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孵化机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8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孵化机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式孵化机的加热系统。
现有的箱体式孵化机的加热系统由电机(3)、风扇(4)、加热管(5)、两根后立柱(7)、两根前立柱(8)和两根横梁(6)构成,位于箱体顶部的电机(3)通过传动带与风扇(4)相连接,风扇(4)位于箱体的中部,固定在前立柱(8)和后立柱(7)之间的横梁(6)上,加热管(5)位于前立柱(8)靠近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前立柱上。当电机启动后,由风扇(4)的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使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在箱体之内得以均匀分布。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几根加热管都集中安装在前立柱靠近风扇的一侧,箱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较差,从而要求与风扇相连接的电机的功率也较大,以较强的风力来促进温度均匀。这样显然不利于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箱体内温度均匀性明显改善从而可节省能源的箱体式孵化机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箱体式孵化机的加热系统,包括电机、风扇、加热管、前立柱、后立柱和横梁,电机通过传动带与风扇相连接,风扇位于箱体的中央,固定在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横梁中部,其特征是加热管按照安装部位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加热管位于前立柱靠近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前立柱上,第二部份加热管位于前立柱远离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前立柱上,第三部份加热管位于后立柱远离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后立柱上。
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将箱体内的热源——加热管的位置进行调整,由集中在一个区域改变为分散到多个区域,从而改善了温度场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第一部份加热管安装位置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只是加热管数量减少。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第二部份加热管上边缘离箱底高度为230-350mm,所说的第三部份加热管上边缘离箱底距离为500-650mm。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第二和第三部份加热管可以是弯曲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对加热管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整,明显改善了箱体内的温度场分布,使在保证同样的温度均匀性的前提下,带动风扇的电机功率明显下降,达到了节能效果。


图1是现有箱体式孵化机加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式孵化机内的位置示意图。
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在孵化机箱体(1)的中部,两侧为孵化车(2),由电机(3)、风扇(4)、两根前立柱(8)、两根后立柱(7)、横梁(6)和加热管构成,电机(3)通过传动带与风扇(4)相连接,可带动风扇旋转,风扇(4)位于箱体中央,固定在前立柱(8)和后立柱(7)之间的横梁(6)的中部,第一部份加热管(5)有4支,位于前立柱(8)靠近风扇的一侧并分别固定在两根前立柱(8)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份加热管(9)和第三部份加热管(10)均为两支,分别安装在两根前立柱和后立柱上,其上边缘离箱底的高度分别为253毫米和538毫米。
本实施例经试验,在保证同样温度均匀性的前提下,电机功率可由1.5千瓦降为1.1千瓦,使能源节省27%。
权利要求1.一种箱体式孵化机的加热系统,包括电机、风扇、加热管、前立柱、后立柱和横梁,电机通过传动带与风扇相连接,风扇位于箱体中央,固定在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横梁中部,其特征是加热管按照安装部位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加热管位于前立柱靠近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前立柱上,第二部份加热管位于前立柱远离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前立柱上,第三部份加热管位于后立柱远离风扇的一侧并固定在后立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机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二部份加热管上边缘离箱底高度为230-350mm,所说的第三部分加热管上边缘离箱底距离为500-6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孵化机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二部份加热管和第三部份加热管均可为两支,分别安装在两根前立柱和后立柱上,其上边缘离箱底的高度分别为253毫米和538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孵化机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二和第三部份加热管可以是弯曲形管。
专利摘要一种箱体式孵化机的加热系统,由电机、风扇、加热管、前立柱、后立柱、横梁等部份构成,其特点是加热管按照安装部位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加热管位于前立柱靠近风扇一侧,第二和第三部份加热管分别位于前、后立柱远离风扇的一侧,加热管这样调整之后,箱体内温度场分布明显改善,在保证同样温度均匀性的前提下电机功率可显著降低。
文档编号A01K41/00GK2403234SQ992210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红卫, 栾德好 申请人: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