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1034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形绿茶的机械化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名优绿茶是我国茶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茶类。根据品质和工艺的差异,名优绿茶可分为扁形、针形、条形、卷曲形和圆形等茶类。针形名茶是名茶中的主要品类,在主要产茶省均有生产,其基本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有关针形名茶的机制工艺,一类是以单芽为原料,将杀青叶进行理条,然后干燥,得到的产品紧直,开水冲泡后能竖立杯中,这在专利文献(司辉清,专利申请号02133968)和非专利文献(郑平汉.千岛银针名茶采制技术.茶叶通报,2005,27(2)78;吴燕.针形名优茶采制技术.中国茶叶.2006,(30)32-33)等均有报道,这类名茶香气和滋味低淡。第二类是模仿日本蒸青煎茶设计蒸汽杀青机、揉捻机、初揉和精揉机,按照煎茶工艺进行加工(孙承业.针形名优茶连续化生产设备和技术.中国茶叶.2006,(1)28-29)。这类名茶色泽暗,条索断碎严重,白毫脱落,基本类似于日本煎茶,与我国针形茶的品质有较大差距。另一类是茶树鲜叶经过杀青后进行揉捻,再经过做形、干燥,得到的产品条索紧细园直,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是针形名茶的主要类型,深受消费者喜爱。这类针形茶的机制技术在专利文献(赵铸成,专利申请号03117589)和非专利文献(余志.机制针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茶叶科学,2007,27(4)311-315;陈玉琼.针形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茶叶,1999,25(3)174)均有报道,但存在的问题是初干叶经过理条机理条后烘干,条索变弯曲,不直,制茶品质不能满足针形名茶要求,与手工制作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为此,生产上常常在做形后期结合手工做形,以理直茶条,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限制了针形名茶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新的制茶工艺,制作一种针形名茶,使其达到“条索紧细园直,似松针状,色泽光亮绿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既能达到手工制作的水平,又能实现机械化加工,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针形茶产品,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针形名优绿茶的机械化加工方法,其步骤包括将采集的新鲜茶叶,摊放、杀青、紧条、做形和干燥,本发明的要点是,其加工步骤还包括紧条、理条、固形和提香,在加工过程中将所述的茶叶的外形制成条索紧细园直呈松针状,使其色泽为光亮绿色,香气为清香和栗香,滋味为鲜醇,其步骤如下 (1)选茶树鲜叶,在室内摊放5~8h,摊叶厚度5~10cm,中途翻叶两次,使其含水量至70~72%; (2)用杀青锅杀青,温度为120~130℃,杀青时为0.5~1.0min,使其含水量至58~60%,将杀青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得到杀青叶; (3)将杀青叶投入紧条机中紧条,紧条温度为100~120℃,紧条时间为10-20min,得到紧条叶; (4)将紧条叶投入理条机中理条,理条温度为120℃,添加总叶量为3.5~5.0Kg,理条时间为17min左右,使茶叶含水量至10~15%,将所述的茶叶外观制成针形,并将理条叶摊凉回潮30min,得到理条叶; (5)将理条叶投入固形机中做形,固形叶温为50~60℃,叶量1.5~6.0Kg,翻炒时间15~20min,使其含水量至8-12%,将所述的茶叶的外形制成针形,条索紧细园直,得到固形叶; (6)将固形叶投入干燥机中足干,干燥温度为80℃,使茶叶含水量至7%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得到干燥叶; (7)将干燥叶投入干燥机中提香,提香温度为90-110℃,提香时间为10~15min,使其香气为清高或栗香。
(8)将步骤(6)的茶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针形茶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制茶品质符合手工制作针形茶要求利用该工艺制作的针形名茶,外形条索紧细圆直,色泽光亮绿润,显毫,香气清高,汤色绿明,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制茶品质完全达到手工加工的水平。
2、机械化加工,制茶工效高,品质稳定该工艺涉及4种制茶机械,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台时产量达到6~10kg/h。由于该工艺是全程机械化操作,工艺参数可控,制茶品质十分稳定。
3、制作成本低于手工制作的70%,价格与手工制作相当,提高了茶叶的经济价值。
通过查阅,检索到与本专利相关的非专利文献30余篇,本专利与相关文献主要技术特征和实施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效果的主要差别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热风紧条对机制针形茶品质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鲜叶均匀混合后,按摊放、杀青、紧条、做形、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杀青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中进行(温度120~140℃),紧条在6CR-35型热风揉捻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中进行,做形在做形机(6CLZ-60型理条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中进行(温度140℃左右,每锅槽投叶150g),最后在90℃的6HCT-60型茶叶提香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中烘干。设定不加温揉捻、风温80℃、100℃、120℃、140℃揉捻,每处理重复3次。分析茶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表2)热风紧条温度对机制针形茶品质的影响较大,应用带热风的揉捻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来揉紧茶条,条索更紧、更圆,色泽更绿,紧条温度以100~120℃,时间10-20min为宜。
表2 热风紧条对机制针形茶品质的影响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实施例2理条机筋的根数对机制针形茶品质的影响 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鲜叶均匀混合后,按摊放、杀青、紧条、做形、固形、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杀青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中进行(温度120~140℃),紧条在6CR-35型热风揉捻机中进行(时间约20min),做形在做形机(6CLZ-60型理条机)中进行(温度140℃左右,每锅槽投叶150g),固形在6CZG-60型固形机中进行,固形叶在6CHP-2形平台上烘干。做形机锅槽凸形筋数设1、2、3、5根,每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做形机锅槽筋数对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的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筋数增多,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茶条的圆直度、干茶亮度与茶汤绿色度亦随锅槽筋数的增多而增加。根据主要品质成分分析(表3、表4)和感官审评结果(表5),结合针形名茶的品质要求,做形机锅槽凸形筋数应确定为5根。
表3 本发明生产的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a,bp<0.05,A,Bp<0.01 表4 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方差分析表(F值) 备注F(3,8)0.05=4.07,F(3,8)0.01=7.59。数字带“*”表示差异达到F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F0.01极显著水平。
表5 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实施例3机制针形茶固形工艺的优化 以茶园群体中一芽一叶为原料,鲜叶均匀混合后,按摊放、杀青、紧条、初干、做形、固形、干燥的工艺流程操作。杀青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中进行(温度120~140℃),紧条在6CR-35型热风揉捻机中进行(时间约20min),初干在6CHW-4网带式烘干机中进行,做形在6CLZ-60型往复式理条机中进行(温度90~110℃,每锅投叶3斤),固形在6CPC-60型固形机中进行,最后在6HCT-60型茶叶提香机中烘干(92℃,30min)。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单因素实验因素和水平设置见表6),将固形含水量、温度、投叶量三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7)。通过分析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各试验品质分析和感官分析的结果分别见表8-19),结合生产工效实际,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最佳固形工艺参数为含水量约20%,投叶量3斤左右,叶温50℃左右,时间为15~20min。
表6 单因素工艺水平编码表 表7 正交固形工艺水平、因素编码表 表8 固形含水量处理针形名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a,bp<0.05,A,Bp<0.01 表9 固形叶温处理针形名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a,bp<0.05,A,Bp<0.01 表10 固形投叶量处理针形名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a,bp<0.05,A,Bp<0.01 表11 固形时间处理针形名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 备注表中同一列相同字母表示经LSR法检验在0.01或0.05水平差异不显著。a,bp<0.05,A,Bp<0.01 表12 单因素试验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方差分析表 备注F(4,10)0.05=3.48,F(4,10)0.01=5.99。*表示差异达到F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F0.01极显著水平。
表13 固形含水量处理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表14 固形温度处理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表15 投叶量处理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表16 固形时间处理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表17 正交试验机制针形名茶主要品质分析结果(%) 表18 正交试验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方差分析表(F值) 备注F(2,20)0.05=3.49,F(2,20)0.01=5.85。数字带“*”表示差异达到F0.05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F0.01极显著水平。
表19 正交试验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外形(30%)、色泽(10%)、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实施例4利用连续烘干机增香条件的优化 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一叶为原料,鲜叶均匀混合后,按摊放、杀青、紧条、初干、理条、固形、干燥、提香的工艺流程操作。杀青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中进行(温度120~140℃),紧条在6CR-35型热风揉捻机中进行(时间约20min),初干在6CHW-4网带式烘干机中进行,理条在6CLZ-60型往复式理条机中进行(温度90~110℃,每锅投叶3斤),固形在6CZG-60型固形机中进行,干燥在6CH-2型连续烘干机中烘干(92℃,30min),提香在6CH-2型连续烘干机中进行。设提香温度70℃、90℃、110℃、130℃处理。通过分析感官品质(表20),6CH-2型连续烘干机提香温度为90~110℃,时间为10~15min。
表20 提香温度试验感官审评结果
备注权数分配为外形色泽10%,形状30%6,香气20%,汤色10%,滋味20%,叶底10%; 实施例5 (1)采回的茶树摊放在清洁的竹框内,室内摊放5h,摊叶厚度5cm,中途翻叶两次,控制茶叶含水量72%,然后进行杀青;(2)杀青是在120℃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中完成,时间0.5min,投叶量先多后少,控制茶叶含水量60%,杀青叶下机后摊凉回潮30min;(3)将杀青叶投入带热风的揉捻机中紧条,温度100℃,时间10-20min;(4)将紧条叶投入11槽有5根凸形筋的理条机中理条,温度120℃,叶量3.5~5.0Kg,时间17min左右,茶叶含水量10%,理条叶摊凉回潮30min;(5)将紧条叶投入固形机中做形,叶温50℃,叶量6.0Kg,翻炒时间10min,使其含水量达到12%;(6)将固形叶投入干燥机中足干,温度80℃,茶叶含水量7%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7)将干燥叶投入连续烘干机中提香,温度90℃,时间15min,使其香气为清高;(8)茶叶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6 (1)采回的茶树摊放在清洁的竹框内,室内摊放8h,摊叶厚度10cm,中途翻叶两次,控制茶叶含水量70%,然后进行杀青;(2)杀青是在130℃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中完成,时间1.5min,投叶量先多后少,控制茶叶含水量58%,杀青叶下机后摊凉回潮30min;(3)将杀青叶投入带热风的揉捻机中紧条,温度120℃,时间10-20min;(4)将紧条叶投入11槽有5根凸形筋的理条机中理条,温度120℃,叶量3.5~5.0Kg,时间17min左右,茶叶含水量15%,理条叶摊凉回潮30min;(5)将紧条叶投入固形机中做形,叶温60℃,叶量1.5Kg,翻炒时间15min,使其含水量达到8%;(6)将固形叶投入干燥机中足干,温度80℃,茶叶含水量7%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7)将干燥叶投入连续烘干机中提香,温度110℃,时间10min,使其香气为栗香;(8)茶叶检验,包装入库。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形名优绿茶的机械化加工方法,其步骤包括将采集的新鲜茶叶,摊放、杀青、紧条、做形和干燥,其特征在于,在加工过程中将所述的茶叶的外形制成条索紧细园直呈松针状,使其色泽为光亮绿色,香气为清香和栗香,滋味为鲜醇,其步骤如下
(1)选茶树鲜叶,在室内摊放5~8h,摊叶厚度5~10cm,中途翻叶两次,使其含水量至70~72%;
(2)用杀青锅杀青,温度为120~130℃,杀青时为0.5~1.0min,使其含水量至58~60%,将杀青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得到杀青叶;
(3)将杀青叶投入紧条机中紧条,紧条温度100~120℃,紧条时间为10-20min,得到紧条叶;
(4)将紧条叶投入理条机中理条,理条温度120℃,添加总叶量为3.5~5.0Kg,理条时间为17min左右,使茶叶含水量至10~15%,将所述的茶叶外观制成针形,并将理条叶摊凉回潮30min,得到理条叶;
(5)将理条叶投入固形机中做形,固形叶温为50~60℃,叶量1.5~6.0Kg,翻炒时间15~20min,使其含水量至8-12%,将所述的茶叶的外形制成针形,条索紧细园直,得到固形叶;
(6)将固形叶投入干燥机中足干,干燥温度为80℃,使茶叶含水量至7%左右,将足干叶下机冷却回潮30min,得到干燥叶;
(7)将干燥叶投入干燥机中提香,提香温度为90-110℃,提香时间为10~15min,使其香气为清高或栗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茶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形绿茶的机械化加工方法。主要特征是将采制的芽叶,经过摊放、杀青、紧条、理条、固形、干燥、提香等步骤制成产品外形为针形茶。该针形名茶具有条索紧细圆直,似松针状,色泽光亮绿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等特色,制茶品质完全达到手工加工的水平,适合于机械化加工生产。
文档编号A23F3/06GK101366419SQ20081019716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7日
发明者倪德江, 陈玉琼, 封晓峰, 郭承君, 廖光伦, 周继荣, 志 余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