厚度(st)而言的比率(rt/st)优选为0.05~0.50,更优选为0.10~0.40,特别优选为0.15~0.40。

本发明的脱模膜可利用熔融挤出法、熔融挤出层压法等已知的方法制造。特别优选利用熔融共挤出法将支承层、脱模层及根据需要设置的背面层制膜。由此,可提高脱模层与支承层的密合性。另外,熔融共挤出法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脱模膜优选为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构成,优选这些层均以聚烯烃为主成分,进一步优选以上述方式利用熔融共挤出法制膜。即,本发明的脱模膜优选由聚烯烃的多层(3层)共挤出膜形成。

本发明的脱模膜可通过加热来使得与粘合片的剥离力降低。加热温度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上限为130℃左右。加热时间根据加热温度及脱模膜的形态而适当设定。

在脱模膜的制膜工序等膜搬运工序中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于75~130℃的温度加热30秒以上,更优选加热60秒以上,特别优选加热100秒以上。另一方面,脱模膜为卷状形态的情况下,优选于例如70~100℃的温度加热1小时以上,更优选加热2小时以上,特别优选加热5小时以上。

就脱模膜的由加热带来的剥离力降低效果而言,有当脱模层含有lldpe和vldpe时变大的倾向。就具有脱模层(其含有lldpe和vldpe)的脱模膜而言,通过实施上述的加热处理,即使不利用压花处理等在脱模层表面形成凹凸,也能够降低剥离力。

即,就具有脱模层(其含有lldpe和vldpe)的脱模膜而言,即使脱模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0.5μm,也能够降低与粘合片的剥离力。

就本发明的脱模膜而言,脱模层表面与粘合带的剥离力(常态剥离力)优选为7.0n/50mm以下,更优选为4.0n/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0n/50mm以下。上述剥离力的下限为0.05n/50mm左右。另外,加热剥离力与常态剥离力之差(从加热剥离力减去常态剥离力而得到的值)优选为2.0n/50mm以下,更优选为1.0n/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n/5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3n/50mm以下。

此处,就脱模层表面与粘合带的剥离力而言,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剥离力(b)进行测定。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如后文所述。另外,关于常态剥离力及加热剥离力,也遵照剥离力(b)的测定方法。

[背面层]

本发明的脱模膜优选在支承层的与具有脱模层的面相反的一面具有背面层。背面层可以为了保护支承层或提高脱模膜的滑动性而设置。

背面层优选含有聚烯烃,更优选含有聚烯烃作为主成分。此处,所谓含有聚烯烃作为主成分,是指相对于背面层的固态成分总量100质量%而言含有5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更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进一步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上限为100质量%。

作为聚烯烃,可举出乙烯、丙烯及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均聚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等。

作为上述共聚物,例如,可举出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丙烯与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与丙烯与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

上述聚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背面层优选含有选自由聚乙烯及聚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聚乙烯,可优选使用前述的低密度聚乙烯(a)。作为聚丙烯,可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

背面层可以以与脱模层相同的组成而构成,也可以以不同的组成而构成。

从确保脱模膜的滑动性这样的观点考虑,背面层优选为较粗糙的面。特别地,在脱模层表面较平滑的情况(未形成由压花处理等带来的凹凸的情况)、具体而言脱模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0.5μm、进一步小于0.3μm的情况下,背面层优选为较粗糙的面。例如,背面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1~0.5μm,更优选为0.2~0.4μm。同样地,背面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1.0~7.0μm,更优选为1.5~6.0μm,特别优选为2.0~5.0μm。

为了使背面层粗糙化,背面层优选含有丙烯均聚物和除丙烯均聚物以外的聚烯烃。作为除丙烯均聚物以外的聚烯烃,优选使用选自由聚乙烯、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均聚物、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乙烯与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它们之中,优选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背面层的厚度优选为2~40μm,更优选为5~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35μm,特别优选为15~30μm。

脱模膜为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构成的情况下,从确保脱模膜的刚性以抑制卷曲这样的观点考虑,支承层厚度相对于脱模层与背面层的总厚度而言的比率{(支承层厚度)/(脱模层与背面层的总厚度)}优选为1.0以上且小于4.0,优选为1.2以上且小于3.5,特别优选为1.5以上且小于3.0。

[应用例]

本发明的脱模膜适合作为粘合片的脱模膜。即,本发明的脱模膜适合作为层叠于粘合片(其在基材膜上具备粘合层)的粘合层上的脱模膜。

特别地,本发明的脱模膜适合作为硬盘驱动器用粘合片的脱模膜。该粘合片优选为不含有机硅化合物的非有机硅粘合片。

[粘合片]

应用本发明的脱模膜的粘合片没有特别限定,构成粘合片的粘合层中,可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等非有机硅系粘合剂。特别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构成粘合片的基材膜,可举出聚烯烃膜、聚酯膜、聚苯乙烯膜等塑料膜、铝箔、铜箔等金属箔、及塑料膜与金属箔的层叠膜。

本发明的粘合片层叠体(带有脱模膜的粘合片)为本发明的脱模膜与粘合片层叠而成的粘合片层叠体,上述粘合片为在基材膜上具备粘合层的粘合片,上述本发明的粘合片层叠体是以上述脱模膜的脱模层与上述粘合片的粘合层接触的方式层叠而成的。

上述粘合片层叠体优选为硬盘驱动器用粘合片层叠体。该粘合片优选为非有机硅系粘合片。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1)聚乙烯的密度的测定

按照jisk7112(1999),利用密度梯度管法(23℃)进行测定。

(2)支承层中包含的聚丙烯的结晶度的测定

由制作的脱模膜,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岛津制作所制dsc-60plus),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

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0℃升温至250℃,求出熔解热量。由得到的熔解热量δh(j/g),根据(δh/树脂分率/209)×100(%)的式子求出结晶度。此处,树脂分率表示材料中的聚合物分率,树脂成分为100%时,树脂分率为1.0。209为聚丙烯的100%结晶化时的熔解热量(j/g)。

(3)密合性的评价

在脱模膜的脱模层的面划出100个1mm2的十字切割,将nichiban株式会社制透明胶带粘贴于其上,用手指强力按压后,沿90度方向急速地剥离。由残留在将透明胶带剥离后的脱模层面上的十字切割的个数,按以下的基准评价密合性。

a:100个

b:80~99个

c:50~79个

d:小于50个。

(4)剥离力(a)的测定

以下述的粘合片的粘合面与脱模膜的脱模层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粘贴,在用自重5kg的橡胶辊进行按压的同时使其往返一次,进行贴合,制作粘合片层叠体(带有脱模膜的粘合片)。

制作将该粘合片层叠体于室温(23±2℃)放置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并制作该将粘合片层叠体于40℃加热10天而得到的样品,针对各样品,利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公司制型号“ez-sx”),测定以300mm/min的速度将粘合片侧以180°剥落时的剥离力。

将于室温(23±2℃)放置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的剥离力作为常态剥离力,将于40℃加热10天而得到的样品的剥离力作为加热剥离力。

<粘合片>

在乙酸乙酯中,在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存在下,利用常规方法,使丙烯酸正丁酯93质量份和丙烯酸7质量份进行溶液聚合,得到质均分子量为15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固态成分浓度为25质量%)。向该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100质量份中,加入作为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nipponpolyurethane株式会社制“coronatel”)2质量份,制备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将该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以干燥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s-105)上,于140℃干燥3分钟,得到丙烯酸系粘合片。

(5)剥离力(b)的测定

以丙烯酸系粘合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no.31b”)的粘合面与脱模膜的脱模层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重叠,在用自重5kg的橡胶辊进行按压的同时往返一次,进行贴合,分别制作于室温(23±2℃)放置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及于70℃加热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针对各样品,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公司制型号“ez-sx”),测定以300mm/min的速度将粘合片侧以180°剥落时的剥离力。

将于室温(23±2℃)放置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的剥离力作为常态剥离力,将于70℃加热24小时而得到的样品的剥离力作为加热剥离力。

(6)脱模层(背面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测定

按照jisb0601(2001),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机(株式会社mitutoyo制的“surftestsj-400”)进行测定。

<测定条件>

·触针前端半径:2μm

·测定力:0.75mn

·截止值:λs=2.5μm,λc=0.8mm

(压花处理后的截止值:λs=2.5μm,λc=2.5mm)。

[实施例1]

使用下述的原料,利用3层熔融共挤出法,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将各层的模温度设定成脱模层为225℃、支承层为250℃、背面层为220℃,在保持为60℃的流延鼓上,以脱模层的厚度成为20μm、支承层的厚度成为60μm、背面层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挤出,制作总厚度为100μm的脱模膜。

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

[实施例2]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7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3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3]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3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7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4]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8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20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5]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7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30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6]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

[实施例7]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

[实施例8]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80质量份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20质量份的混合物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80质量份与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20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9]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75质量份、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15质量份与乙烯-丙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p(注册商标)”p0180)10质量份的混合物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

[实施例10]

使用下述的原料,利用2层熔融共挤出法,制作脱模层/支承层的2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将各层的模温度设定成脱模层为225℃、支承层为250℃,在保持为60℃的流延鼓上,以脱模层的厚度成为25μm、支承层的厚度成为75μm的方式进行挤出,制作总厚度为100μm的脱模膜。

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90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11]

使用下述的原料,利用3层熔融共挤出法,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将各层的模温度设定成脱模层为225℃、支承层为250℃、背面层为250℃,在保持为60℃的流延鼓上,以脱模层的厚度成为15μm、支承层的厚度成为40μm、背面层的厚度成为5μm的方式进行挤出,制作总厚度为60μm的脱模膜。将得到的脱模膜于90℃加热处理60秒。

需要说明的是,背面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6μm。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90质量份与直链状超低密度聚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dowchemical公司制“affinity(注册商标)”kc8852g;密度0.875g/cm3)10质量份的混合物

·支承层原料:高密度聚乙烯(japan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novatec(注册商标)”hf562;密度=0.961g/cm3)75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25质量份的混合物

·背面层原料:聚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nobrene(注册商标)“flx80e4)80质量份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5质量%)20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12]

除了将脱模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同样地进行加热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背面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6μm。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85质量份与直链状超低密度聚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p(注册商标)”p1070s;密度0.870g/cm3)15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13]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同样地进行加热处理。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需要说明的是,背面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6μm。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75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25质量份的混合物。

[实施例14]

除了将支承层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层/支承层/背面层的3层层叠构成的脱模膜,同样地进行加热处理。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需要说明的是,背面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3μm,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6μm。

·支承层原料:高密度聚乙烯(japanpolyethylene株式会社制“novatec(注册商标)”hf562;密度=0.961g/cm3)60质量份、聚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nobrene(注册商标)“flx80e4)15质量份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2540;密度0.924g/cm3)25质量份的混合物。

[比较例1]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

·背面层原料: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

[比较例2]

除了将各层的原料以下述方式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脱模膜。该脱模膜的支承层中的聚丙烯的结晶度为70%。

<各层的原料>

·脱模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75质量份、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15质量份与乙烯-丙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p(注册商标)”p0180)10质量份的混合物

·支承层原料:聚丙烯(japanpolypro株式会社制“novatecpp(注册商标)”fl4)

·背面层原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

[比较例3]

在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s-105)上,以串联方式,首先于模温度325℃将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挤出并层叠,形成底涂层(uc层;干燥厚度为10μm)。接着,在该底涂层上,于模温度273℃,将下述的脱模层原料挤出而层叠脱模层(干燥厚度为10μm)。

<脱模层原料>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株式会社primepolymer制“evolue(注册商标)”sp0540;密度0.903g/cm3)75质量份、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sen(注册商标)”ce3059;密度0.924g/cm3)15质量份与乙烯-丙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p(注册商标)”p0180)10质量份的混合物。

[评价]

针对上述中制作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脱模膜,按照上述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21~31]

使用以下的压花辊,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6~11中制作的各脱模膜实施压花处理,得到在脱模层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的脱模膜。压花处理是通过将已加热至140℃的压花辊按压至脱模膜的脱模层来实施的。将压花处理前的脱模膜与压花辊的关系示于表2。

<压花辊>

·压花辊1:被加工成较深的梨皮状的压花辊

·压花辊2:被加工成较浅的梨皮状的压花辊

·压花辊3:被加工成绸纹状的压花辊

[评价]

针对上述中制作的实施例的脱模膜,按照上述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