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30079阅读:来源:国知局
2%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93] 吡唑萘菌胺2%、氟嘧菌酯20%、月桂醇基硫酸钠(润湿剂)3%、木质素磺酸钙 (分散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3%、白炭黑(填料)8%、膨润土(填料)补足至100%。
[0094] 制剂实施例10、1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95] 吡唑萘菌胺10%、氟嘧菌酯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 5%、木质素磺酸 钙(分散剂)5%、萘磺酸盐(扩散剂)3%、白炭黑(填料)6%、凸凹棒石(填料)补足至 100%。
[0096] 制剂实施例11、2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97] 吡唑萘菌胺24. 5%、氟嘧菌酯0. 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木质素磺 酸钙(分散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3%、白炭黑(填料)8%、高岭土(填料)补足至 100%。
[0098] 田间应用例1 :吡唑萘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99] 试验于2014年4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进行,试验地历年草莓白粉病发生严 重。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3,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 列。采用常规喷雾法,药液用量为750L/hm2,均匀喷洒全株,以喷湿叶片不滴水为度。在草 莓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10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采用对角线 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病叶数,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 病情指数和防效。
[0100] 分级方法:
[0101] 0级:无病斑;
[0102]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103]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
[0104]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
[010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
[0106]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0107] 药效计算方法:

[0110] 表3吡唑萘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 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10%吡唑萘菌胺?氟嘧 菌酯悬浮剂、30%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80%吡 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吡唑萘菌 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白粉病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分别按 25g. a. i. /hm2、24g. a. i. /hm2、20g. a. i. /hm2、22g. a. i. / hm2、20g. a. i. /hm2、25g. a. i. /hm2、25g. a. i. /hm2和 20g. a. i. /hm2,第二次施药前的防治效果 分别为:79· 58%、87· 71%、83· 54%、89· 52%、81· 49%、90· 34%、82· 16%和 80. 64%,第二 次施药后 10 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8. 48%、95· 36%、92· 02%、97· 30%、90· 25%、98· 42%、 91. 01 %和89. 75%,明显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g. a. i. / hm2的防效68. 78%和76. 05%以及10%氟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用量30g. a. i. /hm2的防效 61. 03%和69. 00%,在相应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可有效控制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危害。试验 期间,供试药剂对试验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0114] 田间应用例2 :吡唑萘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115] 试验于2013年6月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李台乡进行,历年葡萄白粉病发生严 重。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 列。采用常规喷雾法,药液用量为1500L/hm2,均匀喷洒全株,以喷湿叶片不滴水为度。在葡 萄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2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12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10个 新梢,每梢自上而下自第5片叶开始调查,调查5片-10片叶,每片叶按病斑面积占整片叶 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调查总叶片数、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116] 分级方法:
[0117] 0级:无病斑;
[0118]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119]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 -10% ;
[012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 % -20% ;
[0121]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 -40% ;
[0122]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0123] 药效计算方法:
[0126] 表4吡唑萘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0127]
[012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 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10%吡唑萘菌胺?氟嘧 菌酯悬浮剂、30%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80% 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吡唑萘 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萘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白粉病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分别按 2 5mg/kg、20mg/kg、15mg/kg、20mg/kg、15mg/kg、20mg/ kg、20mg/kg和15mg/kg,第二次施药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 66 %、86. 19 %、82. 15 %、 89.64%、83.25%、89.40%、84.08%和81.01%,第二次施药后12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6. 91%、93· 98%、91· 01%、96· 85%、88· 94%、97· 85%、90· 87%和 89. 58%,明显优于对照 药剂3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5mg/kg的防效71. 48%和76. 90%以及10%氟 嘧菌酯乳油有效成分用量25mg/kg的防效60. 61 %和67. 11 %,供试药剂在相应试验剂量下 可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危害,对同期发生的葡萄霜霉病有兼治作用。试验期间,供试 药剂对试验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对蜜蜂和天敌赤眼蜂等有益生物安全。
【主权项】
1.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氟嘧菌 酯,两者的质量比为1:50~5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唑萘菌胺和氟嘧菌酯的质量比 为 1:20 ~20: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唑萘菌胺和氟嘧菌酯的质量比 为 1:10 ~10: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 分含量为3%~8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6. 权利要求1至3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白粉病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氟嘧菌酯,两者的质量比为1:50~50:1,优选质量比为1:20~20:1,更优选质量比为1:10~10:1。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剂型。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好,适合于防治农作物白粉病,尤其适合于防治蔬菜、水果、禾谷类作物白粉病。
【IPC分类】A01N43/56, A01N43/88, A01P3/00
【公开号】CN105284832
【申请号】CN201410232182
【发明人】张华东, 杨立平, 孙承艳, 赵娜, 曹明章, 孔建
【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