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026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包括:水车式增氧机,在所述水车式增氧机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浮子;竹竿,所述竹竿设置在两侧所述浮子的上、下两端;以及网兜,所述网兜的开口通过固定绳与所述竹竿连接。所述网兜的目径为60目。所述竹竿的长度大于所述水车式增氧机的整体宽度。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简便、高效地进行池塘桡足类的收集。
【专利说明】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的收集装置,尤其是池塘收集桡足类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桡足类是各种海洋经济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饵料,也是经济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优质活饵料源。天然海水中虽然存在一定量的桡足类,但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育苗的需求,因此,目前在水产动物人工育苗过程中,为了保障育苗的成活率,往往同时开展桡足类的池塘培育。由于池塘培育水体面大,桡足类的收集工作往往采取池塘两侧人工拖网的方式进行,此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效率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简便、高效地进行池塘桡足类收集的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包括:水车式增氧机,在所述水车式增氧机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浮子;竹竿,所述竹竿设置在两侧所述浮子的上、下两端;以及网兜,所述网兜的开口通过固定绳与所述竹竿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网兜的目径为60目。
[0006]优选的,所述竹竿的长度大于所述水车式增氧机的整体宽度。
[0007]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简便、高效地进行池塘桡足类的收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09]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10]1-水车式增氧机2-竹竿3-固定绳
[0011]4-网兜5-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水车式增氧机I前端(即水流方向的一端)浮子5上下各固定一根竹竿2。竹竿2的长度大于水车式增氧机I整体的宽度,在竹竿2上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固定绳3。网兜4大口端通过固定绳3捆绑于水车式增氧机I前端浮子5上下的竹竿2上,网兜4的目径为60目。
[0014]使用时,先将网兜4的小口端打结封住,再将网兜4的大口端通过固定绳3捆绑于水车式增氧机I前端(即水流方向的一端)的两根竹竿2上面,然后启动水车式增氧机1,带动水流使得桡足类聚集于网兜4内,停止收集时,先将网兜4解下再关闭水车式增氧机1,将网兜4内的桡足类集中在网兜4的小口端后,解开结后,收集网兜4内的桡足类即可。
[0015]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车式增氧机,在所述水车式增氧机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浮子; 竹竿,所述竹竿设置在两侧所述浮子的上、下两端;以及 网兜,所述网兜的开口通过固定绳与所述竹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的目径为6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桡足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竿的长度大于所述水车式增氧机的整体宽度。
【文档编号】A01K74/00GK203851660SQ20142014935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彭士明, 王建钢, 高权新, 施兆鸿, 尹飞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