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3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灌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农业用水大户,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专科,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发展节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一是减少灌溉渠系 (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 三是降低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型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当今发达国家的普遍趋势是建立现代化的灌溉管理技术体系,应用高、新技术是农业灌溉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以作物生长对水分敏感的特定来合理分配水量,满足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减少水分亏缺地影响。目前全世界的灌溉面积大部分为地面灌溉,为了使传统的地面灌溉同样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国际上最近主要是将连续灌改为“波涌”灌,(也称间歇灌),其特点是在长沟中分次进行灌水,即第一次的灌水在彀中经一段距离后即停止灌水,停灌一段时间后开始下一次的脉冲灌水。其优点是加速水在灌水沟中的流速,减少水流在灌水沟中的渗漏损失。一般相同灌水量,流程可扩大一倍,比连续灌深邃30%左右,沟的长度可达 IOOm以上。但这种灌水技术较适用于壤质土地区。国外在地面灌方面的另一个节水先进技术就是激光平整土地,使整个地块的高差控制在2 3cm之内。美国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中强调通过激光平整、脉冲灌水、尾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提高田间入渗均勻度实现节水。日本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强调前期以露为主、中后期浅水灌溉结合的原正灌溉法和地膜覆盖旱作等。印度在水稻节水方面多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技术。我国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并在较大面积上推广获得成功。(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要点在秧苗移栽本田后,田面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在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9Γ70%适宜组合作为控制指标。在发挥水稻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机能的基础上,根据水稻对水分敏感程度和调节水稻耗水过程后,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2)水稻非充分灌溉。稻田土壤将在一定阶段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从而引起水稻耗水量的变化,受旱程度、受旱阶段及受旱历时均对水稻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供利用的灌溉水量有限采用非充分灌溉时,在时间上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取较高的产量或效益,是实行非充分灌溉的关键,需通过确定不同可供水量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来解决。(3)水稻“薄、浅、湿、晒”灌溉。该技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达到高产的目的。技术要点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 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溉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4)水稻薄露灌溉。薄露灌 溉湿一种稻田灌薄水、适时落干露田的灌水技术,改变了稻田长期淹水的状态,有效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促使水稻生长发育,形成高产基础上的增产,能改变水稻蒸腾蒸发,减少田间渗漏,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显著减少灌溉水量。(5)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而进行的灌溉,即依据水稻不同叶龄期与抽穗至成熟的生理生态耗水规律,以叶龄进程为主轴,产量形成为目标,调节器官协调生长为依据,实行高产灌溉,准确掌握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搁田的起止时间与强度,在不同生育期将田间水分控制在高产所需的适宜范围。(6)水稻旱育稀植。该技术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要求的水稻栽培技术。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在显著减少课间蒸发和田间渗漏生态耗水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水稻植株蒸腾耗水,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上述节水灌溉技术均为节水的第四个环节,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而第二环节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方面的节水方法较少涉及。
发明内容为解决水稻灌水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 该装置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能准确控制水稻田间土壤水分,以满足农业节水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组在土壤平整后的插秧前水稻田内设置的深沟,所述用来控制稻田水层和土壤水分的深沟顶宽B的范围为 lOcnTlOOcm,深沟深度H的范围为lOcnTlOOc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深沟的断面为梯形或U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底梯形或弧形坡脚梯形。所述深沟间距L的范围为0. 5nT20m。本实用新型中的深沟可以在插秧前将水稻田土壤平整后用开沟机械开挖,通过沟中的水位控制稻田水层和土壤水分。本实用新型在水稻田间设置灌溉深沟,利用深沟将水引入田间灌溉,灌溉水经沟底和沟壁渗入土中,对稻田土壤浸润均勻,且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灌溉快速、灌水均勻度高, 提高了田间水利用效率。通过水稻田间灌溉深沟的设置,可以进行水平畦田灌溉或者波涌灌等地面灌溉技术,使水快速、均勻地分布整个畦田,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入渗,提高灌水均勻度,具有灌水快、省工、深层渗漏小等优点,提高田间灌水效率。与现有田间灌溉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应性广,能准确控制水稻田间土壤水分,以满足农业节水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见图1,其中1是深沟、2是稻田、3是田埂。该节水灌溉装置包括一组在土壤平整后的插秧前水稻田内设置的深沟1,深沟1用来控制稻田2水层和土壤水分。单条深沟1顶宽B的范围为lOcnTlOOcm,本实施例为20 cm,深沟1深度H的范围为lOcnTlOOcm,本实施例为50 cm。深沟1的断面为梯形或 U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底梯形或弧形坡脚梯形,本实施例为梯形。深沟1间距L的范围为0. 5nT20m,本实施例为10m。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和灌溉方法如下水稻田间灌溉深沟的布置影响因素较多,首先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质地、地下水位,田块规格等确定合适深沟的位置、顶宽B、深度H、间距L等参数。其次是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深沟灌溉方法的水平。整地要求达到 “细、平、净”,即土块要细、地面要平、地表干净无杂物。常规平地可采用推土机、铲运机和刮平机等机械。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激光平地技术激光平地设备。最后使用开沟机或开沟犁根据已确定的参数开挖灌溉深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稻田间设置灌溉深沟,能够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情况下,使水稻田间灌水速度加快、渗漏减少、均勻度增加,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有效地控制稻田水层和土壤水分,是一种以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为目的的水稻灌溉新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组在土壤平整后的插秧前水稻田内设置的深沟(1 ),所述用来控制稻田水层和土壤水分的深沟(1)顶宽B的范围为 lOcnTlOOcm,深沟(1)深度 H 的范围为 lOcnTlOO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沟(1)的断面为梯形或U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弧形底梯形或弧形坡脚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沟(1)间距L 的范围为0. 5nT20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田地面节水灌溉装置,该装置包括在土壤平整后的插秧前水稻田内设置的深沟,用来控制稻田水层和土壤水分的深沟顶宽B的范围为10cm~100cm,深沟深度H的范围为10cm~100cm。本实用新型在水稻田间设置灌溉深沟,利用深沟将水引入田间灌溉,灌溉水经沟底和沟壁渗入土中,对稻田土壤浸润均匀,且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灌溉快速、灌水均匀度高,提高了田间水利用效率,它操作简单、造价低廉。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广,可满足我国广大稻作区的要求。
文档编号A01G25/00GK201976540SQ201120058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8日
发明者吴昌新, 吴玉柏, 张华 , 纪建中, 陈凤 申请人: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