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auh-jlc140及其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22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梭菌auh-jlc140及其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株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梭菌AUH-JLC140及其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是大豆等少数豆科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迄今已从大豆中分离了 12种异黄酮成分,包括游离型苷元(aglycone)和结合型糖苷(glucosides)两大类,天然大豆中95%以上的异黄酮为结合型糖苷,共9种;另外3种为大豆异黄酮苷元,包括黄豆苷原(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和黄豆黄素 (glycitein),其中黄豆苷原和染料木素占大豆异黄酮总苷元的95%以上,为大豆异黄酮苷元的主要成分。1986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能明显降低与性激素相关癌症, 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预防骨质疏松、有效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及抗氧化、抗溶血、抗真菌等生物学功能。动物实验表明,大部分以结合型糖苷存在的异黄酮在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下被水解,脱去糖基转变为游离型苷元才被胃肠粘膜直接吸收,被吸收的染料木素和黄豆苷原再进一步被细菌代谢为各种不同产物。与染料木素相比,黄豆苷原在人体内的代谢研究较为详尽,迄今已从人体尿液和血液中检测到的黄豆苷原的代谢产物包括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简称DHD)、四氢黄豆苷原 (tetrahydrodaidzein,简称 THD)、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0-desmethylangolensin 简称0-Dma)和雌马酚(equol)等,有关黄豆苷原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梭菌(CZo1SiriiZi腫 sp. ) AUH-JLC140,保藏号为 CGMCC No. 5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菌AUHjLCHO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生物合成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菌AUHjLCHO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条件下能将底物黄豆苷原转化合成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其应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菌株AUH-JLC140的培养将低温冷冻保存的梭菌AUH-JLC140融化并按15-20%接种量接种到盛有新鲜BHI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在厌氧工作站内37°C下培养M小时;再以10%接种量将试管中的菌株 AUH-JLC140重新转接到盛有新鲜BHI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在厌氧工作站内培养18- 小时作为种子液;(2)底物黄豆苷原与菌株AUHjLCHO共培养及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①底物黄豆苷原与菌株AUH-JLC140共培养将菌株AUH-JLC140的种子液按10-15%接种量转接到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根据黄豆苷原母液浓度为40-60毫摩尔/升及三角瓶中培养基体积,确定母液加入量,使得黄豆苷原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 6毫摩尔/升,在厌氧工作站内培养3-4天,即可将底物黄豆苷原高效转化为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②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将三角瓶内培养物萃取2次,萃取液过滤后蒸干,加入100%甲醇溶液,用制备柱在HPLC上分离制备代谢产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梭菌及其在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梭菌(Clostridiumsp.)AUH-JLC140,保藏号为CGMCC No.5305。梭菌AUH-JLC140应用于生物合成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包括下述步骤将菌株AUH-JLC140的种子液按10-15%接种量转接到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加入黄豆苷原母液,在厌氧工作站内培养3-4天;用乙酸乙酯将三角瓶内培养物萃取2次,萃取液过滤后蒸干,加入100%甲醇溶液,用制备柱在HPLC上进行分离制备代谢产物。本发明解决了O-Dma的生物合成及其资源匮乏问题,对O-Dma药理活性及新药研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档编号C12N1/20GK102391969SQ20111036796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周博, 张志贤, 李慧, 王秀伶 申请人:河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