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924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属于起重设备,主要用于大型预制构件的顶升安装。
公开使用的千斤顶主要有两类,即用机械式或液(气)压式,前者利用螺纹付或螺纹付与四杆机构的组合结构,产生单向顶升力;后者液(气)压式千斤顶,利用帕斯卡原理产生单向顶升力。在千斤顶集群使用于大型构件的顶升安装时,各个顶升单元不易协调,应力分布不均匀,尤其在工况净空过小,上述千斤顶均因其自身的高度限制,无法适应顶升安装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顶升又能吸附在构件下底面或支承面上且负荷均匀的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以适应特殊顶升安装工况的需要,该装置分成两组交替工作,辅衬以垫块,接力式顶升能产生千斤顶初始高度几倍或几十倍的顶升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一组顶升单元和正、负压气路控制系统组成;每个顶升单元由承压气囊和与气囊端面侧固接的上、下吸盘构成。正、负压气管分别与承压气囊和上、下吸盘相连,整个顶升装置分组交替工作,接力式顶升,即在顶升时向承压气囊充气,并向未承载单元的气囊及吸盘施以负压,腾出空间垫入垫块,然后交替工作,接力顶升重物。


如下
图1是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顶升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顶升单元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所述的顶升装置示意图。顶升单元个数通常为偶数,根据承荷均布的原则分别布置在顶升的大型预制构件的底面上。顶升单元分成两组(如图1的A组、B组)工作,各组顶升单元分别与正、负压气管网相连。图1所示A组单元正在顶升,A组单元的承压气囊1与气管2相通施以正压,气囊臌胀顶升起重物。顶升总重W=∑A·p,式中A为有效承载面积,p为承压气囊的内压。B组气囊及上、下吸盘3、4则与气管2的另一支路及气管5相通施以负压,使气压吸扁腾出空间,且通过上吸盘3使整个顶升单元吸附在被顶升构件的底平面上,通过下吸盘4将垫板吸起,塞入垫块。A组及B组顶升单元交替工作,且交替加入垫块接力式顶升,达到施工安装所需高度。顶升的步距应大于垫块高度,以便于垫块的塞加。本装置在使用少数顶升单元时,可以用手动操作各个阀门,而顶升单元数量较多时,则可用集中控制。
如图2——图3所示的顶升单元的剖面及俯视图,由承压气囊1和上、下吸盘3、4以及气管2、5所构成。承压气囊1由纤维增强的橡胶或其他弹性好又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成。其耐压强度与顶升能力直接相关,承压气囊1的形状有很多的选择可以如图3所示的矩形也可为其他几何形状,视工况材料和成型工艺而定。上、下吸盘3、4与承压气囊1及通气管路2.5间的连接采用固接形式,可以是粘接或整体成型。在通常情况下,被顶升的大型构件的下底面未必平整光滑,为适应多种工况,上、下吸盘3、4可采用法兰盘结构或将上、下吸盘3、4用作法兰盘使用,用紧固件或其他联接方式与构件的下底面及垫板相连接;或上、下两端面吸盘3、4保留一个吸盘,而另一方则改为法兰盘均不影响顶升装置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载荷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顶升单元自身高度低,顶升距离大,尤其适用于构件与原支承物之间净空过小的顶升安装,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构件的重心相对降低,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主要用于大型构件的顶升安装,由一组顶升单元和压力源及控制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顶升单元由承压气囊1和与承压气囊两端面固接的上、下吸盘构成,气管2与承压气囊相通,气管5与上、下吸盘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承压气囊1两端面固接的上、下吸盘,可以分别或同时用连接法兰替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升单元的经向截面形状主要为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式双作用顶升装置,主要适用于大型预制构件的顶升安装,现有的千斤顶集群使用因千斤顶自身高度大,且承载分布不均匀。应力集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一组顶升单元和正、负压气路控制系统组成,每个顶升单元则由承压气囊以及与承压气囊端面固接的上、下吸盘或法兰盘及通气管路构成。本装置顶升单元分组交替工作,接力顶升,自身高度低,顶升距离大,荷载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尤其适用于工况净空过小的顶升安装。
文档编号B66F3/22GK2046881SQ8920284
公开日1989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3日
发明者姚蔼民 申请人:姚蔼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