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西北硫酸盐型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041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西北硫酸盐型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属于盐碱地快速脱盐、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54亿hm2。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中国盐碱地面广量大,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和滨海地区都有分布, 土地盐碱化不仅危害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而且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缺苗、减产、死亡,从而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排水洗盐是盐碱地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之一,遵循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自然规律。

暗管排盐技术是将带有孔隙的管道铺设于地下一定深度,待灌溉或降雨后汇入管道的水分,或者是直接直接汇入到管道中地下水,通过管道排出土地,带走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排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排盐方法,降低盐碱地土壤中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土壤容重和土壤的孔隙率效果不明显;

用现有的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苕子:

(2)苕子的分枝数少;

(3)结荚率低;

(5)茎蔓的最大长度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及其在西北硫酸盐型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降低盐碱地土壤中可溶性硫酸盐含量;

(2)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降低盐碱地的土壤容重;

(3)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降低盐碱地土壤的孔隙率;

用现有的暗管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作物:

(4)可以提高种植苕子的分枝数;

(5)可以提高苕子的结荚率;

(6)可以提高茎蔓的最大长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包括选择暗管步骤和铺设步骤。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选择暗管步骤,圆孔直径为2.0-7.5mm。

所述选择暗管步骤,所述暗管的外层用超细纤维布包裹2-3层,所述超细纤维布,纤维直径为0.35-0.45μm。

所述铺设步骤,暗管铺设的坡度为0.2-0.95°。

所述铺设步骤,暗管铺设的埋深为1.40-1.60m。

所述超细纤维布,含涤纶62.5-72.5%,锦纶22.5-26.5%。

所述选择暗管步骤,所述暗管的材质,包括:高密度聚乙烯、PS-聚苯乙烯、SMA树脂、磷钇石、洋槐胶、羟基硅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钛白粉、2,6-二叔丁基对甲酚、羟基硬脂酸。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75-85份、PS-聚苯乙烯65-72份、SMA树脂35-40份、磷钇石7-11份、洋槐胶1.5-2.4份、羟基硅油4.2-5.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5-1.1份、钛白粉0.33-0.4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0.4份、羟基硬脂酸0.56-0.69份。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80份、PS-聚苯乙烯70份、SMA树脂37份、磷钇石9份、洋槐胶2.1份、羟基硅油5.1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7份、钛白粉0.38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3份、羟基硬脂酸0.60份。

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在西北硫酸盐型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改良一年后,土壤容重降为1.0-1.4g/cm³,土壤中可溶性硫酸盐含量降为2.4-4.3%。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大大降低了盐碱地土壤中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可溶性硫酸盐含量降为2.4-4.3%;

(2)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降低了盐碱地的土壤容重,土壤容重降为1.0-1.4g/cm³;

(3)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降低了盐碱地土壤的孔隙率,土壤的孔隙率为28.6-37.2%;

采用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作物:

(4)提高了种植作物的分枝数,种植的苕子,基部分枝数为7-12个;

(5)提高了苕子的结荚率,结荚率达22-43%;

(6)提高了茎蔓的最大长度,茎蔓最大长度为2.9-4.2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高密度聚乙烯75份、PS-聚苯乙烯65份、SMA树脂35份、磷钇石7份、洋槐胶1.5份、羟基硅油4.2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5份、钛白粉0.33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份、羟基硬脂酸0.56份。

实施例2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高密度聚乙烯80份、PS-聚苯乙烯70份、SMA树脂37份、磷钇石9份、洋槐胶2.1份、羟基硅油5.1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7份、钛白粉0.38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3份、羟基硬脂酸0.60份。

实施例3一种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高密度聚乙烯85份、PS-聚苯乙烯72份、SMA树脂40份、磷钇石11份、洋槐胶2.4份、羟基硅油5.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1份、钛白粉0.42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4份、羟基硬脂酸0.69份。

表1是对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排盐暗管进行的性能试验结果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2所述的排盐暗管的性能最佳,实施例2是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4一种暗管排盐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暗管:选用直径为80-115mm的塑料管,在管壁上均匀打直径2.0mm的圆孔,圆孔总面积占暗管总面积的55%,外层用超细纤维布包裹2-3层,塑料绳捆扎。

所述超细纤维布,纤维直径为0.35-0.45μm,含涤纶62.5-72.5%,锦纶22.5-26.5%。

所述暗管的材质,按重量份,包括:高密度聚乙烯80份、PS-聚苯乙烯70份、SMA树脂37份、磷钇石9份、洋槐胶2.1份、羟基硅油5.1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7份、钛白粉0.38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3份、羟基硬脂酸0.60份。

B、挖排盐沟

采用挖掘机挖排盐沟,挖沟的深度为1.5-2.0m,沟底宽32-37cm,边坡1∶0.5。

挖好沟后对沟底休整,水准测量控制好坡降,坡降随地面坡降走,不小于1/300。

C、铺设

在沟底铺设35cm宽10mm厚的塑料编织布,所述塑料编织布上铺15cm厚砂砾石,所述砂砾石,粒径0.5-2.5mm的粗砂含量占比为65-85%;

在所述砂砾石上层,铺放已包裹好的所述暗管;

其中,暗管铺设的坡度为0.2°,埋深为1.40m;

在暗管周围及上部均匀铺撒15-20cm厚的所述砂砾石,再在所述砂砾石上铺35cm宽10mm厚的塑料编织布,回土填埋。

D、挖清淤沟

将盐碱地中埋设的排盐暗管较浅的一侧开挖深1.7-2.0m,宽度为2.5m的清淤沟,并将排盐暗管的管口伸出沟壁;

所述排盐暗管距所述清淤沟底部的距离为20-45cm;

然后用堵头封住管口,当所埋设排盐暗管内有泥沙淤积时,打开堵头用水泵向管内打水或打进清淤剂进行清洗排淤。

E、 排盐沟间距设置

所述排盐沟的间隔设为30-45m,所述排盐暗管的间隔为30-45m。

下述实施例5-实施例8是对实施例4所述一种暗管排盐方法的优化,即采取实施例4的方法,只改变步骤A中圆孔直径、步骤C中暗管铺设的坡度、埋深做因素分析,采用常规方法对盐碱地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表2 圆孔直径、暗管铺设的坡度、埋深的因素分析(实施例5-实施例8)

表3 一年后盐碱地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土层深度为0-50cm)

其中,对照组1为采用普通暗管排盐方法进行排盐,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实施例8相同。

由上述多因素分析试验可知,实施例6的效果最佳,是优选实施例,即圆孔直径为4mm、暗管铺设的坡度为0.52°、埋深为1.50m。

实施例9一种暗管排盐方法在西北硫酸盐型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种植试验以及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用本发明的暗管排盐方法对盐碱地进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苕子,然后通过常规方法对作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做了数据分析处理。

具体试验数据如下:

表4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作物的各项指标

其中,对照组2为采用普通暗管排盐方法对同样的盐碱地进行排盐1年后种植苕子,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实施例8相同。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