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892发布日期:2021-07-27 13:3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壳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演习中,在任务完成后常需要进行战场清扫,其中一项最为繁琐的任务就是清扫弹壳,弹壳的火药以及材质溯源可追查至作战方向、作战规模、交火双方性质等情报,因此部分作战行动限制或者演习场地需求,需要对弹壳进行清扫,堆积过多的弹壳也会影响演习和训练场地的正常使用。

传统的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常在枪械退壳窗口通过皮卡汀尼导轨架设弹壳回收袋,虽有效解决弹壳收集问题,但是步枪重量会随着战斗延长持续增加,且因为退壳窗在枪械一侧的原因,整枪重量倾斜,严重影响枪械使用体验,需有种改进型的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来弥补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包括主箱体和背负板,所述主箱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箱体的底端设有电源组,所述电源组与主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主箱体的顶端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与主箱体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主箱体的两端侧顶端均开设有吸取连接口,所述吸取连接口内设有封闭塞,所述封闭塞与吸取连接口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主箱体的底端设有l型的背负板,所述背负板与主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背负板远离主箱体的一面设有两组背带,所述背带与背负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背负板远离背带的一端设有右腰带和左腰带,所述右腰带和左腰带与背负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一侧吸取连接口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与吸取连接口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远离主箱体的一端设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与连接软管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延伸管的外缘面上套设有启动环,所述启动环的一侧设有电源把手,所述电源把手远离启动环的一端设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环与电源把手为一体结构,所述延伸管远离连接软管的一端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延伸管焊接固定,所述电源把手与电源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组的一面设有总电源开关,所述总电源开关与电源组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源组的总电源开关的一端设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与电源组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远离总电源开关的一端开设有充电端。

优选的,所述电源组的内部一端设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电源组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组的内部远离蓄电池组的一端设有总电源,所述蓄电池组与总电源通过导线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居中设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与主箱体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吸尘装置的顶端设有吸尘罩,所述吸尘罩与吸尘装置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吸尘罩居中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和吸尘罩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内设有若干组风扇框,所述风扇框内居中均设有风扇轴,所述风扇轴与风扇框间隙配合固定,所述风扇轴内设有电机,所述风扇轴的外缘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吸取扇叶,所述吸尘装置与总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腰带远离背负板的一端设有右腰带连接扣,所述右腰带连接扣与右腰带卡合固定,所述左腰带远离背负板的一端设左腰连接扣,所述左腰连接扣与左腰带卡合固定,所述左腰连接扣远离左腰带的一端设有左腰带卡扣,所述左腰带卡扣与左腰连接扣为一体结构,所述左腰带卡扣与右腰带连接扣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得益于背负板的设立,使得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通过背带可背负在后勤人员的背部,通过右腰带将背负板的整体固定于背部,使得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的便携性大大提高;得益于吸取连接口的设立,使得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可通过旋下封闭塞对连接软管进行左右切换,大大提高了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的应用范围,使得在一些狭小地区进行弹壳收集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得益于电源把手的设立,通过手持电源把手将吸尘口对准地面的弹壳进行吸取收集,使得后勤人员只需通过按动电源把手上的启动按钮即可进行快捷收集弹壳,大大提高了弹壳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箱体、2电源组、201总电源开关、202电源指示灯、203充电端、3箱盖、4吸取连接口、5封闭塞、6背负板、7背带、8右腰带、801右腰带连接扣、9左腰带、901左腰连接扣、902左腰带卡扣、10连接软管、11延伸管、12启动环、13电源把手、14吸尘口、15蓄电池组、16总电源、17吸尘装置、18吸尘罩、1801滤网、19风扇框、20风扇轴、21吸取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包括主箱体1和背负板6,所述主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箱体1的底端设有电源组2,所述电源组2与主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主箱体1的顶端设有箱盖3,所述箱盖3与主箱体1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主箱体1的两端侧顶端均开设有吸取连接口4,所述吸取连接口4内设有封闭塞5,所述封闭塞5与吸取连接口4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主箱体1的底端设有l型的背负板6,所述背负板6与主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背负板6远离主箱体1的一面设有两组背带7,所述背带7与背负板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背负板6远离背带7的一端设有右腰带8和左腰带9,所述右腰带8和左腰带9与背负板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主箱体1的一侧吸取连接口4连接有连接软管10,所述连接软管10与吸取连接口4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软管10远离主箱体1的一端设有延伸管11,所述延伸管11与连接软管10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延伸管11的外缘面上套设有启动环12,所述启动环12的一侧设有电源把手13,所述电源把手13远离启动环12的一端设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环12与电源把手13为一体结构,所述延伸管11远离连接软管10的一端设有吸尘口14,所述吸尘口14与延伸管11焊接固定,所述电源把手13与电源组2电性连接,电源把手13通过启动环12与电源组2电性连接,使得电源把手13按动启动按钮后,主箱体1内的吸尘装置17启动吸取弹壳。

具体的,所述电源组2的一面设有总电源开关201,所述总电源开关201与电源组2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源组2的总电源开关201的一端设有电源指示灯202,所述电源指示灯202与电源组2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202远离总电源开关201的一端开设有充电端203,通过按动总电源开关201开关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的电源,通过观察电源指示灯202的开启查看电源是否正常,通过充电端203对电源组2内的蓄电池组15进行充电。

具体的,所述电源组2的内部一端设有蓄电池组15,所述蓄电池组15与电源组2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组2的内部远离蓄电池组15的一端设有总电源16,所述蓄电池组15与总电源16通过导线组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主箱体1的内部居中设有吸尘装置17,所述吸尘装置17与主箱体1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吸尘装置17的顶端设有吸尘罩18,所述吸尘罩18与吸尘装置17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吸尘罩18居中设有滤网1801,所述滤网1801和吸尘罩18为一体结构,吸尘装置17顶端的吸尘罩18通过滤网1801防止弹壳与灰尘进入吸尘装置17内部,有效防范吸尘装置17内进入弹壳和灰尘造成吸取故障。

具体的,所述吸尘装置17内设有若干组风扇框19,所述风扇框19内居中均设有风扇轴20,所述风扇轴20与风扇框19间隙配合固定,所述风扇轴20内设有电机,所述风扇轴20的外缘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吸取扇叶21,所述吸尘装置17与总电源16电性连接,吸尘装置17通过风扇轴20内的电机带动风扇轴20外缘面的吸取扇叶21,通过多组风扇框19增加吸取力度,使得吸尘装置17得以将弹壳吸取至主箱体1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右腰带8远离背负板6的一端设有右腰带连接扣801,所述右腰带连接扣801与右腰带8卡合固定,所述左腰带9远离背负板6的一端设左腰连接扣901,所述左腰连接扣901与左腰带9卡合固定,所述左腰连接扣901远离左腰带9的一端设有左腰带卡扣902,所述左腰带卡扣902与左腰连接扣901为一体结构,所述左腰带卡扣902与右腰带连接扣801卡合连接。

工作原理,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用手按下总电源开关201将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开启,通过背带7将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背负在身上,将右腰带8的右腰带连接扣801与左腰带9的左腰带卡扣902对接卡合使得该便携式弹壳收集装置得以固定在背部,手持电源把手13,按下电源把手13的启动按钮,电源把手13通过启动环12与电源组2的电性连接,启动吸尘装置17中若干组风扇框19中风扇轴20内的电机,风扇轴20带动吸取扇叶21,在若干组风扇框19的组合下风力加强,通过电源把手13将吸尘口14对准弹壳进行吸取收集,在需要改变吸取方向时,将连接软管10和封闭塞5旋下并进行对调,连接软管10从右手切换至左手,方便对一些狭隘地带进行弹壳收集,使用完毕后,按下总电源开关201关闭电源组2,通过充电端203进行充电操作,等待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