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285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树莓,又称覆盆子,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类落叶果树。树莓的适应性广,长势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树莓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黄金水果。目前对树莓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于树莓引种和果实的加工利用。树莓常规的繁殖方法有分根法、分株法、扦插法和压条法等,但上述繁殖方法繁殖速度慢,培养出的苗木繁育能力差、果实小、易脱落、产量低,且对母本材料要求高,用量大,还受到季节的限制,难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此外,目前运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生产种苗的方法成本较高、培养周期较长。

因此,需要寻找一套新的成本低、时间短、成活率高的无性繁殖体系来扩大树莓繁殖量,可以较好的提高种苗的繁育能力,且种苗栽种后,成果率高,质量好,进行树莓苗木的产业化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提供树莓离体组培快繁的成套技术,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调节,达到提高增殖率和减少变异的目的,成活种苗便于运输,且对母本材料要求低、成本低、时间短、成活率高、产品质量好,实现了树莓种苗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得到优质种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取和消毒:选取树莓苗的2.5~3cm茎尖或带芽茎段作为树莓外植体,去掉叶片后,用流水冲洗25~35min;若树莓外植体表面带有绒毛,用皂液或吐温洗涤后再用流水冲洗30~40min,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2)诱导培养:将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树莓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于22~26℃温度下培养20~30d,光周期为10~12h/d,进行诱导培养,培养至外植体萌发叶分化成芽丛,切下芽丛,而外植体继续在诱导培养基中,反复诱导培养至长出新芽丛,以20~30d为周期转接继代一次;

(3)增殖培养:将步骤(2)切下的芽丛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于25~30℃温度下培养40~50d,光周期为10~12h/d,进行增殖培养,每30~35d继代一次,得增殖倍数为2.5~3的芽丛,如此反复进行增殖培养至所需数量的芽丛,并使芽丛长成2~3节、高2~3cm的芽苗,切下;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切下的芽苗分成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20~30d至每株生根4~6条,根长2~3cm;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移到大棚7~9d后,用温清水将苗上培养基洗净,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2~3min后再移栽。

进一步地,在步骤(1),所述外植体消毒为:在无菌超净台中,将清洗过的外植体依次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25~35s、在质量浓度为0.1~0.15%的氯化汞中灭菌处理7~9min、在体积浓度为1.5~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处理20~2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

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诱导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3~0.6mg、萘乙酸0.2~0.4mg、白砂糖30~35g和琼脂粉6~7g,ph=5.8~6.0。

进一步地,在步骤(3),所述增殖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6~1.0mg、吲哚乙酸0.1~0.5mg和白砂糖35~40g,ph=5.8~6.0。

进一步地,在步骤(4),所述生根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吲哚乙酸0.2~0.3mg、康基腺嘌呤0.1~0.3mg、萘乙酸0.1~0.3mg和琼脂粉4~6g,ph=5.8~6.0。

进一步地,在步骤(5),所述炼苗与移栽为: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栽培土与腐殖土按重量比1:1.5~2组成的基质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2~28℃,湿度为75~85%;或者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细河沙和腐殖土按重量比1:1.5~2.5组成的苗床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2~28℃,湿度为75~85%。

进一步地,在步骤(2)、(3)及(4),所述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光照强度均为1500~2000lx。

本发明中,所述酒精、氯化汞溶液、次氯酸钠溶液、无菌水、6-苄基嘌呤、萘乙酸、吲哚乙酸、康基腺嘌呤、白砂糖、琼脂粉、细河沙和腐殖土均为市面上销售的常规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用带芽茎段和茎尖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消毒杀菌处理后,并对该外植体进行反复多次诱导,获得大量芽丛,然后经过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增殖系数为13~16,生根率高达98%,再经炼苗与移栽,采用特殊的基质及合理的栽培条件,获得大量种苗,无需通过采集大量外植体来获得无菌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本发明提供树莓离体组培快繁的成套技术,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调节,达到提高增殖率和减少变异的目的,成活种苗便于运输,且对母本材料要求低、成本低、时间短、成活率高、产品质量好,实现了树莓种苗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取和消毒:选取树莓苗的2.5cm茎尖或带芽茎段作为树莓外植体,去掉叶片后,用流水冲洗25min;若树莓外植体表面带有绒毛,用皂液或吐温洗涤后再用流水冲洗30min,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所述外植体消毒为:在无菌超净台中,将清洗过的外植体依次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25s、在质量浓度为0.1%的氯化汞中灭菌处理7min、在体积浓度为1.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处理2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即可;

(2)诱导培养:将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树莓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于22℃温度下培养20d,光周期为10h/d,光照强度为1500lx,进行诱导培养,培养至外植体萌发叶分化成芽丛,切下芽丛,而外植体继续在诱导培养基中,反复诱导培养至长出新芽丛,以20d为周期转接继代一次;所述诱导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3mg、萘乙酸0.2mg、白砂糖30g和琼脂粉6g,ph=5.8~6.0;

(3)增殖培养:将步骤(2)切下的芽丛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于25℃温度下培养40d,光周期为10h/d,光照强度为1500lx,进行增殖培养,每30d继代一次,得增殖倍数为2.5的芽丛,如此反复进行增殖培养至所需数量的芽丛,并使芽丛长成2~3节、高2~3cm的芽苗,切下;所述增殖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6mg、吲哚乙酸0.1mg和白砂糖35g,ph=5.8~6.0;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切下的芽苗分成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光照强度为1500lx,培养20d至每株生根4~6条,根长2~3cm;所述生根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吲哚乙酸0.2mg、康基腺嘌呤0.1mg、萘乙酸0.1mg和琼脂粉4g,ph=5.8~6.0;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移到大棚7d后,用温清水将苗上培养基洗净,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2min后再移栽;所述炼苗与移栽为: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栽培土与腐殖土按重量比1:1.5组成的基质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2℃,湿度为75%;或者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细河沙和腐殖土按重量比1:1.5组成的苗床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2℃,湿度为75%。

实施例2

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取和消毒:选取树莓苗的3cm茎尖或带芽茎段作为树莓外植体,去掉叶片后,用流水冲洗35min;若树莓外植体表面带有绒毛,用皂液或吐温洗涤后再用流水冲洗40min,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所述外植体消毒为:在无菌超净台中,将清洗过的外植体依次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35s、在质量浓度为0.15%的氯化汞中灭菌处理9min、在体积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处理2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次,即可;

(2)诱导培养:将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树莓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于26℃温度下培养30d,光周期为12h/d,光照强度为2000lx,进行诱导培养,培养至外植体萌发叶分化成芽丛,切下芽丛,而外植体继续在诱导培养基中,反复诱导培养至长出新芽丛,以30d为周期转接继代一次;所述诱导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6mg、萘乙酸0.4mg、白砂糖35g和琼脂粉7g,ph=5.8~6.0;

(3)增殖培养:将步骤(2)切下的芽丛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于30℃温度下培养50d,光周期为12h/d,光照强度为2000lx,进行增殖培养,每35d继代一次,得增殖倍数为3的芽丛,如此反复进行增殖培养至所需数量的芽丛,并使芽丛长成2~3节、高2~3cm的芽苗,切下;所述增殖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1.0mg、吲哚乙酸0.5mg和白砂糖40g,ph=5.8~6.0;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切下的芽苗分成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光照强度为2000lx,培养30d至每株生根4~6条,根长2~3cm;所述生根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吲哚乙酸0.3mg、康基腺嘌呤0.3mg、萘乙酸0.3mg和琼脂粉6g,ph=5.8~6.0;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移到大棚9d后,用温清水将苗上培养基洗净,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3min后再移栽;所述炼苗与移栽为: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栽培土与腐殖土按重量比1:2组成的基质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8℃,湿度为85%;或者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细河沙和腐殖土按重量比1:2.5组成的苗床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8℃,湿度为85%。

实施例3

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取和消毒:选取树莓苗的2.6~2.9cm茎尖或带芽茎段作为树莓外植体,去掉叶片后,用流水冲洗28~32min;若树莓外植体表面带有绒毛,用皂液或吐温洗涤后再用流水冲洗33~37min,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所述外植体消毒为:在无菌超净台中,将清洗过的外植体依次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27~33s、在质量浓度为0.11~0.14%的氯化汞中灭菌处理7.5~8.5min、在体积浓度为1.6~1.9%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处理21~24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

(2)诱导培养:将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树莓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于23~25℃温度下培养23~27d,光周期为10.5~11.5h/d,光照强度为1600~1900lx,进行诱导培养,培养至外植体萌发叶分化成芽丛,切下芽丛,而外植体继续在诱导培养基中,反复诱导培养至长出新芽丛,以23~27d为周期转接继代一次;所述诱导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4~0.5mg、萘乙酸0.25~0.35mg、白砂糖31~34g和琼脂粉6.3~6.7g,ph=5.8~6.0;

(3)增殖培养:将步骤(2)切下的芽丛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于26~29℃温度下培养43~47d,光周期为11h/d,光照强度为1700~1800lx,进行增殖培养,每32~34d继代一次,得增殖倍数为2.6~2.9的芽丛,如此反复进行增殖培养至所需数量的芽丛,并使芽丛长成2~3节、高2~3cm的芽苗,切下;所述增殖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7~0.9mg、吲哚乙酸0.2~0.4mg和白砂糖36~39g,ph=5.8~6.0;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切下的芽苗分成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光照强度为1600~1800lx,培养22~28d至每株生根4~6条,根长2~3cm;所述生根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吲哚乙酸0.23~0.27mg、康基腺嘌呤0.15~0.25mg、萘乙酸0.15~0.25mg和琼脂粉4.5~5.5g,ph=5.8~6.0;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移到大棚7.5~8.5d后,用温清水将苗上培养基洗净,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2~3min后再移栽;所述炼苗与移栽为: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栽培土与腐殖土按重量比1:1.7~1.8组成的基质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为78~82%;或者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细河沙和腐殖土按重量比1:1.8~2.2组成的苗床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为78~82%。

实施例4

一种树莓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取和消毒:选取树莓苗的2.7cm茎尖或带芽茎段作为树莓外植体,去掉叶片后,用流水冲洗30min;若树莓外植体表面带有绒毛,用皂液或吐温洗涤后再用流水冲洗35min,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所述外植体消毒为:在无菌超净台中,将清洗过的外植体依次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30s、在质量浓度为0.13%的氯化汞中灭菌处理8min、在体积浓度为1.8%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处理2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次,即可;

(2)诱导培养:将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树莓外植体,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于24℃温度下培养25d,光周期为11h/d,光照强度为1800lx,进行诱导培养,培养至外植体萌发叶分化成芽丛,切下芽丛,而外植体继续在诱导培养基中,反复诱导培养至长出新芽丛,以25d为周期转接继代一次;所述诱导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45mg、萘乙酸0.3mg、白砂糖33g和琼脂粉6.5g,ph=5.8~6.0;

(3)增殖培养:将步骤(2)切下的芽丛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于27℃温度下培养45d,光周期为11h/d,光照强度为1750lx,进行增殖培养,每33d继代一次,得增殖倍数为2.7的芽丛,如此反复进行增殖培养至所需数量的芽丛,并使芽丛长成2~3节、高2~3cm的芽苗,切下;所述增殖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苄基嘌呤0.8mg、吲哚乙酸0.3mg和白砂糖37g,ph=5.8~6.0;

(4)生根培养:将步骤(3)切下的芽苗分成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光照强度为1700lx,培养25d至每株生根4~6条,根长2~3cm;所述生根培养基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吲哚乙酸0.25mg、康基腺嘌呤0.2mg、萘乙酸0.2mg和琼脂粉5g,ph=5.8~6.0;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移到大棚8d后,用温清水将苗上培养基洗净,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3min后再移栽;所述炼苗与移栽为: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栽培土与腐殖土按重量比1:1.75组成的基质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5℃,湿度为80%;或者将生根苗直接移栽到由细河沙和腐殖土按重量比1:2组成的苗床中,上覆盖塑料拱棚,温度保持在25℃,湿度为80%。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带芽茎段和茎尖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消毒杀菌处理后,并对该外植体进行反复多次诱导,获得大量芽丛,然后经过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增殖系数为13~16,生根率高达98%,再经炼苗与移栽,采用特殊的基质及合理的栽培条件,获得大量种苗,无需通过采集大量外植体来获得无菌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本发明提供树莓离体组培快繁的成套技术,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调节,达到提高增殖率和减少变异的目的,成活种苗便于运输,且对母本材料要求低、成本低、时间短、成活率高、产品质量好,实现了树莓种苗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