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208316阅读:1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秀珍葫,学名Pleurotus geesteranus,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食用菌种类 之一,是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原产于印度,秀珍菇菌丝生活力旺盛,具 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可以在桑枝、稻草、麦杆、香蕉杆、棉籽壳、玉米杆、花生杆、玉米芯、花生 壳等很多农业废弃物上生长,容易进行人工栽培,是一种高产优良的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营 养丰富,味道鲜美,质地细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鲜美可口、风味独特的食品。虽然秀珍 菇的栽培虽然已在许多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但是由于食用菌栽培原料的减少和规模化生产 的扩大,特别是食用菌栽培中普遍应用的棉籽壳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而且我国南方地区 没有棉籽壳等农副产品资源,因此在栽培生产过程中怎样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进一步增 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0003] 目前秀珍菇的栽培方法,主要是沿用木生食用菌栽培的通用技术,包括菌种制备、 栽培包制作、配方与搅拌、灭菌、接种与排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黄毅主编 的《食用菌栽培》中提出,熟料栽培秀珍菇的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0004] 食用菌菌袋采收后的剩余物称之为菌糠或菌渣,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糠主要用作以 下途径:(1)再利用栽培食用菌,选取未污染的菌糠,晒干,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新原 料中。一般用于制作菌种和做栽培料。可占总料的30%-40%。(2)加工成饲料,把食用菌 新鲜废料晒干粉碎,直接喂牛羊等或掺入其他饲料,可扩大饲料来源、降低成本的目的。(3) 用作肥料,菌渣堆肥发酵后制作有机肥料,或直接深翻到土壤中。(4)作无土栽培基质,食用 菌废料可部分替代无土栽培基质(5)作为燃料,将出菇后的废料晒干,可用做灭菌的燃料, 或在冬季替代煤或木炭。(6)沼气原料,食用菌废料投入沼气池作发酵底物,产生的沼气作 燃料。而在再次出菇方面,陈文良和刘宇等在《食用菌》杂志2005年第3期《白灵侧耳菌 筒覆土或浸泡再出菇试验》中提出,出完头潮菇的白灵侧耳菌筒,采用浸泡或覆土措施,能 顺利出完二潮菇,提高产量42. 19% -83. 38%。黄钶和陈海元在《食用菌》杂志2007年第 1期《废菌棒仿野生栽培再出菇技术》中提出,土地上做畦,撒薄层石灰,再把废菌棒排列在 畦上,再盖l-2cm细土、猪牛粪或草木灰,铺好稻草浇水,经过生长发育并出菇多次。刘靖宇 和左琳等在《食用菌学报》2013年第4期《覆土特性对刺芹侧耳工厂化菌包二次出菇的影 响》中指出,沙质黄壤土处理的刺芹侧耳菌丝长势好、长速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 高达44. 6%。左琳和刘靖宇等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上提 出,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时间、子实体性状、品质等均有较大影响,对生物学效率 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阳畦倒立排袋覆土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45. 4%,半脱袋立式排袋覆土 的最低仅为35. 2%。贺国强和侯桂森等在《食用菌》杂志2013年第4期《工厂化杏鲍菇二 次出菇技术初探》中提出,采用立棒覆土栽培较泥墙式栽培出菇晚、菇形差,但产量高,覆粘 土较覆沙土子实体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施加营养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实体品质和 产量。可见上述二次出菇技术并非是菌糠的再出菇技术,而是第一次出菇的追加出菇技术。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直接对栽培完毕的秀珍菇菌袋进行再出菇技术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棒再次生产食用菌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成本低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快速出菇的方法,针对中小型秀珍菇生产 企业或个人使用的,秀珍菇废弃菌棒再次出菇栽培技术。
[0006] 本发明所述的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所使用的栽培设施主要指普通民房、 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专用菇房、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拱棚、蚕桑养殖中所使用的蚕 房等具有具体建设设施的场所。
[0007] 本发明所述的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所使用的原料是已经采收完毕或者出 菇结束后的秀珍菇废弃菌棒。上次出菇的秀珍菇栽培原料,例如木肩、棉籽壳、玉米芯、豆 秸、花生壳、棉柴杆、桑枝粉等,具体配方请参照相关文献,上次出菇的栽培方法是使用袋装 栽培方法,具体方法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黄毅主编的《食用菌栽培》中提 出,熟料栽培秀珍菇的技术措施。
[0008] 本发明所述的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原料选择:当秀珍菇出菇结束后,选择菌丝白皙,没有杂菌污染的菌袋留作作 为再次出菇的原料。
[0010] (2)出菇季节选择:选择一年中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在生长环境温度在日平均温 度在5-20°C的环境条件出菇。
[0011] (3)菌袋贮存:当秀珍菇采收之后,如遇到夏季高温或不利于秀珍菇生长的季节, 将选择出的秀珍菇废料菌袋扎口,转入到低温、昼夜温差小、阴凉、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 透光的房间贮存,将菌袋封存起来后,定期检查污染情况,如发现有污染的菌袋马上清除。 封存时间为一年。
[0012] (4)菌袋剥皮:当环境有利于秀珍菇生长时节,如秋季、冬季或者春季,在生长环 境温度在日平均温度在5-20°C的环境条件下,把菌袋的外皮即塑料袋剥掉。
[0013] (5)再次出菇摆放:剥皮后的菌袋移送到出菇室内,在出菇架上单层或多层顺序 堆叠,开始再次出葫摆放。
[0014] (6)菌袋浇灌:再次出菇摆放后的菌袋,用洁净水浇灌至饱和状态。
[0015] (7)再次出菇管理:维持出菇室内温度5°C以上、通风、有散射光的出菇室条件,在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昼夜温差越大越容易诱导原基形成,至少有±5°C的变温条件,同时每 天喷水2-3次,形成相对湿度80-90 %左右的条件,菇房通风透光,这样菌袋浇灌水后3天左 右即可形成菇蕾,5天左右即可上市。如果再次出菇期的日常管理的好,可以再次出菇2-3 潮,生物学效率达到15%以上(见表1)。
[0016] 表1秀珍菇再次出菇产量情况(2014年)
[0017]
【主权项】
1. 一种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选择没有杂菌污染和白皙的菌袋,选择 秋季、冬季和春季出菇,当遇到不利于出菇的夏季,将选择出的秀珍菇废弃菌棒菌袋扎口, 转入到低温、昼夜温差小、阴凉、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透光的房间贮存,在出菇季节,将 菌袋剥皮摆放到出菇室内,使用洁净的水浇灌菌袋至饱和状态,3-5天以后出菇,并进行正 常的出菇管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秀珍菇再次出菇的栽培方法,当秀珍菇出菇结束后,选择菌丝白皙,没有杂菌污染的菌袋留作再次出菇的原料,如遇到夏季高温季节,将选择出的秀珍菇废弃菌棒菌袋扎口,转入到低温、昼夜温差小、阴凉、封闭、干燥、黑暗、不通风透光的房间贮存,当环境有利于秀珍菇出菇季节,如春秋或秋季,把菌袋剥皮,移送到出菇室内,在出菇架上摆放,用洁净水浇灌待出菇的菌袋至饱和状态,维持出菇室内温度5℃以上,形成相对湿度80-90%左右的条件,3-5天左右即可形成菇蕾,如果再次出菇期的日常管理的好,可以再次出菇2-3潮次。本发明使用废弃的秀珍菇废弃菌棒和再次出菇的方法,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和有机物质的浪费。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104521561
【申请号】CN201410815275
【发明人】高云超, 肖更生, 廖森泰, 邹宇晓, 刘凡, 施英, 沈维治, 林光月
【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