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10883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0054] 表1实施例1~12各组分及重量份
[0057] 实例13~24水分散粒剂
[0058]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 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 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0059] 表2实施例13~24各组分及重量份
[0060]
[0062] 实例25~33悬浮剂
[0063]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 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环虫腈、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 5 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0064] 表3实施例25~33各组分及重量份
[0065]
[0067] 实例34~43悬乳剂
[0068]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 合均匀,加入环虫腈,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μπι以下,制得环虫 腈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Β、溶剂(可加可不加)、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 化到悬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5。
[0069] 表4实施例34~37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0]
[0071] 表5实施例38~43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2]
[0073] 实例44~50水乳剂
[0074]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 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 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 表 6、7〇
[0075] 表6实施例44~46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6]
[0077] 表7实施例47~50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9] 实例51~54微乳剂
[0080]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稳定剂(可加可不 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 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 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8。
[0081] 表8实施例51~54各组分及重量份
[0082]
[0083] 将表1~8中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0084] 实例55~57水剂
[0085]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湿润剂、助溶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高速剪切混合均匀, 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剂产品,具体见表9。
[0086] 表9实施例55~57各组分及重量份
[0088] 实例58~60可溶性液剂
[0089]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乳化剂、助溶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余量用溶剂补足, 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剂产品,具体见表10。
[0090] 表10实施例58~60各组分及重量份
[0091]
[0092] 将表9、10中烯啶虫胺可换成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同样可制得新制剂。
[0093] 实例61、62微囊悬浮剂
[0094]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 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 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 广品。具体见表11。
[0095] 表11实施例61、62各组分及重量份
[0097] 实例63、64微囊悬浮-悬浮剂
[0098]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 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 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环虫腈,在球磨机中球磨 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μ 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 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 具体见表12。
[0099] 表12实施例63、64各组分及重量份
[0100]
[0101]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 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 < 80为拮抗作用, 80彡CTC彡120为相加作用,CTC > 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102]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 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 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C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 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 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 5。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 算公式如下:
[0105]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y 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 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 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环虫腈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0106]
[0110]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0111]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0112] 为环虫腈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0113] B选自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中之一种。
[0114] 应用实施例二:
[0115] 供试害虫:棉花蚜虫
[0116]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0117]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 致死浓度范围。
[0118] 毒力测定结果
[0119] 表13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复配对棉花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21] 由表13可知,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对棉花蚜虫配比在I : 80~60 : 1时,共毒系 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 : 80~60 :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烯 啶虫胺的配比在1 : 30~30 : 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0。其中 当环虫腈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 现环虫腈与烯啶虫胺配比为 30 :1、20 :1、15 :1、12 :1、10 :1、9 :1、8 :1、7 :1、6 :1、5 :1、4 :1、 3 :1、2 :1、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2、1 :14、1 :15、1 :20、1 :30 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 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棉铃象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 大于120。
[0122] 应用实施例三
[0123]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
[0124]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0125]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吡蚜酮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 死浓度范围。
[0126] 表14环虫腈与吡蚜酮复配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29] 由表14可知,环虫腈与吡蚜酮对水稻稻飞虱配比在I : 80~60 : 1时,共毒系数 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 : 80~60 :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吡蚜 酮的配比在1 : 40~10 : 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15。其中当环 虫腈与吡蚜酮重量比为1:4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环虫 腈与吡蚜酮配比为 1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1 :2、1 :3、1 :4、1 :5、 1 :6、1 :7、1 :8、1 :9、1 :10、1 :12、1 :14、1 :15、1 :20、1 :30、1 :40 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 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蝴、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 蓟马、棉铃虫、棉铃象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0130] 应用实施例四
[0131] 供试害虫:甘蓝甜菜夜蛾
[0132]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0133]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吡丙醚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 死浓度范围。
[0134] 表15环虫腈与吡丙醚复配对甘蓝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37] 由表15可知,环虫腈与吡丙醚对甘蓝甜菜夜蛾配比在I : 80~60 : 1时,共毒 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 : 80~60 :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 吡丙醚的配比在1 : 30~10 : 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15。其中 当环虫腈与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