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884发布日期:2019-01-13 16:1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鼠用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做鼠间飞沫传播验证实验、防止传播组实验用鼠接触感染且可将实验用鼠的粪便和尿液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分析的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毒理学是研究可吸入物对机体毒理作用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规律和机制及对可吸入物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一门科学。其专业研究内容主要有:空气中各种物质的理化特性;呼吸道的基础生物学;吸入物在体内的沉积和滞留及其与体内重要系统、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如何导致疾病产生的。随着国际吸入毒理学研究日趋活跃,国内许多专家也充分认识到了吸入毒理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现有的一些吸入毒理学研究中,将传播组健康鼠和感染组带菌鼠一同放在笼具内,传播组实验用鼠吸进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来进行染毒实验,但每次染毒实验的过程中,多只传播组实验用鼠和感染组带菌鼠同时放在笼具内进行,无法进行隔离,相互之间发生肢体碰撞,或沾染对方排泄物、毛发,或共同进食,从而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不能有效分离和隔开,导致感染组带菌鼠会与其排泄物接触,而且排泄物会对实验用鼠进行二次污染,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可以避免传播组实验用鼠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又可以将粪便和尿液分离进行后续分析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防止传播组实验用鼠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又可以将粪便和尿液分离便于后续分析的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用于容纳传播组实验用鼠的第一腔体,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用于容纳感染组带菌鼠的第二腔体;

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用于排出粪便和尿液的流通口;

所述第二腔体的下侧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第二腔体内感染组带菌鼠的粪便和尿液分离开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感染组带菌鼠和传播组实验用鼠之间的飞沫传播实验过程中,分离装置可以将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分离开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实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外壳、粪便导向伞、粪便收集瓶和尿液收集瓶;

所述外壳呈“><”型设置,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尿液收集口和粪便收集口,所述粪便收集口位于所述外壳底端的中心位置,所述尿液收集口设置在所述外壳底端的边沿位置;

所述粪便导向伞呈“Λ”型设置,且所述粪便导向伞的竖向中心线与所述外壳的竖向中心线共线;

所述粪便收集瓶和所述尿液收集瓶分别置于所述粪便收集口和所述尿液收集口的下侧位置;

所述外壳和所述粪便导向伞均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底部向下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经由第二腔体底部的流通口进入到分离装置,粪便沿粪便导向伞导向进入到粪便收集瓶,尿液沿外壳壁进入到尿液收集瓶中,完成粪便和尿液分离,方便进行后续分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笼盒,所述笼盒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板均设有开孔,所述侧壁板均为封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腔体内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过支撑板上的通孔和底板上的开孔进入到笼盒内供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然后呼出的气体经由顶壁板上的开孔扩散出,侧壁板设置为封闭板,使得笼盒和笼盒内的气体不会相互传播,避免了传播组实验用鼠之间的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笼盒绕所述第一腔体的竖向轴线周向排列;

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竖向轴线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由正中心的通孔进入到第一腔体,然后向四周分散进入到各个笼盒,使得进入到各个笼盒的气体比较均匀,保证了多只实验用鼠吸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笼盒空间大小配置成小于所述笼盒内实验用鼠在转身时需要的空间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实验用鼠控制在笼盒内使得实验用鼠不能转身,进而提高了每个笼盒内的实验用鼠吸入气体的均匀和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腔体内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支撑板间隙设置,所述笼盒安装在所述垫板上;

所述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笼盒底板相匹配的安装孔;

所述支撑板上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笼盒内实验用鼠粪便的环形粪便收集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笼盒内实验用鼠排出的粪便可经由笼盒底板上开孔和垫板上的安装孔进入到环形粪便收集盘内,一方面可以避免粪便、尿液对笼盒内实验用鼠进行污染影响,另一方面便于对粪便和尿液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粪便收集盘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粪便收集盘与多个所述笼盒一一对应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笼盒内实验用鼠与其粪便一一对应,便于后续的分析,不会导致各个实验用鼠的粪便混合而影响后续实验分析结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进气过滤器,所述进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过滤器可以对进入到第二腔体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供带菌小鼠吸入,避免空气中的其他物质进入影响实验结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腔体顶部设置有扩散口,所述扩散口处安装有可拆卸抽气接头,所述可拆卸抽气接头处安装有抽气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笼盒内实验用鼠呼出的气体可以自然经由扩散口扩散出去,也可以经由抽气装置抽出第一腔体,,可以实现自然状态和导流状态的感染实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腔体内安装有风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腔体内有大颗粒物不能进入到第一腔体时,风扇组件可以帮助大颗粒物进入第一腔体,并可以提高气体流动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第一腔体的俯视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局部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2.支撑板;21.通孔;3.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41.第二腔体底部;411.流通口;5.分离装置;51.外壳;511.尿液收集口;512.粪便收集口;52.粪便导向伞;53.粪便收集瓶;54.尿液收集瓶;6.笼盒;61.顶壁板;62.底板;63.侧壁板;64.开孔;7.垫板;71.安装孔;8.环形粪便收集盒;9.进气过滤器;10.扩散口;11.可拆卸抽气接头;12.抽气装置;13.风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具有代谢收集功能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21。支架1上、下两侧均安装有中空壳体,支撑板2和中空壳体组合形成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第一腔体3位于支撑板2的上侧,第二腔体4位于支撑板2的下侧,其中,第一腔体3内放有传播组实验用鼠,如健康大小鼠等,第二腔体4内放有感染组带菌鼠,实验过程中,第二腔体4内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由支撑板2上的通孔21进入到第一腔体3内供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

为了方便进行后续分析,将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分离,本实用新型将第二腔体4的底部41开设有流通口411,同时于第二腔体4的底部41下侧设置分离装置5,且分离装置5安装在第二腔体4的下侧。分离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腔体底部41上的外壳51,外壳51设置为“><”型,其底端设置有尿液收集口511和粪便收集口512,尿液收集口511和粪便收集口512正下方分别放置有尿液收集瓶54和粪便收集瓶53。外壳51内设置有“Λ”型的粪便导向伞52,且粪便导向伞52固定安装在第二腔体4的底部41向下一侧。外壳51包括“V”型的上侧壁和“Λ”型的下侧壁,上侧壁的开口角度大于下侧壁的开口角度,这样设置,第二腔体4内的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经由第二腔体4的底部41上的流通口411进入到分离装置5内,其中粪便沿着粪便导向伞52进入到粪便收集瓶53内,尿液沿着外壳5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流入到尿液收集瓶54内,从而完成粪便和尿液的分离,便于实验人员进行实验的后续分析。

第一腔体3内的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第二腔体4内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时,为了避免实验用鼠之间的交叉感染,第一腔体3内设置有多个笼盒6,多个笼盒6绕第一腔体3的竖向中心线周向排列,即每个笼盒6的竖向中央对称面穿过第一腔体3的竖向轴线。笼盒6包括前壁板、后盖板、顶壁板61、底板62和侧壁板63,第一腔体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食盒,食盒与笼盒6的前壁板抵接,食盒和笼盒6的前壁板上开设饮食口,侧壁板63和后盖板均设置为封闭板,顶壁板61和底板62上开设开孔64,开孔64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开孔64沿笼盒6的长度方向均列。这样设置,第二腔体4内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由支撑板2上的通孔21和笼盒6的底板62上的开孔64进入到笼盒6内供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然后呼出的气体再由笼盒6的顶壁板61上的开孔64排出,第一腔体3顶部开设有扩散口10,第一腔体3内的气体排出时可以通过扩散口10自然排出,也可以在扩散口10处安装可拆卸抽气接头11,可拆卸抽气接头11安装抽气装置12,采用抽气装置12将第一腔体3内的气体抽出。整个过程中,各个笼盒6之间的气体不会相互交叉传播,可以避免笼盒6内的实验用鼠交叉感染。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笼盒6的空间大小小于笼盒6内实验用鼠转身需要的空间大小,实验用鼠处于笼盒6内不能转身,都朝向第一腔体3中心方向进行呼吸,加上多个鼠笼6绕第一腔体3竖向中心线周向排列的位置设置,可以提高实验过程中实验用鼠吸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第一腔体3内设置有垫板7,垫板7上设置有安装孔71,安装孔71的大小与笼盒6的底板62相匹配,笼盒6固定安装在垫板7上,垫板7和支撑板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内部放置有环形粪便收集盒8,环形粪便收集盒8可以设置成一个,用于接收多个笼盒6内实验用鼠排出的粪便,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环形粪便收集盒8和多个笼盒6一一对应放置,每个环形粪便收集盒8接收其对应的笼盒6内实验用鼠排出的粪便,这样方便对粪便的清理,且便于后续分析。

优选的,为了避免杂质进入到第二腔体4内影响感染组带菌鼠呼吸,第二腔体4连接有进气过滤器9,进气过滤器9可以对进入第二腔体4内的空气过滤,提高第二腔体4内感染组带菌鼠呼吸时的气体无杂质,提高实验准确性。

而第二腔体4内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进入第一腔体3内时,会有一些大颗粒物很难进入,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第二腔体4内安装风扇组件13,风扇组件13既可以将大颗粒物吹进第一腔体3内,还可以提高气体流动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设置分离装置和收集装置,将实验用鼠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分离并收集,便于对感染组带菌鼠的排泄物做后续分析;笼盒6的结构设计,笼盒6内的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时,气体经由底板62上的开孔进入笼盒6供传播组实验用鼠吸入,呼出的气体再经由顶壁板61上的开孔排出,由于笼盒6的侧壁板63为封闭板,多个笼盒6内的传播组实验用鼠呼吸的气体不会在笼盒6和笼盒6之间相互流通,避免了各个笼盒6内的气体混合,使得各个笼盒6内的传播组实验用鼠不会吸入其他笼盒6内的气体造成传播组实验用鼠的交叉感染,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小鼠和大鼠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进行疾病传播的研究,避免实验过程中传播组实验用鼠的交叉感染,保证传播组实验用鼠是通过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致病的,而非通过食物、饮水、相互接触或者接触感染组带菌鼠的粪便等原因造成的感染致病,针对性强。

该实验装置可以进行鼠的饲养来实现长期感染的目的,而且尺寸根据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的尺寸设计,可放置于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