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3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罗汉果组培过程或栽培过程中施加茉莉酸甲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培过程中,将罗汉果组培苗接种在含有茉莉酸甲酯的MS固体培养基中,置于相对湿度60~66%、光照强度1300~1500Lux、光照时间8h/d、温度21~25℃条件下培养28~31d,其中,茉莉酸甲酯的添加量为50~400μmol/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过程中,将茉莉酸甲酯配成浓度为50~4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罗汉果授粉20~30d后,每天喷洒茉莉酸甲酯溶液于罗汉果表面,至表面滴水为止,早、中、晚各喷洒一次,连续喷施8~12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罗汉果组培苗接种在含有茉莉酸甲酯的MS固体培养基中,置于相对湿度60~66%、光照强度1300~1500Lux、光照时间8h/d、温度21~25℃条件下培养28~31d,其中,茉莉酸甲酯的添加量为50~400μmol/L;

步骤二、将步骤一培养后的组培苗移栽至田间,罗汉果授粉20~30d后,每天喷洒浓度为50~4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于罗汉果表面,至表面滴水为止,早、中、晚各喷洒一次,连续喷施8~12d。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体积分数为2%的乙醇水溶液溶解茉莉酸甲酯,配制成浓度为50mmol/L茉莉酸甲酯的乙醇母液,并用0.22μm的微孔滤膜灭菌,将灭菌后的茉莉酸甲酯的乙醇母液添加到MS固体培养基中,至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400μmol/L,灭菌并冷却至24~26℃,其中,MS固体培养基包括:MS、1.5mg/L 6-苄氨基腺嘌呤、0.3mg/L吲哚丁酸、3.5g/L琼脂、30g/L蔗糖、以及1.0g/L活性炭。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体积分数为2%的乙醇水溶液溶解茉莉酸甲酯,配制成浓度为50~4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溶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S固体培养基还包括调节剂,调节剂的添加量为5μmol/L,调节剂包括质量比为2:1:0.2的竹醋液、扯根菜水提物、香豆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培过程包括两阶段,第一阶段培养15d,每隔3~5d更换一次MS固体培养基,被更换的MS固体培养基加热至熔化为液态混合物,将海绵浸泡在液态混合物中充分吸收,然后覆盖在更换的MS固体培养基上方,直至下次更换培养基时移除并更换;第二阶段培养15d,每隔5~7d更换一次MS固体培养基,每次更换后的第2d对接种有组培苗的MS固体培养基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剂为质量分数为1%的酪蛋白溶液。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罗汉果中罗汉果醇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授粉后每隔5d喷施促进剂,促进剂包括质量比为3:3:2:0.1:0.1:10的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芹菜素、复合维生素B以及皂角米蛋白,皂角米蛋白的制备方法为:将皂角米溶解于碱液中,震荡、离心、分离,上清液即得皂角米蛋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