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834545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沉水植物伊乐藻的组培和快速繁殖 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完全无菌和严格的控温措施,实现了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大量生产,并可 以推广到生态环境修复。
【背景技术】
[0002] 伊乐藻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idae)水 鳖科。目前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作为净水工具种和植被恢复先锋物种、鱼虾蟹塘养殖过程 中作为饵料、避难和产卵场所,以及室内观赏水族养殖过程中作为布景材料的迫切需要。运 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并大规模扩繁其优质工程苗,以克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种源有限 且污染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该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采 取控温措施,给予固定光照,培养无菌苗体系,可常年提供大量无菌幼苗。方法易行,操作方 便,产量高。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05] -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A、外植体选择与预处理:选择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无病虫害的带腋芽的伊乐藻茎 段作为外植体,用碱性洗涤剂浸泡30min,再在自来水下冲洗2h,用蒸馏水反复冲洗4-5次, 用无菌水再反复清洗4-5次,置于无菌操作台。
[0007] B、外植体灭菌:在无菌操作台上首先用70% (体积比)乙醇浸泡15s,用无菌水 冲洗4-5次,再用0. 1 % (质量体积比,0. lg氯化汞加入100ml水中)氯化汞进行表面消毒 2-5min,无菌水冲洗4-5次,放入0. 15%质量体积比的无菌柠檬酸溶液中切割,在无菌滤纸 上将水吸干,待用。
[0008] C、芽诱导:将形态及大小相似的1-1. 5cm的伊乐藻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外 植体上的芽经过了幼叶剥离处理,留下有2-3幼叶包裹的生长点,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 养,待幼芽长至1. 0-1. 5cm可进行增殖培养。
[0009] 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固体培养基+KT 0? 50-2. 0mg/L+NAA 0? 10-0. 50mg/L+ 蔗糖浓度为3% (质量体积比),pH 5. 8-6. 0。
[0010] D、增殖培养:将长约1. o-l. 5cm的幼芽接入增殖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静 置,进行增殖培养,幼芽长至3-4cm可进行生根。
[0011]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 液体培养基 +KT 0? 50-2. 00mg/L+NAA 0? 10-0. 50mg/ L+ 鹿糖 1. 5%。
[0012] 每隔20-25d继代一次,形成的幼芽,切成1. 0-1. 5cm,转入增殖培养基,在与步骤D 相同培养条件下继续进行增殖培养,扩繁植株;
[0013] E、生根:将幼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0014] 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液体培养基+NAA 0? 10-0. 50mg/L+蔗糖1. 5%。
[0015] F、炼苗和移栽:待不定根长至2. 0以上时,打开瓶盖,室温下炼苗l-2d后(打开瓶 盖,静置在培养箱内即可),取出试管苗,洗净其根部培养基,移栽至自然水体中。
[0016] 步骤(:,〇3均为无菌环境,光照6〇-7〇11£八1112*8),光照周期为1211/(1,室内温度 (22±2)°C。
[0017]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步骤B中,氯化汞的消毒时间为2min ;步骤C和D中, KT的浓度为0? 50mg/L,NAA的浓度为0? lmg/L。
[0018] MS培养基配方如下:单位mg/L
【主权项】
1. 一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外植体选择与预处理:选择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无病虫害的带腋芽的伊乐藻茎段作 为外植体,用碱性洗涤剂浸泡30min,再在自来水下冲洗2h,用蒸馏水反复冲洗4-5次,用无 菌水再反复清洗4-5次,置于无菌操作台; B、 外植体灭菌:在无菌操作台上首先用70%乙醇浸泡15s,用无菌水冲洗4-5次,再用 0. 1%氯化汞进行表面消毒2-5min,无菌水冲洗4-5次,放入0. 15%质量体积比的无菌柠檬 酸溶液中切割,在无菌滤纸上将水吸干,待用; C、 芽诱导:将形态及大小相似的1-1. 5cm的伊乐藻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外植体 上的芽经过了幼叶剥离处理,留下有2-3幼叶包裹的生长点,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待 幼芽长至1. 0-1. 5cm可进行增殖培养; 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固体培养基+KT 0· 50-2. 0 mg/L+NAA 0· 10-0. 50 mg/L + 蔗糖浓度为3%,pH 5. 8-6. 0 ; D、 增殖培养:将长约I. 0-1. 5cm的幼芽接入增殖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进 行增殖培养,幼芽长至3-4cm可进行生根; 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1/2 MS液体培养基+KT 0. 50-2. 00mg/L+ NAA 0. 10-0. 50mg/L +鹿糖I. 5% ; 每隔20-25d继代一次,形成的幼芽,切成1.0-1. 5cm,转入增殖培养基,在与步骤D相同 培养条件下继续进行增殖培养,扩繁植株; E、 生根:将幼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液体培养基+NAA 0. 10-0. 50mg/L+蔗糖1. 5% ; F、 炼苗和移栽:待不定根长至2. 0以上时,打开瓶盖,室温下炼苗l-2d后(打开瓶盖,静 置在培养箱内即可),取出试管苗,洗净其根部培养基,移栽至自然水体中; 步骤C,D,E均为无菌环境,光照60-70μΕ/ (m2 · s),光照周期为12h/d,室内温度 (22±2) °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氯化汞的消毒时间为2min ;步 骤C和D中,KT的浓度为(λ 50mg/L,NAA的浓度为(λ lmg/L。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伊乐藻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其步骤是:A.外植体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无病虫害的植物茎作为外植体。B.外植体灭菌:用酒精和氯化汞处理外植体。C.芽诱导:选择最佳的激素配比诱导芽生长。D.增殖培养:调整激素配比和培养基浓度进行增殖培养。E.生根:选择合适的细胞生长素进行生根诱导。F.炼苗和移栽:在培养箱中打开瓶口培养两天,在转入自然水体中培养。该技术可以不受季节环境限制,培养出大量无菌苗,供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之用。
【IPC分类】A01H4-00
【公开号】CN104663439
【申请号】CN201510077015
【发明人】李涛, 母丹丹, 任明磊, 李琪, 赵进东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