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机械化处理的防治根肿病的农地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46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根肿病的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机械化处理的防治根肿病的农地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根肿病对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等作物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根肿病的防治一般采用人工防治手段,费时费力。而采用一些初步的机械化药剂喷施操作方式,则存在较为严重的药剂浪费问题。

一般而言,利用机械化方式防治根肿病需至少满足如下两方面条件:(1)所用原料廉价易得且适于机械化操作;(2)相比于常规手段而言,具有相似甚至更佳的防治效果。

对于上述第(1)点而言,现有技术常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之一为秸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生在其中国专利CN106190911A中利用了萎缩芽孢杆菌BA-7菌剂对秸秆进行腐熟处理,使得秸秆能够为土地提供一定的肥力,同时利用BA-7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实现了防治根肿病的效果。与该专利利用秸秆的目的相同,现有技术在利用秸秆方面,均将其进行腐熟后(如进行堆沤发酵)作为提供肥力来源。

另外,一些禽畜粪便由于易得且较为容易处理,也常进行小规模的机械化处理。在防治根肿病方面,发表于《西南农业学报》的《蚯蚓粪对油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评价》研究了蚯蚓粪对于油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然而,其所得的防治效果最高仅为70%,平均防效仅为61.4%。重要的是,与1%石灰水处理组和1%石灰水+75%百菌清WP处理组相比,其防效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甚至在一些平行实验上其防效还低于其它两个处理组。可以得出的结论仅为蚯蚓粪与1%石灰水一样,提高了土壤中的pH,使得病原菌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

事实上,在利用蚯蚓及其粪便来改良土壤并减少作物病害方面,多年前就受到了本领域的研究者关注。然而,蚯蚓的引入能否或者如何引入蚯蚓才能对根肿病防治有效,却还存在争议,如Hanna Friberg及其合作者在《土壤动物学报》(Pedobiologia)上发表的文章“Effect of earthworms and incorporation ofgrasson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中指出,与他们的预期和其它的研究结论相反,他们并没有发现添加黑麦草或者同时添加黑麦草和蚯蚓对于防治根肿病有什么帮助。

对于上述第(2)点而言,即使是利用《蚯蚓粪对油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评价》中的方法,其所得的防治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如CN105085071A的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

因此,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根肿病防治方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机械化处理的防治根肿病的农地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前作作物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200~500kg/亩。

有别于现有技术通常将秸秆进行腐熟后作为肥力来源,本发明发明直接将秸秆进行粉碎至一定粒度并以一定量埋置于特定深度之后,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示,本发明仅通过特定的方式利用特定的粉碎秸秆便可以实现60%以上的根肿病防治效果。如本发明的对比实施例2所示,其原理可能在于合适的秸秆粒径、埋置深度和埋置密度防止了土壤中的病原菌与作物的接触,从而避免了根肿病的发生。不过,其更为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无论怎样,本发明所得高达60%以上的防治效果,是令人惊喜的。

铺设所述粉碎秸秆时,采用旋耕机进行。

优选的,所述施用量为300~400kg/亩。当粉碎秸秆的施用剂量在此范围时,可以兼顾成本和防治效果之间的平衡。

所述前作作物为水稻。

作为优选方案,在粉碎秸秆之前或铺设粉碎秸秆之后,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

本发明发现,在利用粉碎秸秆的基础上再按上述方式使用蚯蚓粪,可以显著的提高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如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示,其防治效果高达80%以上,远高于《蚯蚓粪对油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评价》记载的最高70%的防治效果。同时,如本发明的对比实施例2所示,仅将蚯蚓粪铺设于农田之上所得的防治效果不到60%。

优选的,向所述蚯蚓粪中加入对根肿病有防治作用的抗菌剂。

所述抗菌剂包括科佳、福帅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抗菌剂为科佳。其中,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2000~3000。优选的,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2500。

本发明还发现,仅添加微量抗菌剂便能使得本发明的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秸秆的高效利用,可利用机械化处理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2、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蚯蚓粪的高效利用,可获得80%以上的防治效果;同时,本发明仅需加入微量的抗菌剂便可以获得90%以上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200kg/亩。

实施例2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300kg/亩。

实施例3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500kg/亩。

实施例4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铺设完粉碎秸秆之后,在其之上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

实施例5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铺设完粉碎秸秆之后,在其之上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蚯蚓粪中加入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2000。

实施例6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铺设完粉碎秸秆之后,在其之上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蚯蚓粪中加入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2000。

实施例7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铺设完粉碎秸秆之后,在其之上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蚯蚓粪中加入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3000。

实施例8

先在土壤中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蚯蚓粪中加入科佳与蚯蚓粪的重量比为1:2500;再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1.0~3.5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对比实施例1

将前作作物水稻秸秆机械化收获后留存于田间的秸秆粉碎至粒径为4.0~5.0cm,利用旋耕机均匀铺设于农地之中,深度为0~15cm,施用量为400kg/亩。

对比实施例2

在农田上只铺设一层深度为1~5cm的蚯蚓粪。

实验例

对实施例1-实施例8进行根肿病防治效果的测试。以不按照本发明方式进行处理,仅施用清水作为对照组。各组设5个平行组,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病株率及防效: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清水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清水对照区病株率]×100。

表1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表2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