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53326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褐点石斑鱼鳍组织细胞建立鳍细胞系的方法——褐点石斑鱼 鳍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褐点石斑鱼(i:/ /"e;^e/"sykscog"加m力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 热带海域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贵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我国的石斑鱼养殖 规模越来越大,但传染性病毒病也随之开始广泛传播,致使其死亡率逐年上升,造成 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査清鱼类病毒的感染途径和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理是从根本 上预防和解决石斑鱼等众多海洋经济鱼类病毒病的关键,而鱼类细胞系正是研究病毒 感染途径、感染机理以及研制病毒疫苗的重要研究体系,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 攻方向之一。
目前,还未有建立褐点石斑鱼组织细胞系的相关报道,也没有通过相应细胞系大 规模生产病毒疫苗的成功报道。显然,尽快建立褐点石斑鱼组织细胞系是为鱼类病毒 学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为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繁殖、病毒疫苗制备以及病毒与 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等研究创造条件,从而为石斑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非常 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利用褐点石斑鱼鳍组织,提供一种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系的构建 技术,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构建方法首先对鲜活褐点石斑鱼分别用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 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和75%酒精消毒处理,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取下鳍组织,以 75%酒精再次消毒,磷酸缓冲液漂洗后剪成大致1 mm3的组织块;用浓度为0.5 %透 明质酸酶和0.2%11型胶原酶对鳍组织块联合消化1~2小时,并离心收集鳍组织块;用 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 0.15。^的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0-7.4的DMEM/F12培 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毫升培养瓶中,24'C下正置干贴16~20小时后,每瓶 加入5毫升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置22 24'C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每隔 3~5天半量更换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一次;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长成单 层后,使用浓度为0.1%~0.3%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经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悬 浮后,按1瓶传2瓶的方式进行传代培养。
所述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配方为含有20%胎牛血清的pH值为 7.0~7.4的DMEM/F12培养液,并添加占该培养液0.05%。~0.15%)比例的羧甲基壳寡糖。
为了促进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分裂和快速增殖,进一步又添加了 0.01%。~0.02%。的人碱 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02%。~0.04%。的I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细胞系可以连续传代,因此能提供出大量的褐点石斑鱼鳍 细胞;细胞系既可为鱼类病毒学等多种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体外研究,又可为鱼类病 毒提供一个理想的体外繁殖体系。经这种方法所构建的鳍细胞系现已传至第61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上述本发明的方法按照基本步骤进行详述如下
1、 褐点石斑鱼鳍组织块的制备鲜活褐点石斑鱼于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 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中暂养24小时后于75%酒精中消毒1 2分钟。于超净工 作台中无菌取下鳍组织,再次用75 %酒精漂洗0.5 1分钟,用磷酸缓冲液漂洗2遍后 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将鳍组织剪成约lmm3的组织块;800转 /分钟离心收集鳍组织块,加入0.5 %透明质酸酶和0.2 %11型胶原酶联合消化1~2小时; 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组织块;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0.15%。的羧甲基壳寡糖的 pH值为7.0 7.4的DMEM/F12培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毫升培养瓶中;将培 养瓶放入24'C培养箱中,正置干贴16 20小时。
2、 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的配制取常规配制的DMEM/F12培养液(pH 7.0-7.4) 3.0亳升,加入羧甲基壳寡糖0.15~0.3毫克,完全溶解后用0.22微米的微孔 滤膜过滤除菌,加入1毫升胎牛血清,补加常规配制的DMEM/F12培养液至5.0毫升, 即为本发明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
为了促进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分裂和快速增殖,在上述专用培养液的基础上又添 加了 0.01%。~0.02%。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02%。~0.04%。的人I型胰岛素样细胞 生长因子。
4、 褐点石斑鱼鳍细胞原代培养的启动将每瓶干贴后的鳍组织中加入5毫升的上 述专用培养液,于22 24'C培养;鳍细胞迁出后,每间隔3~5天,除去旧培养液,以 去除未贴壁的组织和死细胞,加入5毫升新鲜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
5、 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传代培养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长成单层后,吸出培养瓶 中的培养液,向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毫升浓度为0.1%~0.3%的胰蛋白酶溶液,静置消 化0.5 1.5分钟;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将刚刚吸出的5毫升旧培养液加回,用滴管吹打 培养瓶底制成褐点石斑鱼鳍细胞悬液;从每个培养瓶中分别取出2.5毫升鳍细胞悬液, 分别加入到新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补加上述专用培养液2.5毫升,使之最终体积 至5毫升;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再次长成单层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进行传代培养。
实施例1
将鲜活褐点石斑鱼放入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 中暂养24小时后于75 %酒精中消毒2分钟,进行首次消毒;用棉球擦拭鱼体表后取冲液玻璃培养皿中,用镊子夹取浸有磷酸缓冲液的棉球顺 着鳍条的方向充分擦拭鳍组织,清除鳍组织表面黏液;再于75%酒精中漂洗1分钟, 进行二次消毒;将鳍组织用磷酸缓冲液漂洗2遍,充分洗去酒精后,转入含有5%胎牛 血清DMEM/F12培养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方毫米的组织块;800转/分钟离心收 集鳍组织块,加入0.5 %透明质酸酶和0.2 %11型胶原酶联合消化2小时;1000转/分 钟离心收集组织块;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的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2的 DMEM/F12培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平方厘米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入22°C 培养箱中,正置干贴16小时。
取常规配制的DMEM/F12培养液(pH7.2) 3毫升,加入羧甲基壳寡糖0.3毫克, 完全溶解后用0.2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加入l毫升胎牛血清,补加常规配制的 DMEM/F12培养液至5.0毫升,即为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在上述专用培养 液中又添加了 0.01%。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更有利于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分裂 和快速增殖。将每瓶干贴后的鳍组织中加入5毫升的上述专用培养液,于22'C培养; 鳍细胞迁出后,每间隔3天,除去旧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的组织和死细胞,加入5 毫升新鲜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待鳍细胞长成单层后,吸出培养瓶中的培 养液,向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毫升浓度为0.1%的胰蛋白酶溶液,静置消化1.5分钟; 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将刚刚吸出的5毫升旧培养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养瓶底制成褐 点石斑鱼鳍细胞悬液;从每个培养瓶中分别取出2.5毫升鳍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新 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补加上述专用培养液2.5毫升,使之最终体积至5毫升;待 褐点石斑鱼鳍细胞再次长成单层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进行传代培养。
实施例2
将鲜活褐点石斑鱼放入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 中暂养24小时后,于75 %酒精中消毒1.5分钟,进行首次消毒;然后将鱼转入超净 工作台中;用棉球擦拭鱼体表后取下鳍组织,置于盛有磷酸缓冲液玻璃培养皿中,用 镊子夹取浸有磷酸缓冲液的棉球顺着鳍条的方向充分擦拭鳍组织,清除鳍组织表面黏 液;再于75%酒精中漂洗0.5分钟,进行二次消毒;将鳍组织用磷酸缓冲液漂洗2遍, 充分洗去酒精后,转入含有5%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 方毫米的组织块;800转/分钟离心收集鳍组织块,加入0.5%透明质酸酶和0.2%11型 胶原酶联合消化1.5小时;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组织块;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1%> 的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4的DMEM/F12培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平方厘 米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入24'C培养箱中,正置干贴20小时。
将每瓶干贴后的鳍组织中加入5毫升的pH值为7.4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 液,其中添加了 0.02%。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02%。的人I型胰岛素样细胞 生长因子,有利于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贴壁、分裂和快速增殖。于24"C培养;鳍细胞 迁出后,每间隔4天,除去旧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的组织和死细胞,加入5毫升新
鲜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长成单层后,吸出培养瓶中 的培养液,向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毫升浓度为0.3%的胰蛋白酶溶液,静置消化0.5分 钟;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将刚刚吸出的5亳升旧培养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养瓶底制 成褐点石斑鱼鳍细胞悬液;从每个培养瓶中分别取出2.5毫升鳍细胞悬液,分别加入 到新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补加上述专用培养液2.5毫升,使之最终体积至5毫升; 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再次长成单层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进行传代培养。
实施例3
将鲜活褐点石斑鱼放入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 中暂养24小时后,于75 %酒精中消毒1分钟,进行首次消毒;然后将鱼转入超净工 作台中;用棉球擦拭鱼体表后取下鳍组织,置于盛有磷酸缓冲液玻璃培养皿中,用镊 子夹取浸有磷酸缓冲液的棉球顺着鳍条的方向充分擦拭鳍组织,清除鳍组织表面黏液; 再于75 %酒精中漂洗0.5分钟,进行二次消毒;将鳍组织用磷酸缓冲液漂洗2遍,充 分洗去酒精后,转入含有5%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方 毫米的组织块;800转/分钟离心收集鳍组织块,加入0.5%透明质酸酶和0.2%11型胶 原酶联合消化1小时;1000转/分钟离心收集组织块;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15%0的 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2的DMEM/F12培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平方厘米 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入24'C培养箱中,正置干贴18小时。
将每瓶干贴后的鳍组织中加入5毫升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其中添加 了 0.01%。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0.04%。的人I型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以 满足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的最佳增殖条件。24'C培养;鳍细胞迁出后,每间隔5天,除 去旧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的组织和死细胞,加入5毫升新鲜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 用培养液;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长成单层后,吸出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向每个培养瓶 中加入1毫升浓度为0.25%的胰蛋白酶溶液,静置消化1分钟;吸去胰蛋白酶溶液, 将刚刚吸出的5毫升旧培养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养瓶底制成褐点石斑鱼鳍细胞悬液; 从每个培养瓶中分别取出2.5毫升鳍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新的培养瓶中,每个培养 瓶补加上述专用培养液2.5毫升,使之最终体积至5毫升;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再次 长成单层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进行传代培养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系的构建方法,首先对鲜活褐点石斑鱼分别用浓度均为1000单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双抗海水和75%酒精消毒处理,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取下鳍组织,以75%酒精再次消毒,磷酸缓冲液漂洗后剪成大致1mm3的组织块;用浓度为0.5%透明质酸酶和0.2%II型胶原酶对鳍组织块联合消化1~2小时,并离心收集鳍组织块;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0.15‰的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0~7.4的DMEM/F12培养液充分悬浮,均匀接种于25毫升培养瓶中,24℃下正置干贴16~20小时后,每瓶加入5毫升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置22~24℃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每隔3~5天半量更换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一次;待褐点石斑鱼鳍细胞长成单层后,使用浓度为0.1%~0.3%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经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培养液悬浮后,按1瓶传2瓶的方式进行传代培养;所述的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增殖培养液配方为含有20%胎牛血清的pH值为7.0~7.4的DMEM/F12培养液,并添加占该培养液0.05‰~0.15‰比例的羧甲基壳寡糖。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褐点石斑鱼鳍细胞专用 增殖培养液中又添加占该培养液0.01%。~0.02%。比例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和占该培养液0.02%。~0.04%。比例的I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褐点石斑鱼鳍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它是以褐点石斑鱼鳍组织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5%透明质酸酶和0.2%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启动原代培养,在含胎牛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羧甲基壳寡糖的pH值为7.0~7.4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传代培养;由本发明构建的褐点石斑鱼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61代,其工艺科学合理,可望应用于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繁殖、病毒疫苗制备,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
文档编号C12N5/06GK101372682SQ20081015749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5日
发明者姜国建, 杨洪收, 樊廷俊, 魏云波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