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碳源调控益生型微生物絮凝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759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分阶段、复合利用葡萄糖、精氨酸、β-羟丁酸和聚-β-羟丁酸作为碳源进行益生型微生物和水质调控的生物絮凝对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虾类养殖第一大国,其中对虾的产量超过78万吨。随着其它产业对水产养殖用地的占用、水环境污染、饲料价格上涨、病害发生等因素的日趋严重,零换水的工厂集约化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迫切需求。生物絮凝技术,基于碳调控理论进行微生物和水质调控,是一种可以实现零换水的工厂集约化对虾养殖的方法。未被对虾利用的饲料N、P成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在添加碳源的条件下,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形成可被对虾摄食的生物絮体,降低了饲料成本。研究表明,大量絮凝细菌的存在有利于抑制病菌和病毒的生长。此外,絮体中的活菌具有未知生物因子和聚-β-羟丁酸等益生物质,有利于促进对虾生长和提高免疫能力。相关研究和实际生产表明,在生物絮凝对虾养殖系统中,大量碳源的添加可以迅速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和抑制自养型硝化细菌的功能。但是,在养殖中后期,养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TSS)浓度因细菌的过快增殖而浓度过高,提高了系统的增氧需求和养殖风险。并且,由于硝化细菌的功能被抑制,氨氮不能顺利地完全转化成无毒性的硝氮,易导致毒性较大的亚硝氮的积累。但是,适当地补充碳源有利于防止细菌过度内源消耗,促进细菌的生物活性,从而维持细菌的絮凝特性,提高系统的水质调控功能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单糖(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如精氨酸)是细菌优先利用的碳源物质;羧酸类(如β-羟丁酸)是生物絮凝养殖中后期细菌能充分利用的碳源之一;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的聚-β-羟丁酸可用作细菌生长的缓释碳源,提高益生菌群丰富度,提高对虾抵抗白斑综合症的能力。因此,综合生物絮凝对虾养殖系统碳调控的需要和细菌利用不同碳源的特性,可以将养殖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利用复合碳源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1)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大量添加细菌容易利用的碳源,促进异养细菌生物量和TSS浓度的升高;(2)硝化功能驯化期,逐步减少碳源的添加量和使用益生碳源,提升系统的硝化功能和益生功能;(3)系统维持期,使用益生的缓释碳源,降低细菌的增殖速率和TSS浓度的升高速度,维持系统的稳定和硝化作用调控水质的功能。综合上述分析,本发明提出一种将高密度工厂集约化生物絮凝对虾养殖分为不同的阶段,复合利用多种碳源,调控微生物在不同阶段的功能,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问题,充分发挥生物絮凝技术的益生作用,降低养殖后期增氧的过高需求,实现高效、高产、节水、生态和安全的养殖新模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复合碳源调控益生型微生物絮凝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复合碳源调控益生型微生物絮凝体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所述的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方法复合使用葡萄糖、精氨酸、β-羟丁酸、聚-β-羟丁酸作为碳源,将对虾养殖分为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硝化功能驯化期、系统维持期,不同的养殖时期使用不同种类、比例、质量的复合碳源。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以葡萄糖和精氨酸作为复合碳源A;硝化功能驯化期:以葡萄糖和β-羟丁酸作为复合碳源B;系统维持期:复合利用葡萄糖和聚-β-羟丁酸作为碳源C。复合碳源A中葡萄糖和精氨酸的重量之比为9.5:0.5;复合碳源B中葡萄糖和β-羟丁酸的重量之比为9.0:1.0;聚-β-羟丁酸颗粒采用挂袋法,每个聚乙烯网袋填装500g。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为养殖第1~15天、硝化功能驯化期为养殖第16~25天、系统维持期为养殖第25天后。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A的总量为50g/m3;硝化功能驯化期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B的总量由第16天的50g/m3,每天减少5g/m3,逐步减少到每天碳源B的添加量为5g/m3;系统维持期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葡萄糖的总量为1g/m3,每立方水体使用聚-β-羟丁酸挂袋一个。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提出一种将高密度工厂集约化生物絮凝对虾养殖分为不同的阶段,复合利用多种碳源,调控微生物在不同阶段的功能,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问题,充分发挥生物絮凝技术的益生作用,降低养殖后期增氧的过高需求,实现高效、高产、节水、生态和安全的养殖新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养殖池为圆形或已无切角的矩形,池深0.7米以上,水深0.5~1.0米。底部铺设纳米微管或曝气石进行曝气,保证能使水体混合均匀和溶氧浓度高于5.0mg/L。养殖前一周注入适宜盐度的、已消毒处理的养殖用水,养殖前三天接种已培养成熟的絮体,使TSS浓度为100mg/L左右。养殖第1天,投放适宜大小的对虾虾苗,放养密度500尾/m2以上。(1)生物絮凝系统建立期,一般为养殖第1~15天。以葡萄糖和精氨酸作为复合碳源A,两种物质的重量之比为9.5:0.5。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A的总量为50g/m3,平均分为三次添加。促进异养细菌的大量增殖,建立良好的异养型生物絮凝微生态系统。(2)硝化功能驯化期,一般为养殖第16~25天。以葡萄糖和β-羟丁酸作为复合碳源B,两种物质的重量之比为9.0:1.0。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B的总量由第16天的50g/m3,每天减少5g/m3,逐步减少到每天碳源B的添加量为5g/m3。通过每天减少碳源的添加,逐步促进自养型硝化细菌功能的建立,并且强化微生物利用β-羟丁酸作为碳源的能力。(3)系统维持期,一般为养殖第25天后。复合利用葡萄糖和聚-β-羟丁酸作为碳源C。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葡萄糖的总量为1g/m3。聚-β-羟丁酸的使用采用挂袋法,每个聚乙烯网袋填装500g粒径为2-3mm的聚-β-羟丁酸颗粒,沿池壁水体中部,每立方水体挂袋一个。少量地添加碳源维持生物絮凝细菌的生物活性、降低细菌的增殖速率、维持硝化作用的水处理功能;聚-β-羟丁酸用于提高益生细菌数量和絮体的益生功能。养殖期间,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日投饵率为3~7%;调整曝气量,保证能使水体混合均匀和溶氧浓度高于5.0mg/L;使用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钙,保证养殖水体pH7.5~8.5,碱度(以碳酸钙计)>200mg/L;适时补充钙、镁、钾等元素,保证对虾顺利退壳。实施例1使用3个水泥池,每个长20.0m,宽2.0m,抹角处理,一米水深,有效容积39m3。注入已消毒的海水,使用自来水调整盐度至15度左右,接种生物絮体至TSS浓度为100mg/L,曝气处理3天。购入不带有特定病原的南美白对虾仔苗(盐度已淡化至15度),体长0.5-0.6cm,放养密度1667尾/m3。饲料选用澳华对虾配合饲料(虾奶粉、虾安康虾苗宝、虾安康1号料、虾安康2号料),粗蛋白含量≧48%、44%、42%和42%。养殖前45天,每天投喂5次,日投饵率逐步由10%降至5%;第45天开始,每天定时投喂四次,投喂量控制为1h内吃完(投饵1h后检查料台是否有残饵)。养殖第1~15天,以葡萄糖和精氨酸作为复合碳源A,两种物质的重量之比为9.5:0.5,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A的总量为50g/m3,平均分为三次添加。养殖第16~25天,以葡萄糖和β-羟丁酸作为复合碳源B,两种物质的重量之比为9.0:1.0,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复合碳源B的总量由第16天的50g/m3,每天减少5g/m3,逐步减少到每天碳源B的添加量为5g/m3。养殖第25~110天,复合利用葡萄糖和聚-β-羟丁酸作为碳源C,每天向养殖水体添加葡萄糖的总量为1g/m3。聚-β-羟丁酸的使用采用挂袋法,每个聚乙烯网袋填装500g粒径为2-3mm的聚-β-羟丁酸颗粒,沿池壁水体中部,每立方水体挂袋一个。养殖期间调整曝气量,保证能使水体混合均匀和溶氧浓度高于5.0mg/L;使用碳酸氢钠,保证养殖水体pH7.5~8.5,碱度(以碳酸钙计)>200mg/L;适时补充钙、镁、钾等元素,保证对虾顺利退壳。养殖周期为110天,养殖终产量为6.25kg/m3。养殖期间的水质情况详见表1,养成效果详见表2。表1养成期间水质情况表2养成效果结果养殖池/m339放养密度/尾/m31667养殖天数110产量/kg/m36.25初始规格/g0.001养成规格/g8.085体长/cm10.8成活率/%46.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